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寺山乡

寺山乡

寺山镇位于来宾市兴宾区的东南部,乡政府驻地寺山街,距来宾市区36公里;东与南泗乡武宣县的禄新乡接壤,南与石牙乡依山傍水相连,西与三五乡相邻,北与蒙村乡交界,总面积为198.6平方公里。2006年末,寺山镇有户数11721户,总人口59201人,其中男30425人,女28776人;非农业人口767人;壮族人口53441人;汉族5742人;其他民族18人。耕地面积4004公顷,其中旱地2209公顷,水田179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527公顷。

历史沿革

寺山乡原叫寺脚,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省迁移到此。据《翟志》记载,清制基本沿袭明制,道光以前为南三里,辖三团,即康吉团、康泰团、康乐团。民国初年称为兴宾区第四区。1933年12月,寺山乡与石牙乡并为县第八区,辖1街5个自治村,即寺脚自治街、禄正自治村、东陈自治村、宣扬自治村、罗律自治村、乌慢自治村。1935年改设寺脚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建立寺山区人民政府,区址寺脚街。1951年4月改称第八区人民政府。1952年11月,区址石牙。1958年11月,撤区设乡,寺山、石塘镇2个乡从石牙分出,寺山乡址寺脚街,辖寺脚、乌慢、东瓜、东陈、大本、上水、上团7个小乡;石塘乡址石塘街,辖石塘、大炉、陈王3个小乡。1959年2月,石塘乡并入寺山公社。1961年6月,寺山公社分为寺山、石塘两个公社。1962年9月,撤消公社,恢复区的建制,寺山、石塘两个公社合并为寺山区公所,辖寺山、石塘、大炉、陈王、石古、金山区、宝山、上团、大本、东陈、东瓜11个公社。1968年3月,成立寺山区。1969年1月改称寺山人民公社,辖寺山、贺山、大炉、大河、石塘、乌慢、大步、上水、上团、东陈、东瓜、大本、陈王13个生产大队。1984年9月撤公社设乡,辖石塘镇、王元、陈王、大河、大炉、贺山、寺山、乌慢、新步、上水、上团、大本、东陈、独石、安村、东瓜、六力17个村民委98个自然村。1996年撤村公所改称村民委,辖权不变,沿袭至今。2007年寺山乡陈王村民委员会陈王屯更名为山屯。

地貌物产

乡地处丘陵与山地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主要山脉座落于西南部,东部、西南部山体相连,山峰成丛,丛间有岩溶洼地、谷地。主要河流有大河(也叫河敏河),发源于石牙莲花村螃蟹坝,从南向北贯穿乡境,注入红水河。土壤为沙质泥土和泥质沙土。东面为硅质岩红壤和硅质石砾土,西南为褐色石灰土,中部低谷土质肥沃。已探明的矿产有锰、滑石重晶石、、铁、石灰石等矿。

经济

农业

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2110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2277吨。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秋冬蔬菜,当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1417公顷,比上年增长15%。2006年全乡有蔗面积3.6万亩,预计06/07年榨季进厂料蔗达15.98万吨。

林业

2006年共植树造林471公顷,退耕还林67公顷,义务植树5万株。至2006年底全乡有林面积5310公顷,林木积蓄量为1121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8%。

畜牧业

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06年末生猪出栏69215头,存栏68900头;肉羊出栏5739头;羊出栏3680只,存栏4130只;家禽出栏22.244万羽。肉类产量5557吨;水产品产量370吨。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畜禽品种改良覆盖面达85%。

招商引资

2006年,寺山乡引进年产电解锰1万吨的寺方学江锰矿电解锰生产厂、外地老板开垦土地、承包荒山造林等项目,共完成招商引资650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利税1750万元,上缴税金440万元,增加值为3320万元。

财政金融

2006年向全乡财政收入360万元,财政支出280万元。境内设有信用社1所,邮电储蓄所1所,合作基金会2家,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440万元,农业贷款发放880万元。

文化

来宾市八景之三(金峰寺风景区、鳌山风景区、古松山风景区),有寺山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园。

交通

全乡有通往来宾、武宣县等地二级公路,二级道路17公里,乡道29公里。全乡98个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日通往来宾市的班车每15分钟一个班次,平均每天客流量为3000人次,发往武宣每天18个班次、柳州市班车1个班次,平均日客流量300人次。2006年建成石塘至陈王、石塘至王元、寺山至上团三条村级公路,为该乡的经济发展开辟了致富道路。

商业贸易 全乡有新集贸市场1个。2006年,有效商业门面215个,摊位404个,从业人员1426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0万元,集市贸易总额1390多万元,全乡有两个超级市场,村村设有代销店。新开发区有金万福超市一个,面积600方。

社会

人民生活

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有粮62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780元,每百户中有94户有电视机。全乡共有各种机动车辆2280台,摩托车4500架,农机544台。

教育

1992年年开始,乡党委、政府决定加大建校投资,每年筹措教育附加费120多万元建设学校。1998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2006年,全乡有中学两所,教职工172人,在校中学生3055人。中心校1所,完小17所,教学点22所,教职工418人,在校小学生5415人,入学率达99.5%。幼儿园3个,专职幼儿教师15人,入园儿童580人。2000年以前,该乡17所完小仅有中心小学、六力、东陈、大河、贺山等几所学校各建有一栋教学楼,其余的均为砖瓦结构房。在几年时间里该乡先后在石塘、王元、陈王、大炉、乌慢、新步、上水、上团、大本、安村、东瓜等学校建起教学楼,全乡实现小学教学楼房化。

卫生

2004年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来,农民参合率达到80%;有卫生院1所,在职医护人员38名,住院病床17张。该级村级卫生合作门诊22家,私人门诊8家。

供电供水

自从农网改造以来,全乡98个自然村已经全部通电。全乡有王元、贺山、掘性石、寺山、陈王、上水、新步7个村委已经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重要事件

爱新觉罗·旻宁末年(1850),石达开黄鼎凤在寺山石塘村等地活动,动员民众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很快组织一支队伍,他们平民心,擒盗匪,使当时的石塘一带社会平定,人民安宁。1851年,石达开十万余人北征,黄紧密配合,打下庆远、忻城县、迁江等地,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1945年3月,占据中福村的日军要大炉村民给他们送上2名姑娘,激起村民的愤慨,由黄德乐等18名村民组成自卫队,叫日军前来取姑娘,日军不知是计,来的路上被自卫队狠狠打击。击毙日军9人,伤6人,自卫队安然无恙。

1949年11月,寺脚建立根据地游击队,队长梁欢福。

1949年12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寺山境内,解放寺山乡。

1950年5月4日,土匪暴动围攻石塘区人民政府。6日傍晚,解放军调来1连兵力将土匪击败,打死3人,活捉5人,其余狼狈逃跑。

1951年9月16日,寺山区大炉乡回就村妇女潘现来、黄现求、何现纪3人因不堪受家人的虐待而集体投河自尽。经审判。于1952年1月16日和12月3日分别在石塘区和县城将逼死潘现来的罗秀兰(潘的家婆)及潘的丈夫韦日耕执行枪决;对虐待黄现求、何现纪的覃达桃(何的后母)、黄达扑(黄的家婆)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和6个月;对纵容虐待妇女的土改工作队员梁日雄和大炉乡乡长何秀忠分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和1年。维护妇女的人身权益。

1958年9月11日,县政法工作组在石牙、寺山两乡所谓“恢复中国胜利团”的反革命集团案中,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非法拘捕了108人。除5人被活活打死外,其余送回公安局看守所关押,并对其中54人拟判徒刑(死刑18人,死缓8人,无期徒刑21人)。在呈报上级政法机关批准执行时,地区、自治区政法机关及时派出工作队深入实地进行复核,确定为冤假错案,提出对全案给予平反的意见。但当时县政法党组某些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错误观点,对在押的103人中的55人以有政治历史问题和其他错误为由,分别又判处有期徒刑28人、教养1人、交群众管制26人,时称“来宾108案”。

1968年3月6日上午,寺山区石古与大河两村群众,因水利纠纷发生械斗事件,死4人,伤7人。事件发生后,县、区、社立即派出工作组进行调解和处理善后工作。

1970年10月9日,凤凰村群众与寺山小何村的群众因草地纠纷发生械斗,打伤12人,其中重伤1人。

1980年2月,东瓜大队社员率先自行分田到户,后得到政府的承认,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此生产队集体生产历23年告终。

1985年5月2日至3日,寺山乡连降暴雨,山洪暴发,17个村遭受水灾,全乡受淹农作物面积5662亩,粮食损失178.33吨,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

1997年8月25日,寺山乡第二初级中学挂牌成立。

1998年6月20-22日,寺山乡境内连降暴雨,石塘镇一带一片汪洋,全乡各种作物被淹上万亩,是历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内涝灾害。

2005年6月12日-21日,寺山乡境内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河水猛涨,4座水库出现超高排洪,全乡有780间房屋倒塌,80%的农作物受灾,其中水稻绝收4000多亩。

2005年6月17日,寺山乡突降雷雨,该乡安村的一农民在地里收玉米时被雷击中死亡。18日,雷雨再次降临,该东瓜村一户群众家中6头生猪当场被雷电劈死,床上蚊帐被劈成两截。另外该村几户群众拴在一棵大树下的7头耕牛有4头被雷电劈死。针对这一情况,寺山乡党委政府当即组织群众到各个村屯,向群众宣传防雷知识,避免再次受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