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艾捷克
哈密艾捷克(维吾尔语:قۇمۇل غىجە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吐鲁番市等东疆地区流传的维吾尔族传统弓弦乐器,因其形制类似胡琴,故也有胡胡子、哈密胡琴的称呼。哈密艾捷克音色清亮,是哈密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哈密维吾尔族艾捷克艺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构造
哈密艾捷克的琴筒(拉丁维吾尔文:bax)材质多样,常见的材料包括檀木、胡杨木等木质,铁、铜等金属材质。所有琴筒中民间琴师认为由驼铃、马车铃改造的琴筒演奏效果最好,其次是其他金属所制作的琴筒,再其次才是木质琴筒。琴筒大多为圆筒形,也有大体为圆筒形的正多面体。哈密艾捷克的蒙皮(kaarga)可采用山羊皮、马皮、蟒皮等材质,其中山羊皮被民间琴师认为是最好,琴筒背面敞口。
哈密艾捷克的琴杆(dasta)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圆形和方形。长短不统一,传统哈密艾捷克琴杆长大部分在120厘米到130厘米间,后来出现的改良版哈密艾捷克琴杆长100厘米左右。材质也大有不同,常见的材质包括桑木、柏木、杏木、黑胡桃等。精致的哈密艾捷克琴杆上会刻有芝麻花之类的花纹。琴杆头也是哈密艾捷克主要装饰的部位,主要可分为类方体型和穹顶型,穹顶型比较常见。弦轴(kulak)主要材质为苹果木,分为较长的主奏弦轴——大耳朵和较短的共鸣弦轴——小耳朵。哈密艾捷克的弦轴形制很多,主要有圆柱与类圆柱式弦轴、圆球形与类圆球形弦轴、“T”形与相似形弦轴、“Y”形与相似形弦轴。哈密艾捷克的琴码(harak)长度取决于共鸣弦的数量,主要用白松木制成。
早期的哈密艾捷克琴弦采用肠弦(tar)和马尾弦,现在以钢丝弦(sim)或铜丝弦为主。扬琴弦是哈密艾捷克琴弦的主要选择,但也有过经济条件不好的琴师采用电话线、自行车包闸中的钢丝做共鸣弦的情况。哈密艾捷克的琴弦以主奏弦和共鸣弦构成,主奏弦有2根,共鸣弦因地域而不同,从5弦到9弦不等。萨力·铁木尔研制的改良版哈密艾捷克则采用4根主奏弦,10根共鸣弦的形制。哈密艾捷克的琴弓(kamalqa)采用竹片作为弓杆,马尾作为弓毛。另外,哈密艾捷克还有千斤(zir)、拉弦钮(simtatkuq)等部件。
演奏
演奏哈密艾捷克时,乐师常会采用端正的跪坐姿,亦会采用坐立姿和架腿姿。琴筒置于左腿,左手持琴杆,右手持弓。左手呈半握拳状,第一关节处触碰琴弦。除了常见按弦、压弦,演奏哈密艾捷克的指法还包括分为上滑、下滑、上下滑结合的滑音;以邻近按音的另外一指快速触碰琴弦发出的打音(颤音);没有经过装饰的实音等。弓在主奏二(四)弦之间,运弓的方式则和演奏胡琴大致相同,食指搭弓毛和弓杆上,用手腕带动运弓。弓法包括向弓外运行的外弓;向内运行的内弓;运弓较长,一弓多音的英格兰长弓(连弓);运弓较短,一弓一音的短弓(顿弓),一般不换把位。
哈密艾捷克既可以作为齐奏重奏乐器也可以用于独奏,一般用于节庆之中。是哈密木卡姆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在散板序唱部分,哈密艾捷克是唯一的伴奏乐器。在演唱时,哈密艾捷克更是起到指挥的作用,引导达甫等伴奏乐器演奏。
音域
因为地区不同、弦数不同,哈密艾捷克的定弦也有所不同。以G谱表记谱,主要流布于伊吾县的哈密市九共鸣弦艾捷克主奏二弦为c1g1二音,共鸣九弦为c1c1 c1 f1f1 g1g1 c2c2四音,音域为c1~g2。另一种流布于整个东疆地区的哈密七共鸣弦艾捷克主奏二弦C1 g1,共鸣七弦为c1 c1 c1 f1 f1 g1 g1三音。在东疆各市、县流布的哈密四弦艾捷克的主奏二弦为g1 d1二音,共鸣五弦为gg c1c1 d1三音,音域为g1~d2。不过,哈密艾捷克的定弦也因人、因曲而略有不同。
哈密艾捷克音色明亮、优美且清晰,除了哈密木卡姆外,哈密艾捷克还是《沙地汗》《巴拉亚》等维吾尔族民俗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乐器。哈密艾捷克的演奏使得哈密木卡姆散板部分段落紧凑、情绪激烈。
历史
哈密艾捷克的形成多源自传说,其中较为知名的是有一只马鹿在搏斗中失败逃跑,不慎被树枝划破肚皮,肠子挂在树杈上。肠子逐渐风干并绷紧,在风中发出声音。乐器制作师因此产生了灵感,以肠为弦做出了哈密艾捷克的雏形。也有其他传说,如有一位老人制作出哈密艾捷克,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拉响。直到他涂抹了脂松香,琴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哈密艾捷克的具体起源学者们观点不一,中国民族音乐学家万桐书认为哈密艾捷克的原型和二胡类似,15世纪前后受到流行于喀什噶尔、吐鲁番市等地流布的其他弓弦乐器影响而产生,将名称改为哈密艾捷克,但形制未改变并一直沿用。新疆艺术学院研究员周菁葆则认为哈密艾捷克是维吾尔族将中原的胡琴增添了若干根共鸣弦形成的,和新疆其他地区的艾捷克以及波斯乐器卡曼恰(کمانچه)没有关系。兵团民族师范学校的艾尔肯·艾买提认为除了是二胡增添共鸣弦而形成的可能外,也有可能是在古老形制艾捷克上更换了类似二胡琴筒而形成的。
近现代以来,哈密艾捷克的改良一直在进行。曾在哈密文工团创研室工作的艺人萨力·铁木尔对琴弦数、琴筒材质和形状等方面进行过改良。哈密文工团制琴师阿布都·热依木也曾对哈密艾捷克琴筒形状进行过改良,并研制出骆驼骨指板等配件。
保护与传承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吾尔木卡姆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各类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保护措施得到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7年公布了第一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哈密艾捷克以“哈密维吾尔族艾捷克艺术”之名位列其中。2013年2月21日,哈密市地区首届“哈密艾捷克”培训班在木卡姆传承中心开课,来自当地各乡镇的30多位“哈密艾捷克”爱好者参加了培训班,学习有关“哈密艾捷克”的历史、弹奏及制作知识。
参考资料
新疆木卡姆艺术的“薪火相传”.人民政协网.2022-11-10
哈密举办“哈密艾捷克”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中国日报.2023-12-14
新疆举办“哈密艾捷克”培训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