1. 简单百科
  2. 乔宜男

乔宜男

乔宜男,1968年生于西安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美术师。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

个人简介

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主要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等。中国画作品工写兼长,笔墨功力深厚。多幅作品展示于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场馆。作品格调清雅当代,绘画形式独特,创作语言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是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优秀代表。

绘事溯源

绘事艰辛诸般难,累月积蓄见大观。莫道湖阔江海宽,涓滴细流皆是源。说起西安市最著名的传统小街,人们大多想起德福巷、书院门等,但回坊的前身南小巷鲜为人知。据长安地方志记,南小巷明代建街,清代古宅纵横交错。

我小时就生活在此,除随爷爷背些古诗,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一个画家的家里,就在我家后面。在并不宽敞的画室里,画家拿着一只细长的羊毫在画曹雪芹,我更喜欢他画的丹顶鹤、青蛙。王子武先生是我父亲的大学同学,现在同是长安画派的老先生。后来也随父亲看过几次石鲁老师画国画,才觉得宣纸十分好玩,能渗化留下笔与水的痕迹。我正式学画是随刘文西老师,一个星期去他家一次,刘老师当时还住在音乐学院,每次离开时刘老师要把他画的速写拿给我一叠,回去一数是近30张,下星期临完后再拿回去。开始刘老师很惊异的问我你还把我的画还回来呀,我不解。以后每次如数返还时,刘老师也就见怪不怪了,这样坚持了两年。1986年考大学时,美院只招山水、花鸟画两个专业,刘老师说你一定要画人物画,明年再考。我说试试吧,结果也就上了。

大学时更多的记忆是在画库与教室之间。画库里存有宋至近现代五千余套国画原作。当时可以在画库临摹,也可以借到教室放在临摹柜里临的。我对传统的理解就是从这时开始,从传统的院体画到纯水墨,包括恽南田的没骨画都是先从临摹入手。记得临郑乃珖先生的百花集时,就从窗外的蝉鸣一直画到雪花飞舞,郑先生回美院时还给他看过。2005年郑先生去世,我当时代表学院一员去了他福建省的家里,看到他家挂的作品,感慨万千。

另外一个记忆便是对美院老校的印象,一派民国建筑风格的校区坐落在偏荒的樊川川道里。樊川是汉高祖刘邦给武将樊哙的食邑,校址就在老兴国寺内,学校附中的办公室就在兴国寺大堂上。现在堂前的两株三、四人合抱的唐朝古柏还枝繁叶茂。校外西侧是西杨万村,再西是桃溪堡村,村外潏河流过,遍种桃林,桃花适时盛开。这里是唐代诗人崔护写《题都城南庄》的地方。学生时期的很多写生都是在村头河边画的。再向西一点是杜牧的家乡瓜洲村。而学校向南十余里是兴教寺,在兴教寺的灰砖塔里,长眠着一个唐代叫唐僧的高僧。这片荒芜樊川道里有很多可以追忆的地方。1990年大学毕业那年,因故研究生停考,学校以4年在校成绩为标准保送研究生,结果我因4年专业与文化课皆在本年级第一被列为4个保送名额之一。当时我有两件写生稿未画完,不想离开樊川,就只有我一人报了本校,遂成为美院建校后第一个保送研究生。上研后我画完了那两幅工笔画作品。

绘事溯源非自怜,寻迹探究为艺缘。书到今世读已晚,传承前学续明天。多年后总结绘事所学,始觉有三个方面缺一即憾。首先是造型能力,先期的塑型能力是塔基。第二是笔墨认知,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其三是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是中国画的灵魂,所以形是体,笔墨是中国画活的生命特征,而文化认知赋予了这个生命体以情感与思想。

在国家画院十余年的花鸟画创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写意花鸟画的当代性建构做为首位,把水墨创作中的个性抒发做为重点。我认为写意花鸟画未来的形态是建立在个性探索基础上的,艺术家个体创作形态的丰厚与系统的完整决定了花鸟画未来的面貌与走向。但真正有价值的个性认知也是来源于共性,来源于所处群体的共性特征,一个地区、一个画派的绘画精神早已植入血脉。共性是一个绘画群体经年的艺术累积与锤炼,是个性的原点,个人艺术认知是建立在早期艺术阅历与文化积淀之上的。

名家点评

邵大箴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是很有创造精神的一位花鸟画家。在写意花鸟画里,艺术水平要向前推进一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写意花鸟画有两个问题存在:第一,它是写意的,但是写意和写实这个关系如何处理,要考虑这个问题。第二,写意性和当代的艺术抽象语言如何处理。假如说,写意完全离开了写实的造型,写意往往显得不够坚实,就是说不耐看;假如写意和抽象的语言相结合,又容易走向荒诞。所以,我觉得乔宜男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他的画写实的基础是好的,但是他抛开了写实的语言,在写意里运用了抽象性绘画的表现方式,发挥了他的主观创造性和构思,并和艺术的想象结合到一起,他的艺术所创造的这种艺术语言或者艺术的符号,跟别人不一样。跟别人不一样的艺术语言或艺术符号并不一定就是好的,但是在乔宜男的作品里,他既跟别人不一样,又有他的个性特点。他有自己的品格,这个品格是指画的不好容易野,他在野的里面有野的趣味,他的野有度。我觉得这是他的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相信他的艺术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新的拓展。

孙克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画的很轻松,还有一点南派的潇洒。花鸟画是中国独特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画种,乔宜男的画非常成熟,他的成绩也一直非常突出,但是花鸟画很不容易突破,显然花鸟画比较容易画,但是画好不容易。真正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自己内容的更不容易。乔宜男的画法很潇洒,有一种现代艺术感,这个是非常精彩的。他的画不是完全抽象的现代水墨,不是那种随意而为的,或者笔性的随便发挥,他是有目的、有追求、有想法的去画的。给我感觉还是有现代水墨的韵味。他充分发挥水墨与笔的特性,决然不同于一般花鸟画的样式,我觉得这种突破和这种创新精神,即追求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境界的做法是很难得的。

赵立忠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在他调到国家画院之前我就认识,到西安美术学院做活动,他当时在办公室,后来送我一本画册,我对乔宜男认识的很早。他的作品就像这个名字一样,乔宜男更像一个女性的名字。他的画,他的功底都有很儒雅的味道,有一种很温润的很雅兴的东西。今天展出的这些水墨写意,虽然从表现方法上变了很多,但是这种清雅、温润、淡薄和内在的铺垫,都很动人。他的画没有矫作,基本上是淡墨,他的画里我感觉到一种书生味,书生的味道比较浓厚,而且有一种感觉,是一种青春朝气,像春天的响叶杨一样挺拔。

陈传席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的画,首先有传统的功力,画中国画必须有传统的功力,否则就不叫中国画了,但是即使有传统的功力,要是画不出新的精神面貌,那画就等于是复制。所以,用传统的笔墨画出新的精神,就是新的时代精神,这样的绘画就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乔宜男的画是道地的中国画,不是用西洋画来改造中国画。他有传统的笔墨,但是他为了突破新的精神,在笔墨上有新的发展。他有自己的语言,一看就知道是他自己的面貌,他的画比一般老一套的画要好,有人用传统笔墨还画以前老一套的画,像清代、民国的绘画就没意思了。也有人画变了,但变得不是中国画,变成西方的绘画了。有人说李可染的画还要朝前进一步,李可染说我当然要朝前进一步,但是不能进到西洋画里头去,我觉得这是对的。乔宜男的绘画既是传统的,又是新的,不是西洋的,这是他绘画的特色。

郑工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的画是一种构成性的写意水墨,这个很美。乔宜男的花鸟画在探索实践过程当中的思考,就是一种当下的价值,他的这种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挑战传统笔墨。好看、和谐、优雅的用笔用墨,是过去传统一整套关于水墨的评价标准。比如平安、和谐什么的,一整套的东西,似乎在他的笔墨实践当中,受到了质疑,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探索。像这样有胆略的笔墨需要一些战略性的思考,这个里面有它的难度,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胆略,不能只考虑能不能被社会和市场接受。其实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他把实验性的笔墨放到画里面去,我觉得这个挑战很有意思,他的这种笔墨或者叫新水墨也好,就是对传统文人笔墨的一种意见。乔宜男的笔墨的张力比较大,另外看了乔宜男写的一些文字,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尚辉谈乔宜男的画

远观乔宜男的写意花鸟画作品,能够感受到一种特色鲜明的形式与格局,近看时又能发现他在笔、墨、水的运用上进行的重新贯穿与整合,不仅在水墨铺染中引领着线条的穿插与游走,而且在线条的勾勒中夹杂着笔墨的抒写与渗透,还在水分的控制中守持着整体的节奏感与韵律美,从而最终形成了乔宜男式写意花鸟画的风格特征。由此,从这一点上看,乔宜男显然超越了同时代的画家,在当代花鸟画现代性变革的路径上做得更加精美和出色。

唐辉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的画重视笔墨的韵味,重视笔墨本身的表现力,他的笔墨有自身的特点,他更重视笔墨本身的这种现代趣味,比较具有现代感的这种趣味性,他画的是花鸟画,画面的题材退居到了比较次要的位置,他所画的不在于这个花或者这个鸟鱼这些题材本身的趣味,而是注重笔墨本身,笔墨本身的这种变化特性,比较具有现代感这么一种趣味,画面的构成也营造了一种现代感。

吴洪亮谈乔宜男的画

他的艺术发展始终伴随着对“境界”的追寻、对彼岸的渴求。其作品面貌的呈现,是对中国画的发展进行审慎考量和细致分析后的抉择。审视乔宜男的艺术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发现他的两个趋势,其一是在工笔的心态之中融入写意,又在写意之中融入工笔的思维;其二是画面呈现出严谨的“半抽象”面貌。乔宜男从十几岁开始学习中国画,最先入手的即是自宋以降的工笔画法,后来又陆续学习文人一路的写意画法和特色鲜明的没骨画法。他早年的作品皆以工笔为主,严谨的造型、耐心的敷染,足见其在工笔花鸟方面的扎实功底。然而在工笔方面的成就并没有让乔宜男停止自己在风格上的探索。在乔宜男的艺术史认知中,中国艺术自宋代开始分离出院体绘画、文人绘画、民间绘画和书法四条脉络。其中院体绘画既有明确的写实观点和技巧,又能关注自然和生命的活力,已经开始在写意体系内探索工笔绘画的发展。然而文人画迅速、全面的崛起阻断了这一实验的进程,最终“在中国艺术的四条线索中,出现了写意性的文人画和民间绘画,出现了意象的书法艺术,唯独夭折了写意性的工笔画这极完美的结果。”所以乔宜男要做的就是在当代中国画中实践这被中断的写意性工笔风格,寻求新的可能性。而在他的写意作品中,又有他讲究的那份细致。他对自己线条、色块的边缘线以及黑色的浓淡与质感有着精准的要求。工笔画依靠的是通过反复的过程达到这份精准,而乔宜男试图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在“一挥”中达成那份理想的状态,确为难得。

王平谈乔宜男的画

他的绘画有时会呈现出一种有意识的对传统用笔的解构,这与明清以来中国画传统追求的“中和之美”与“文雅”是不同的。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画创作的主流大抵于传统审美思维定式,虽然与现实主义甚或19世纪的现代艺术相融合,但仍然没有太大突破,就是这个原因。“走远一点”,应该是当代中国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体现出来的一种实验品质,一种探索精神。乔宜男显然是有意于此,他突破了传统中规中距的笔墨修养规矩,“宁拙勿巧,宁异勿媚”,结果反而暗合了古人所追求的“屋漏痕”、“折钗股”等审美追求,达到了古人所崇尚的自然的境界。其笔下的“解构重组”,实则是去雕琢,从自然,尚平易,求重生。是在一种有意识和主动情况下的把控和“破”,这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古老传统的隔代接续。道家讲逍遥,讲无为,但离不开一个“修”字。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讲解放,讲自由,讲随心所欲,未尝不是修炼的结果。这种有意识的解构是在解构掉已有的笔墨程式与观念束缚,实则是循道而来,追求笔笔生发,苦心经营才有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乔宜男在其艺术的突破实则与六祖慧能“撕经骂佛”之举一样,他是在直指关键,直奔艺术而来的。他的花鸟画越过了中国画文人画传统以及20世纪融合写实画法、现实主义画法的新传统,实现了水墨写意花鸟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在艺术欣赏和收藏中,人们总是倾向于符合已有认知的评判标准下的作品。而乔宜男富有创新的作品,具有超前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当年革新的“四僧”没有保守的“四王”闻名,近代的黄宾虹也曾感慨自己的画要50年后方为人识。但乔宜男是自信的,他坚定地走在自己所选择的艺术之路上,相信人们也会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乔宜男的艺术价值和他锐意创造的精神。朱琪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的画,我觉得他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构成形式和意向的一种对接,他其实是意向的构成。因为德国早期的画家,在一段时期,就是把抽象和具像结合在一幅画里,左边一半是具像,中间是抽象,右边又是具像,探讨把具像和抽象进行一种对话,因为在整个现代艺术的对话里一个基本关系就是抽象和具像的对话。但是看到乔宜男的水墨画还是有另一种探讨,不是抽象和具像,其实是构成和意向的对话。当然我觉得整个探索模式,实际上还是20世纪初期以来一个模式,我最近把他叫做从传统中发现西方,或者从传统接近西方现代语言的形态,比如想画表现主义,但是不能画德国表现主义,要在中国敦煌市绘画里面找到表现的形态,这个形态是中国自古有的,又接近西方的形态,所以这样的改造方法是在传统中发现西方,传统已有的,接近西方现代语言的这种形态,那么这是一个方法。乔宜男的绘画里那种诗意还是不一样的,把自己的情意画出来了,这个是真正艺术作品能够流传的内构性的东西,最后的作品还是永恒的,这个是审美的内容,或者人性中的一些东西,这些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要追求的东西。

杭春晓谈乔宜男的画

乔宜男把传统笔墨和一种去除具象化的表述进行了另一种结合和讨论,偏向更新一些,更象抽象结体化的画面组成。他的绘画是通过扩大笔性,通过宣纸和笔墨的冲撞,最大可能性的发挥水墨的极致,把纸性和墨性与人性进行交换,最后形成新的视觉奇观。平面性和透明性都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来了。看似这些题材是传统文人画经常表现的,但是在他笔下却是一个现代性的呈现。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

乔宜男艺术家介绍-乔宜男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雅昌艺术家网.2021-02-23

名家评论乔宜男绘画-乔宜男艺术资讯_乔宜男官方网站-雅昌艺术家网.雅昌艺术家网.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