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

波旁王朝(法语:Maison de Bourbon,英语:House of Bourbon,西班牙语:Casa de Borbón,意大利语:I Borboni)是一个在欧洲史上统治法国(1589-1792,1814-1815,1815-1830)、西班牙(1700-1808,1814-1868,1874-1931,1975-)、两西西里(那不勒斯[1735-1806,1814-1860],西西里[1735-1860])等王国的跨国王朝。

波旁王朝因最初的封地为波旁-阿尔尚博(Bourbon-l’Archambault)而得名,1589年纳瓦拉王国国王亨利四世(Henri IV)在宗教战争后赢得巴黎并统一法国,成为法国第一位波旁王朝国王。此后亨利四世的继承人从1610年到1792年不间断地担任法国国王,历任9个国王。其中在被誉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极盛。1700年路易十四的孙子费利佩五世正式成为西班牙国王,波旁家族开启对西班牙的统治。1735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又通过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确立了对两西西里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王国)的统治。

1792年巴黎人民起义攻陷王宫,国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波旁王朝至此中断,法国进入共和国和第一帝国时期;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此后也分别于1806年、1808年被拿破仑控制,波旁王室只剩下对西西里岛的统治。法国波旁王朝曾在1814年、1815年有过两次短暂的复辟,但当时的法国国家性质已经由封建君主制转变为资产阶级君主制,其社会状况与欧洲形势决定了恢复大革命以前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已经没有可能,1830年法国波旁王朝被彻底推翻。西班牙波旁王朝自1814年至今经历了三次复辟,进入20世纪后,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风雨飘摇,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叛军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打败共和军队,西班牙进入独裁统治。1947年佛朗哥发布《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恢复君主政体,选中波旁家族继承人胡安·卡洛斯为未来的君主。而波旁王朝对两西西里的统治随着意大利的统一于1860年终结。

波旁王朝的历史发展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密切相关,他们通过外交手段、战争征服和联姻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领土,波旁王室的中央集权思想和行政体系推动了欧洲君主制度的演进。目前波旁王朝仍在欧洲存续,2014年登基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即波旁家族成员。

名称

波旁家族是欧洲最重要的统治家族之一。因其祖先、公元9世纪后期的爱马(Aimar)主教的封地在法国中部的波旁-阿尔尚博(Bourbon-l’Archambault)而得名。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的时期又称复辟王朝(1814年-1830年),同时美国的波旁民主党人的名称来源亦与波旁王朝有关,这一说法取自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后恢复旧秩序,实施反动的社会政策,因此特指民主党中南部的保守势力,面对内战及重建的现状和所关注的问题没有革新。

历史沿革

起源

1272年,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贝娅特丽克斯(Beatrix,1257-1310)与卡佩王朝国王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Robert,1256-1317)结婚,他们的儿子路易(Louis I,1279-1342)在1327年称波旁公爵(路易一世),是为家族之始。后分为两支,分别领有波旁公爵和旺多姆(Vendóme)伯爵(1515年升为公爵)称号。1527年第八代波旁公爵查理三世去世,由于长支绝嗣,幼支的旺多姆公爵查理四世(Charles IV,1489-1537)成为波旁家族首领。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安东尼娶纳瓦拉的珍妮,因此即位为纳瓦拉国王;次子查理即是后来“三亨利之战”中被吉斯家族称为查理十世的红衣主教;三子是孔代亲王,形成一支庞大的孔代家族。

安托万·德·波旁(Antoine de Bourbon),旺多姆公爵,1537年起担任波旁王朝的首领。1548年与纳瓦拉女王让娜·德·阿尔布雷特(Jeanne d'Albret) 结婚,1555 年成为名义上的纳瓦拉国王。纳瓦尔国王安托万战死沙场后,其年仅16岁的儿子亨利继位为纳瓦拉国王。

早在16世纪20年代,约翰·加尔文开始在法国传播新教,加尔文教在法国称为胡格诺教。而北方的封建贵族则仍然信奉天主教,他们打着“保护王权,保护天主教信仰”的旗号反对南方的胡格诺教贵族。南北两个封建集团由教派冲突酝酿成争夺王权的战争,史称法国宗教战争(1562-1598)。在战争中,天主教集团首领吉斯·亨利和国王亨利三世先后被刺死,由于亨利三世无子,唯一的王弟又先他而亡,故瓦洛亚王朝宣告终结。亨利三世死后,按照惯例,最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的是纳瓦尔国王亨利。纳瓦尔国王亨利登基,后称亨利四世。由于亨利四世属波旁家族,因此他同时又是波旁王朝的开基君主。

发展

法兰西初期统治

亨利四世登基之初,全国仅有5座城市承认他的权威。在英军的帮助下,亨利四世的军队虽在战场上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在当时天主教徒占人口总数90%的法国,单纯的军事胜利尚不足以使他真正君临法国。亨利四世最终下决心改宗旧教,1593年7月25日,他在圣德尼大教堂正式宣布放弃新教信仰。6天后,新旧教两派达成为期3个月的休战协定。1594年3月,亨利四世在欢呼声中进入巴黎,并成为全国公认的国王。至此,持续了32年之久的胡格诺战争画上了句号。为巩固国王权力,亨利四世还压制高等法院的独立倾向,严厉控制省市行政机构,开始把行政命令直接下达给由国王委任的各省监督官,而不是省长。到17世纪初他平定了地方大领主的反叛,使法国专制制度基本定型。此外他还奖励工商业,发展蚕桑,创办法国丝织业,鼓励开办各种工场,筑桥修路,发展贸易,建立海外贸易公司,使法国在17世纪初重新成为经济强国。

1610年5月14日,亨利四世在赴佛兰德尔征战前夕,在马车中被位狂热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拉伐亚克用匕首当场刺死。亨利四世死后,由其子路易十三继位。是年,路易十三年仅9岁,故由母后美第奇家族的玛丽摄政。此后贵族的分裂活动重新兴起,宗教战争也再度爆发,1610年至1624年法国再次陷入内乱之中。1624年路易十三任命红衣主教黎塞留为首席大臣。黎赛留执行国家利益至上的政策,把国王和国家视为一体。他把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成欧洲最强国视为两项基本国策,使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在他的领导下,贵族叛乱和宗教冲突再次平定,工商业有所发展,专制王权得到巩固。法国恢复了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从1642年12月到1643年5月间,黎塞留和路易十三先后死去,王位留给了不到5岁的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继位时尚不足5岁,故由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掌握实权的仍是黎塞留的接班人马扎然。此时的马扎然不仅是幼王路易十四的首相、教父,同时还是摄政太后的情人。马扎然接手朝政之时,恰值法军三十年战争中已临近决胜关头,为了筹措确保战争胜利的款项,马扎然横征暴敛,结果不仅使自己很快成为众矢之的,而且还引发了一场动摇法兰西专制王权的严重政治危机——“福隆德运动”,巴黎市民进行了起义,事发后马扎然携年幼的路易十四被迫逃离巴黎。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也正是从这时起,时年23岁的路易十四开始亲政。马扎然去世后,路易十四宣布“从此我就是自己的首相”,在他亲政的54年时间中从未委任过首相。在其亲政前期,路易十四可朝中诸事,不分大小,概由他亲自处理。他曾一再宣称,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路易十四当时最著名的治国名言是“朕即国家”。他的意志就是法律。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的官僚机构,都不过是使其旨意付诸实施的工具。

为了彻底制服贵族,路易十四一方面实行高压,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对国王敕令的指摘权,拒绝召开王国三级会议对敢于反叛的外省贵族无情镇压。另一方面使用怀柔政策,修建凡尔赛宫殿,将各地大贵族宣召进宫侍奉王室,在声色犬马的享受中驯服这些贵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路易十四向各省派驻司法、警察和财政监督官,并以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集权国家体制,将权力牢牢地控制在国王一人手中。路易十四维护其政权的主要工具是军队,在他亲政以后着力扩充兵员,引进新式武器和先进技术,除此之外,他还创建了强大的海军,将各种船舰总数由30艘增加到近千艘。路易十四使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极盛。

路易十四国内政策的要旨是极度强化王权,对外政策的目标就是使法国在国际上受人尊敬。为了扩大法兰西的疆域和法国在欧洲霸权,路易十四在其亲政的54年中,有31年让法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他先后挑起遗产战争法荷战争等,扩大了疆域,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尤其是1678年法荷战争后签订了《奈梅根和约》,和约是在国际形势不利于法国的前提下签订的,因而没有完全实现法国的战争意图。但它造成的国际形势却大大推进了法国的霸权战略,因此被视为“法国在欧洲最强盛时期的标志”。随后,路易十四又展开一系列扩张行动,迫使欧洲诸国屈服,法国成为称雄一时的欧洲霸主。”

虽然路易十四统治前期法国经济曾出现繁荣局面,国库也一度充实。但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尤其是无休止的征战,不仅使国库空虚,而且还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685年,路易十四于10月18日签订《枫丹白露诏令》,废除了亨利四世于1598年4月颁布的《南特赦令》,也结束了新教在法国的合法性存在(仅阿尔萨斯地区除外)。诏令的12条规定,禁止信仰新教,拆除新教教堂,关闭新教学校。大量新教徒被迫逃往邻国,其中不乏手工业者和商人,这削弱了法国的经济。路易十四的宗教不宽容政策还有另外一项后果:激发了以英国为首的新教国家的怨恨。在路易十四统治后期,人民完全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农民的暴动与城市贫民的起义时有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702年爆发于塞汶山区的"卡米扎尔起义"。1715年9月1日,在位72年,亲政达54年的路易十四驾崩,法国历史上最长的统治宣告结束。

西班牙建立统治

早在查理五世(Charles V)时期,西班牙在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的统治下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曾达到巅峰,此后不断衰退,到了卡洛斯二世(Charles II)执政后,由于他没有子嗣,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便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关注。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法国崛起成为主宰欧洲事务的大国,英、法、荷兰奥地利为了西班牙王位展开了激烈争夺,最终,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胜出。西班牙从利益角度出发同意安茹公爵继承王位,但是提出一个条件就是他必须放弃法国王位继承权,避免出现两国一主的情况。1700年,安茹公爵费利佩继承西班牙王位,成为西班牙国王,即腓力五世(Philippe V),也正式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结束。

费利佩五世在路易十四支持下登上王位,法国实力日渐高涨,这自然引起英国荷兰等国的恐慌,使得反法同盟进一步形成。1701年9月,英国、荷兰、奥地利和丹麦签订了《海牙条约》,标志着反法大同盟正式建立。第二年,大同盟向法国和西班牙宣战,战争初期在法国与大同盟诸国的边界和意大利进行,后来战火烧到了西班牙境内,引起了西班牙的内战,原来王位继承人之一的卡洛斯大公于1702年在维也纳被推举为西班牙的合法国王。1704年,卡洛斯大公来到里斯本,受到葡萄牙群众的欢迎。如此,西班牙同时就有了两个国王,形成了一国两主的局面。随着战争进行,费利佩五世面对庞大的军费开支,不得不进行财政改革,他要求各省和地方增加税收,激起了他们对费利佩五世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结果就是他们自然将希望寄托在卡洛斯身上,甚至要公开支持他做西班牙国王。1712年1月,交战各国开始进行谈判,争论的焦点是法国议会和王室必须接受费利佩五世正式放弃法国王位继承权,最后法国妥协答应此条件。1713年4月,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州萨伏依葡萄牙为另一方,在荷兰的乌特勒支签订了《乌特勒支条约》。条约规定,参战各国分别签订停战协定;条约签字国承认腓力五世西班牙国王,但他必须放弃法国王位继承权。

18世纪,旷日持久的王位继承战争造成的巨大的财政赤字成为负担,西班牙的经济近乎崩溃,为此必须改革国家税收制度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使地方和教会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向国家纳税。1714年,费利佩五世改革行政机构,国王秘书办公室分成四个秘书处:战争事务处、海军和西印度事务处、国务事务处和司法事务处。此外,费利佩五世还对委员会进行改革以及加强司法领域的中央集权。经过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724年费利佩五世将王位让与长子路易(Louis,1724年在位),但路易仅在位8个月就死于天花。腓力五世被迫再次登基。

两西西里建立统治

在18世纪30年代初,欧洲各国为争夺波兰王位而爆发战争。在意大利战场,法国军队攻入了北部,西班牙军队则向南部推进。战争结果,根据1735年缔结的维也纳和约,奥地利放弃那不勒斯王国和西西里,西班牙波旁王朝在这里确立了统治。1735年7月,卡洛斯三世(Charles III)在那不勒斯的巴勒莫大教堂正式加冕,成为意大利波旁王朝的首位国王。1759年他将两西西里的王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斐迪南一世

衰落

法国

法国在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极盛。但此后,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随着“启蒙”的时代到来,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也开始走向衰落。易十五继位时年仅5岁,路易十四的侄儿奥尔良公爵菲利普摄政,而路易十五成年后喜欢围场狩猎,并且追逐女色,其手下的宫廷贵族也贪污腐化,铺张浪费,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事实上贵族早在路易十四时期养成穷奢极欲之风,挥金如土,使本就十分结局的贵族之家更加入不敷出,于是他们企图从农民身上压榨更多的血汗,这就出现所谓的“封建反动”,法国农业生产水平长期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而政府却逐年增加税收,这无疑加剧了农民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这些危机再加上统治集团本身的腐朽无能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祸根。路易十五在位期间多次把法国拖入对外战争,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法国耗费巨资且在陆战中取得一定胜利,但当结束此战的亚琛条约在1748年签订时,法国却一无所获。在1756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法国非但在欧洲大陆失利,在美洲和印度战场上更是被英国打得落花流水。正是这次战争,使法国不仅把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拱手交给英国,而且在欧洲大陆上也降到了二等国的地位。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他的孙子、王位继承人路易——奥古斯特,即路易十六继位。到了路易十六时,法国的人口压力巨大,农民失业严重,税收难征,国库空虚,国家开始出现混乱,经济紊乱不可避免。1788年,国家的财政赤字达到整个预算的48%。由于政府已无力还债,信用全失,所以1787-1788年举借公债时,贵族不肯出借钱财,使政府走投无路。1787年路易十六只得接受了财政大臣卡隆的建议,召开了名人显贵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是一些名门贵族,但也有一些第三等级的人。卡隆在会议中建议,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必须改变税收制度,以后不仅第三等级要交纳捐税,而且第一、第二等级的人也应交税,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但他这一建议引起与会第一第二等级的人的强烈反对,路易十六只得又将这次会议解散。这次会议表明,上层统治阶级的内部已经分裂。路易十六政府不仅受到第三等级人民的一致反对,而且在第一、第二等级内也出现反对派。1789年,由贵族、神职人员和平民代表参加的三级会议凡尔赛宫召开,这次三级会议与英国议会的早期形式大体一致。由于第三等级也就是平民阶层要求控制议会,因此三个等级之间爆发了激烈的论战。平民阶层在这场论战中取得了胜利,三级会议由此也变成了由第三等级组成的国民议会。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对此不满,从外省调来了军队。随后,一场革命在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爆发,法国的君主专制体制很快就被推翻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走向灭亡。

西班牙

1746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五世中风而死,他的次子费尔南多六世(Ferdinand VI,1746-1759年在位)继承了西班牙王位。费尔南多六世登基后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西班牙经过连年战争,经济严重衰败,已到崩溃的边缘,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和重建经济。费尔南多六世自幼性情孤僻,喜欢独处,并且对朝政不感兴趣,还出现过精神失常。当时主持西班牙政府的是恩森那达 (Ensenada)侯爵,他主持对西班牙进行了官僚体制、税收、军事工业改革,进一步处理了与教皇国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战争,恩森那达侯爵主张对外采取温和政策。

费尔南多六世于1759年去世,其子因病无法继承王位。这样,费利佩五世与其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子卡洛斯三世(Charles III,1759-1788年在位)便成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任期内的西班牙在“七年战争”中损失惨重。最终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其殖民地在亚洲、北美得到了扩张,国力大增,成为最大的赢家。而西班牙在此次战争中付出了沉重代价,被迫将东、西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卡洛斯三世重振西班牙帝国的梦想破灭了。

1788年,卡洛斯三世去世,卡洛斯四世(Charles IV,1788-1808年在位)继位。卡洛斯四世的王后玛利亚·路易莎绝攻于权谋,她完全架空了卡洛斯四世,独揽大权,掌控西班牙的一切。而卡洛斯四世不但没有政治才能,不善于处理国家政务,而且只喜欢狩猎等娱乐,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卡洛斯四世成为了玛利亚·路易莎王后的傀儡。1789年, 法国爆发大革命,对西班牙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西班牙下层民众也希望推翻统治本国的波旁王朝,街头游行和集会不断举行。这表明,西班牙波旁王室像在法国一样,赖以生存和统治的权威性已经开始丧失。

卡洛斯四世对法国的入侵采取了绥靖政策,但拿破仑·波拿巴的目的是控制整个西班牙。1808年, 法军直逼马德里,西班牙首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和波旁家族的安全,卡洛斯四世于1808年3月19日宣布退位,其子费迪南七世(Ferdinand VII,1808-1833)继位。 他继位后,实行了一些有益于民的措施,例如,减免农产品和葡萄酒税收,释放进步人士。但是,这些措施对早已千疮百孔的国家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并未见到太多效果,形势依旧严峻。马德里最终沦陷,包括费迪南七世和卡洛斯四世在内的所有西班牙波旁王室成员几乎全部被软禁,成为了拿破仑·波拿巴的阶下囚,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告一段落。

两西西里

两西西里第二任国王斐迪南一世1751年出生于那不勒斯,他的父亲以卡洛斯三世的身份登上西班牙王位(1759年)时,斐迪南小时候就成为了那不勒斯国王。作为那不勒斯的斐迪南四世时,曾领导他的王国与法国大革命及其自由主义思想作斗争。1793年,他促成了前摄政王贝尔纳多·塔努奇(Bernardo Tanucci)的垮台,并与那不勒斯一起加入了反对法国大革命的奥英联盟。1799年雾月政变后,拿破仑·波拿巴统治法国后将目光转向意大利,1800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兵击溃奥地利军队。1806年,拿破仑为惩罚斐迪南四世参加第三次反法联盟,派兵攻占了那不勒斯,将他哥哥约瑟夫·艾兴多尔夫扶上了王国的宝座(后又由其妹夫若阿尚·缪拉接任)。象式重型驱逐战车逃到了英国舰队庇护下的西西里岛。到了1810年,除撒丁岛仍处在撒丁王国萨伏依王朝手中,西西里岛仍在波旁王室手中之外,整个意大利都处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统治之下了。

1814年随着拿破仑的垮台,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费迪南的军队在卡拉布里亚大区登陆。他恢复绝对统治导致了1820年的立宪主义起义,被迫颁布了宪法。随后斐迪南以保护新宪法为借口,将权力移交给他的儿子弗朗西斯。西班牙波旁王室又恢复了对那不勒斯王国的统治,拿破仑·波拿巴帝国对整个意大利的统治宣告覆灭。

弗朗索瓦一世继承王位后,他否认了他以前的自由主义,解散了美国国民警卫队,要求将奥地利在王国的驻军延长至1827年,并在古列尔莫·德尔·卡雷托的帮助下野蛮镇压了奇伦托的革命爆发(1828 年)。1860年春天,西西里王国起义爆发,撒丁王国进行镇压,意大利爱国志士朱塞佩·加里波第率远征军进行支援,并于7月初打败政府军,占领西西里岛,9月进入那不勒斯王国。之后南意大利合并于撒丁岛王国,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为意大利国王。不久后,1860年两西西里王国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波旁王朝结束了对两西西里的统治。

复辟

法国

第一次复辟

1814年,拿破仑倒台,流亡于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波旁王朝重掌政权。当时的法国社会状况与欧洲形势决定了恢复大革命以前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形态已经没有可能,法国国家性质已经由封建君主制转变为资产阶级君主制。对此,1814年6月4日,路易十八签署的《1814年宪章》即代表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原则的妥协,宪章内容既向大革命成果让步,又体现出恢复“正统”与旧制度的倾向。根据《宪章》主要内容,虽然某些封建权力恢复,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大都予以保留。但即便如此,王朝的政策仍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815年春,拿破仑利用当时阶级斗争形势,逃出厄尔巴岛。3月1日,拿破仑带领一千人在法国登陆,3月20日重返巴黎,路易十八仓皇逃走,拿破仑复登帝位。

第二次复辟

1815年6月18日,反法联军与拿破仑军队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最后一次激战,法军被击败,拿破仑第二次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拿破仑去世。拿破仑这次称帝只维持了近百天,史称“百日王朝”。1815年7月8日,路易十八又在联军的武力支持下回到巴黎,实现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从1814年到1830年7月革命,法国这段历史被称为“复辟时期”。

1824年9月,路易十八去世,其弟阿多瓦伯爵继承王位,称查理十世(1824-1830年在位)。从此贵族教权派反动势力更加猖,有利于僧侣、亡命贵族的法律不断颁布。1825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拨付十亿法郎补偿归国的逃亡贵族在革命中被没收的土地及财产,数额相当于他们1790年收入的二十倍。此法令旨在增强贵族的经济、政治地位,但引起农民和资产阶级集团的极大不满。为支付补偿金,国债利息从百分之五降低到百分之三,直接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年又颁布了“神法”,反宗教者受严厉惩处。查理十世还施行了其他一些反民主的措施。人民的苦难日益加深。1829年,查理十世任命其宠臣、极端保王党人波里雅克组织清一色保王派内阁,资产阶级也因工商业长期萧条而怨恨政府。1830年3月,众议院多数议员要求把波里雅克内阁免职。国王遂解散众议院。但6月7日新选出的议会中,资产阶级自由派仍居多数。政局日益紧张。

1830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救令,宣布新选举作废,解散新选出的众议院。公布新选举法,剥夺一般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连不少大资产阶级分子都无权参加选举,只有大地主充分享有选举权利。七月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七月敕令的颁布使全国沸腾起来。巴黎下层群众、部分士兵及退伍军官首先发动,举行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和示威,7月29日,起义队伍攻占杜伊勒里宫,政府军残部退出了市区。8月2日,查理十世宣布退位,让位给孙子尚博尔伯爵,此后不久逃到英国。巴黎人民在三天内就推翻了波旁王朝。

西班牙

第一次复辟

1814年,拿破仑承认费迪南德为西班牙国王,波旁王室对西班牙重新进入统治。1823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费迪南七世再次宣布废除《1812年宪法》,开始了复辟时期的统治。费迪南七世于1833年去世,因为王位继承问题,西班牙爆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卡洛斯战争(Carlist Wars),表面上看,这是波旁王朝家族内部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但实际上是代表民主的自由派同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保守派的两大政治力量之间的又一次较量。卡洛斯战争长达半个世纪,共有三次。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发生在1833-1840年,其间卡洛斯曾经于1837年进攻首都马德里。公元1839年,卡洛斯的主力被击溃,卡洛斯被迫逃亡法国。1840年,在西班牙作战的卡洛斯分子几乎被全部消灭,伊莎贝尔二世的王位获得了巩固。1843年,年满13岁的伊莎贝拉二世正式加冕西班牙国王,开始亲政。1843年到1868年是伊莎贝拉二世的亲政时期,同时也是法国革命日渐高涨的时期,这个时期西班牙的自由主义反对派力量也日益增长。西班牙政局的特点是宫廷阴谋和政变革命层出不穷,伊莎贝拉二世面对混乱局势,只好依靠频繁更换政府来应对。

在整个伊莎贝拉二世统治时期,西班牙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改善。由奸臣和军队把持的政府极其腐败,而女王的宫廷本身又是一个滋生腐败的根源。种种原因终于导致了1868年西班牙革命的爆发。改革派将领胡安·普里姆在1866年发动过一次失败的军事政变。经过两年准备之后,加上伊莎贝拉二世平时依赖的两个将军的去世,严重削弱了她的地位,胡安·普里姆于1868年再次起事,结果成功地推翻了政府。伊莎贝拉二世在她主要依靠的保守派军官们的零星抵抗被胡安·普里姆的军队粉碎之后,于1868年9月末被迫亡命天涯,逃亡法国。

第二次复辟

1873年2月,西班牙召开了参众两院议会,以256票对32票的绝对优势决定废除君主制。 西班牙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但它存在的时间不到两年,其间更换了五届政府,还爆发了多起军事政变。1874年,第一共和国政府解散,伊莎贝拉二世的儿子阿方索十二世复辟,宣告第一共和国失败。阿方索十二世在位时间仅仅10年,西班牙进入了相对和平稳定时期,但他统治期间经历了第三次卡洛斯战争。阿方索十二世于1885年去世,遗腹子阿方索十三世于1902年5月16日正式亲征,在此之前由其母玛利亚·克里斯蒂娜担任摄政。此时的西班牙已是千疮百孔的破乱国家,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多事之秋。1931年4月,在以革命群众和共和派为代表的左派政治力量的压力下,西班牙政府被迫宣布举行议会选举。结果,共和派和左派在选举中获得了胜利。随着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阿方索十三世下台,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结束。

第三次复辟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引起世界关注。由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支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叛军最终打败了共和军队,西班牙从此开始了佛朗哥独裁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了摆脱国内外的孤立窘境,于1947年7月发布《国家元首职位继承法》,恢复君主政体,建立没有国王的君主王国,他自任终身国家元首和部长会议主席直至1973年6月。佛朗哥选中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一世为未来的君主。1975年,佛朗哥去世,结束了30多年的独裁统治。1975年11月,胡安·卡洛斯一世正式即位,这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三次复辟,并且他得到了国内军、政要人的强力支持。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后,有四届首相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压缩了君主的权力,在一个集权和军事政变成风的国家领导着君主立宪和民主化运动。在西班牙民主过渡时期,胡安·卡洛斯一世成为了国家团结的象征,为实现民主和平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状

随着1830年“七月革命”的爆发,法国确立为共和政体,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被彻底推翻;而波旁王朝对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也随着意大利的统一于1860年正式终结。目前波旁王朝在欧洲的统治除了西班牙,还有另外一个欧洲国家卢森堡。1964年卢森堡拿骚王朝女大公夏洛特一世退位,其子让一世继位,因为让一世的父亲是波旁家族成员腓力亲王,因此卢森堡进入波旁王朝的统治。2000年,让一世把公位让给长子亨利一世,即当今卢森堡大公

2014年6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首都马德里签署退位法令。他作为西班牙国王,维系了波旁家族的存续,巩固了波旁家族赖以生存的权威性。王储费利佩(Felipe VI,2014-)在同一时刻正式继承王位,成为新国王费利佩六世。费利佩六世1968年1月30日出生于马德里,是胡安·卡洛斯一世与王后索菲娅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孩子。他曾就读于加拿大莱克菲尔德大学,1988年10月至1993年6月在马德里自治大学读书,获法律硕士学位,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在美国乔治敦大学学习,获国际关系硕士学位。2003年11月1日,费利佩王储和西班牙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莱蒂西亚订婚。2004年5月22日,两人结婚,育有两女

象征

早在法国国王路易六世时,就将鸢尾花作为他的印章和铸币图案,并装饰他蓝袍的边缘,着蓝袍参加受任国王的仪式,因此鸢尾花逐渐成为王室的象征。1406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将自己纹章上的鸢尾花图案减为三朵,蓝底三朵金鸢尾花在英格兰主权纹章上保留至1801年。此外,在法国度量衡器具、王室建筑珠宝、布匹以及许多教俗团体的徽章上,均出现了鸢尾花的图案,鸢尾花已经成为法国王室对全国施行统治的普遍性标志。

1376年,法兰西王国王室颁发特许状,决定在利马伊修建一所修道院。在特许状中,王室对鸢尾花的寓意做了明确的阐述:它是法兰西王国的象征,是王国一切美德和繁荣昌盛的标志,它向全世界昭示了王国的伟大;同时,尾花本身就是“三位一体”,它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法兰西王室的尊严和崇高。通过将鸢尾花图案喻解为“三位一体”,法国王室成功地把王权与神权合在一起,它向世人表明法兰西君主制度的存在和延续得到了雅威的特别恩准,这对于法国王权朝向神圣化方向的迈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西班牙,鸢尾花也是波旁王朝的象征,在1981年,卡洛斯一世全面掌权后,在西班牙帝国国旗的中心部分加入了象征波旁血统的纹章。

相关场所

枫丹白露宫

枫丹白露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之一,在法国北部法兰西岛地区赛纳-马恩省的枫丹白露,从12世纪起用作法国国王狩猎的行宫。自从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这里便成为法国国王们钟爱的狩猎行宫。1528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将除了塔楼以外的宫殿拆毁,重新建造了一座行宫,其建筑风格被称为“枫丹白露派”。它作为“王室寝宫”的历史早于卢浮宫,而在凡尔赛宫之后仍然延续。每个朝代,几乎每个王国都在此地留下了痕迹。从路易十三统治时期开始,枫丹白露宫被认为是一所“历史之宅”。这是法国的历史和建筑专著最早记载过的城堡:那是1642年,黎塞留主教去世的那年。那个时代的人整理了这位波旁王朝的第二位国王和他的枢机主教对于城堡的建造、装饰和周遭环境的完整描述,也记载了发生在枫丹白露宫的无数事件。

凡尔赛宫

1624年,法王路易十三从16个地主那里以不到1万弗尔的价买下共有117阿尔旁的土地,此时的凡尔赛宫建筑仅仅作为狩猎休闲之用,共有两层,26 间房屋。1631年路易十三获得该地领主权,由工程师费力贝尔·勒罗伊进行扩。波旁王朝的统治在路易十四时期达到了巅峰,他建造了凡尔赛宫,筹建了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王国建筑学院,推动法国取代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中心。因为路易十四,17和18世纪的欧洲上层贵族中都竞相模仿法国贵族的语言,饮食,建筑和宫廷文化,并把巴洛克艺术带到了鼎峰。凡尔赛宫今天仍然被认为是欧洲宫廷建筑和造园艺术的至高杰作,它的设计师勒·沃·哈尔都安和安德烈·勒诺特尔也成为艺术史上的殿堂级人物。

路易十五的统治期间,凡尔赛宫的内部和外部都进行了重大工程,包括全面翻修他的公寓、拆除大使楼梯以及由路易十四开始建造的大型剧院皇家歌剧院。1757 年,达米安 (Damien)正是在凡尔赛宫企图刺杀路易十五,沃尔夫冈·莫扎特也曾在这里以神童的身份表演。当路易十五在特里亚农开始出现天花的最初症状时,他立即被转移到凡尔赛宫,并于1774年5月10日去世。1770年,路易十六与奥地利大公玛丽·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皇家歌剧院举行了婚礼,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凡尔赛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等物品被洗劫,许多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波旁王朝统治告一段落,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凡尔赛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被运往卢浮宫拍卖。凡尔赛宫建筑物上的所有皇家标志都被销毁,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 di Napoli,简称MANN)位于南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区,建筑群始建于16世纪后叶,博物馆创办于1777年,因其考古遗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被视为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考古博物馆之一,目前馆藏总数超过300万件,以馆藏古希腊古罗马文物著称。

1734年,西班牙波旁王朝(Bourbons)开始统治那不勒斯。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在即将成为那不勒斯王国统治者的前夕,提出其重要的文化政策,推动并主持对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发所埋没的赫库兰尼姆市和庞贝古城进行考古挖掘,并监督了法尼西亚博物馆的建设。卡洛斯三世在母亲埃丽莎白塔·法尔内塞(Erisabetta Farnese)那里继承了丰富的珍宝,收藏于罗马和帕尔马的住所中。他下令将那些藏品转移至此,成为专门收藏的场所。直到1777年,卡洛斯的儿子费迪南多四世(Ferdinando IV)将法尔内塞藏品与维苏威发掘出的珍宝合二为一,共同收藏于正在翻新和扩建的建筑体内,由此构成该博物馆藏品的两大核心内容。

王朝世系

法国-波旁王朝

西班牙-波旁王朝

两西西里-波旁王朝

参考资料

house of Bourbon.大英百科全书.2023-12-28

3. Les Bourbons de France aux XVIIe et XVIIIe siècles.世界百科全书.2023-12-30

Henry IV.大英百科全书.2023-12-30

重识佛朗哥 推动西班牙经济现代化的政治家(1).新京报.2024-01-26

西班牙王储低调继承王位 身高近2米威望高.央视网.2024-01-20

Ferdinand I.大英百科全书.2024-01-06

Francis I.大英百科全书.2024-01-06

卢森堡前大公病逝,为何震动整个欧洲?.新京报.2024-01-26

卢森堡王室(下):王子与公主的爱情童话.界面新闻.2024-01-26

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登基[组图].中国网.2024-01-05

Sí mbolos del Estado.西班牙政府网站.2024-01-24

La dysnastie des Bourbons.法国历史.2023-12-30

Annuaire.到我祖先的土地.2023-12-30

House of Bourbon-Sicily.WappenWiki.2024-01-06

国王的住所,世纪的城堡。 这座宫殿就是半部法国史!.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9

“凡尔赛”的美,无须炫耀.无.2023-07-08

Les collections de Versailles sont désormais disponibles en version mobile..凡尔赛宫.2023-12-29

凡尔赛宫历史.凡尔赛宫官网.2023-10-08

国际博物馆观察丨将湮灭留存: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澎湃新闻.2024-01-20

Henry IV.大英百科全书.2023-12-28

LouisXVIII.Chateau Versailles.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