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芳
徐廷芳,广东省和平县下车镇兴隆村中心围人。字兰先,幼名龙法,号铋庵,别号扶风先生。出生于清康熙20年(1681年),终于乾隆38年(1773年)。雍正4年(1726年)中举,乾隆7年(1742年)中壬戌科进士。曾任新宁、肇庆市、南雄市等地书院教谕,兼各书院山长,扶风县知县。在端溪刊有《劝学条约》,在凌江刊有《学规十则》,著有《逢源斋集》及诗词数百首,流传于世。
人物生平
徐廷芳是徐门“一门三进士”之开山祖,其乾隆七年(1742年)中第72名 进士。其孙徐廷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第196名进士。曾孙徐旭曾,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年)中第67名进士。
徐廷芳自小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祖父徐琮是邑生,是七品文官阶儒林郎,父亲徐俊甲,字英士,郡庠生,受授文林郎。徐廷芳从小随父辈学习经史,其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少年时初露锋芒,在乡试中名列榜首。又遇和平县令韩师愈,韩知县对其特别钟爱有加,常唤于身边差使,其总是尽心尽力协助县丞搞好贫民教育,为广三图乡村培英育才,使之和邑文风大振。
徐廷芳9次参加乡试,6次赴省春摩摩,考取贡生后,先后任新宁、肇庆市、南雄市等地书院教谕,兼各书院山长。其任教期间,教导学子注重个人修养,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开始,进而“修身齐家”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最高理想。其要求学子要孝敬父母,信赖朋友,和睦邻里,仗义疏财,悯孤恤贫。
徐廷芳在任上继续勤奋攻读,做到执教读书两不误,其常常日间课以学子,夜则秉烛刺股。皇帝感其坚韧不拔之志,恩准于花甲之年再跃龙门,于乾隆壬戌岁考为第72名进士,主考官金牲力荐伍廷芳赴任陕西省歧山县令,时年62岁,晚年中举,至今乡间仍有“老秀才一朝交泰”之清誉。同年在老家兴建进士牌坊。徐廷芳任岐山县令时,廉洁公正,体恤民情,亲民友善,多有建树。其在县衙前高悬长联警语“倘有贪赃枉法男盗女娼,如是受贿殃民天诛地灭”以明心志。由于岐山县地处黄土高原,人民生活远不及南粤富庶,前任县令横征暴敛,国库亏空,民不聊生。徐廷芳深入乡村调查,广纳百姓意见,大胆地进行“革浮征,杜邪恶”,人民生活大有改善,出现山晏河清、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太平盛世局面。徐廷芳爱民如子,其足迹遍及城关,天席、午井、绎帐、杏林、南阳市等村村寨寨,其多次组织乡民浚通谓河、玮河的河道,加固堤围,植树防风防沙。每逢春祭他必亲往法门寺祷求佛祖庇佑百姓风调雨顺,其曾参拜过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使之体态健康,鹤发童颜,步履稳重,期颐之年不让后生。
徐廷芳在岐山县连任20年,政绩斐然朝廷庭数次下旨要调任提升徐廷芳,其总是惋言辞谢,愿以余生为岐山县人民多做实事,多作贡献。直至82岁才告老返乡,离任临别时百姓自发结队欢送,出现万民空巷之盛况,十里长街舞飘扬,路上行人皆泣声的场面。岐山县民为铭感其之德,以扶风县先生之仪,取西晋都尉受封此地为扶风国之意,特上奏朝庭改岐山县为扶风县,以纪念徐廷芳的功德。皇帝感念徐廷芳治县之恒心,恩准改岐山县为扶风县,一直沿用至今。
家族成员
徐廷芳去世时,家族中有3子1女,男孙14人,女孙4人,曾孙45人,曾孙女18人,玄孙12人。
个人作品
登钟山五层楼
重峦叠嶂郁深松,矗架朱倚太空。
梯峻直冲千里雾,棘高岭五花风。
洪都画阁临江外,越秀区层楼镇海中。
踏破芒鞋登陟倦,故山犹幸目无穷。
谁削芙蓉撑碧天,东来佳气满山颠。
天开一掌峥嵘好,壁立千寻翠霭鲜。
月照云门烟漠漠,鹤归丹灶草芊芊。
几回醉卧高楼上,漫廊扶廊访野仙。
节义双双萃一门,家亡国破落荒村。
红颜不惜山河变,未石未争日月昏。
山俐波明长咽恨,五花香黯未招魂。
到今祠庙馨流处,万古犹饮正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