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情节奇,语言奇,有声有色,极为活泼,潇洒逸致,澹宕多奇。前半部分通过几个实例展示了王适个性风采。后半部分,用传奇笔法补写其求婚经历,以及喜剧性的曲折过程,刻画了其人之“奇”,将王适这个怀奇负气、落拓不羁、注重名节却一生不得志的奇人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品原文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偶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灵运。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其为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区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伊尹、太师,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秀才;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铭曰:鼎也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闾。佩玉长裾,不利走趋。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钻石埋辞,以列幽墟。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讳:古人行文时为表示尊敬,在其名前加一讳字。
2.怀奇:怀抱雄奇的志向。
3.负气:恃其意气,不肯屈服于人。
4.举选:参加科举考试而取得功名。
5.以戾契致:用非常规的方法刻意追求而获取的。戾,乘戾,即不避正道。契,刻。
6.资地:资历、地位。
7.干:干,拜见权责、名人,请求帮助。
8.皆乐熟软媚耳目者:都是喜欢听谄媚奉承的话的人。
9.生语:生硬冷僻的话。与“熟软”语相对而言。
10.戒门:告诚守门的人。
11.四科:四种临时特开的选拔人才的科目,即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
12.所作书:自己所写的书卷。
13.缘道歌吟:一边在道上行走,一边吟咏自己的作品。
14.趋直言试:去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
15.金吾李将军:即李惟简,李纯元和初年(806)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唐十六卫之一,皇帝的警卫部队。
16.可撼:可以说动其心。撼,动摇。
17.白事:谈说事情。
18.卢从史:时任昭义军节度使,治所潞州区(今长治市)。后叛唐,元和五年(810)被擒。
19.张:张狂,骄横。
20.奴视法度士:奴视,鄙视。法度士,谨守法度的士子。
21.钩致:招致,罗致。
22.立谢客:立,立刻。谢灵运,谢绝卢从史派来的说客。
23.奏其为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奏请朝廷任命他为左金吾卫的胄曹参军,并充任引驾仗的判官。
24.摄:代理。
25.栉(zhì)垢爬痒:栉垢,梳去头发里的污垢。爬痒,搔痒。这里是比喻去除弊政。
26.如:好像。
27.一旦:某一天
28.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中书省下属的文华殿大学士,掌管进奏参议、起草诏令等。
29.日:每日,天天。
30.即荐:立即推荐。
31.疾病:疾,患病。病,患疾很重叫“病”。
32.舆(yú)医京师:用车子送至京城就医。
33.某月某日:因作者不知其确切死期,故用“某”字代。
34.洪州武宁令: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武宁县,今江西武宁。
35.右卫骑曹参军:右卫,唐十六卫之一。骑曹参军。宫名。掌管杂畜牧养等事。
38.处士:称有才能而未出仕的读书人。
39.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妻子是上谷处士侯高的女儿。
40.再试吏,再怒去:两次出任官吏,两次发怒而去。
41.惩:惩戒。这里是自我告诫的意思。
42.吾以龃龉(jǔyǔ)穷:龃龉,上下齿对不上。这里是指自己与时不合。穷,仕途不顺畅。
43.可:合。
44.谩谓媒妪(yù):谩,欺骗。媒妪,媒婆。
45.明经: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地位仅次于进士科。明经及第者经吏部考试合格就可以做官。
46.且选:将选授官职。
47.幸:幸而,正好。
48.金:古时货币单位,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代亦称一两银子为一金。此指重礼。
49.无苦:不必苦恼。
50.大人:与小人相对而言,指光明磊落、不使小心眼的君子。
51.告身:投予官职的文书。因文书上的印文是“尚书吏部告身之印”,故称告身。其形式是卷子,而当时文人所著诗文也是写在卷子上的,不细看难以区别。
52.袖以往:把卷子装在衣袖里前往。
53.衔袖:装在衣袖子里。
54.亳州市永城:亳州,治所在今安徽亳州。永城市,县名,今河南永城。
55.其季:他的第三个孩子。
56.柱:同“拄”,支撑。
57.守闾(lǘ):守门。闾,古代里巷的大门。
58.长裾:前襟很长的衣袍。
59.走趋:快走。
60.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与其遭逢际遇有关,无关乎聪明与愚笨。
61.不谐其须,有衔不祛:不合乎别人的需要,纵有才能也只能隐藏着无法施展。谐,合。须,需。
白话注释
君名适,姓王。喜爱读书,怀抱华盛顿奇才队不肯屈于人下,不愿意跟在别人后面去赴科举考试。他眼见功勋事业有道路可以指着取得,名誉与节操也可以曲折地达到。但苦于没有资格、地位,自己的才能抱负不能够显露出来,这才去求那些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望势力。那些公卿贵人已经得其所愿,都喜欢常常见到听到的温软讨好的语言态度,不喜欢听生硬的话,见过他一回,就告诫守门的人不再让他进门。皇上刚登位,开设四个科目的考试来招募天下的才士。王君笑着说:“这不正是我的好时机吗?”于是提着他所写的书,沿途边走边歌吟,去参加直言极谏科的考试。考试时,他对答的话语令人吃惊,没有考中,从此更加困窘。过了很久,听说金吾卫李将军,年轻喜欢和士人结交,于是登门报告说:“天下奇男子王适,希望见到将军陈述事情。一见面就谈得很投机,于是便经常出入于李将军门下。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嚣张已极,鄙视那此遵守规矩礼法的人,想听没有顾忌的大话,有人以王君的生平为人相 告,他立即派人去招引王君。王君说:“卢从史是个狂妄的人,不值得和他共事。”立即谢绝了说客。李将军因此越发看重他,保奏他为卫胄曹参军,充当引驾仗判官,办事完全采纳他的意见。李将军后来升调为凤翔节度使,王君也随同前往,改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他在任上就像用梳子清污垢,抓搔痛痒一般,为人民除去弊政减轻痛苦,使百姓获得苏醒。
住了一年多,好像有什么不愉快,有一天用车子载着妻、子到闵乡县的南山中对官职毫不顾惜。中书舍人王 涯、独 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接连写信去问讯,那样子不能够强迫他再出仕,就没有再推荐他。第二年九月间,他病得很重,用车子送到京师来看医生,当月的某天过世,享年四十四岁。十一月某日,葬在京城西南方长安区境内。他的曾祖父王爽,当过洪州武宁县令。祖父王微,曾任右卫骑曹参军。父亲王嵩,曾任苏州昆山县丞。他的妻是上谷郡处士侯高的女儿。
侯高是位奇特的人,以冯蘅、太师自比,认为世上没有人能够采用自己的意见,两次做官,两次生气离去,以至发狂投入了江水中。当初,侯处士即将嫁出他的女儿,告诫说:“我因为和人意见不合所以不得志,只有这个女儿,非常怜爱她,一定要把她嫁给做官的,不把她许给一般人。”王君说:“我寻求妻室已经很久了,只有这位老先生适合我的心意,而且听说他的女儿很贤惠,不可以错过机会。”就骗媒婆说:“我是明经科考取的,将被选做官员。侥幸侯老先生的女儿待嫁,倘若能使侯翁将她许配给我,我就用百金来酬谢你。”媒婆允诺了,答应去对侯翁说。侯翁说:“真的是做官的吗?拿文书来我看看。”王君没有办法了,只得对媒婆说了实话。媒婆说:“不用烦恼,侯翁是德行高尚的人,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我只要得到一卷文书,大致像告身的样子,我笼在袖子里去他家,侯翁看到文书也不一定要拿去细看,侥幸会听我的。”于是照着媒婆的计谋去办,侯翁望见文书半笼在媒婆衣袖中,果然相信她的话不再怀疑说:“可以了。”将女儿许配给王君。她生了三个孩子,一男二女,男孩三岁时就天折了,长女嫁给亳州永城尉姚促,小女儿才十岁。铭文说:鼎不可用来支撑车子,马不可以用它守大门。身上带着佩玉,穿着长衫,不方便快步走,得不得其所只关系到他的遭遇,不关系到他是聪明还是愚笨。不适合人家的需要,有才能也不能施展。在石头上刻下墓志,把它埋进坟中。
创作背景
这篇墓志铭是韩愈在宪宗元和九年(814)四十七岁时为曾任过大理评事的“天下奇男子”王适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韩愈的墓志铭,各篇有不同的写法,随墓主的生平、事业,特别是随墓主的性格、行事,而有不同的变化,所以韩愈的墓志铭,庄谐并陈,疏密相间,点染琐事,形容笑貌,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是传记文学中的一流作品。
这篇文章,为王此人作传,说事业无大足记叙,说文学更一无可述。只有抓住他的“怀奇负气”来突出他一生的成就。抓住王适怀奇负气、落拓不羁而又注重名节的性格特点和他一生不得志的遭遇,剪裁精当,重点突出,把这个“奇男子”写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王适“趋直言试”、登门拜访李惟简、“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三件事,写出了他的怀奇负气和落拓不羁,通过他拒绝卢从史的“钩致”写出他的注重名节。文字不多,却把王适的狂放、直率、对仕途不免天真而在大节上则毫不含糊的思想性格写得生动传神。
这篇墓志,还打破历来墓志只叙死者“嘉言善状”、文字典雅庄重的传统,在记述王适生平事迹之后,又写了王适私生活的一段轶事:骗婚。这段颇带传奇味道的故事,写出了侯翁的迂直,媒婆的狡,王适不居小节的狂放,这种亦庄亦谐的“出格”的笔墨,给王适“奇男子”的形象补上了有力的一笔。明代茅坤说此文“澹宕多奇”,这骗婚故事,也可以说是这篇“澹宕多奇”的墓志铭的点睛之笔。
刘勰《文心雕龙》说:“属碑之体,资乎史才”,韩愈学习司马迁史传文章的写作技巧,有很高的“史才”,所以能把这篇墓志写得十分精粹。而结尾的墓铭,以“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表达自己对王适怀才不遇的慨叹和不平,也使人想到司马迁《史记》人物传结尾的“大史公曰”。韩愈给人写过很多墓志铭,其中不少是“谀墓”之作,而这篇,则是韩愈所写的墓志铭中的佳作。
名家点评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全集录》:“非天下奇男子,不足以发公之文;非公之文,亦无以传天下奇男子,交相得者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义县(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市(今潮安区)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