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铎
胡景铎(1914年10月6日-1977年7月6日),字更生,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爱国将领、民主主义革命战士胡景翼将军的胞弟,原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
胡景铎于1921年进入立诚学校上学,并开始在学校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熏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胡景铎通过到南京请愿、在家乡组织武装等系列斗争活动,走向爱国革命的道路。1933年初,胡景铎决心投笔从戎,投奔关麟征带领的二十五师到古北口最前线参加抗战。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胡景铎率学兵连也奉命东进,开到了抗日最前方。1946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郑重批准了胡景铎的入党申请。同年10月13日,胡景铎率所部分别从石湾、高镇、波罗堡发动起义。解放后,胡景铎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军长、天水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胡景铎转业到陕西省交通厅任副厅长。1977年7月6日,胡景铎因劳累过度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10月6日,胡景铎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1921年,胡景铎步入立诚学校求学。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立诚学校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乃是渭北党团的重要活动基地之一。胡景铎于此开始受到一些新思想的浸染,与习仲勋、白振江、唐玉怀、宋杰生等同学一道研习新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结为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深入农民群体参与革命活动,组织农民协会进行抗粮、抗捐,打击土豪劣绅,召开会议、发表演讲,这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
抗日救亡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胡景铎经由前往南京请愿、在故乡组织武装等一系列斗争行动。
1933年初,日军企图侵占华北,胡景铎便率领学生加入驻守古北口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的部队,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随后,他在中国国民党第二十五师特务连服役,后晋升为班长、副连长。然而,蒋介石顽固地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命令二十五师撤离抗日防线,并在二十五师清查共产党组织。胡景铎对此感到失望,便回到了家乡。
此时,胡景铎的五哥胡景通在榆林市担任国民党八十六师骑兵团团长。胡景铎想要从他五哥那里拉出一支队伍去前线抗击日本,但胡景通认为他年龄尚小,不能带兵,便送他到陕西省榆林中学学习。次年9月,胡景铎重返西安市,找到共产党负责人,要求前往陕甘边寻找同乡习仲勋参加革命。地下党组织不赞同他去陕北地区,觉得他在中国国民党部队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他借助大哥胡景翼昔日的关系,再次进入国民党军队,为革命掌控武装力量。胡景铎接纳了这个意见,加入了高桂滋的国民党第八十四师。由于高桂滋曾是胡景翼的老部下,与胡家交情深厚,所以对胡景铎极为器重。1935年8月,高桂滋派遣他到洛阳军官学校第四期接受训练。同时被派去的还有李振华、张亚雄、史华等人,胡景铎和李振华被编在第二大队第六队。胡景铎等人在相互学习、扶持的生活中,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1935年12月,经由谈判,高桂滋接纳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停止了对西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进攻,于是在八十四师部队中,“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逐步增强。1936年7月,胡景铎从洛阳军官学校受训结业后回到高部担任学兵连连长。为了培育一支抗日军事骨干力量,他把经过部队锤炼、思想进步且有文化的士兵以及从榆林市、关中招收的一批中学生编入刚刚成立的学兵连,开展整训工作。高桂滋在陕北地区与红军作战的过程中屡次遭受挫折,感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毫无前途。
西安事变爆发之际,杨虎城向高桂滋发电报,高桂滋复电表示拥护西安事变的八大主张。胡景铎借此时机向学兵们大力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揭露蒋介石对日妥协的罪行,传播爱国思想。胡景铎等人便在学兵连大门前书写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还在操场竖起“我们要做中兴的少康,不做亡国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等大幅标语牌。
参加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径直扑向晋、绥、察、冀。此时,高桂滋升任十七军军长,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胡景铎率领学兵连也奉命东进,抵达抗日的前线。他们在山西平型关、忻口等地与八路军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在抗日前线,胡景铎亲眼目睹了日军的侵华暴行以及中国国民党嫡系部队抵抗不力的情形,同时也看到了八路军抗战战果,加深了他对共产党八路军的认识。
在与八路军进行联防的过程中,胡景铎还邀请八路军宣传队来到部队教唱革命歌曲,讲解抗日救国和统一战线的道理,进一步提升了官兵的政治觉悟和抗战信心,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1938年3月,学兵连改编为十七军第五〇〇团第三营,胡景铎担任营长。为了补充兵员,三营前往渭河平原接兵。胡景铎应邀参加了在延安举行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在延安,胡景铎还为部队购买了许多革命书籍,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八路军的政治工作》《二万五千里长征》等。
1938年10月,胡景铎率部再次开赴前线,参加晋西南、中条山等战役。在中条山战役中,胡景铎率全营官兵坚守垣曲县坡岭阵地,并以劣势兵力抗击在飞机掩护下3000余日军的连续9次进攻。1939年3月下旬,八路军宣传队来到胡景铎的故乡富平庄里镇。胡景铎见到了众多同学和朋友。他得知与自己熟识的地下党员师源、刘茂坤等在庄里镇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学兵营正在进行训练。这支由富平地下党领导的队伍原本计划北上边区,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参与抗日,然而由于当时日军占领风陵渡,炮击潼关县,关中形势极为紧张,所以暂时原地待命。师源在与胡景铎交谈中,了解到他抗日救国的决心以及向往革命、向往共产党的愿望后,经请示富平地下党组织同意,将抗日义勇军学兵营的多名勇士编入胡景铎的五〇〇团三营,作为部队发展的骨干力量。
1938年6月,胡景铎在西安市南郊完成接兵任务后,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当部队在晋南安泽县唐城镇进行整训时,胡景铎采纳了共产党员刘茂坤有关在部队学习八路军开展政治工作的建议。具体做法为:在营部设立俱乐部,组织官兵阅读革命书籍和进步刊物;倡导官兵平等,反对打骂士兵;实行经济民主,定期公布账目;成立宣传队,演唱救亡歌曲和节目。部队成立宣传队后,胡景铎亲自指导排练了《放下你的鞭子》《游击队》等一些救亡戏剧,不但向驻地群众演出,还与八路军搞联欢,同时邀请八路军星火剧团同台演出。由此提高了部队的社会主义觉悟,密切了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此外,胡景铎还听从了刘茂坤关于成立游击队的建议。
在山西抗日前线,胡景铎所率领的第三营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交战。1942年3月,胡景铎在中央军校经过一年的整训学习后,被调任至国民党第十七军军务处担任处长。不久,又调任为后方补充团团长,李振华担任副团长,前往渭南板桥华潼师管区接兵。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中国国民党地方官吏贪污腐化、抓兵卖丁的行为。在接兵时,他要求必须坚持兵员质量,凡是地痞流氓一律拒绝接收。例如对于管区司令部公开向他们索要几万元被胡景铎拒绝,并与管区司令进行了抗争。
1943年10月,胡宗南调胡景铎到王曲将校班受训。受训期间,胡景铎任组长、中队附。1944年2月,胡景铎升任第17军第84师第252团团长,随该军调往甘肃固源,执行封锁陕甘宁边区任务。在不断与八路军发生摩擦的抗日前线所经历的锻炼以及军旅生活的磨砺下,他认识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独裁统治乃是民穷国弱、外敌欺压的根本缘由。在中国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下,中华民族没有出路,他和他的队伍同样没有出路。蒋介石不会像对待嫡系部队那样给予他们关怀和供给保障,而只是暂时利用,他们终究会被蒋介石消灭。他认为,十七军要获得新生,必须高举反蒋抗日的旗帜。他将希望寄托于共产党方面,开始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和副团长李振华也多次交谈过自己的看法,并亲自前往固原市面见军长高桂滋,利用多年的世交关系,陈述自己的见解。他劝说高桂滋不要执行蒋介石的反共命令,要靠拢共产党,与共产党建立友好关系,伺机共同对付蒋介石。
率部横山波罗起义
1945年5月,胡景铎带领千余名部属和家乡子弟,从富平昌出发,北上榆横地区,就任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并随即与习仲勋联系,表明了投奔边区的意愿。在习仲勋等的组织下,1946年5月,胡景铎的加入共产党。10月13日,胡景铎亲自率600多名官兵到城外迎接解放军人城。14日凌晨,驻防高镇的保九团中校团副秦悦文接到胡景择的密信,集合据点700多人迎接解放军人寨。与此同时边区主力为部队于13日攻占镇川堡、鱼河堡,一举扫清了外围据点。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贺电,祝贺横山起义成功,并任命胡景铎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师长。
1946年10月下旬,胡景铎率领起义部队集结于武镇进行整编,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接待与慰问。11月4日,在武镇举行了庆祝西北民主联军骑六师成立大会,贾拓夫代表中共中央西北局、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以及各群众团体出席会议并表示祝贺。12月17日,胡景铎奉命率骑六师2100余名官兵开赴延安市,于22日下午抵达。胡景铎等人受到西北局张德生、曹力如和边区政府王子宜、常黎夫以及杨拯民前往桥儿沟迎接,王世泰、贾拓夫、李景林专员谢怀德市长等以及各界代表列队欢迎。24日,胡景铎及骑六师的干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习仲勋等领导的接见。
新中国时期
1955年初,胡景铎服从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刚到交通厅时,为适应新的工作,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认真钻研交通业务知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交通专业人才奇缺,许多关键性的难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生产。就积极响应毛主席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主张科技兴陕,发展交通。他建议厅党组成立交通学校和交通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攻克难题。厅党组经过研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报省委同意,先后成立省交通学校和交通科研所。1956年3月,胡景铎在省西安运输公司推行计划管理,和基层一起运用线性规划组织物资调运,安排汽车合理运行。他亲临现场听取汇报,号召职工服从调度听指挥,在他的支持下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他还支持经理何日华的工作,对成绩优异者实行重奖,职工生产情绪高涨,生产成绩逐年上升。
1958年,他在实际工作中默默抵制“大跃进”中的不良风气。他主张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和生产,并常以此教育职工。“大跃进”中,公路运输上开展的“万吨公里”运动造成车辆严重失修,完好率大幅度下降,配件匮乏,运输企业处境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力主加强保修厂的力量,严格执行“计划修理,强制保安”,同时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还主张建立一个轮胎修理厂。后经省委批准于1959年在西安市建成轮胎翻修厂,1965年达到7340条,不仅缓解了全省运输企业轮胎不足的局面,而且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橡胶。
1961年初,中央公布了关于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8月,中央又颁布了《工业七十条》。他受厅党组委托,又深入省西安运输公司进行试点。先在第一车队,后在全公司试行。在他的主持下制订了公司的《贯彻工业七十条的实施方案》(简称“五定五保方案”),把工业七十条的全部内容落实到了车队、车间和班组以及科室。1965年9月,胡景铎受厅党组委托在凤县主持召开全省交通工作现场会。会上他总结肯定了“依靠社队,发动群众,自力更生,民办公助”修建地方公路的方针,同时明确提出“修路与农业生产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会上首次提出“全省达到县县通公路”的要求,对后来全省县社公路的建设与发展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劳累过度去世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他是陕西省交通系统第一个受迫害的领导干部。1972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奉当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安排胡景铎出来工作,至此得以自由。1974年10月,陕西省委对强加给胡景铎的不实之词予以推翻,为他恢复了名誉,让他仍然主持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被“文革”破坏了的生产秩序很快得到恢复。他重视基础建设,在厅党组的领导下,主持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汽车站,改善了公路运输面貌。
1977年7月6日,63岁的胡景铎因劳累过度,在办公室逝世。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胡景铎率领的横山波罗起义发生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中国国民党反动气焰极其嚣张、中国革命形势极为严峻的时刻,在数日内拔除了国民党军在横山区境内的所有据点,解放了无定河以南,纵横200余里,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人口12万余,建立了榆横新区民主政权,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战略回旋余地。
人物评价
胡景铎在交通系统有着红脸汉子的赞誉,对工作,他快人快语,敢作敢当;对同志,他关怀备至,宽厚待人。(《陕西交通》评)
参考资料
渭南党史故事——一心为革命的胡景铎.百家号.2024-11-20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11-20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11-20
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陕西省图书馆.2024-11-20
“这是我的大半生经历决定了的”.陕西交通报.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