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仲起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1934年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绘画世家,原籍慈溪市。自曾祖父杏、祖父子瑜、父小瑜、兄伯容、女贻奋、侄孔成孔鼎、甥陈恺五代十国国画世家。1955年入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学位委员、浙江省文化厅高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西泠印社社员、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10月5日凌晨4:56,孔仲起先生因病在浙江医院逝世,享年82岁。
绘画造诣
孔仲起教授是当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数十年来,他不但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同时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上也取得了异常丰硕的成果。孔仲起教授的山水画雄健奔放、严密与阔略兼备,注重意境,追求真趣,他善画云水,爱江海波涛、行云流水,能融古化今,中西并用,传达现代的崇高新意。他画江潮海浪的各种手法,皆得自他对自然的深切理解,其发明的被称为“云法”“弧勾法”“短线法”“水彩泼墨法”的技法,都能有效地表现江河湖海不同的真实动态与深远意境。他爱画水,且多画“动态之水”,填补了画史的空白,丰富了中国山水画“云水画法”的形式语言,传达了现代社会下的新意义。正因为在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方面所取得的开拓性成就,孔仲起教授获得了崇高的声誉。
作品风格
孔仲起先生的山水画风格可以用“雄浑、正大、深厚、隽永”八个字来概括。他的画气势磅礴,笔墨阔略,画境浑成,气壮如山,先声夺人。这种摄人心魄的强大震撼力,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张力不尽相同。张力往往流于表象,而这种力量既来自于作者的秉赋、器度与胸怀,同时也与其山水画的另外两种品质----“正大”与“深厚”紧密相关。“正大”自然是从作者的所学、所思以及他所信仰的中原地区传统儒家文化中充实而来,它包含了作者对于“真、善、美”这一信念的坚定操守。时至今日,“真、善、美”的理想似乎已被人们忘却很久,而赏读孔仲起的画,恰恰使人们能够重新感觉到这种理想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力量。毫无疑问,“正大”这种品质是内在的、储蓄的(而不是隐晦的),它与画面构图的稳定性无关,却又局部构成了孔仲起山水画的另一种品质即“深厚”。“深厚”可以兼指内外两方面----笔墨的厚重沉著,是这种深厚的有形体现:而意蕴的壮重内敛,在孔仲起的作品中则是无形却可以感知的。正因为“深厚”,所以在他的画里看不到过于飘逸的才子气,他的画犹如千年古檀,气韵幽淡,久而弥香,耐人寻味----这正是我所指的“隽永”。可以说,这四种品质相须为用,互为因果,构成了孔仲起山水画的涵浑境界。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当人们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的时候,“画如其人”这句话常常并不适用,不过对于孔仲起来说,它却非常符合事实。因此,如果把我在上文提到的八个字移来品评孔仲起先生本人,无疑也是十分贴切的。
荣誉
孔仲起教授的山水画作品曾多次参加海内外重大展出并获奖,有的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南海怀仁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日本美浓市府以及汉堡文化厅、国际银行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