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童夏家村

童夏家村

童夏家村隶属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位于位于州区塘溪镇边缘,全村区域面积9.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住户1139户人口2354人。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童夏家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村庄概况

村庄在群山环抱中:狮山、白象山、乾隆山、菩提岭……一座座绵延向前,都不高,其中最高的当数白岩山了。白岩山海拔628米,是一座奇特的山,山顶为白色的岩石覆盖,岩石下才见草木葱茏。岩石顶隐约还可见一杆子,据说,这是一个航空标志,1953年至1954年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时所立,当时采用的是木料,现已改成了铁塔,还在发挥着作用。白岩山是我区和奉化区两地的分界岭,也是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一大水系流向奉化,一大水系流向我区。流向我区的水系在山腰形成了几个瀑布,瀑布流入溪中,溪水渐渐大了起来,一路潺潺,流到童夏家村。这条溪坑就叫梅溪,它最后流入以溪为名的梅溪水库。梅溪清可见底,流水常年不断,就是在去年那样的大旱之年,它也水流不绝。到村庄前,溪坑变得宽多了。村人在溪中筑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拦水坝,人们不时可见到溪水越过拦水坝时溅起的白色浪花,并发出哗哗的悦耳之声。岸上是一棵又一棵的樟树、枫杨树,村口的几棵枝叶特别繁茂,粗壮得得几人合抱。民居沿溪而筑,顺着山势缓缓向上。

村庄历史

村庄不大,由沿溪上下两个村组成,上为雁村,下为夏家。这两村原是两个行政村,前不久刚并在了一起。其实,这两个村在40年前就同属于一个大队,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才分开的。雁村是由于整个村庄 形状像一只展翅的大雁而得名,它是由下游的童村童家人迁居而成,因此村民多姓童。夏家顾名思义是夏姓居民繁衍而成。两村人口都不多,雁村800余人,夏家更小,才177人,现在合在一起还不到1000人。其实,常住在村里的人还要少。由于建设梅溪水库,1994年起,村人就陆续搬到了山下镇建成区里的新村或是邱隘镇、横溪、宁波市等地居住,目前居住在村里的人多是40岁以上的,才600余人。

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距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村后的乾隆山上就有始祖的坟墓,现在仍然保存完好,坟前植有樟树、槭属、梓树等,每棵约有4人合抱粗。村里有一宗祠,在梅溪左边一块比较开阔的土地上。宗祠漆成红色,看起来保存得很好。村人说是1999年刚修过的。祠前原挂有一块匾,上书“童氏宗祠”,因匾上的油漆有些剥落而正在重新油漆。走进宗祠,只见大殿上挂着一块横匾:孝思堂。字迹雄浑遒劲,是原来就有的。下面的对联则是新写的:“为人孝是本,处世思当先。基奠堇山麓龙蟠狮踞共萃一堂秀色,脉衍梅溪首源远流长再创百代文明。”我们从中看到了童夏家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也看到了他们的追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童半夜,周不困,童夏家人全夜奔。“过去,我们童夏家村山路难走,生活艰苦。”提起这,村人颇多感慨。童夏家离山脚下的镇建成区有7公里多路,别看现在有公路直通,每半个小时就有班车进出,但在以前,全是崎岖不平的山路,翻过一座岭又翻过一座岭,看到的还是山。山里人靠山而谋生,童夏家人卖山货赶集市,往东到横溪,往北到韩岭,都需翻山越岭走15公里。因此村人常常是夜里出发,摸黑去赶集。

而且那时还没有一座连接溪坑两岸的桥梁。最早的一座桥大约是80年前建起来的,是上海宁波同乡会的村人募捐而建的,桥名为镇安桥,是一座石拱桥,位于雁村和夏家之间,现在早已废弃,上面长满了青草。现在村里的桥(包括镇安桥)多达7座:永晏桥、永靖桥、中兴桥等,这些桥将两岸紧密地联在一起,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画卷。

村庄旅游

因耕地面积少(以前也只有400亩,现在退耕还林就只有100多亩了,而且一部分分布于镇建成区周 围),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僻,童夏家人只能在3200亩的山林上做些文章,他们开发了1000亩的竹山县和200亩茶山,经济收入可想而知。至今,童夏家村的脱贫工作被列入区“欠发达村奔小康工程”。

但是,村人有信心早日摘掉这顶“贫困村”的帽子。他们计划将村里那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看看他们的小桥、流水、人家,看看路边的“夫妻树”、狮子岩、山上的瀑布、溪中的龙潭……

近年来,童夏家村渐被众人识,来该村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被网民们誉为“宁波市香格里拉市”,为打响“宁波的香格里拉”这一品牌,塘溪镇把整治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他们整治露天粪缸、建造公厕,营造整洁的村居环境;注重水源保护,规范工厂污水排放;整治溪坑,在溪面上设了九道坝,建造了五座桥梁。民居的地基多用山石垒起,一块块显得干净而质朴。绿树、溪水、村居,就这样简简单单,又是如此的和谐,就如一幅浓淡相宜的中国画,令人神往。怪不得,这几年来,上海人一拨又一拨地慕名前来旅游度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