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史稿
本书论述了楚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论述了西周前的远古历史。
作者简介
李玉洁,女,汉族,1948年11月28日出生,河南开封人。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66年高中毕业,为“老三届”学生。文革后上山下乡,到河南省平玉县机械石运动锻炼。1978年2月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读书,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师从著名的先秦史专家徐中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到河南大学任教。1991年评为河南大学第一批中青年优秀专家,河南省第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1992年元月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得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一等奖;1999年被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的博士生的牵头导师、硕士生的牵头导师;中国孔子研究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河南省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其独著《楚史稿》计30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1990年获河南省教委三等奖
全文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楚族的起源
一 关于楚族的起源
二 祝融部落的兴起
三 季连部落的南迁与楚族的形成
四 商朝的南土
五 楚族的自然崇拜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楚国
一 楚对西周的臣服
二 关于楚都丹阳市
三 周昭王南征
四 熊渠的分封与对周朝分庭抗礼的尝试
五 周人继续经营江汉区和汉阳诸姬的分封
六 楚的邻国
(一)楚的同姓与姻亲小国
(二)楚与百
(三)楚与巴蜀
七 西周时期楚人的发展
第三章 楚国贵族政治体制的建立
一 楚国贵族的经济基础
二 若敖氏之族的执政
三 建立荆州区
第四章 扩疆启土楚地千里
一 第一次灭国高潮
二 召陵之盟
三 楚地千里
四 继续进攻中原
第五章 楚国的县制
一 楚对灭国贵族实行的优惠政策
二 楚国的社会组织机构
三 楚县的建立
四 县制的建立是楚国政治革新的基点
第六章 若敖氏之族的覆灭
一 王权、族权矛盾的日益尖锐
二 城濮之战
三 若敖氏之族的继续衰微与灭庸之役
四 若敖氏之族的覆灭
第七章 贵族政治体制的加强
一 贵族政治体制的加强
(二)公子执政与官制的完善
二 军制的完善
三 楚国的法治
四 礼制思想的形成
五 父子承继制度的出现与忠、孝、节、义伦理观念的产生
六 楚秦结盟
第八章 称霸中原
一 问鼎周室
二 邲之战
三 称霸中原
第九章 晋楚构和
一 第一次弭兵之盟
二 陵之役
三 晋悼公复霸
四 第二次弭兵之盟
第十章 楚灵王对外扩张的失败
一 楚灵王“改制”。
二 楚灵王的对外扩张
三 楚灵王的失败与灭亡
第十一章 吴人入郢
一 楚平王的息民政策
二 子胥奔吴
三 吴人入郢
四 迁都于
五 白公胜之乱
第十二章 春秋时期楚国经济的发展
一 青铜业的发展和冶铁业的产生
二 楚国的农业
三 商业的发展
第十三章 春秋时期的楚国文化
一 诗书礼乐之邦的楚国
二 楚国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的发展
三 老子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
第十四章 吴起变法
一 战国初期的政治形势
二 战国初年的楚国
三 吴起变法
四 变法取得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十五章 官僚政治的出现
一 土地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二 官制与爵制的发展
三 郡、县二级行政制度的产生
四 军队组织的变化和装备的精良
五 昭、屈、景三大族的执政
第十六章 宣威盛世
一 魏国的衰落与秦的崛起
二 楚的恢复与发展
三 战国史上的极盛时期
第十七章 西楚的衰落和东保陈城
一 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开始和楚怀王为纵长
二 秦克巴蜀,齐、楚与秦、韩、魏两大政治集团的形成
三 兵挫篮田、亡地汉中市
四 楚被迫与秦联合
五 垂沙之役和楚怀王客死秦邦
六 齐、秦称帝
八 西亡鄢郢之战,东保陈城
第十八章 楚国贵族政治的衰落
一 贵族政治的弊病
二 楚国贵族的腐朽统治
三 战国末期的内外矛盾
第十九章 楚国的灭亡
一 郢都陈城的歌舞升平
二 秦赵战争与秦统一形势的形成
三 徙都寿春和进一步衰落
四 楚国的灭亡
第二十章 楚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一 楚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关系
二 夜郎王国与岷山王国
三 楚与东南各族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三 商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 战国时期的楚国文化
一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沉闷的楚国思想界
二 农家思想
四 巫术思想在楚国的盛行和发展
五 楚国的天文历法
六 楚国的音乐和乐器
七 楚笔与楚简
第二十三章 灿烂的楚国文学
一 楚辞的产生
二 屈原与楚辞
三 屈原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