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皋
王鸣皋,男,1916年1月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乐清人,抗日战争时期为乐清市革命革命武装组织负责人,于1945年被叛徒出卖杀害于四都丁。
人物经历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失学在家,参加永嘉县(温州市区)战时青年服务团,被推选为总干事,组织、领导抗日宣传和救亡工作。9月与郑野夫(1909——1973)、王良俭(1912——1938)等人组建乐清民众剧团,首演《醒狮》等剧目。1938年春下乡巡回演出。此后乐清民众剧团改建为乐清县星火剧团。1944年日军侵占温州市和乐清部分地区,9月温州第3次沦陷,乐清西乡、县城、瓯北街道重镇枫林、岩头等地相继陷入敌手。虽是一介书生,愤于家乡被占,主动向中共乐清县委请缨,要求组建抗日游击队。在中共乐清市委的支持下,为求得合法地位,便于向国民党政府领取粮饷、弹药,所组建的游击队被编为受中共领导的乐清县警备第4中队(简称警4中队),任副中队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另一支抗日武装。在中共党员和先进青年带领下,警4中队有旺盛的战斗意志。1945年1月策动虹桥抗日队伍武装起义,被任命为乐清县人民抗日委员会主任兼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参谋长。
1945年4月17日下午被叛徒陈济(原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枪杀于四都丁岙岭脚,时年仅29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清市人民政府追认王鸣皋为革命烈士,将其遗骸移葬于雁荡山烈士公墓。其兄王亦文及家族成员:王亦文(1894—1951),浙江省乐清县南岸村人。王亦文留下的教育论著,是乐清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发掘、整理与继承这些遗产,为当今的教育事业提供借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王鸣皋其兄
1894年8月16日,王亦文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南岸村。1904年至1907年,王亦文在南岸村读私塾,学名王骏声,字王亦文。1908年,王亦文在县城傅民小学读书。1909年至1910年,王亦文在县城兴华小学读书。1911年至1912年,王亦文在乐清县立第一小学(今实验小学)读书。1913年至1917年,王亦文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浙江省温州中学)读书。时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势贫弱,外侮频仍,1918年,王亦文24岁,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毕业,东渡日本,留学东京师范学校,寻求救国之道。
留学日本期间,王亦文勤奋求学,严谨治学,奋力钻研国内外最新教育学说,积极探索教育救国之道。1921年10月,编译日语《儿女教育储金法》,于商务印书馆出版。1922年8月5日,在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第十四卷第九期发表论文《个性教育概论》。
留学日本期间,王亦文扶植其二弟王益滔在日本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求学,资助其三弟王俊杰留学日本、法国。王益滔回国后,历任杭州自治学校教师、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兼主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浙江英士大学教授、福建农学院教授、台湾大学农学院院长。王俊杰历任浙江省温州中学英语教师、总统侍从室主任、台湾省府秘书兼任师范学院英国文学教授。王亦文与温州金嵘轩志同道合,结成莫逆之交,与吉林市留学生王希天过从甚密。王亦文应王希天之邀,参加为救助华工组织的共济会。在共济会设立的华南理工大学夜校,王亦文教华工读书识字,学越南语,学日语,讲礼貌,讲卫生,遵纪守法,并帮助华工解决各种具体困难。
1923年,王亦文29岁,日本东京师范学校毕业回国,任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师范部教员兼该校附属小学(模范小学)主任。9月1日,关东大地震,大批华工惨遭日本人残杀,共济会领袖王希天惨遭暗杀。王亦文为首发起,联合温处工学界同仁在温州华盖山西侧兴建“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抗战中,“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被日寇炸毁,1993年9月,得日本宋庆龄基金会副理事长仁木美子及各界人士资助,由温州市政协与市对外友好协会主持,重建该纪念碑于华盖山西侧。
1923年11月,王亦文专著《晚近教育学说概论》于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详细论述生活教育、个性教育、自学教育、自由教育、设计教授法、约翰·道尔顿制、学习经济等,探索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
王亦文在任职附属小学主任期间,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校内开辟园地,培养儿童自由发表的能力。他积极响应越南语(普通话)统一运动,聘请语言学专家赵元任来校教学注音字母,鼓励师生学国语、讲国语,逐步发展到课内外都讲国语。附属小学师生讲国语蔚然成风,历久不衰,开温州方言区推广普通话首重儿童语言规范训练之先河。他在附属小学还创办教育辅导刊物《完人》,王小梅主编的《附小25周年纪念刊》赞为“是附小教育刊物的先锋”。
1924年,王亦文将教育的视野从学校扩大到社会,尤其是广阔的农村。王亦文认为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而农民文化道德素质偏低,制约着生产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加强青年农民的品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为此,他在乐清市南岸村组织青年进德会,全方位进行农民教育实验,采取加强农民教育的种种措施,改进地方风俗。他不仅教农民读书识字,扫除文盲,而且涉及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农村全民教育的理论体系。他的教育思想与陶行知以教育为手段改造全国乡村,改善人民生活的先进思想是一致的。
1
1925年,上海五惨案爆发,王亦文带领学生在温州东洋堂前发表反帝演说,揭露日、英帝国主义暴行。
王亦文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任教期间,在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第十六卷第八期发表论文《儿童自由发表之研究》,在第十八卷第一期发表论文《青年农民的教育》。另在《中华教育界》等刊物上多次发表论文和实验报告,惜至今尚未找到。
1927年,王亦文辞去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师范部教员兼该校附属小学主任,任建德市(今建德市)浙江省立第九中学(今浙江省严州中学)校长。11月,编译日语《幼稚园教育》,于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8年8月,陈适得到王亦文帮助,进省立九中读初三。
严州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长任上,专著《教育中心 中国新农村之建设》于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着重论述农村青少年教育,旁及青年妇女教育、成人教育、外来雇工的教育,组织老人会、户主会、主妇会等。他把农村所有成员,不分男女老幼贫富,都列为教育对象。该书还论述了农村自治、农村经济、娱乐、宗教、社会、卫生、风化等与教育的关系,提出了以教育为中心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宏伟构想。该书附录了王亦文在乐清市石马、南岸村进行农民教育实验的报告。王亦文在《教育中心 中国新农村之建设》一书第三章第一节中专门论述了职业教育问题。他认为开展农村职业补习教育,可以提高农村青年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经济发展。课程设置除基础课、专业课外,还应添设农家经济、农家簿记,妇女应加设农事、缝纫课。为了鼓励农民坚持业余学习,应该用督促奖励的办法提高到课率。他主张效法欧美各国,将农村青年的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
1929年,严州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长任上。乐清市闹饥荒,王亦文按月将大部分工资寄回家,托其父买米熬粥,救济灾民,不使乡里饿死一人。
1931年,王亦文辞去严州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长职务,任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部主任。2月,《浙江九中最近三年来办学的纪要》,严州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出版。10月,专著《小学各科教学法》于世界书局出版。
1932年,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部主任任上。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难当头,为帮助国人了解日本的综合国力,王亦文与余德、王益滔、李文华等突击三个月,合译[日]矢野恒太著《日本国势之解剖》,1932年1月浙江省省立高中出版。
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第十九卷第六期,王亦文发表论文《浙江一中训育上的新计划》。
1934年,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部主任任上。5月,王亦文在浙江省教育厅举行的全省训育会议上,根据个人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提出中学生精神教育的要求和实施方案,经浙江省训育会议讨论通过,由教育厅颁发全省各中学施行。精神教育总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朝气蓬勃,事事向上,时时向上,处处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具体要求分四个方面:(一)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二)读书求学要具有专心致志、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求实精神;(三)在学校生活中要本着救国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精诚团结、统一意志、服从纪律的群体精神;(四)使学生认识为公众服务是人类的本务,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观,推行社会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在刻苦精神训练方面,要求学生生活力求简朴,不乱花钱,酬酢馈赠,一律从俭,贫贱不移,力戒奢靡。在学习求知方面,要求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为发展社会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自学的习惯,扩大知识范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是年,辞去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师范部主任,任江苏省教育厅督学。9月15日,在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第二十五卷第一期发表论文《中学生精神教育的理论和实际》。
王亦文于1931年严州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长任上,编著《中等学校学生实际训练法》,曾请当年留学日本认识的湖南周佛海写序。1934年,王亦文江苏省教育厅督学任上,该书作为“师范丛书”之一,由正中书局出版。该书收进了周佛海、叶溯中写的序,另有王亦文于1934年写的自序。1935年,王亦文任江苏省镇江中学校长。1937年抗战爆发后,周佛海追随汪精卫堕落为大汉奸,官至汪伪政权行政院副院长。王亦文毅然辞去江苏省镇江中学校长职务,返回故乡乐清南岸村,走自己的教育救国道路。
1938年,王亦文在乐清南岸村。时值南岸村霍乱大流行,因缺医少药,死亡百余人。王亦文步行赴县城请医生,自己出钱购买生理盐水和其他药物,带领三位胞弟和医生,不分昼夜走村串户,给患病者打针、吃药、消毒餐具,并宣传卫生知识。经过半个多月的奋力抢救,使患病村民二百多人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该村霍乱病得以控制。
1939年2月至1945年,王亦文任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教导主任。
王亦文在济时中学,指导学生组织“济中剧团”,举行抗战歌剧公演,并亲自带领宣传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他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爱国教育、事实教育、国耻教育,对学生的纪律训练、军事训练、紧急集合训练等抓得很紧,激励学生奋起救国,救亡图存,做好准备随时投身到保卫祖国的神圣斗争中去。
王亦文出生于乡村农家,从小就热爱劳动。留学归国投身教育工作以后,每缝节假日仍经常参加田园劳动,保持农家子弟本色。在学校工作中,他非常重视生产劳动教育。他在就任济时中学教导主任之初,即表明学校教育四大目标:推动地方自治,促进乡村文化,提倡生产教育,发挥劳作精神。1939年,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教导主任任上,王亦文通过校董会征集农田十五亩,开辟学校农场,聘请农业教员,开设农业劳作课。制定《生产教育实施计划大纲》,规定实施项目有:(一)农艺:侧重小麦、甘蔗、草谷子、番茄、花生、苎麻等作物栽培。(二)园艺:分瓜菜、果树、花卉、庭院等项。(三)制造:分日常用品(粉笔、信纸、信封、薄册等)的制造。(四)畜产:饲养猪、鸡、兔,并学习疗病方法。(五)合作社:分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生产合作等。此外专为女生添设特殊项目,如烹、裁缝、洗染、艺术(包括家园住宅、家具等之类的美化设计)等。与此同时,还制定《学生劳动服务计划》,除生产劳动外,还包括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的劳动服务和后方勤务劳动。暑假期间。又另行制定《学生暑假劳动服务计划》,规定各项具体要求,并进行考核,其目的为继续学校教育,使学生从劳动服务中获得各项实际经验,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情趣,鼓励学生踊跃贡献劳动于家庭及社会(见《济中一览》)。
王亦文还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礼貌教育和生活常规训练。他在永嘉济时中学负责教导工作期间,专门拟订了《学生礼貌训练计划》,内容分为对集会、对师长、对朋友、对校工、对起居饮食及其他等五个方面,分别订出各项具体要求。在许多生活细节方面都要注意礼貌,尊重别人。例如(1)入人私室,应先以指轻轻敲门,俟答应后,方可入内。(2)舟车上下,遇老弱妇孺,应让路让座。(3)上下楼梯及地板上往来,步履宜轻。(4)路人问津,要好好指点(见《济中一览》)。所有这些思想品德精神教育的内容,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教育外,王亦文本人更是经常利用每日升旗或周会集会等场合对学生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诲,使学生在长期的教育薰陶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性、生活习惯和优良的学风,有些精神训练项目还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检查和鼓励(见《济中一览》)。
王亦文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学生的各种活动,如早操、集会、植树、种菜、春游等,他总是争取参加。他生活简朴、作风正派,具有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待工作事事向前,时时向前,处处向前,识大体,耐大劳,任劳任怨,始终负责到底。他担任学校领导工作,计划安排极为周详,有学期年度的计划,也有每月、每周的行事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1944年11月末,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校庆纪念册《济中一览》在瑞安市高楼付印,封面有金嵘轩于校庆日1944年12月21日题字。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亦文辞去永嘉县私立济时中学教导主任职务,他一丝不苟地将他经手的工作交代得一清二楚,办好移交手续方才离去。
抗战期间,王亦文四弟王鸣皋任乐清人民抗日委员会主任兼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参谋长,陈济任游击总队副司令,陈济背叛革命,王鸣皋被陈济枪杀于四都丁岙岭脚,时年仅29岁。后乐清人民政府追认王鸣皋为革命烈士,将其遗骸移葬于雁荡山烈士公墓。
1946年至1949年,王亦文任乐清市私立乐成初级中学校长。为纪念私立乐成初级中学前校长赵竞南,王亦文在私立乐成初级中学原址西堡城城基上建赵公亭,并在城基五棵大松树下建五松亭。
1949年7月29日,王亦文外甥、乐清县委书记兼县长叶龄银令私立乐成初级中学校董会改组。8月9日,改组后的私立乐成初级中学校董会开会,推举陈哲夫为董事长,王亦文为校长。8月30日,叶龄银指令,准陈哲夫为该校董事长,又训令:“顷奉第五区专员公署8月24日函开:‘该校校董会推荐王亦文为校长,未便照准’等因,奉查该会应速即召开校董会重行推选校长,报府核转。”9月1日,校董会聘请吴崇厚任校长。11月,王亦文当选乐清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1950年,王亦文投奔留学日本时结为莫逆之交的浙江省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在温州中学校长室工作。
1951年,王亦文57岁。1月,叶龄银调离乐清,3月12日,王亦文以“恶霸地主”罪名被乐清县人民法庭判处极刑。
后记
1985年,中共乐清县委统战部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建议乐清县人民法院复查原定“恶霸地主”王亦文案件,乐清县人民法院为此多次进行了调查。4月26日,中共乐清县委在统战部会议室召开专题讨论乐清县人民法院复查原定“恶霸地主”王亦文案件的座谈会,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薛进安主持,参加人廖立清、郑益富、吴道信、蔡为淦和一位城南乡干部,蔡为淦认为“称不上恶霸,不该杀,事实缺乏证据”,城南乡干部说:“枪毙那天,当地群众都去保,结果未到刑场就毙了。”薛进安说:“县委研究过,请示过(温州市)市委,市委书记袁芳烈有批示,要求特事特办。”廖立清说:“中央也引起注意了,是否这两天就办理好。”薛进安说:“愈快愈好,你们法院何时搞好,我们县委就马上研究,就这样定吧。”4月29日,乐清市人民法院呈送(85)乐法刑申字第10号《关于恶霸地主王亦文案件的复查报告》,认为“该案根据特事特办精神,应撤消原判,拟改为不追究王亦文刑事责任为宜”。6月6日,乐清县人民法院下达(85)乐法刑申字第10号《刑事判决书》,撤销乐清县人民法庭1951年3月12日判决,宣告王亦文无罪。
参考资料
王鸣皋 烈士.中华英烈网.202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