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以复
费以复(1913年-1982年),原名彝复,出生于吴江区,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1931年,他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攻油画。1953年,费以复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1960年至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副教授,后又任系副主任。他是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担任浙江美术协会理事。1982年,年近古稀的费以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甘肃敦煌考察,因劳累过度在归途中病逝。他的代表作包括《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羊王庙》《嘉陵江夕照》《黄坛口水电站》和《为四化贡献力量》等。
简介
费以复 (1913.11—1982.8)。江苏吴江人。擅长油画。1936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后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历任力志社总社美术科干事、上海行知艺术学校教员、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师、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作品有《钢铁工人》、《修建畜牧场》、《采桔姑娘》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和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个人简介
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费以复原名费彝复,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着的《素描-色彩入门》。
获得荣誉
费以复为颜文粱的高足,1939年在重庆参加中华全国美术会,由徐悲鸿提名担任理事,1950年作品获华京美展三等奖,1953年由颜文粱推荐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浙江中国美院)任教,1954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55年与黎冰鸿等人筹建油画系,文革期间被批成“中国国民党宫廷御用画家”,1980年恢复中国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油画系副主任职务,1982年病逝于兰州市。1995年费以复的作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亮相。这次上海崇源共推出费以复4幅作品,其总一幅《泗海景》(尺寸66×51CM)成交价为1.43万元,其余三幅———《崂山潮音瀑》(估价6000-8000元)、《大同云冈石窟》(估价6000-8000元)、《山路》(估价12000-15000元)均出现了流标。从中可以看出,费以复的作品估价尽管很低,但市场成交却很不理想,相反,不少第三和第四代油画家的作品动辄都是数十万元,令第二代乃至第一代油画家望尘莫及。
拍卖档案
费以复桔乡布面
费以复黄山市观海油画纸本费以复风景油彩木板片
费以复街口
费以复山路布上油画
费以复西湖保俶塔布面油画
费以复筑路图油画
费以复人民公社好布面油彩
费以复南山路雪景油画画布
费以复桔乡
费以复崂山潮音瀑、大同云岗石窟
费以复嵊泗县海景布上油画
费以复郊外布面油画
费以复作品
费以复正午
费以复树林
费以复1941年画家与妻子布面油画
费以复1962年作云冈石窟纸上油画
费以复人像纸本油画
费以复约60年代作太湖一景油彩纸本
费以复1982年作吐鲁番市火焰山油彩·纸板
费以复风景
费以复乡村风景
费以复1976年作崂山潮音瀑纸上油画
费以复静物油彩木板
费以复庐山会址油画纸板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信阳鸡公山风景油彩画布框
费以复静物油画画布
费以复1979年作肖像纸面油画
作品特点
费以复的绘画禀赋,早在求学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便已展露。在费以复早年的作品中深受颜文假的影响。在西方画家中,对费以复产生较重要影响的是俄罗斯风景画家西什金和伊萨克·列维坦。深刻领会解读后,将之融合为个人的绘画风格,色彩更趋明快,造型细腻而富有节奏。
作为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代表人物,费以复相较于他的同代人或他的前辈—第一代画家,具有更多的本土性语言,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一种似曾相识的民族趣味。此件作品费以复采用抒情、写实的手法,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桔乡喜获丰收的欢乐情景。那轻松、愉悦、诗意十足,但又不失败浪漫的笔法和色彩,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的“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
学习
在早期的中国油画教育阵地中主要以两家国立艺专、三家私立艺专为主,北方有徐悲鸿领衔的北平国立艺专,南方有林风眠主持的杭州国立艺专;以及三所私立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汪亚尘的新华艺专/颜文樑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费以复早年就学于苏州美专,师承于吕斯百、颜文梁。由于师承关系的原因,在他的作品中显而易见风景画占了主体。他的作品中色彩、笔法与图示仍然维系在印象派的基础之上,虽没有颜文梁的细腻精到,但多了些笔触情调的轻松与诗情画意。
作品突出
他的作品多描写祖国的山川美景,在表现上更加趋于以民族性的审美为出发点。色彩明快鲜亮,笔法与构图之中融入很多中国画元素,使画面效果更加富有情趣。在个人的语言表现上,他的作品尚缺乏个性的凸显。师承上的沿袭令其作品富有很强的审美情趣,但也同样于传统而缺少灵气。从这一点考虑,显然在第二代画家中他的作品并不很突出,但对于承前启后的一代也值得推崇。东湖为绍兴市一景,有“勿谓湖小,天在其中”之称。宛如一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画家写生至此,恰逢秋冬季节,画面充满了萧瑟的意境。画家着意用带有飞白效果的笔触,描绘了近景的树,颇似中国画中焦墨的使用,又富书法韵味。
从三零年至八零年,费以复的绘画风格渐渐转换,更多的本土性语言、诗意 的浪漫与写实的率真出现其作品之中。他的风景作品多以高视点眺望,其全景式构图来自中国水墨山水架构,而在色泽上以印象派闪亮动人的色彩为主。他的作品与印象派相较之下多了些轻松、愉悦与诗意。“中国式印象主义的发端”可作为费以复贴切的形容。《新安江夜景》一画以灯火通明的街道为全图之前景,层迭的山峦及水库大坝作为中远景;构图上的特殊处在于由道路引领向前行的直线与溪水上溯转弯之弧线交汇于山峦处,再向上转自左上角仿佛接受天光的雄伟大坝,视觉焦点由右下方的人间灯火与江面夜色,带至山间的幽静,再转自人定胜天的大坝工程。画家以压迫至极小部分的天空来衬托出大坝之壮观,它远远树立于山间,冷眼望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人物在此画中虽不起眼,但人的情感却充满画面,一个个点着灯笼的窗口都是幸福甜美的人间记忆,人间灯火对映着江上倒影,江水在夜色中本来就有一种光的华丽,再加上灯火倒映于水波荡漾越益迷离,紧紧地吸引着每一双观赏的眼睛。
作品介绍
《九华山》
此幅《九华山》,是费以复具有代表性的写生之作,崖壁上绿树丛的深浅点画,可以窥见印象派画风的精神,而远方山巅的云烟笼罩与山岚缭绕远接天际的气息,则具有十足的中国水墨渲染气息,这种因所处环境所散落的自然景象,也正是费以复在写生之时忠实记录所见而再参以心中唯美观的表现,与中国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义理极为吻合。
费以复江苏吴江人。1936年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励志社美术股工作。1951年调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1953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后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杭州科普美协理事长。擅长油画。作品有油画《羊王庵》、《火腿》、《黄坛口水电站》(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等。出版有《油画小辑》、《绘画写生色彩学》,以及与蔡亮合著的《素描。色彩入门》。
说明:在同时期的中国油画家中,费以复是极为勤奋的一位,大量的写生作品忠实地记录了画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的丰硕收获。费以复的作品风格介于中国式的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之间,相较于印象派的风貌,费以复的笔调似乎更为轻、愉悦而充满诗意,表现出画家对艺术的真诚与灵活的同时,费以复画中所呈现的本土性艺术语言,也增添了与观者之间的亲切感;在中国式诗境的营造与写意的率直中,费以复也以娴熟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中国式“印象主义”的风貌。
作品评价
读费以复的画,仿佛走在水乡的小河畔,聆听着甜美甘冽的流水声,清澈、明净、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较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费以复显得轻松、愉悦、诗意十足,又不失浪漫的印象式的作品获得了自身的独立,表现出中国画家的真诚与灵活,相较于苏联的现实主义作品,费以复则更多地展示了中国式“诗境”的浪漫与写意的率真。—徐龙生《牧笛的抒怀,田园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