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学名:李属 mume Siebold \u0026 Zucc.),又名春梅、干枝梅、酸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于中国、缅甸、越南等地。日本韩国泰国、欧美栽培甚少,仅供观赏。

梅树喜温暖气候,较耐干旱,不耐涝;适宜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梅树高一般高5-6米,树干为褐紫色或淡灰色,上有纵向波纹;枝条为绿色,无毛。单叶互生,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密锯齿。花1-2朵位于叶腋处,花径2-2.5厘米,花色有白、淡绿、粉、红色等。其核果俗称梅果,近似球形,果期5-6月,夏季成熟后呈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

梅既可做作盆栽、盆景及园林绿化,也可作切花,群体和单株观赏均佳。

历史记载

中国是梅树的故乡。在秦朝时期,古籍《尚书•说命》中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将烹作为比喻,称宰相的作用好比盐和梅,能中和协调各方。这说明,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食用梅实。

公元1975年,中原地区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一具食器铜鼎。铜鼎中还盛满了已经炭化了的梅核。这说明,在商代,梅树已在中国黄河流域一带生长。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现距当时2150年的梅子,同时出土的竹简上记有“梅”“脯梅”“元梅”的字样。表明在西汉时期,长江流域盛栽果树。

中国众多古籍中,有许多关于梅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左右著名诗歌集《诗经·召南》中,有一首”摽有梅“的诗歌。反映出当时在陕西召南地区栽培果树已很普遍。中国春秋末期的《山海经·山经》中,关于四川省的岷山、山。都说及“其木多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梅条,引证梁代陶弘景(456~536年)的《名医别录》说:“梅实生汉中市山谷”;引证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成书于1056~1062年间)说:“今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清代广元县志》说:“梅山中间有野生者,概单瓣。”

梅树引种驯化的过程,因史迹零散遗失,实难查证,至于梅花栽培史,可分为5个时期,从汉初到南北朝为艺梅初盛期,从隋初到五代十国为渐盛时期,宋、元之世为兴盛时期,明、清二代为昌盛时期,近代,尤其是解放后则为发展时期。

形态特征

梅是落叶小乔木,高5-6米,具有茎刺,一般在冬春开花。树干呈紫褐色,小枝为绿色,无毛。叶长4-8厘米,为卵形、阔卵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边缘具细齿,基部近圆形;幼叶两面被柔毛,成叶脉上有毛;叶柄长0.5-1.5厘米。花单生或2朵生于1芽内,径2-2.5厘米,香味浓,先叶开放;花梗长1-3毫米,常无毛;花萼常红褐色,有些品种花萼为绿或绿紫色,萼筒宽钟形,无毛或被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圆形;雄蕊多数;雌蕊通常一枚 ;花瓣倒卵形。花色有白、淡绿、粉、红色等。核椭圆形,顶端圆形而有小突尖头,基部渐狭成楔形,两侧微扁,腹棱稍钝,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显纵沟,表面具蜂窝状孔穴。果期5-6月,夏季成熟后呈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味酸。

物种分布

梅原产于中国、缅甸、越南等国。日本韩国泰国、欧美栽培甚少,仅供观赏。以长江珠江为主,梅在中国西南、华中地区、华南、华东和西北的部分地区露地栽培。由于一些耐寒品种的应用,露地栽培已扩展到华北京津等地,盆栽和在室内越冬,则使梅花的种植遍及全中国。

生长习性

梅喜温暖气候,但在中国江南地区花木中,仍以梅较为耐寒。梅在温度16-23摄氏度的地区生长良好,喜较大的空气湿度,但也有一定的耐旱性,为阳性树种,喜较充足的阳光。梅对土壤要求不严,且耐瘠薄,以黏壤土、壤土为佳,中性或微酸性土为宜。梅不宜在风口中栽培,适宜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梅的萌芽发枝力强,耐修剪。梅花花期长短与品种、温度有较大关系。

繁殖方式

1、插

适用于较易生根的品种,扦插在11月进行,选幼龄母株上当年生壮枝剪短,插于砂质土壤中,砂质土壤应经过消毒处理。扦插深度为穗长的2/3。插后应将水浇透,用小拱棚覆盖以达到保温效果,下一年3月即可生根发芽。

2、嫁接

是最常用的繁殖方式。一般用梅、桃(李属 persica)、杏(Prunus armeniaca)作砧木,可采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等方式。

3、压条

普通压条一般在冬季休眠或早春进行,用利刀环割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1厘米左右宽,埋入土中,用土覆盖并加砖块压制,注意保持土壤湿度,在秋季可进行切割,割离后进行分栽。

4、播种

六月果实成熟后可取出种子进行播种,也可晾干储藏等第二年春天进行播种。播种前应先用冷水将种子充分浸泡,播后2个月后出苗。

病虫防治

梅忌病虫,常见病害有炭疽病、流胶病、穿孔病、白粉病、黑斑病、烟霉病和缩叶病。病害的防治措施为加强管理:排水系统要完善;多施有机肥,如土质偏酸,适当加生石灰;防冻害日灼:冬季主干、主枝涂白常见虫害有蚜虫、毛虫介壳虫卷叶蛾红蜘蛛等。虫害的防治措施为消灭虫源:消灭越冬虫源,药剂防治:药剂选用敌敌畏、菊类农药。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中国梅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就是梅花造景。梅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有梅花专类园、梅花与自然景物组合、梅花与小品搭配、梅花与植物配制等,将梅因地制宜运用于现代园林中,能营造出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梅除露地栽培外,还可以用于盆植、梅桩和切花等。

营养价值

梅是一种碱性食品,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类可少量食用梅来保持酸碱平衡。梅中含有柠檬酸,可从肠上吸收钙,防止钙的浪费。

梅花品种分类

(1)单瓣品种群(Single Flowered Group)。如品种‘江梅’(P. mume'Jiang Mei')。

(2)宫粉品种群(Pink Double Group)。如品种‘小宫粉’(P. mume'Xiao Gongfen')。

(3)玉蝶品种群(Alboplena Group)。如品种‘素白台阁’(P. mume'Subai Taige')。

(4)绿萼品种群(Green 花萼 Group)。如品种‘小绿萼’(P. mume'Xiao Lüe')。

(5)黄香品种群(Flavescans Group)。如品种‘曹王黄香’(P. mume'Caowang Huang-xiang')。

(6)跳枝品种群(洒金品种群,Versicolor Group)。如品种‘晚跳枝’(P. mume'Wan Tiaozhi')。

(7)朱砂品种群(Cinnabar Purple Group)。如品种‘水朱砂’(P. mume'Shui Zhusha')。

(8)垂枝品种群(Pendulous Group)。如品种‘粉皮垂枝’(P. mume'Fenpi Chuizhi')。

(9)龙游品种群(Tortuosa Group)。如品种‘龙游’(P. mume'Long You')。

(10)杏梅品种群(Apricot Group)。如品种‘燕杏’(P. mume'Yan Xing')。

(11)美人品种群(Meiren Group)。如品种‘美人梅’(P. mume'Meiren Mei')。

延伸文化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起源地)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培育,逐渐与华族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有机融合,被文人墨客誉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一。

饮食文化

梅是中国重要的果树。梅实俗称梅果、青梅、黄梅,是中国较为重要的水果。先秦时期人们主要是采集和食用梅实,也会将梅作为调味品。《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是以烹饪作为比喻,称宰相的作用好比盐和梅,能中和协调各方。《诗经•摞有梅》中呈现的是采摘收获梅子的情景,梅可作果子食用。乌梅由成熟的黄梅或未成熟的青梅烟火熏烘,可药用,汉张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所载乌梅丸即是一副安蛔止痢的经典方。青梅味酸,《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军队“望梅止渴”的典故广为流传。生活中最常见的情景则是青梅佐酒,如宋人所说宋人所说“青梅煮酒”。

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以梅为题材的音乐作品很多,有早期的雅乐和清乐、唐宋时期的燕乐,还有元明清时期的器乐曲。如《诗经•摞有梅》是最早的涉梅民俗音乐,晋唐时期的《梅花落》则是最早关注梅花的音乐作品。宋元时期的琴曲《梅花三弄》可以说是梅花音乐最为经典的作品。

诗词文化

有关梅花的描写和赞美,以文学领域内容最为突出。汉魏以来,诗赋中开始提到梅花。南梁以来,专门咏梅的诗赋开始出现。宋以来梅花受到推崇,文学作品数量剧增,“十咏”“百咏”组诗大量出现,还出现了黄大舆《梅苑》(词)、李算《梅花衲》(诗)等大规模咏梅总集。元、明、清三代延续了这一繁荣景象。如明王思义《香雪林集》26卷,收集诗、赋、词、散曲、对联、记、序、传、说、引、文、颂、题、启等文体。诗词文化在整个梅文化中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资料

..2022-09-26

..2022-09-26

..2022-09-26

梅的功用价值.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