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第9课课文,是一篇并列式结构的写景散文。
《黄山奇石》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4块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其他奇石,表现了黄山奇石之多、形状之怪,并引导读者去想象创造。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很有趣,激发学生对中国黄山的喜爱之情。
课文出处
《黄山奇石》出自教育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第9课课文。
课文原文
课文赏析
《黄山奇石》是一篇并列式结构的写景散文。全文围绕奇石展开,以课题中的“奇”字贯穿全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主题——黄山奇石。第2至5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虽都是在写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每段写法各有不同。有的段落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则相反,这样避免了重复单调,第4自然段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段落之间更连贯紧凑。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课文意义
《黄山奇石》这篇课文通过对黄山奇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很有趣,激发学生对中国黄山的喜爱之情。
黄山简介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峰。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黄山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访黄山,他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南宋诗人范成大游黄山留有《天都峰》等诗。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相关事件
2023年7月,一则“女子爬黄山带着语文课本去打卡,翻到《黄山奇石》开始拍照”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引发广泛讨论。
参考资料
女子带课本打卡黄山,原来黄山奇石真的和书本里一模一样!.澎湃新闻.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