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
曹髦[máo](241年-260年),字彦士,沛国谯[qiáo]县(今亳州市)人,中原地区三国时期魏国第四位皇帝,魏后期“三少帝”之一,254年至260年在位。
曹髦是曹丕曹丕之孙,曹叡曹之侄,曹霖曹霖之子。正始二年(241年)生,正始五年(244年)被封为郯[tán]县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曹魏大将军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立曹髦为帝,改年号为正元。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去世,其弟司马昭执政。甘露五年五月己丑日(260年6月2日),曹髦不满大将军司马昭专权,亲率身边侍卫、僮仆数百人,欲出宫讨伐司马昭,被太子舍人、司马昭部属成济弑杀,卒年二十岁。死后被废为庶人,加恩以王礼葬于洛阳市;帝号被夺,故史称原官爵高贵乡公。
曹髦能诗文,擅绘画。南宋诗论家严羽等认为他是九言诗的创始人。原有文集四卷,已佚;现存残诗两首,文十四篇。画作皆不传,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著录有曹髦《黄河流势》《祖二疏图》《新丰放鸡犬图》等,并列为中品,称赞其画“独高魏代”。裴松之《三国志注》,司马氏党羽钟会曾对司马师论及曹髦,言其“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人物生平
生逢乱世
曹髦自述生于正始二年(241年)九月乙未日。是年,曹叡曹叡已驾崩三载,养子曹芳在帝位,太傅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辅政重臣。正始五年(244年),曹髦四岁,被封为郯县高贵乡公。
嘉平元年(249年),曹髦九岁。正月,司马懿乘曹爽、曹羲兄弟陪曹芳离开洛阳城到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京都。曹爽兄弟投降,后被夷三族。自此,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懿之手。
嘉平二年十二月(251年初),曹髦十岁,父曹霖去世,曹霖嫡子、曹髦兄弟曹启继位东海王。
嘉平三年(251年)春,太尉王凌[wáng líng]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准备发动政变,另立楚王曹彪为帝。结果事泄,王服毒自尽,曹彪被逼自杀。司马懿为防止曹魏宗族和拥曹势力合谋,将曹魏宗室王公都安置到邺城,集中进行监视,不准互相交结。同年八月,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接掌大权。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与中书令李丰、国丈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改立拥曹派中坚人物太常夏侯玄为大将军。不料消息走漏,李丰、张缉、夏侯玄等被司马师诛杀、夷三族。九月,曹芳因犹疑怯懦,丧失在洛阳市外平乐观阅兵时诛司马昭、夺兵权以解决司马师的机会,并被司马昭觉察。司马昭引兵入城,司马师遂下决心废黜曹芳,另立新君。这一年,曹髦十四岁,被拉进魏国权力斗争的中心。
入继大宗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派郭芝入永宁宫,见曹叡曹叡皇后、时为皇太后的郭氏。郭芝乃皇太后堂叔,他当着曹芳的面,宣布了司马师要废黜曹芳、立曹据曹据为帝的决定,并索要皇帝玉玺。郭太后求情无果,无奈之下同意废黜曹芳。但她同时提出,曹据是明帝叔父,若立他为帝,不仅自己这个皇太后无法自处,也将使明帝皇族大宗一脉就此断绝子嗣。她认为自古就有过继支子小宗的子弟,为无后的嫡子大宗传宗接代的礼制,坚持立明帝亲侄儿曹髦为帝,并拒绝交出皇帝玉玺,声称要亲手交给曹髦。最后,司马师妥协,郭太后下懿旨,令曹髦入继大宗,作为曹叡后嗣。
洛阳称帝
嘉平六年(254年)十月初四,曹髦被迎接至洛阳城北玄武馆。群臣奏请下榻前殿,曹髦认为这是先帝寝殿,不敢越礼,要求住到西厢房。群臣又请求用天子之礼迎他入城,曹髦亦不同意。初五,曹髦进入洛阳城,群臣在西掖门跪拜迎接,曹髦欲下车答拜。司礼官奏陈“依礼天子不必答拜”,曹髦说“我眼下也是天子之臣,怎能不还礼”,于是下车答拜。行至皇宫止车门,曹髦欲下车。左右劝阻说“依惯例天子可乘车进入”,曹髦称“我受皇太后征召而来,尚不知所为何事”,遂下车同群臣一起步行到太极东堂,拜见太后。当天,曹髦即在太极前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正元,并诏令大赦天下。
登基大典后,司马师私下里问钟会觉得曹髦如何,钟会道“才同陈思,武类太祖”,说曹髦有曹植的才情、曹操的威武。也有人向司马师反映,说曹髦在拜见太后接受玉玺时,有些淡漠懒散。司马师以此为由,于新帝首次朝会前训导曹髦,告诫他要“慎始”,在群臣面前应庄重谦谨。
曹髦初次亮相,表现了他从容的态度和不肯受制于人的个性。
宣德天下
正元元年(254年)十月初七,曹髦即位第三天,就派遣侍中作为使者,持节到全国各地体察民情风俗,慰问士人百姓,审查蒙受冤屈和不尽忠职守的官员。同时,曹髦还诏令减省皇帝车驾服饰和后宫的开支,停止使用尚方御府制作的精巧奢华而没有实际用处的器物。
十月初八,曹髦下诏表彰司马师,封为相国,授予象征权力的黄钺[huáng yuè],特许他入朝不必小步快走,奏事不必通报姓名,上殿可以带剑穿鞋。司马师没有接受相国之位。十月十九,曹髦又命令有关部门评定在废立皇帝一事中相关人员的功劳,分别给予了封赏。
谋权失手
正元二年(255年)初,地方亲曹派、镇东将军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和扬州市刺史文钦,假称皇太后懿旨,在淮南市起事,发兵勤王,讨伐司马师。司马师安排其弟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市,自己亲率大军东征。司马师镇压了兵变,毌丘俭被杀,文钦逃亡孙吴。在班师回京途中,司马师因眼疾病危。司马昭到许昌市探望,被司马师委任为卫将军,总统诸军。
正元二年闰正月二十八,司马师在许昌病逝。曹髦意图乘机谋取兵权,给代理尚书仆射、随军东征的傅蝦[xiā]下诏,说东南刚刚平定,应暂且让卫将军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傅蝦率各路大军回朝。不料傅蝦也是司马氏一派,司马昭接受了他与中书侍郎钟会的计策,亲自率大军回到洛水南岸驻扎。曹髦无奈,不得不加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并总领尚书事务。
东堂讲宴
正元三年即甘露元年(256年)二月,曹髦在太极东堂,与侍中荀顗[xún yǐ]、尚书崔赞、黄门侍郎钟会等一起讲习《礼典》,谈起历代帝王功德,最后话题落到夏朝中兴之君杜康[sì shào kāng]与汉代开国之君刘邦哪个更优秀上。
荀顗等人认为:君权天授,刘邦顺天应人,白手起家,亡暴秦灭项羽,开创了大汉基业;少康则仰仗大禹留下的恩泽,在外力的援助下,才得以复国;上古三代可以德怀柔天下,但到了弱肉强食的战国以后,只能凭借智谋和武力;若只评定德行,少康更优,若考核功绩,刘邦则更胜一筹。所以,作为中兴之君,少康和刘秀差不多,与高祖刘邦尚不能相提并论。
曹髦对荀顗等人的看法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古以来的帝王各有优劣短长,不一定创业之君皆优、继任者皆劣。刘邦是在秦朝即将土崩瓦解之际,倚仗权术和武力成就的功业,其一举一动,大多违反了圣贤的法度。而少康则是国破家亡之后出生的遗腹子,他四处逃难才保全自己,又以极大的仁德获得遗老遗少的帮助,最终复国,实现了中兴伟业。凭借武力成就功业,相对容易,凭借仁德成就勋业,何其艰难。况且“仁者必有勇,诛暴必用武”,少康之刚烈威武,也可能并不在刘邦之下,只不过没被史书记录下来而已。
曹髦利用司马师让他学习经义的机会,以“东堂讲宴”为舞台,努力保持与大臣们的联系和交流,希望能从中施加影响。在“东堂讲宴”中,曹髦丝毫没有掩饰自己对少康的爱慕,表达了他中兴曹魏的志向。
太学论经
甘露元年(256年)四月,曹髦来到太学,与经学博士淳于俊、庾峻[yǔ jùn]、马照等探讨《周易风水》《尚书》和《礼记》。
论经以曹髦发问,博士们回答的方式进行。曹髦所提问题算不上艰深,特别是针对《易经》所提出的问题,大都属于常识,有些还略显幼稚,就《尚书》所提问题则较有深度。在与博士们的探讨中,曹髦基本上掌握了主动权,他不断追问,以至于有些问题让博士们无法直接回答。太学论经反映出曹髦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显露出他十足的“帝王意气”。
胁迫东征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司马昭为防止镇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拥兵自重,提拔他为司空,召他入朝做官。诸葛诞疑惧被夺兵权,遂杀扬州刺史乐𬘭[yuè chēn],起兵造反,声讨司马昭,并将儿子诸葛靓送到孙吴作为质子请求救援。东吴派正元二年(255年)讨伐司马师兵败投诚的原曹魏扬州刺史文钦等,率兵赶来支援。
司马昭为解除后顾之忧,以天子要“振奋士气,耀武扬威”为名,挟持曹髦和郭太后随同他“御驾亲征”,围困叛军于寿春城。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被围困数月的诸葛诞与文钦因相互猜忌,发生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钦之子文鸳跳下城墙,叛投司马昭。二月,司马昭攻陷寿春城,斩杀诸葛诞,夷其三族。
殒命南阙
平定诸葛诞之乱后,亲近曹魏的力量基本上被剿灭殆尽,司马昭权倾朝野。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公,赐八郡作食邑,加授九锡。下诏九次,司马昭都没有接受,于是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都封为列侯。
甘露四年(259年)春,顿丘等地报告在井中看到了青龙、黄龙,都说是祥瑞之兆。曹髦却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一直屈居在井里,不是什么好兆头,并作《潜龙诗》一首影射司马昭,司马昭看到后非常不满,加强了对曹髦的防范和控制。
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不受。年轻气盛的曹髦见自己毫无威权,被司马昭玩弄于股掌之间,终于铤而走险,起身反抗。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日夜,曹髦令冗从仆射(宫中侍卫主官)李昭等在陵云台集结人手待命,并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准备第二天朝会时罢黜司马昭。王经劝曹髦:古时鲁昭公不能忍受季氏专权,以致失败后逃走,丢掉了国家,被天下人耻笑。如今权柄掌握在司马昭手中,朝廷和地方之臣都愿意为他效命。皇帝手中无兵,光凭身边这些人难以成事。一旦发难,病没治好反而会加重,祸患难以预料,尚须三思而行。曹髦从怀中掏出诏书,扔到地上,说:我意已决,就算是死又有什么好怕的,何况死不死还不一定。于是自己去禀报太后。王沈、王业叫王经一起去给司马昭报信,王经不从。司马昭获悉后,命中护军贾充等早做准备。曹髦得知消息走漏,令宫中戒严,待天亮起事。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七,曹髦对身边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被他废黜,遭受羞辱,今天就和你们一起出宫讨伐他,遂拔剑登车,率宫中侍卫和奴仆,呐喊着冲出宫门,欲去攻打司马昭相府。在东止车门,遇到司马昭弟弟、屯骑校射司马伷[sī mǎ zhòu]及手下,曹髦侍卫将之喝退。此时,贾充带禁卫军赶到,将曹髦等围在南面的宫阙之下。禁卫军见皇帝立在车上挥剑而来,打算退避。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情势紧急,怎么办”,贾充训斥道:司马公平日里养着你们,正是为了今天,何须再问。成济抽戈向前,直刺曹髦,刃出于背。曹髦遂崩于车中,卒年虚岁二十。
死后受辱
曹髦死后,司马昭逼迫郭太后下懿旨,宣布曹髦的罪状,说他性情暴戾[lì],不听教诲,欲先弑皇太后,再杀大将军,悖逆不道,以致自蹈大祸;废其皇帝头衔,贬为庶人,以平民之礼安葬。其后,太傅司马孚与司马昭等联合上书,请求提高葬礼规格,太后应允,遂加恩以王爵之礼安葬曹髦于洛阳市。由于死后被褫夺帝号,曹髦在位期间的年号被称做高贵乡公某年。
皇帝被杀,朝政不稳,舆论纷纷,司马昭曾会见尚书左仆射陈泰,征询处置意见,陈泰力主腰斩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没有听取陈泰的意见,以“干国乱纪”的罪名,杀成济,夷其三族,让他做了替死鬼。
主要作品
诗文
史载有曹髦《高贵乡公集》四卷、《春秋左氏传音》三卷,后皆亡佚。南朝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引《汉晋春秋》载曹髦《自叙始生祯祥》一文,引《汉晋春秋》载曹髦作《潜龙诗》一事,诗未录。唐朝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卷三十四中,载曹髦《伤魂赋并序》一篇。清代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录曹髦赋、论、自叙各一篇,诏书二十一篇,现在能见到的曹髦文章还有十四篇,包括《伤魂赋并序》《自叙始生祯祥》《颜子论》 等。
南宋诗论家严羽著《沧浪诗话》认为曹髦是九言诗的创始人。曹髦的诗歌,传世者仅有残诗两首。其一:“赫赫东伐,悠悠远征。泛舟万艘,屯卫千营。”其二:“干戈随风靡,武骑齐雁行。”
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提到曹髦作《潜龙诗》一事,但诗没有收录,或许当时已失传。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四回说曹髦作《潜龙诗》“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只是小说家的杜撰,并非曹髦作品。
画作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著录曹髦画作有《祖二疏图》《盗图》《黄河流势》《新丰放鸡犬图》《於陵子[yú líng zǐ]》和《黔娄夫妻图》等,并列为中品,称赞其画“独高魏代”。后皆失传。
家世家族
人物评价
晋朝时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三少帝纪》中,说曹髦“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然轻躁忿肆,自蹈大祸”,认为曹髦天资聪颖,学业早成,喜欢探讨经文大义,有其祖父曹丕曹丕的风采;但他性格急躁冲动,以致自蹈大祸。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认为,曹髦有诛杀司马昭之志,但谋略不够,不知道韬光养晦,掩饰言行,等待时机。
清代史学家李慈铭认为,曹髦不仅有文才,还留心政事,想学习夏少康中兴曹魏,真是(夏商周)三代后不多见的君主。他决计讨伐司马昭,虽败也不失为英雄。后人见其败亡,就说他寡谋轻举,像鲁昭公那样遗笑世人,却不知历史上像他这样冒险讨伐权臣,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事情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就应该勇决速断。曹髦之后的皇帝,因为担心失败受世人讥笑,一再容忍最终仍身败名裂的,不知有多少,让人无限感慨。曹髦说“死何所惧,况不必死”,千载之后读之,仍觉得慷慨激烈,有勃勃生气。
当代作家柏杨在他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这样写道:“曹髦的出击是轻率的,但他才二十岁,血气方刚,思虑当然不能周密。他唯一的仗恃是‘皇帝’头衔,虽然他自知没有实力,但他仍模糊地寄望这个头衔能阻吓对方不敢还手,这从他出发时说的‘何况不一定死’可以看出隐藏在他内心中的一线希望。却不知道他这样做,是把一条凶悍的狗逼到墙角,它非还口不可。而在还口的关键上,成济扮演了里外不是人的凶手角色,但当他一矛刺下时,他并不知道他会里外不是人……政治是残忍的,只要能把事情摆平,主子对任何人都不会珍惜……所以,成济成了唯一凶手,因为他的地位较低,杀了他不会影响摇尾系统的信念。”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著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曹髦事见通行本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
近现代作家、史学家蔡东藩著长篇历史小说《后汉演义》,曹髦事见第九十八回“司马师擅权行废立,毌丘俭失策致败亡”、第九十九回“满恶贯孙綝伏诛,竭忠贞王经死节”。
影视形象
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出品,王扶林等执导,姬晨牧饰演曹髦。
电视剧《乱世妖后》,李永民执导,吴荫循、赵斯道编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于1998年首播,共28集,剧中修庆饰演曹髦。
延伸阅读
“高贵乡公安在”
唐房玄龄《晋书·庾纯传》载:
晋朝建立后,河南尹庾纯因看不惯贾充奸邪,曾举荐他去镇守关中,贾充因此对庾纯愤愤不平。相传,庾纯的祖先有人干过在前面为官员开路导引的步卒“伍伯”,贾充的祖先有人做过管理市场的小吏“市魁”,贾、庾两人经常以此来讥刺对方。
一次,已晋位宰相的贾充宴请同僚,庾纯姗姗来迟。贾充说:“你平素不是走在别人前头嘛,今天怎么跑到后边了?”庾纯答:“我早上有些小买卖的事要办,所以来迟了。”
等庾纯巡酒到贾充,贾充故意怠慢。庾纯说:“长者向你敬酒,你怎敢如此无礼!”贾充道:“你父亲年纪那么大了,你仍贪念官位,不回去奉养,还有脸在这儿跟我说什么礼!”庾纯怒道:“贾充!天下这么乱,都是你一手造成的!”贾充道:“我辅佐了两朝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你凭什么说是我让天下大乱的?”庾纯冷笑,问道:“高贵乡公安在?”(请问你把人家高贵乡公弄哪去了?)贾充闻听,羞恼异常,宴席不欢而散。
“以臣弑君,则加此刑”
280年,孙吴被晋朝所灭。吴主孙皓投降后,被封为归命侯。一天,司马炎会见文武百官和四方来使,派人把孙皓和一并投降的吴国君臣带来相见。
孙皓登上大殿,向晋武帝叩头。晋武帝对孙皓说:“你看,朕很早就设了这个座位,等待你的到来。”孙皓说:“我其实在南方也设了同这一样的座位,等待皇帝前去。”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凿人的眼睛,剥人的脸皮,什么样的罪行适用这种刑法?”孙皓答:“为人臣子的,杀了他的君王以及邪恶不忠的,就处以这种刑法。”贾充沉默无语,非常惭愧,而孙皓则脸色不变。
“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资治通鉴·梁纪十》载:
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子攸元子攸,被权臣尔朱荣摄政,形同傀儡。他拉拢了尔朱荣安插在自己身边的武卫将军奚毅之后,决心除掉尔朱荣。在布局行事之前,他曾对心腹之臣中书舍人温子升等人说:“我心里的想法,你们是清楚的。死也要奋命一争,况且不一定会死。我宁可像高贵乡公曹髦那样舍命赴死,也不愿像常道乡公曹奂那样苟且偷生!”最终,孝庄帝设计在宫中刺杀了尔朱荣。但后来他又被尔朱荣侄子、养子尔朱兆俘虏,弑杀,享年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
1994年版《三国演义》.爱奇艺.2023-03-03
乱世妖后 (1998).豆瓣电影.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