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少彦

罗少彦

罗少彦(1897年6月22日-1934年),原名罗惠祖,广东省东莞市桥头背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就读于北京警监学校和北京大学。在红军中,他担任过第7军第4纵队政治部主任,被评为“百位当年红军将士”第63位。

人物生平

1897年6月22日,罗少彦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县桥头迳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先后就读于北京警监学校、北京大学。

1924年,罗少彦北大毕业后回到南方。1925年,在梧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员,与梧州共产党人交上朋友;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利用他在梧州培正中学任国文教员的机会,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发动组织学生起来参加爱国反帝斗争,在梧州学生革命运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926年春,他遭学校解聘,党组织安排他到梧州市民国日报》任编辑;同年7月,党组织将他派往南宁市,任《革命之花》杂志社编辑。不久,中共南宁地委成立,罗少彦任中共南宁地委书记。1927年4月,又被选为中共广西地委委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反动派也加紧搜捕和追杀共产党员。罗少彦面对白色恐怖,不顾自己的安危,为被捕人员四处奔走,亲自组织策划,通过各种途径联络和照料被捕的人员,设法营救他们。同年8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罗少彦和他的妻子陈玉梅同时被捕。在国民党刑讯室里,罗少彦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1929年6月,蒋桂战争爆发后,通过党组织营救,罗少彦等人被获释出狱。就任南宁教导总队政治教官。随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警备第4大队第1营任教导员,为改造这支旧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广大官兵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从军事上和组织上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2月,他率部积极参加了百色起义。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罗少彦被任命为红7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主编《右江日报》积极开展政治鼓动工作。1930年6月,红7军主力回师右江攻打百色市国民革命军依仗坚固的大堡进行顽抗,红军只剩下三发山炮弹,只有快速结束战斗对红军才有利。罗少彦同其他负责干部一道马上组织政治工作人员速将首长指示传达给每一个战士,让军部的作战意图很快变成大家的共同行动。一鼓作气冲入城中,消灭了城内残余国民党军,解放了百色。

1930年夏,红7军成立第4纵队,罗少彦任政治部主任。11月,转战粤湘赣边区,改任团政治委员,他带病行军作战。1931年2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为帮助湘赣边区发展革命武装,留在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秋,被捕入狱,蒙受了极大的冤屈和长期关押折磨。但他一直坚信党,没有动摇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1934年病逝于狱中。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罗少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参考资料

民国时期名人.东莞市人民政府.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