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数骆驼
《在埃及数骆驼》,作者是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述了作者走在开罗街头,经常能邂逅一种美丽的动物——骆驼。《在埃及数骆驼》一文被编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原文内容
在我眼中,骆驼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体形高大,颈项曲线优美,俯视你的眼神更是温柔。据我个人分析,“骆驼”一词在阿拉伯语中就如“美”在中文里可以拆成“羊”、“大”。在以农耕畜牧为生的古代中国人看来,羊大了便美;而生活在沙漠里的阿拉伯人则认为,大个儿的骆驼最美。
走在埃及首都开罗街头,经常能邂逅这种美丽的动物。它们在奔驰的车流里不紧不慢地走着,在这个脏乱的城市里,显得惊人的优雅。入夜,空旷的街道上,有时会奇迹般地跑过一群骆驼。
听朋友说,开罗市郊有个骆驼市场,在那里,成千上万头骆驼或站或卧,连绵不绝,蔚为壮观。我决定到那里好好数一数骆驼。
市场就在眼前。一道低矮的围墙圈出方圆几里的空地,数千峰骆驼挤挤挨挨,一眼望不尽。空气中弥漫着臭气,耳边仙客来菌蝇嗡嗡,脚下奇痒,大概是跳蚤。奇怪的是,所有的骆驼都有一条腿被吊绑在脖子上。自愿为我们当向导的小孩穆罕默德说,这是为了防止骆驼逃逸。所以骆驼市场的一大奇景就是,所有的骆驼只能蹦跳,无法踱步。
置身于骆驼的海洋,只觉得眼睛不够用。地上跪着骆驼、栏里圈着骆驼、车上载着骆驼,稍不留神就被直冲过来的驼群吓一跳。骆驼贩子的吆喝声、挥舞的皮鞭声、骆驼的嘶鸣声和汽车喇叭声混杂在飞扬的尘土里,那情景热闹而又茫然。
定睛细瞧,原来骆驼也分多种颜色:白色、浅黄、土黄、深褐。有的身上烙上了主人的名字,有的被烫上彩色的标记,斑斓而残酷。白骆驼看起来温柔高贵,往往出双入对,有的甚至当众亲吻。褐色骆驼比较高大,成群结队。
穆罕默德告诉我们,这些骆驼主要来自盛产骆驼的苏丹。从苏丹到开罗,要辗转奔波上千公里,这就是为什么这里的骆驼大多看上去“形销骨立”。卖出前,还得给它们多喂些草料,养养膘。说着,他纵身跃上一头卧地的骆驼,赶着它跑了几步。穆罕默德在市场边长大,熟知骆驼的习性,和这里的驼贩子们也很熟。他笑着问,谁敢试试?我曾经在埃及金字塔旁骑过一次旅游警察的骆驼,知道这庞然大物起身、跪下时落差极大,至今对“骤起骤落”的感觉心有余悸,不敢再试。
骆驼对人没有攻击性,离多近它也不在乎。我头一次看清楚它们长长的睫毛、眼睛里的血丝。我发现骆驼是有表情的,甚至会笑、会做鬼脸。它们的牙齿很黄,像大烟鬼。怪不得埃及旅游商品店里的T恤衫上常常印有骆驼抽烟的图案。“骆驼牌”香烟虽非埃及所产,却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驼贩子们大多是埃及南部靠近苏丹地区的少数民族努比亚人。他们肤色黝黑,身穿阿拉伯帝国旗袍,白布包头,肩上搭着褐色或深蓝色花纹的男式围巾,手里当然少不了赶骆驼的长棍和鞭子。与这身传统装束相映成趣的是,不少人拿着手机。其中一人告诉我,许多生意是通过互发手机短信息做成的。问起赢利如何,他们笑出一嘴白牙,却只告诉我,一峰母驼卖到1500~2000埃及镑(约500美元),好的种驼能卖到3000~5000埃镑。休息时,驼贩们或倚在墙边抽水烟,或席地而卧,交流各自的买经卖经,讲到兴头上,互击手掌、放声大笑。
市场里的几间破草棚就是交易的谈判室。我斗胆闯进一间黑咕隆咚的草棚,只见十几个人正激烈地讨价还价,拉拉扯扯,马上就要打起来的样子。最后,一个坐在角落里闷头抽水烟的人忽然发话,大手一挥,所有的人都不再争吵,生意谈成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对我这个闯入者并不在意,也许是来此猎奇的外国人不少,他们早已习以为常。我看到有欧洲老太太,穿着合体的裙子,打着带lace的遮阳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骆驼群中跋涉。
埃及的骆驼主要用于役使、食肉和旅游。埃及金字塔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披红挂绿、招揽游客的骆驼。虽然买驼肉吃的人并不多,汽车也逐渐取代了骆驼作为运输工具的地位,可不知为什么骆驼生意却长盛不衰。据说在埃及北西奈首府阿里什,每年都要举办国际赛驼大会,参赛的主要是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其间还举行歌咏、赛诗等民间文艺活动。
从骆驼市场回来,每个人身上都有股挥之不去的气味。我想,那是纯正的阿拉伯帝国乡土味。花500美元买头骆驼是不可能的了,离开埃及前,我买了一枚骆驼形状的项链坠。
教案内容
【课题】:
《在埃及数骆驼》
【课时】:一
【教具】: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骆驼与埃及等阿拉伯民族的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2.养成关注异域世界的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段埃及音乐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充满古老神韵的埃及乐曲”
问:提到埃及,你会想到些什么?
1.学生翻开预习本,读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2.“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埃及”
演示图片: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古埃及历代法老、壁画、金字塔脚下的骆驼
3. 个别朗读课文第一节
二. 谈谈对骆驼的认识、了解
问:骆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的外貌?颜色?神态?性情?)
1.学生口头描述或找出文中的描写(第2.7.9节)
2.“好,我们来近距离地看看骆驼”
演示图片:有关骆驼
三.进入骆驼市场
1.问:作者带我们来到埃及的哪里数骆驼?
à骆驼市场(第4——11节)
2.思考:这里的氛围如何?交易怎样?
(提示:你走进这个市场有怎样的感受?环境、气氛是什么样的?生意做得怎么样?)
3.学生散读其中五节(第4.5.6.10.11节)
圈划、点评关键词句,然后同桌交流
4.交流、小结:氛围——喧闹与拥挤 交易——红火与激烈
5. 演示图片:骆驼市场
“数一数,这里的骆驼可以说‘数’也数不清”
四.引下:骆驼生意为何这么火爆?
讨论:骆驼与埃及人的关系怎样? (圈划、分析关键词句)
(提示:主要在第2.3.12节
-\u003e骆驼在埃及的地位?
-\u003e埃及人对骆驼的态度?
-\u003e骆驼与埃及人的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1.交流、小结:骆驼在埃及的地位高,埃及人对骆驼亲密、宽容
埃及人离不开骆驼
骆驼融入了埃及人的生活与文化中
2.演示图片:骆驼与埃及人(再回到演示板书)
3.朗读第2.3.12.13节(男、女、齐)
4.点提结尾:“我”为何要买一枚骆驼形状的项链坠?
-\u003e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感染
五.拓展
1. “走出埃及、告别骆驼,也许有些同学还意犹未尽。那么,请拿出你们自己收集的图片。下面,我就让同学上台来,引领我们领略更多更精彩。”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具代表性、象征性的风情图片
并讲解(说明、介绍)
2.“我这里还有一系列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感受各地风情”
我展示图片
六.布置作业(演示封底结束)
根据你收集的图文资料,突出风土人情特点,写一篇游记
(注: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的)
【板书】
一.骆驼市场
氛围:喧闹与拥挤
交易:红火与激烈
二.讨论
骆驼与埃及人的关系?
地位高 亲密、宽容
离不开 骆驼融入了埃及人的生活与文化中
作者简介
周轶君,女,上海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2年6月,出任新华出版社驻巴以地区记者,成为唯一常驻加沙的国际记者。多次采访过亚西尔·阿拉法特,马哈茂德·阿巴斯,谢赫·亚辛等中东关键人物。第二届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她的作品《离上帝最近—女记者的中东故事》作为上海文汇出版社首部社庆佳作隆重推出。在加沙的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周轶君接触了大量当地人物和风情。她的《在埃及数骆驼》一文被编进了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
埃及国家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 千米,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号称古埃及,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文明,这是对尼罗河的最高评价。
国家概况
【国名】埃及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通常认为,英语中“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阿拉伯人则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埃及有称为埃及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 【首都】开罗(Cairo) 【面积】约1001450平方千米【人口】约7860万。阿拉伯人约占87%,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独立日】2月28日(192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7月23日(195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埃及国徽
【国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国歌》 【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宗教】伊斯兰教为国教。小部分人信奉基督教,还有少数犹太教。 【国花】睡莲。 【国鸟】鹰【货币】埃及镑【汇率】1美元兑换5.4504埃及磅【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两小时;比北京时间晚六小时。 【建交日期】1956年5月30日【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6个省,省下设县、市、区和村。 【人口】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达7950万,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河谷和三角洲。主要是阿拉伯人。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法语。 【自然地理】面积100.145万平方公里。地跨亚、非两大洲,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临地中海。埃及大部分领土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埃及有约2900公里的海岸线,但却是典型的沙漠之国,全境95%为沙漠。世界尼罗河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虽然这片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但却聚居着全国99%的人口。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侯,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侯,炎热干燥,沙漠地区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使农作物受害。
自然地理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东部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西奈半岛
沙丘,北部低地是蒂赫沙漠,多季节河和干涸的河床。东部为高原,圣卡特琳山海拔2637米,是埃及的最高山峰,相传是摩西受“十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