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北虎

东北虎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又名西伯利亚虎、乌苏里虎、阿穆尔虎、阿尔泰虎等,背侧体色为橘黄色,身上有黑色条纹,腹面为白色。冬季的东北虎毛很长且非常蓬松,看起来十分粗壮。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虎亚种之一 ,成年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重平均为250千克,头体长约为2.3米;成年母虎平均体重约为170千克,体长约为2米,肩高1.1米左右,尾长1.3米左右。最大身长可达2.9米(含尾长)。

东北虎以各种有蹄动物为主食,偶尔还会捕食熊瞎子棕熊。东北虎常常能压制同生境内的食肉动物,比如豹、猞猁。东北虎目前仅生存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部,在朝鲜半岛可能已经绝迹。在20世纪,因为人类滥捕滥杀和栖息地丧失,导致东北虎分布退缩,数量锐减,一度濒临灭绝。近年来,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其种群数量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回升。2010年东北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濒危(EN)。世界各地的老虎包括东北虎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I,禁止任何国际贸易。中国将国内的东北虎种群评定为极危(CR),包括东北虎在内的所有虎都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分类和演化

分类

东北虎属于猫科(Felidae)—豹属(Panthera)—虎种(Panthera tigris)。1844年,博物学家特明克(Temminck)从日本皮草市场获得了一张长毛虎皮,这是西方学者第一次接触到东北虎。特明克当时误以为这张黄红眼鹦鹉产自阿尔泰山区,将其命名为Felis tigris altaicus,意思是“来自阿尔泰的虎”。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学者又在东北亚地区命名了一系列亚种,如“长毛虎”(Tigris longipilis Leopold Fitzinger 1868)、“阿穆尔虎”(Felis tigris amurensis Charles Dode 1871)和“朝鲜虎”(Felis tigris coreensis Emil Brass 1904)。1981年,捷克动物学家马扎克(V Mazak)将上述亚种合并,建立了东北虎亚种(P. t. altaicus)。

虎的亚种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过去,学者根据一些形态特点将老虎分成了9个亚种,即东北虎(P. t. altaicus)、华南虎(P. t. amoyensis)、孟加拉虎(P. t. tigris)、印度支那虎(P. t. corbetti)、马来亚虎(P. t. jacksoni)、苏门答腊虎(P. t. sumatrae)、爪哇虎(P. t. sondaica)、巴厘虎(P. t. balica)、里海虎(P. t. virgata)。2015年,学者在研究了9个虎亚种的形态和遗传特征后发现,虎的地理变异是渐变的,过去将虎划分9个亚种的分法证据并不充分,应合并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Panthera tigris tigris)和他亚种(Panthera tigris sondaica),东北虎不再作为独立亚种,只是从属于指名亚种的一个种群。2018年,罗述金等对世界各地的虎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他们发现尽管原来的9个亚种分化时间不长、遗传差异不大,但都有一定的遗传独特性;出于保护的需求,他们支持按照原来9个亚种的分法,恢复东北虎的独立亚种地位。

演化和系统发育

老虎的祖先是一种名为古中华豹(Panthera palaeosinensis)的动物,在大约200多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真正意义上的老虎这个物种出现于距今100多万年前。而现存所有老虎直到距今约11万年前仍有着共同祖先,当时现代虎的祖先生活在华南地区,可能还包括中南半岛北部。东北虎可能直到晚更新世才进入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当时东北亚地区还生存着一种比东北虎更强大的猫科——洞狮(Panthera spelaea)。直到全新世,洞狮灭绝,东北虎才成为东北亚地区最顶级的掠食者。约8000年前,另一部分东北虎西迁至中亚地区,演化为里海虎

形态特征

东北虎背侧体色呈橘黄色,身上有黑色条纹,其中额头上的黑色条纹密集在一起,类似一个“王”字;腹侧体色为白色。雌性东北虎体长为167~182厘米,尾长84~96厘米;雄性东北虎体长178~208厘米,尾长92~106厘米。雌性东北虎平均肩高约87厘米,雄性平均约101厘米。东北虎通常被认为是最大的猫科,但它实际体型与孟加拉虎和狮子相当。1992~2004年科考实测的雌性东北虎体重113~127千克,雄性体重155~200千克。可信的狩猎记录中,雌性最大160千克,雄性最大254千克;存在一些300千克以上的狩猎记录,但可靠性均存疑;有关384千克东北虎的相关消息一度广为流传,但据专家考证其原始记录模糊,可能是一个编造的数据,被认为是不可信的。

东北虎颅骨大而厚实,颅形狭长。与南方的虎亚种相比,东北虎头骨尺寸大,矢状脊、人字脊更加发达,枕骨较宽,与里海虎最为类似。雄性东北虎颅全长331~383毫米,颅基长291~342毫米,颧宽220~268毫米;雌性颅全长280~310毫米,颅基长252~273毫米,颧宽190~204毫米。东北虎头骨上显著突出的矢状脊、人字脊、枕脊以及粗大的颧弓,附着有发达的咀嚼肌,咬合力十分强大;再配合粗长的犬齿,适于捕杀大型有蹄动物

与南方的虎相比,东北虎条纹较宽而稀疏,毛被颜色较淡,也更加浓密。它的夏毛和冬毛差异很大,夏毛粗而稀疏,而冬毛又细又密,看起来十分蓬松。

分布栖息

地理分布

历史上,东北虎曾广泛分布于朝鲜半岛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在俄罗斯,东北虎分布的西限曾经达到贝加尔湖东岸,并进入了蒙古东北部;其分布的北限是外兴安岭,但一般不超过北纬50°。在中国,东北虎曾经在东北地区的平原和山地均有分布,并向南延伸到华北地区北部,西至甘肃会宁。

由于受到人类迫害,东北虎如今的分布已经大大退缩。它在朝鲜半岛可能已经绝迹,在中国也仅在中俄边境地区尚有少量个体残存,只在俄罗斯分布尚广。现如今,东北虎的分布区被人为切割为3块:

栖息地

东北虎的栖息地需求包括大型猎物的来源,潜近猎物所必需的掩蔽物,以及水源等。它主要栖息在长有果子松桦木属冷杉橡树云杉温带山地森林,主要森林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这些地方有着厚厚的冬雪,最低温可达-40℃。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东北虎是力量强大的捕食者,善于制服与它体型相近甚至更大的猎物。东北虎捕杀多种猎物,其中马鹿和野猪是绝对主食,在其食谱中占比达到了65~85%。在有些地区,东方狍梅花鹿在东北虎食谱中也很常见,偶尔还会捕杀原麝驼鹿和长尾斑羚,甚至还会捕食熊瞎子和小个体棕熊

东北虎捕猎通常在夜晚和晨昏进行,它是地栖掠食者,虽然也会爬树,但因体重过大无法在树上实施捕猎。因猎物稀少,东北虎捕猎往往需要走很远的距离,每晚可行进20千米以上。一项为期3年的东北虎食性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的猎杀频率和食量会受到季节的影响,夏季,东北虎每7.4天猎杀一次猎物,平均每天食量为7.89千克;而到了冬季,它们每5.7天就猎杀一次猎物,而且冬季捕杀的猎物相较夏季体型往往也更大,平均每天食量增加到10.3千克。

社群行为

东北虎是独居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域。除了在交配期,雌虎和雄虎为了繁殖而配对,成年东北虎之间不会发生接触。唯一长期的联盟仅出现在雌虎和其幼仔之间。雄虎的家域大于雌虎,1只雄虎的家域通常覆盖2~3只雌虎。东北虎的家域很大,雌虎家域面积为224~414平方千米,雄虎为800~1000平方千米。东北虎的家域面积远大于孟加拉虎,这主要是因为东北亚地区的猎物密度很低,为了生存东北虎不得不维持非常大的家域。孟加拉虎的家域往往是完全排外的,同性个体之间家域没有任何重叠,但东北虎邻居个体的家域却存在一定重叠,这是因为东北虎尤其是雄虎家域面积过于广阔,巡视家域的能量成本很高,要彻底排除其他同性个体非常困难。

尽管独来独往,东北虎仍然会通过叫声、视觉标记和气味标记等方式来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并以此划分家域。东北虎由于家域广阔、密度低,成体间见面的机会不多,因此很少为家域而发生争斗,但一旦发生争斗,便有性命之虞。20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动物学家曾发现,一只老年流浪雄虎因误入一只壮年地主雄虎的领地,被后者杀死。

生长繁殖

热带亚热带地区,雌虎可在全年任何时候交配、产仔,但东北虎却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在野外,东北虎交配期为3~5月,超过半数东北虎幼仔在晚夏出生(其中又以8月最多),冬天出生的东北虎幼仔很少,可能是为了避开寒冷和食物缺乏的季节。而在动物园中,多数幼仔出生在4~6月。

雌性东北虎发情期持续2~5天,发情周期为25天左右。妊娠期103天,每胎产1~4只幼仔,平均为2.4只。幼年东北虎在头一年的死亡率高达41~47%,主要死亡原因是雌虎被盗猎后饿死。

东北虎在19月龄前后开始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一般而言,年轻雌虎会继承母亲的一部分家域,或者在邻近的地方建立家域;年轻雄虎则会大范围扩散,少数个体会迁移几百千米,到现有分布范围之外活动。

东北虎在2.5~3岁性成熟,但在野外雌虎要到4岁才能产下第一胎幼仔,雄虎开始繁殖则更晚。此后雌虎平均每21个月生育一次。雌东北虎直到15岁仍有繁殖能力,但在野外通常活不了那么久,大多数在10岁以前就已经死去。

种间关系

东北虎没有天敌,其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棕熊。东北虎与棕熊的竞争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棕熊是东北虎的猎物之一。学者在俄罗斯锡霍特-阿林保护区的研究发现,棕熊在东北虎食谱中占比为1.2%;但东北虎对棕熊的捕杀表现出显著的性别选择,主要捕杀对象是雌性和幼熊,而不是成年雄性棕熊。另一方面,东北虎的猎物也为棕熊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棕熊获得东北虎猎物最常见的方式是在虎离开以后吃掉剩下的兽尸;但有时棕熊也会赶走虎(通常是雌虎)、抢走它的猎物,偶尔甚至会杀死虎。

熊瞎子的体型和战斗能力均弱于棕熊,面对东北虎较为被动。东北虎对黑熊的捕杀没有明显的性别选择,成年雄性黑熊有时也会被成年雄性东北虎捕杀。黑熊也很少敢像棕熊那样,为获取东北虎猎物而跟踪它。不过学者也发现过一只成年雄性黑熊成了雌虎的猎物。

东北虎是狼的主要天敌。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狼的数量与东北虎存在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东北虎几乎会将狼从其栖息地中完全排挤出去,只有当东北虎因人类迫害而灭绝的时候,狼才会出现,而当东北虎在一个地方重新出现的时候,狼将会再度消失。东北虎的栖息地为林地,以茂密的林下层为特征,在这种环境狼通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因此很难是老虎的对手。

东北虎对其生境内其他大中型猫科占绝对优势。在东北地区,豹通过在白天活动、捕杀较小的猎物来避开与虎的竞争。东北虎偶尔捕杀猞猁,学者曾观察到一只东北虎追逐并杀死了一只猞猁,也曾多次在虎粪便中发现猞猁残骸。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19世纪末,东北虎总数大约有2000~3000只,而中国有1200~2400只。清朝的封禁政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对东北虎的影响。但随着清朝覆灭,禁区开放,移民大量迁入,战争频发,开始了对东北虎长达一个世纪的严重干扰。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东北虎数量进行普查发现,全国东北虎仅剩200只。此后,东北虎数量不断下降,到2003~2004年仅剩16~20只。2005年以后,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中国东北虎数量开始回升。截止到2021年,中国东北虎数量已超过55只,仅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一处,就至少有27只东北虎。

俄罗斯帝国远东地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有东北虎600~800只。但之后由于滥捕滥杀,到20世纪40年代早期,前苏联仅剩约30只东北虎。1952年,前苏联政府正式下令禁止猎杀虎,此后东北虎的数量得以稳步恢复,到1971年增长到约130只东北虎,而到1985年增长到430只。根据2015年俄罗斯东北虎种群数量调查,其境内东北虎数量约为532只。

致危因素

偷猎和虎制品贸易是东北虎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这导致东北虎从大片适宜的栖息地消失,而且难以恢复。在20世纪,俄罗斯、中国两国的东北虎先后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主要原因都是滥捕滥杀。

栖息地和猎物丧失是东北虎生存的又一大威胁。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人口持续增加,大量森林被开垦,已经导致东北虎从很多地区永久性消失,例如乌苏里江东岸和兴凯湖一带。当地土著居民有狩猎野生动物的习俗,他们与东北虎竞争猎物会给东北虎的生存带来压力。中国东北虎地区套猎有蹄动物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

东北虎会袭击家畜,偶尔还会伤人,这会导致周边民众无法接纳它,一些东北虎会因此被杀死或抓进动物园。

保护措施

2010年11月,世界老虎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13个老虎分布国包括有东北虎分布的中国、俄罗斯两国都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全球老虎恢复计划》,目标是到2022年将虎分布区恢复到原来的范围,使野生虎数量翻倍。这代表了中国、俄罗斯两国政府对老虎保护的承诺。

保护东北虎的关键,就当前来看是保护种源,这是东北虎种群恢复的有生力量。长远来看,则是保护大面积的适宜栖息地,为东北虎创造充足的生存空间。当前主要保护措施包括:

一是禁止滥捕滥杀和国际贸易。中俄两国均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立法禁止猎杀东北虎。世界各地的老虎包括东北虎均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I,禁止任何国际贸易。中国也从1993年开始,禁止使用虎骨入药。

二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苏联自1947年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东北虎。中国自21世纪也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先后建立了有关虎的自然保护区40多个,其中东北虎自然保护区3个,但现在只有吉林省的珲春自然保护区尚有东北虎生存。2017,中国在珲春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批准建立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该公园成为中国首批开展试点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面积达1.46万平方公里,覆盖吉林和黑龙江省两省。该公园的建立有效保护了东北虎的种群栖息地

三是通过重新引进和修建生态廊道,恢复东北虎种群。201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陆续将11只孤儿虎仔野放到黑龙江北岸的犹太自治州,现在这些野放虎已经形成了一个可自我维持的种群,并开始向中国黑龙江省扩散。中国也计划建设生态廊道,使东北虎尽快从俄罗斯迁入,重新出现在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等地。

保护级别

2010年东北虎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濒危(EN),但之后IUCN不再对虎亚种进行评级。2016年,中国将国内的东北虎种群评定为极危(CR)。

中国自1962年起,就将东北虎列为保护动物。1988年起,中国所有虎的亚种均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与人类的关系

与华南虎、孟加拉虎相比,东北虎袭击人的记录较少,但这更多是因为东北地区人烟稀少,而非东北虎本身不吃人。根据早期记载,东北虎杀死过伐木工人和马车夫,还曾经进入农舍将里面的人拖出来咬死。1867年,在俄罗斯齐木哈(Tsymukha)河地区,东北虎杀了21人,咬伤6人。

东北虎不会无端袭击人,通常只有因伤重而无法捕杀自然猎物的东北虎才会伤人。1997年12月,俄罗斯比金河谷地区,一只受伤的虎杀死并吃掉了两个人,政府最后不得不将它射杀。2002年,在吉林珲春,一只被兽套严重套伤脖子的东北虎在咬伤了盗猎者后,又杀死了一名26岁女子,最后这只虎死于伤口感染。

参考资料

Panthera tigris altaica.ITIS.2024-08-13

Panthera tigris tigris.ITIS.2024-08-13

Tiger Panthera tigris.IUCN.2024-08-13

东北虎 Panthera tigri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06-08

专家解读:冷静看待野生东北虎“出没”事件.wappass.baidu.com.2022-07-30

阿穆尔虎中心报告(ОТЧЕТ О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АНО «ЦЕНТР «АМУРСКИЙ ТИГР»)(2021年度).amur-tiger.2022-11-07

..2022-11-07

东北虎保护概述.www.cctv.com.2022-07-30

《人虎情仇》.tv.cctv.com.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