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虎头桥

虎头桥

虎头桥,位于陕西省古城汉中汉运司以南的刘家巷,传系三国时马岱斩杀魏延的地方。

早年桥已毁坏,但石碑屹立,2002年6月,汉中市城区修建中心广场,虎头桥一带被拆迁,专辟一室陈列虎头桥碑。虎头桥碑书有“古虎头桥”四字,为1933年刻,碑顶有石刻虎头。

石碑是蜀汉文武内耗、成廉魏延被冤杀的历史见证。1986年12月,汉中市(今汉台区)人民政府把虎头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迹

在汉中城区中心广场西北角,天汉大道西侧楼下的文化室有古虎头桥碑,为1933年重新在原处镌刻再立的石碑,所为者何人,已无史料稽考。石碑通高200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方额龟座,额高60厘米,额中浮雕40×50厘米一具虎头。碑文上款行草:汉马岱斩魏延处;正中楷书“古虎头桥”四个大字,字径23厘米;下款行草:“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七月重建”,上下款字径10余厘米。石碑是蜀汉文武内耗、成廉魏延被冤杀的历史见证。

文物保护

1986年12月,汉中市(今汉台区)人民政府把虎头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6月,汉中城区修建中心广场,虎头桥一带被拆迁,专辟一室陈列虎头桥碑。文化室坐西向东,室内装修如时,南墙贴黑色花岗石,镌刻着陈寿著《三国志》中《魏延传》,黑底金字。碑后黑色花岗石墙上,刻有白描三国人物。室门洞开,门额及两侧用黑色花岗石装修。门额上镌金字“古虎头桥”。两侧书有金字楹联:“虎桥往事明月知,汉水长流知府名”。

2003年1月,重新修葺三国遗址古虎头桥。竣工后的古虎头桥,门楼高7米,古朴、大方。古碑修旧如旧,重现昔日风采。修复时增添《修虎头桥碑亭记》和《三国志·魏延传》原文石碑。修复工程由西安古建筑研究所设计。

相关人物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人,生年不详,卒于234年,三国蜀汉名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市太守,并任都督,镇守汉中。他不负厚望,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军屯于汉中,据险守要,厉兵秣马,北阻曹魏,力保汉中平安无事。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率军北伐,驻扎汉中,任命魏延督前部、领丞相司马武威郡刺史,随其征讨曹操。八年(230年),命魏延率军西进羌中,大败曹魏费瑶、雍州刺史郭淮所部。魏延因功而升任前军师、征西大将军(持节),进位南郑侯(封地在今汉台区)。魏延精通韬略,曾数献奇策于诸葛亮,然两次运用,均未获胜。后魏延又献奇策,欲走子午道,偷袭咸阳市,诸葛亮未予采纳。魏延散布诋毁之言,引起诸葛亮的反感。加之魏延与长史杨仪长久不和,终酿祸患。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将统军大权交与杨仪执掌,而将身居丞相司马的魏延排斥在外。杨仪安排撤军,令魏延断后。魏延言:“吾自当率诸军击贼!”还放言:“(吾)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乎?”魏延率军抢先南归,欲迫使杨仪部北返而拒曹魏。然杨仪率军抄小径赶往汉中市。杨仪派马岱斩魏延于虎头桥前,后灭其三族。杨仪率军回成都后,刘禅依诸葛亮所奏,拔蒋琬尚书令,此令杨仪极度不满。杨仪发表投敌言论,被削职为民。建兴十三年(235年),已削职的杨仪迁往汉嘉郡(治设四川雅安),仍诽谤他人,且言语激烈。后又极力自辩,被科罪,囚监中,杨仪自杀而亡。

杨仪死后,魏延功过获重新评价。延熙元年(238年),蒋琬率军屯驻汉中,言:若魏延反叛蜀汉,何不在五丈原降魏,而率军南来?迫杨仪抗曹,实为无反叛之意。念魏延系蜀国宿将,蒋琬以礼安葬魏延于石马坡。堆冢,雕石,立碑,修亭,以供后人凭吊和缅怀。

历史记载

王行俭编纂的《南郑县志》载:“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沟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蜀汉南郑侯魏延墓,相传在北门外四里石马堰,有石马立田间,云是墓前故物。延固宿将,有战功,虽未路猖獗,身死族诛,蒋琬原其本意,但欲除杀杨仪,不便背叛。当日追述前劳,必有以礼收葬之事。石马遗址,传之故老,未必无因。”

《蜀志》云:“(魏)延奔汉中市,杨仪遣马岱斩之。”

参考资料

【汉中地名故事连载】虎头桥.汉中市民政局.2024-09-30

魏延蒙冤虎头桥.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政府.2024-09-30

【汉中地名故事连载】虎头桥.汉中民政.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