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名伊,一说名挚,尹是官号,又称阿衡、保衡,金文中称其为伊小臣。夏末商初人,商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商朝开国功臣,五朝元老,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位贤相,被后人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元圣”。
伊尹辅佐成汤灭夏,终结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成汤死后,又相继辅佐外丙(即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四位君王,作《伊训》《肆命》《后》,促进了进商的繁荣昌盛,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伊尹“教民五味调和”被中国烹界尊称为“厨圣”“烹饪始祖”“烹调之圣”。古人把伊尹和孔子并举,称伊尹为“周公”。据说他还首创中药汤液,开创中药汤剂先河。
伊尹辅政期间,主持规划建造了偃师商城,郑州商城、规划统一甲骨文,发展了中医理论。沃丁在位期间去世,据说卒年100岁,葬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店集乡魏固堆村),伊尹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做出过诸多贡献。 对中国军事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曹县“伊尹传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物生平
依水而生
伊尹,夏末商初有莘氏人,奴隶出身,父母都是奴隶,父亲是家用厨师,母亲在伊水之上养蚕。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五记载伊尹母亲生他之前梦见神人托梦,告诉她水舀如果出水的话,就要向东走,不要顾及他人。第二天伊尹母亲就看到水舀内出水,她赶紧通知乡亲们向东奔逃,回头看时村落已经被洪水淹没。因为母亲没有遵从神明的警告,结果化身为空桑。有莘氏的采桑女发现了空桑中有个婴儿,便将婴儿献给有莘氏部落首领,国王将婴儿交给家用奴隶厨师抚养,这个婴儿就是伊尹。伊尹长大后,以耕种为生,喜好尧舜治国安邦的故事。他用掌握的烹调技术给奴隶主做饭,又用掌握的治国之道教导贵族子弟。
为官经历
陪嫁奴隶
伊尹比较了解三皇五帝和大禹等人的施政之道,商汤王听说后便数次携带礼品前往有莘国聘请他辅佐自己,遭到有莘国国王的拒绝,商汤就娶有莘国王国的女儿为妃,伊尹便以陪嫁奴隶的身份随从前往。
辅商灭夏
伊尹在商汤身边教导他治国方略,使其明白任用贤才,推行仁义的治国道理,不久便回到伊洛流域,并且从夏桀遗弃于南洛河流域的王妃妺喜结交,从她那里了解到夏朝内部的重要情报。为了测试“九夷之师”是否还听命于夏桀,伊尹向商汤建议停止对夏桀的贡纳。使得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师”攻汤。伊尹看到“九夷之师”仍然听从夏桀指挥,又建议商汤暂时恢复对夏的纳贡,同时积极备战。
大约在公元前1601年,商汤又暂停对夏桀纳贡,此次夏桀命令“九夷之师”发兵,并没有得到响应。伊尹认为灭夏的时机已成熟,便建议商汤立即攻夏。夏桀战败南逃,不久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后,商汤便封他为尹(当时的官职,相当于宰相)。
辅佐太甲
商汤死后,伊尹历经外丙、中壬,后又做了汤王长孙太甲的师保。太甲刚继位时没有遵守商汤的治国方针,伊尹便将他安置在成汤墓葬之地的桐宫中,并写《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教育太甲如何施政。历经三年,太甲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弃恶从善。伊尹亲自到桐宫将他迎接回来,并将大权交给他。伊尹自己继续辅佐太甲。因为太甲勤政修德,伊尹又做《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称赞太甲,太甲被后世尊称为“大宗”。
寿终正寝
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沃丁以天子之礼将伊尹安葬于都城亳附近,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
主要成就
军事
伊尹被商汤起用后建议商汤暂时放缓对夏桀的用兵,并在韬光养晦发展实力的同时收集夏桀的各种情报,严密跟踪夏朝的军队动向和政局变化,把握出兵良机出奇制胜。据《吕氏春秋·慎大览》记载,商汤为探听夏王朝的动静虚实,而派遣伊尹前往夏王朝首都侦察情报,为取得夏桀的信任而故意让伊尹犯罪,之后又拿弓箭射击逃跑的伊尹。伊尹前后花费三年的时间在夏王朝收集到大量军政情报和夏桀的宫廷秘闻,后伊尹秘密潜回商都并告知商汤夏桀的昏庸致使臣民不满。随后伊尹再次潜入夏朝,据《竹书纪年》和《吕氏春秋》记载,伊尹拉拢失宠的夏桀妃子妺喜并为己所用,他通过妹喜得知夏的军事力量和兵力部署等情况,并间接推知进攻方向和行军路线。伊尹回到商都后根据所收集的情报,制定出迂回进攻的战略方针,及时避开集结大量兵力的边境防线,和商汤率军向东进发并清除东方的辅夏势力,而后伊尹挥师西进迂回至夏的首都,并在鸣条(今运城市安邑西)附近击败夏桀的军队。
政治
伊尹先是辅佐商汤登上王位,在商朝建立之后身居要职辅佐朝政。商汤去世之后他接连辅佐帝外丙、帝中壬两任君主,帝中壬即位四年后去世,伊尹于是拥立商汤长子太丁的儿子太甲为君主,并于帝太甲元年创作《伊训》《肆命》《徂后》等政论文章。帝太甲在位三年之后逐渐开始施政不明,同时性格暴虐且不遵行商汤制定的法律,致使德行混乱,于是伊尹将帝太甲放逐于桐宫。帝太甲居桐宫的三年期间,伊尹摄政处理国事并朝见诸侯,帝太甲悔过自责后改邪向善,伊尹将帝太甲迎回皇宫并将政权还给帝太甲。之后帝太甲实行善政而使得诸侯归附、百姓安宁,伊尹创作三篇《太甲训》对其表示嘉许称颂,称帝太甲为太宗。
医学
伊尹善于烹调,熟悉一些食物具有治病作用。《吕氏春秋》记载汤问伊尹取天年之道,伊尹回答说不断地纳新除尘就可以健康长寿。《甲乙经序》记载伊尹熟悉本草药性,后人不断总结发展为汤剂,因此也有了伊尹创造中药汤剂的说法。晋代皇普谧撰《甲乙经·序》撰“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汤液”,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有《伊尹汤液经》,认为是伊尹所写。在民国期间杨邵伊根据张仲景《伤寒论》、王叔和《脉经》、孙思邈《千金翼方》等,重新编写还原《伊尹汤液经》,后世医学家多认为:“昔神农尝遍百草,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尹而汤液之剂备”。元代王好古所撰《汤液本草》一书,认为汤液就是伊尹所创。元代起的三皇庙里,伊尹与上古传说的医家一起进入朝拜的殿堂。
厨艺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是有莘氏臣(陪嫁的奴隶)并擅长餐饮技术,因在接触商汤时以餐饮理论来阐述王道而得到重用,后伊尹创立“原料说”(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调和说”(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澹而不薄)与“火候论”(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被尊称为“厨圣”“烹饪之圣”“烹饪始祖”,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了伊尹跟商汤讲述“五味调和与火候”的饮食理论。在2008年,成立了中华伊尹饮食文化研究会。
人物争议
故里争议
由于商朝有关伊尹的文献较少,同时也没有文字明确记载伊尹的出生地与故里,后世史学界尚没有定论,他们根据《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的零星记载得出四种不同的伊尹故里:首先,南宋周煇的《北辕录·杞县志愿》以及《杞县志·重修伊尹庙碑·卷二一·艺文志》《帝王世纪》等文献均记载伊尹生于空桑(今河南省杞县葛岗镇空桑村),同时《帝王世纪》还记载赵恒在大中祥符七年驾车到伊尹庙,并留有“宋真宗皇帝空桑伊尹庙碑赞”12个字的碑文;其次1996年出版的《合阳县志·人物篇》与2001年出版的由清人孙酉峰编撰、今人王士哲校注的《郃阳县全志》等记载伊尹的故里是有莘国(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三种是认为洛阳伊川(古之伊河);第四种认为伊尹故里在商代有莘(今曹县莘冢集一带)。
身份争议
关于伊尹的出身和身份,史籍文献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据《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是有莘氏媵臣(陪嫁的奴隶)并擅长餐饮技术,此外也有《墨子》《吕氏春秋》等书认为伊尹最初是庖人身份(厨师),并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另外在《史记·殷本纪》和《孟子·万章上》记载伊尹出道之前是高洁的处士,孟子从儒家后学的角度认为伊尹归隐山林是合理的;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者胡其伟通过考证认为伊尹的身份是大巫,他从伊尹中“尹”字的甲骨文字形这一方面提出伊尹是伊族首领,也是执掌祭祀灾、沟通天人的大巫,另外他还通过伊尹的后代伊陟能辨吉凶的记载,反证伊尹具有家传的祭祀大巫身份。
人物评价
齐管妾婧:“伊尹本是有莘氏陪嫁的仆人,商汤委任他为三公,治理天下太平,由此看来,可以因为人地位低下而轻视吗?”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孟子评价:“在天下的百姓中,如果没有承受过尧舜的恩泽,就好像自己把他推进山沟里一样。伊尹就是这样把匡服天下的重担挑在自己肩上。所以一到汤那儿,便用讨伐夏桀、拯救百姓。”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评价:“殷之伊尹、周之太公,可谓圣臣矣。”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柔评价:“田地因为四季的更迭而生万物,君王有大臣的辅助才能使国家兴盛;商汤受到阿衡伊尹的辅佐,周文王、姬发凭借周公和姜太公姜子牙的帮助,到汉朝初年,萧何、曹参等人都以元勋代代作为朝顶的骨干,这些都是英明的帝王在上能做到信任大臣,贤良的大臣在下做股肱的最好证明。”
三国曹魏曹髦曹髦评价:“伊挚保护治理殷邦,公旦安宁垄,都无法超过大将军。”
南梁文学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商代伊尹用烹调之法把殷商治理强大,周初姜太公用钓鱼的道理来说明怎样使朝代兴盛;以及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因而解救了郑国的危亡;鲁国的端木赐说服齐国转攻吴国,因而保存了鲁国等:这些都是说辞中较好的。”“商周时期,有仲虺告诫商王的《仲虺之》,伊尹教训太甲的《伊训》,尹吉甫歌颂姬静的诗篇:这些作品的意义既合于常道,文辞也值得后人师法。”
后晋史学家赵莹、刘昫等《旧唐书》评价:“即使尧舜这样的圣人,也不能用檮、共工来治理平定天下;即使有伊尹、吕尚的贤德,也不能辅助夏桀、殷辛而使国家昌盛。君臣的机遇,是如此艰难,以至于挖眼、剖心、抽筋、喂蛇,这都是由于遇到的君王不同。”
明末思想家李贽《续藏书》评价:“如果不是伊尹,就不能避免被太甲颠覆商朝的灾难。”
宋代文学家苏轼《伊尹论》评价:“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故其才全,以其全才而制天下,是故临大事而不乱”
人物轶事
商汤在位初年,商部落的首都内部出现连续五年大旱,致使河水枯竭、田地枯萎。于是商汤亲自在桑林设坛祭天求雨,并向上天祷告自己一人有罪而不能连累万民,不能因自己一人之过而伤害村民性命。随后他剪去头发指甲,沐浴洁身,不久大雨骤然而来,百姓欢呼雀跃作歌颂扬商汤的品德,乐曲取名为《桑林》(又名“大”,后人称其为“汤乐”)。成汤灭掉暴君夏桀后,大臣伊尹受命改编这一舞蹈并取名《大濩》,持矛以舞象征成汤四处征战以救护万民。
考古发掘
1972年-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发现大批帛书和竹简,其中《九主》篇是《道德经》甲本卷后佚书的一篇,《九主》阐述的是汤和伊尹之间关于治国的对话;1972年临沂市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晏子·四》《孙子·十三》《君臣问答·汤与务光、伊尹》等三篇涉及伊尹;上海博物馆收入、整理和分析流散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战国楚竹书,其中第二辑的《容成氏》讲商汤的第六部分简单提及伊尹;清华大学在2008年收入的一批战国楚地竹简中有《尹至》《尹诰》《赤鹄之集汤之屋》《汤处于汤丘》《汤在门》《良臣》六篇涉及到伊尹的事迹。此外有关伊尹的甲骨卜辞,多达上百条,有残辞也有完整的。1987年,历史学者蔡哲茂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上发表《殷卜辞“伊尹?示”考—兼论它示》一文,对有关伊尹的甲骨卜辞进行过解释和考证。
后世纪念
伊尹墓
伊尹墓位于虞城县店集乡魏固堆村。另说伊尹葬于偃师县城西八里,即西亳城址西北。《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卒,葬于毫。”据元代墓碑记载,冢前有祠堂,里面有伊尹像。明代时墓地经过翻修。墓冢呈圆丘形,高3米。墓前存一座清式大殿,殿周围有万余平方米的柏林,传说伊尹墓东边有唐朝魏征墓,程咬金去魏征墓地栽树,错把伊尹墓当做魏征墓,就将树木载到了四周,谁也不知道最终载重下多少树木。其中有一颗柏树,树叶形状像鸟一样,被称为鸟柏。鸟柏还有一个趣味传说,有几位南方商人听说鸟柏的奇特,就偷偷锯下一块木板运往南方,魏固堆村村民得知后,顺着路上掉下的叶子追到长江边,南方商人见此就将木板投入长江中,然后木板上就落满了飞鸟。1978年在墓地西面出土商、周、汉代陶片。1984年墓前修建了一座花戏楼。
伊尹祠
伊尹祠位于嵩县的纸房乡龙头村,传说为伊尹出生地,是为了纪念伊尹、伊陟父子修改。院内有五间正殿,中央有“元圣祠”匾,两侧有三间厢房,左边为“一德堂”,右边为“三聘台”,前面是“道义门”(现已不存在)。伊尹祠在明宣德二年(1427年)8月,分巡河南道礼部尚书胡莹曾修建并立石碑一座,碑上题”题伊尹祠。乾隆嵩县知事康基渊又重修。197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殷商之源·十祖圣地》之药祖、厨祖及道家开坛鼻祖:伊尹.澎湃新闻.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