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
硬笔书法指以硬笔为书写工具,按照书法规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形式。硬笔书法的形成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硬笔书法分为古典硬笔书法和现代硬笔书法,在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以非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写就的艺术品统称为中国古典硬笔书法,现代硬笔书法则是古典硬笔书法的延伸。另一种说法认为,硬笔书法特指20世纪初钢笔传入中国成为主要书写工具后,人们用钢笔书写的艺术品。
硬笔书法线条刚劲挺秀、清新明快、均匀简洁、骨感突出、易于掌握、便于修改。现代硬笔书法对工具材料的要求不复杂,可以使用钢笔、水笔、圆珠笔、粉笔等作为书写工具,其中使用最普遍的为钢笔和中性笔。
自从20世纪钢笔传入中国,硬笔书法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1935年,陈公哲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1980年7月,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出版作品《谈谈学写钢笔字》,该作品得到时任中国美术协会主席江丰的认可,并且肯定了“钢笔书法”这一书法派别的存在。1993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书法协会认同了硬笔书法的存在。由于硬笔易于携带书写和价格低廉,硬笔书法在大众群体形成了雄厚的社会基础。硬笔字继承了从前毛笔字的实用性特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基本形式。
名称定义
广义上,硬笔书法指用硬质材料制成、有笔锋但无毫的书写工具,遵照中国硬笔书法书写规则写就,且具备审美价值和反映书写者思想的手写文字作品。狭义上的硬笔书法指用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写成的书法作品。
历史沿革
硬笔书法的形成存在两种论述,一种论述认为硬笔书法分为古典硬笔书法和现代硬笔书法,古典硬笔书法起源于中国的甲骨文,在以毛笔为主要书写工具的时代,以非毛笔作为书写工具写就的艺术品统称为中国古典硬笔书法,而现代硬笔书法则是古典硬笔书法的延伸。而另一种论述认为,硬笔书法特指20世纪初钢笔传入中国成为主要书写工具后,人们用钢笔写就的艺术品。
古典硬笔书法
硬笔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硬笔和硬笔书法是不同的概念,古典硬笔书法起源于甲骨文时期,而历史文献中提及的古典硬笔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簪笔折”的故事;还有《汉书·赵充国传》中讲述的张安世“持簪笔,事司马曜数十年”的事迹都可证明古典硬笔书法在当时已经出现。
1972年,中国甘肃武威的汉代张义堡遗址中出土了一件具有现代钢笔特质的双瓣合尖竹管笔;1975年,中国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中发现软硬两用的竹质书写工具。这些工具的出土也证明中国古典硬笔书法在秦汉时期出现了新的发展,不仅书写工具从新石器时期使用的刻刀升级为竹笔,书写方式也从刻画符号进化为配合相对完整的文字系统进行书写。
而在敦煌市莫高窟发现的两万字硬笔写本,则将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实物证据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前,这些硬笔写本历经汉、唐、宋、元各朝代,字体平整,粗细均匀,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质特征,但没有毛笔书法的技法和线条特征,明显是使用木、骨、竹等材料制作的硬笔蘸墨书写而成,因此这些书法文献资料也被称为古典硬笔书法。被英国人马尔克·斯坦因拿走的卢文绢书,是敦煌市烽燧遗址发现的书写年代约在西汉末期的硬笔作品,而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的《李峤杂咏》则是在敦煌发现的最早汉字硬笔写本,书写年代大约在唐朝大历年间,也就是在公元776-779年。
同时,敦煌发现的一些写经也具备古典硬笔书法的特征。由于该地区作为丝绸之路上最为繁华的宗教圣地聚集了许多不同民族,所以该地居民的书写习惯也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比如多用硬笔书写的阿拉伯文,以及受阿拉伯文影响的藏文、梵语也都对敦煌市地区的文字书写习惯产生了影响。另外,公元8世纪时敦煌曾被吐蕃占领,吐蕃人也具有使用硬笔书写的习惯,同时他们切断了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与敦煌的货运联系,从而使得敦煌缺少毛笔书写的原料,在该地区生活的人们也只能寻求更多使用硬笔书写,而汉字本就具备使用硬笔书写的基因,故硬笔书写成为了当时敦煌地区社会流行的文字记录方式。也有研究称,中国古代硬笔在汉代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再传入欧洲,最后演变发展成了近现代的钢笔。
但受限于古代制纸水平,使用硬笔书写容易将纸张划破,同时古代文人更习惯于毛笔书法的审美,所以柔软的毛笔也逐渐淘汰硬笔。民国之前的书法其实并无明确的软笔硬笔之分,尤其在敦煌市所留的隋唐时期的硬笔书法文本中,有许多文本带有软笔书法的特征,在唐朝许多书法家既能写硬笔也能写软笔,造就该时期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相互影响、发展,导致二者之间带有类似的元素和共性。
现代硬笔书法
起源
19世纪初,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钢笔因携带方便、书写流畅的特点迅速风靡世界,而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钢笔传入中国,硬笔也开始逐渐取代毛笔成为中国人的书写工具,现代硬笔书法随之发展;许多知名文人也开始使用钢笔进行写作,尤其鲁迅先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宣传钢笔的书写优势,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驳斥“钢笔有害论”。
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公哲撰写的《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成为中国第一本钢笔字帖,也是用硬笔书写中国传统书法的初步尝试。
1939年末,黄若舟先生出版了字帖《通书》,此为中国第一部介绍汉字通行字体书写的作品,以最为通用的行草书为基础,整理出相对标准的字根作为书写单位,方便钢笔书写使用,在当时的硬笔书法界引起了极大的影响,而后该书也在1958年修订改名为《汉字快写法》。
1949年,由书法大师白蕉、邓散木合作撰写的《钢笔字范》出版,有评论称二人所著“开书法之纪元,树艺术之别帜”,普遍认为该字帖将钢笔书法从简单实用升华至艺术境界,对现代硬笔书法创作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
1949年之后,文化事业受到高度重视,书法单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得到承认,虽然此时硬笔书法的艺术地位还没有完全得到认可,但此时许多书法名家都开始宣扬钢笔书写的优势,如著名书法家卢前先生提倡使用钢笔字继承发展中国的书法写书,著名书法家林似春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用钢笔字表现传统书法。
也有许多名家展示自己对于硬笔书法的研究成果,比如1954年上海市文化出版社出版了书法家沈六峰的《钢笔字的练习和写法》,1962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由周稚云出版的《钢笔美术字练习》,以及前述提到在1958年重新修订出版的黄若舟所著的《汉字快写法》,该书也被认为是中国系统研究硬笔书法快写的重要作品。
在这一时期,钢笔不再是新生事物,也因为国产钢笔大量问世,降低了钢笔的使用成本,许多人也开始以钢笔写字,从而孕育了硬笔字帖和硬笔教学的市场,使得该时期的硬笔书法迅速发展。
1966年至1976年期间,由于文化事业开始不被重视,硬笔书法的发展也随之受到影响,但该时期仍然有部分书帖出现得以传播,其中大多是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为内容的系列钢笔字帖。虽然多数书法家在该时期都没有从事硬笔书法活动的记录,不过,该时期的书法家们没有因此而荒废技艺,以自书自赏的方式延续硬笔书法的流传,许多在该时期写就的书信也在后来被认定为有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还有,书法家俞建华在这10年里为《工农兵画报》抄写连环画文字,虽然这种硬笔字在传统意义上并不应该归类为硬笔书法,但在该特殊时期也被认为是硬笔书法的一种流传方式。
成熟
1976年后至20世纪末,文化艺术活动重新繁荣,书法也在此时重新得到发展,这段时期也被认为是硬笔书法成熟和壮大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硬笔书法活动出现了几个特征,即大量硬笔书法赛事得以开展,大量的字帖和相关杂志得到发行,关于硬笔书法的组织开始完善,各类硬笔书法相关的培训举办,以及众多研究者对硬笔书法理论的探索发现,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也开始出现。
1980年7月,著名书法家庞中华出版作品《谈谈学写钢笔字》,该作品得到时任中国美术协会主席江丰的认可,并且肯定了“钢笔书法”这一派别的存在,从此也促进了大量硬笔书法相关书籍杂志出版,例如《钢笔书法大字典》、《钢笔书法精品集》、《中国钢笔书法十年大观》、《当代硬笔书法二十一家》、《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作品精选》,使得大量硬笔书法爱好者有途径接触优秀的硬笔书法字帖。
1982年5月,《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了全国首次青少年钢笔字比赛,而在两年后的第二届钢笔书法比赛,杂志社收稿量达到近30万件,同时在该届赛事后,硬笔书法家们成立了“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硬笔书法组织,也是最具权威性的硬笔书法组织。该届赛事后,钢笔书法比赛如火如荼,最多人参加的一次比赛将近有百万人参赛,这也标志着硬笔书法比赛进入了空前的热烈发展期。
1986年1月,“日本钢笔书法友好访问团”访问中国,并且与中华青年钢笔书法协会缔结了友好交流协议,从此拉开了中日之间硬笔书法交流的序幕,中国不仅从日本硬笔书法获得了启发,也借此机会将中国硬笔书法作品呈现在全球书法爱好者眼前。
1986年,中国第一本硬笔书法权威杂志《中国钢笔书法》诞生,这被认为是硬笔书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时期,其他诸如《钢笔书法报》、《硬笔书法报》、《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也促进了硬笔书法的发展,其中《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硬笔书法比赛也被认为是最为权威的硬笔书法赛事。同年,《中国钢笔书法》杂志成立了“中国钢笔书法刊授中心”,培养了大量硬笔书法人才,影响了硬笔书法界的发展。
1987年6月,《中国钢笔书法》编辑部在湖南长沙发起了首届中国钢笔书法理论研讨会,从技法、历史等多方面研讨硬笔书法的发展,1988年第二届研讨会召开,这两次会议的召开也奠定了硬笔书法学者们对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此后各类杂志刊登的大量理论文章也为硬笔书法走向成熟打下了基础。
1993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意味着中国书法协会认同了硬笔书法的存在,标志着硬笔书法的发展取得了成果。
现状
由于硬笔易于携带书写和价格低廉,在21世纪后逐渐在大众群体形成了雄厚的社会基础,硬笔书法也依附于群众基础有了显著的发展。2005年,依托《书法报》出版的《书法报·硬笔书法》全彩色版在武汉创刊,成为中国硬笔书法领域首家公开发行的硬笔书法专业报纸,而彩版印刷的出现也影响了后来硬笔书法杂志报刊进行艺术化装帧的影响。2006年,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举行,标志着硬笔书法进入艺术创作的新阶段。
2009年,自1993年以来担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的庞中华转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张华庆接替庞中华出任主席。
有学者指出,随着社会对人们书写技能普遍下降的担忧出现,硬笔书法将在提升数亿人汉字书写质量工程中扮演重要地位。而在2009年张华庆上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后,他提出“大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包含各种书写和锲刻工具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硬笔书法、篆刻、刻字等)的概念,以提高中国人汉字书写水准为行事目标,得到中国书法界的广泛赞誉,这也标志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进入全盛时期。在2017年的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弘扬中国文化,践行大书法”的理念写入该协会的章程。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自1993年建立以来,举办了数十次关于硬笔书法展览和赛事。而在“大书法”理念提出以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还举办了包括展示硬笔书法优秀作品在内的“全国大书法作品展览”,其中在2023年8月,全国第五届大书法作品展览在中国天津举行,同时这也恰逢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成立30周年。
艺术特点
工具材料
古典硬笔书法大多使用篆刻的方式,比如秦汉以前人们用刻刀在竹简上刻字,汉代以后开始出现用竹、木、骨、角等硬质材料制成的笔蘸墨书写的方式。
现代硬笔书法对工具材料的要求不如毛笔书法复杂,如钢笔、铅笔、圆珠笔、中性笔、尼龙笔,粉笔、水笔、竹笔、记号笔,甚至筷子都可以作为硬笔书写使用,属于硬笔书法工具的范畴,使用最普遍的为钢笔和中性笔。在以钢笔作为书写工具时,一般要配合钢笔水使用,其中钢笔水又分为碳素钢笔水和普通钢笔水,前者由于有不褪色和抗腐蚀的特点,通常用于填写档案或正式文件签署;后者由于色彩醒目且价格便宜,多用于学生勾划重点、标记,以及教师批改作业使用。
硬笔书法对纸张的要求也不严格,一般机制纸都可使用。
技法
书写姿势
硬笔书法通常采用钢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由于钢笔字较小,适合用坐姿书写,书写时要求手、眼、躯干、腿脚全身配合。
书写时,头需摆正位置,眼睛距离纸张约30厘米远,视线随书写的文字进行位移。躯干坐直,胸部或腹部距离书桌约1拳距离,挺直腰背,保持自然呼吸。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平放于地面之上。执笔手的前臂平放于桌面上,另一只手扶纸配合书写。
执笔方式
执笔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杆口处,中指的第一、二节骨骼之间的关节抵住钢笔,中指指尖朝手心方向,与拇指和食指构成三角形,同时手心要保持留出空间的状态。无名指轻托中指,小拇指轻托无名指并落到直面,同时小拇指随着书写进程不断移动。书写时,手腕一般平放在桌上或轻轻抬起,通常不“悬腕”书写。
运笔方式
硬笔书法书写包含起笔、行笔、收笔三过程,三过程有其不同的书写技法。
起笔
起笔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讲究切笔入纸,笔尖沿着行笔方向与纸形成40度左右的夹角落笔,落笔力度较实,通常附带顿笔的动作,使笔画形成一个小“尖”形,这种技法通常运用在横、竖、撇的起笔。第二种方式是顺锋入纸,即落笔方向和行笔方向相同,起笔时较细,随后逐渐用力,通常用于点、尖横、尖竖和捺的头部。
行笔
行笔是起笔后,笔尖在纸上行走的过程,行笔一般要求快、干脆。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转弯处如果行笔不当,容易多出一笔“拐弯”的笔画,这是硬笔书法中不允许的。行笔处如果遇到改变方向的情况,要有一个顿按的动作,然后轻轻提笔使其转向。而在书写长横或较长的垂露竖、悬针竖时,大多采用滑笔的技法滑过。
收笔
收笔是书写文字的最后一笔,与起笔和行笔同样重要,良好的收笔能使字保持饱满的状态。
一些收笔要有轻轻提起笔尖的动作,靠手腕的力量让笔画变细,随后自然离开纸面。一些收笔动作则要在结束前顿笔,利用拇指包含、食指按压的动作完成“顿收”,然后利用腕部力量轻提起完成收笔。如果最后一笔是“钩”,则需要有“折收”(或叫钩锋)的动作,在转折处顿笔并依靠腕部力量扭转笔锋,接着迅速钩出,形成小尖形。
书体分类
楷书
楷书历来被奉为学习书法的入门对象,学习硬笔书法也大多从楷书入手。
楷书的点画书写极其严格规范,下笔一丝不苟,每一笔的起、行、收都应清楚交代,不应像草书那样可以根据形式增加、删减,同时笔画平直,形体方正。
硬笔楷书的结体讲究均衡对称,横平竖直,并且突出每个字体的主笔,同时单个字体具备上部紧凑、四周舒展的格局。而各笔画之间,需要做到前后呼应,和谐统一。如果单个字出现相同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时,应该在相同之处做出变化,以及不同字之间有其不同的结构和形态,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不可强行追求一致性。
硬笔楷书的章法主要有横式和竖式两种,纵式是吸收了毛笔书法所形成的章法形式,而横式则为硬笔书法最主要的章法形式,更能显示硬笔书法实用性特点。
硬笔楷书多用钢笔书写,但在特定场景下也有用粉笔书写,如教师授课,而用白色或彩色粉笔在黑板书写的字体具备字迹醒目和对比度强的特点,适合用于标注板书和板报绘图。而以柔软尼龙材质制成的秀丽笔,因为其笔头柔韧,出墨均匀,能够展现出神似毛笔小楷的特点,也多被硬笔书法爱好者使用。
行书
硬笔行书书法虽然也具备实用性,但更追求艺术价值,行书书法的灵魂在于线条美。行书的特点在于运笔迅捷,笔画之间存在更多的连带和呼应,字形方面变化更为丰富,同时会为了流畅性省略、合并或用图形替代某些笔画,也会为了方便书写而改变常规的笔顺。
行书的基本点画线条灵动,书写时不像楷书般强调提按顿挫等用笔的必须动作,以轻松自然和灵活多变为其特点。
行书的结构和楷书类似,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会加入一些行草字体,增强其字形上的变化。
硬笔行书章法可以分为传统章法和实用章法,传统章法为竖向行文书写的章法,形式多变,更能展现艺术价值;实用章法以现代横式书写为主。
硬笔行书多用钢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而秀丽笔也由于其书写流畅自然的特点,也适合作为行书书写。
隶书
硬笔隶书字体有着鲜明的形式特征,与楷书和行书有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笔画平直、用笔稳健、因字赋形、字体姿态挺拔这几方面。
硬笔隶书的基本笔画分为平画和波画,其他笔画均为这两种的变体。点的技法则可视为其他笔画的缩短以及起笔方向的变化。
隶书笔画横平竖直和均匀排列的规则,使得隶书具有端庄严整的特点,也让隶书的结体基本呈扁方形态,但不意味着所有隶书字体都遵循类似的规则,某些时候应该因文字的不同而改变形态,做到因字立形。
硬笔隶书章法的基本格式分为直式和横式,横式为现代从左至右的书写方式,直式则是由毛笔书法继承而来的从上至下的书写方式,由于钢笔隶书更追求艺术价值,其实用性远不及楷书和行书,所有多为直式书写。也因为其实用性偏弱,所以市面上较少钢笔隶书字帖售卖,优秀的钢笔隶书作品大多只出现在书法大赛中。
篆书
篆书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但仍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仍然有书法家研究、应用该字体,而硬笔书写篆书有两项优势,其一为篆书的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适宜普通硬笔的书写习惯;其二则是篆书的笔画无钩、无撇、无捺,更利于普通硬笔运笔书写。
篆书的结体呈长方形,单字平整齐匀,整齐划一,从而篆书的章法布局也要求字距与行距大致均等,横竖成行,方整均匀,随着书法发展和创新,篆书也开始形成距大于行的布局结构。但通常来说,由于篆书的结体为长方形,所以布局仍以字距小于行距为最佳比例,更能显示篆书的特点。
现代书写者学习篆书通常指代小篆,而小篆作为线条化的书体,构字的基本元素为直或曲的线条,而非点、横、竖、撇、捺,笔画的变化只有直画和曲画两种,其中直画可分为横直画、竖直画、斜直画,曲画则可分为上弧、下弧、左弧、右弧、斜弯、复弧、回旋等。
用钢笔等硬笔写篆书虽无毛笔那般弹性多变的艺术效果,但书写者若能做到中锋运笔,则可使得字体线条婉转流畅,笔画聚散有致,字形结构匀称稳固,别有一番意味。
草书
硬笔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书写工具,草书又是适应快节奏书写产生的书法形式,最适合速写,硬笔草书也成为迎合工作中速写速记的书写形式。
依据硬笔的书写习惯,硬笔草书的书写格式为多为从左至右横式书写,但也有追求艺术性的纵式书写方式。草书的章法应着眼于整个作品的布局,所以常常打破行距规格,字体上大小、疏密、长短不一,线条上长短穿插,互相避让,从而形成变化的有机结合体。
硬笔草书的重点是适应快速书写,以简洁为主,结体上省减部分结构,可一笔写成,字的上下或左右引带,形成连体字的形态,有些字甚至在书写过程中会改变形体。
硬笔草书的笔画写法由于书写迅疾,笔画之间呈连带一体的状态,因此点画也不明显,靠笔画的快慢顿挫、粗细浓重、虚实过度来展示点画,具有一字一形,同画各异,无固定形态的特点。
代表人物
陈公哲(1890-1961年),祖籍广东中山,上海出生。精武体育会创办人、发明家、作家、考古学者、书法家。曾就读于复旦大学。1935年,陈公哲出版《一笔行书钢笔千字文》,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钢笔字帖,标志着中国早期钢笔书法的萌芽,是钢笔书法字帖的开山之作,奠定了陈公哲作为中国钢笔硬笔书法鼻祖的地位。
邓散木(1898-1963年),生于上海,在艺术领域有“北齐(齐白石)南邓”之誉,现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诗人和书法篆刻理论家、教育家,中国书法研究社创社社员。1949年初,与白蕉合作出版中国最早的钢笔字帖《钢笔字范》,个人则著有几十年篆刻生涯的精华总结《篆刻学》,成为近现代书法篆刻理论的经典。邓散木还有各式临帖,印谱有《粪翁治印》、《三长两短斋印存》、《豹皮室印存》等。
白蕉(1907-1969年),金山区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著有《书法十讲》、《书法学习讲话》等。1949年,与邓散木合作出版《钢笔字范》字帖,是近代书法中有名的书法大师。
黄若舟(1906-2000年),江苏宜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9年,编写出版中国第一部介绍汉字通行书写字体的《通书》,后经修订为《汉字快写法》,该书也被认为是中国系统研究硬笔书法快写的重要作品。
庞中华(1945年-),四川达州市人,著名硬笔书法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首任主席,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自1980年来发行了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庞中华谈谈学写钢笔字》、《庞中华书法集》、《庞中华钢笔字帖》、《硬笔书法简论》是其代表作。
代表作品
保护传承
传承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书法界争论硬笔字缺乏艺术性不能称之为书法。直至1993年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意味着中国书法协会认同了硬笔书法的存在。由于硬笔作为主要书写工具在21世纪后逐渐在大众群体形成了雄厚的社会基础,硬笔书法有了显著的发展。
但中国硬笔书法家郑可春在2012年撰文指出,随着硬笔书法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出现了硬笔书法从业者水平泥沙俱下的情况,低质量的“垃圾字帖”和只为牟取经济利益的书法培训班大量充斥市场,缺少能够传承硬笔书法文化的实干者,教育部一再强调的中小学汉字书写课的落实情况也较为堪忧,过多的“展览化”书法作品会终结人们对于文字的崇拜情结。
2021年11月,时任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与创作委员会主任陈沫吾更是指出,硬笔书法界存在多项问题,一是组织架构杂乱,缺乏高度统一性的组织结构;二是教育引领不足,没有正规统一的教学标准与检测标准;三是理论研究不深,缺少专门的人才队伍;四是宣传不足,关于硬笔书法的宣传窗口稀少;五是活动开展无序,没有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官方主办硬笔书法活动;六是缺乏创新,缺少新作品;七是学术批评深度不足,理论根基空洞。
保护措施
1976年后至20世纪末,大量硬笔书法赛事和各类硬笔书法相关的培训开始举办。其中在1982年5月,《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了全国首次青少年钢笔字比赛,而在两年后的第二届钢笔书法比赛,该杂志社收稿量达到近30万件,从该届赛事后,最多人参加的一次比赛将近有百万人。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自1993年建立以来,为了推广传播硬笔书法,至今举办了数十次关于硬笔书法展览和赛事。
2009年,张华庆上任新一届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后,以提高中国人汉字书写水准为行事目标,他提出“大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包含各种书写和锲刻工具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如书法、硬笔书法、篆刻、刻字等)的概念。2017年,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弘扬中国文化,践行大书法”的理念被写入该协会的章程。在“大书法”理念提出以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还举办了包括展示硬笔书法优秀作品在内的“全国大书法作品展览”,截止至2023年8月,该展览已举办了5届。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汉字书写教育,教育部在2013年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相关文件,强调让学生分年龄、分阶段学习硬笔书法,硬笔书写教学将贯穿中小学书法教育全过程的意见,其中《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学习硬笔书法的具体要求——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运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使用钢笔,做到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用硬笔写规范成行的行楷字,高中阶段学生则可以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
价值与影响
实用价值
硬笔书法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的汉字书写方法和技能,自从20世纪钢笔传入中国,汉字书写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硬笔书法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硬笔开始取代毛笔成为中国人最普遍的书写工具,硬笔字继承了从前毛笔字的实用性特征,成为中国民族文化交流传播的基本形式,而硬笔书法也因为易于书写和便于交流,在现代社会的实用价值上已超过毛笔书法。同时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写好一手硬笔字对于择业亦有帮助。
但也有评论指出,因为科技信息化的步伐冲击着文字书写,硬笔书法的实用功能正在快速衰退,“无纸化”的生活使得硬笔书法的实用价值大大降低。
教育价值
书法是一种以实用文字的书写来表现文字美的艺术形式,可以理解为书法是文字的书写法则,而硬笔书法又是最为实用的一种书写方式,让学生学习硬笔书法,能够通过认识文字的书体笔法、结构、章法,在日常生活中感知美、探索美、创造美。同时,在写字的过程中还能够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书写的基本章法是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这与为人处事之道类似。学习硬笔书法除了能够追求更高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力外,还能够运用到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之中,练字过程中可以帮助人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也对身心健康有所裨益。
能够正确书写汉字亦是中国国家教育法令的要求,具备基础硬笔书法欣赏能力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该有的基本素养,而学习硬笔书法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和老师使用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
艺术价值
20世纪80年代,汉字硬笔书法开始呈现艺术性,虽然硬笔书法的艺术价值还不及毛笔书法,但随着硬笔已为当代人所普遍接受,硬笔书法开始作为一种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追求精神艺术的媒介;同时硬笔书法更加接近当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现实生活,满足当代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审美情趣,能够更丰富地表现笔墨的力度感。
影响
自20世纪初以钢笔为首的硬笔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人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后,硬笔书法随之的发展和应用,开始对汉字书写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1984年10月庞中华的钢笔书法系列讲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中国钢笔书法教育开始得到全面开展和普及,毛笔也逐渐退出了实用书写的舞台,硬笔字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对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硬笔书法有着严格的书写规则,所以硬笔书法的普及让个人书写的笔迹较之过去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书写者逐渐习惯于成体规范化的书写方式,而不是自由式书写,这给公安部门的文字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参考资料
用硬笔书写共和国七十载辉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2023-11-19
全国第五届大书法作品展览终评工作举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2023-12-06
庞中华.中国硬笔书法协会.2023-11-19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张华庆: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新华网手机版.2023-11-19
邓散木:“霸气堂堂在”的书法篆刻大家.杭州日报.2023-11-20
评论 | 陈沫吾:当代硬笔书坛的现状与发展思考.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4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 指导纲要》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