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尾笋
牛尾笋属竹笋的一种,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经采摘作为一种蔬菜。味甘、微寒,纯天然,笋肉黄色或黄白色,新鲜清洁、笋肉丰腴、肉质脆嫩,笋有光泽不萎,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和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内容简介
牛尾笋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是竹笋的一种,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
生产地方
据调查了解,世界上的竹子有一千多种,但牛尾笋为中国四川龙门山脉地区崇州市和都江堰市部分山区所独有。现在种植面积最多是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约28000亩。
食疗价值
牛尾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牛尾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结球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牛尾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Thr、L-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牛尾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牛尾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牛尾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牛尾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牛尾笋有一定关系。
区别特点
一般的竹笋是“雨后春笋”,及2—4月生产,而牛尾笋是“雨后秋笋”,及7—11月是盛产期,蔬菜淡季的黄金季节。同时,牛尾笋无苦涩味可单独烹调。牛尾笋同其它竹笋相比较,肉质丰富,纤维细脆,化渣,口感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被有关专家和现代人称为“人类肠道清洁工”、“铁扫把”、肠道卫士“,属天然有机绿色食品。
地理标志
2012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2012年第217号),关于批准对崇州牛尾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崇州牛尾笋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三郎镇、街子镇、鸡冠山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源植物
刺黑竹(俗称牛尾竹) (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500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壤,pH值4.5至7。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产地范围内成熟竹林就地采挖。选用两年生苗,苗木要求壮苗,色泽正常,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规格为:高100厘米、地径2厘米。
2.栽植:移栽造林一般在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此期间冰雪未解冻时不得整地或造林。栽植密度小于等于1600株/公顷,种植点配置可依山势而定,一般是“梅花”形配置,造林技术要点为“穴大、鞭舒、浅栽、紧围”。
3.竹林管理:
1)幼林管理:松土除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可施绿肥,每年夏秋为宜;灌溉排涝;按照“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稀、去弱留强”的原则抚育间伐;在新造竹林1至3年内可以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
2)成林管理:调整立竹密度,每667m2 (亩)控制立竹度在3500至4500株;调整林分年龄结构,五年生以上立竹全伐掉。护笋养竹;保护林冠层,郁闭度是0.4至0.5。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笋
8月上旬至9月下旬,竹笋出土4天左右采笋,取笋高度根据径粗和林分质量而定,高径比为10至15:1。
五、质量特征
1.感官特色:笋肉黄色或黄白色,新鲜清洁、笋肉丰腴、肉质脆嫩,笋箨有光泽不萎篶,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
2.物理化学指标:
项目 指 标
水 份 % 90~92
蛋白质g/100g 2.0~3.0
总 糖g/100g
脂 肪 ≤ 0.8~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厨艺大赛
文井江镇“舌尖上的牛尾笋”厨艺大赛以专业评判和免费品尝相结合,由初赛脱颖而出的厨艺高手纷纷出绝招、亮绝活,推出文井江镇特色牛尾笋美食,现场评委团通过从质感、口味、造型、色调、特色等角度作出专业评分。四川省诗书画院艺术顾问、四川省文化善行促进会会长、四川省美食家协会会长李树人;一级烹调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四川省烹协会常务理事、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中国烹饪大师卢朝华亲临指导,与村民共赏牛尾笋盛宴。
参考资料
刺黑竹 Chimonobambusa purpure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8-22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7
大熊猫的“专供笋”成了村民的“致富笋”.中国知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