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凤菜
红凤菜(拉丁学名:Gynura bicolor(Roxb. ex Willd.)DC.),又名紫背菜、白背三七、金枇杷、玉枇杷、红菜、两色三七草、红番苋、紫背天葵、降压草、血皮菜(川)。红凤菜是菊科(Asteraceae)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茎直立,柔软,基部稍木质,上部有伞房状分枝,干时有条棱。叶具柄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稀长圆状披针形,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或近无柄而多少扩大,但不形成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或小尖齿,稀近基部羽状浅裂,弧状上弯,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小,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具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有丝状苞片。红凤菜瘦果呈圆柱形,为淡褐色。种子呈短圆形。花果期5~10月。
红凤菜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和日本。其一般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边湿润处,海拔为600~1500米。
红凤菜是中国传统的山野蔬菜,因其煮熟后的颜色鲜红,被许多人误认为具有补血功效,因此又被称为血(雪)皮菜。红凤菜全年可采,可鲜用或晒干食用,富含丰富的营养。其味甘、辛,性凉,可凉血止血,清热消肿。还可用于治疗中暑、痛经、咳血、血崩、血气痛、支气管炎等,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形态特征
红凤菜高50~10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柔软,基部稍木质,上部有伞房状分枝,干时有条棱。叶具柄或近无柄。中部叶呈倒卵形或倒披针形,稀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5~4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楔状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或近无柄而多少扩大,但不形成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波状齿或小尖齿,稀近基部羽状浅裂,侧脉7~9对,弧状上弯,上面绿色,下面干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和分枝上的叶小,呈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具短柄或近无柄。
红凤菜头状花序多数,直径1厘米,在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细,长3~4厘米,有1~2(3)丝状苞片。总苞窄钟状,长1.1~1.5厘米,宽0.8~1厘米,基部有7~9个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约13个,呈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1~1.5厘米,宽0.09~0.15(0.2)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具3条明显的肋,无毛。小花呈橙黄色至红色,花冠明显伸出总苞,长1.3~1.5厘米,管部细,长1~1.2厘米,且很少结籽;裂片卵状三角形;花药基部圆形,或稍尖;花柱分枝钻形,被乳头状毛。红凤菜瘦果呈圆柱形,为淡褐色,具10~15肋,无毛;冠毛丰富,白色,绢毛状,易脱落。其种子呈短圆形,数极多,为淡褐色,光滑。红凤菜是菊科、菊三七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5~10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红凤菜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和日本。
中国分布
红凤菜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苏省、湖南省、湖北省等省、自治区,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广东省、台湾也有生长。
生长习性
红凤菜一般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边湿处,海拔为600~1500米。
温度:红凤菜喜寒冷、凉爽气候,全年适宜气温为日平均15~19摄氏度,气温最高不超过39摄氏度,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摄氏度。根状茎萌发的适宜气温为日平均8~22摄氏度,嫩茎生长的适宜气温为日平均20~28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会加快红凤菜茎杆木质化速度,30摄氏度以上或8摄氏度以下会减缓其生长速度。红凤菜的茎、根较耐寒,但遇霜冻枯死,北方需在初霜前挖出植株,存放在保护地内越冬。在其生长发育时期,只要温度适宜,可一整年都在生长,没有明显的休眠期,在秋季至翌年春季开花。
湿度:红凤菜喜湿润的生长环境,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植株生长,并且产量高,品质好。其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温干旱条件下不易死亡,但植株生长缓慢,叶子和茎杆颜色变成淡绿或淡黄色。红凤菜在全年降水量为1300~2100毫米的条件下均可在湿润地或旱地生长。
光照:红凤菜属于长日照作物,喜强光照。若光照不足则其会生长细弱,故全年日照时间需达1700~2000小时。红凤菜在树荫下也可开花,其8月下旬花芽分化,9月上旬开始抽,9月下旬开花,可开至翌年3月。
土壤:红凤菜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沙壤、红壤均可种植,且极耐瘠薄,适宜pH值为5.5~6.5。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红凤菜属菊三七属植物。而菊三七属植物的根状茎、插及种子均可繁殖,但主要采用根茎和扦插繁殖。再者红凤菜虽能开花,但很少结实(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也常利用其节部容易生根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注:一般采用分株或扦插进行无性繁殖)。因红凤菜栽培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来培育幼苗,但如果连年进行无性繁殖,容易感染花叶病毒病,致使其降低产量和品质。解决的办法:一种是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脱毒,然后重新育苗;另一种方法则是通过种子繁殖更新。但因其种子发芽较难,且其茎节部易生不定根,扦插即可成活,并且扦插繁殖技术易操作,成活率高,而且秧苗生长健壮,故在生产上常采用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
一般在植株进入休眠期或恢复生长前进行。分株繁殖易成活,但繁殖系数低,方法是在从生的植株基部把条分开带根移植。根茎繁殖
红凤菜的根茎繁殖在每年3月底4月初栽种,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根茎,切成小块,每块根茎上要有芽2~3个,切后将切口晾干或拌上草木灰后栽种;6~7月扦插繁殖,将枝条截成10~15厘米长的小段,微晾,斜插于沙土中,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2冠幅(注:冠幅是指苗木的南北或者东西方向的宽度)即可移栽到大田。
种子繁殖
秋季9~10月选无病健壮苗定植在日光温室内,调节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一般于3~5月开花,6~7月种子成熟,当花朵上吐出白絮时立即采收种子,风干后保存。于秋季播种育苗,宜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以草炭和蛭石为基质,保持湿润,播后10天左右可出苗。5~6片叶稀植在保护地内,搞好肥水和温度管理,及时防治蚜虫,成株后剪取枝条扦插,扩大种苗。用种子培育的新苗,其叶片肥大,植株健壮无病毒感染,容易达到优质、高产。
扦插繁殖
选择在土地开阔平坦、不积水、交通便利、有水源和电源的地方建育苗场。在扦插育苗前,对所有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消毒,包括苗棚、苗床、基质、穴盘、工具及周围环境等。红凤菜扦插育苗应配制疏松、细碎、孔隙度大、富含有机质、pH值为6.0~7.5之间的基质进行红凤菜扦插育苗。因红凤菜的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所以无需制种。即从健壮无病毒母株上剪取幼嫩枝条,去除顶芽,作为插条插入扦插穴中即可,扦插后保持温度20~25℃,20天左右种苗育成,即可移栽。
人工种植
红凤菜分春栽和秋栽,春栽时间在3月上中旬,秋栽时间则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选择无病虫害、茎秆紫绿色的健壮种株,去除顶端的花薹和杂株。采用扦插与压条法,规划并分配好种株用量,并进行相应的种株处理。将红凤菜栽种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上,并施足腐熟的猪、鸭、人粪尿。在田间管理期间注意灌水排涝、施肥、以及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给红凤菜种植地覆盖塑料薄膜情况即可。当红凤菜嫩茎长至一定长度时即可采收出售。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红凤菜常见的病害有枯萎病、叶斑病、根腐病、软腐病、病毒病、灰霉病、炭疽病等,虫害则有蚜虫、白粉虱、斑潜蝇及斜纹夜蛾等。
相关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虫的红凤菜强壮枝条制备插条,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施肥、通风控湿、保持育苗设施清洁,并做好生产前的杀菌消毒工作;严格控制并按生产规章制度管理育苗场所的环境,保持无禾本科杂草且排灌良好,防治病虫害。
物理和生物防治
苗棚周围及天窗可用防虫网隔离外界,并采用色诱、灯诱和性诱捕杀防治虫害,如用黄板防治斑潜蝇和蚜虫,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以及及时摘除田间卵块。
化学防治
可采用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虫害方面:斜纹夜蛾可使用虫螨腈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以及制备相关毒饵进行防治;蚜虫可通过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斑潜蝇可使用灭蝇胺喷雾进行防治。病害方面:可使用烯吗啉、葡聚烯糖等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有效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红凤菜是中国传统的山野菜,其全草全年可采,可鲜食或晒干食用,并富含丰富的营养,即其钙、磷、钾、镁、维生素c、粗蛋白含量较高,是得天独厚的绿色食品和营养保健品。此外,红凤菜可炝炒、作汤、涮火锅等。加辣椒炝炒,还能盖住少许红凤菜的腥味。其还可制备成饮料,通过制备加入蜂蜜、盐、柠檬酸进行调配,最后再添加明胶、海藻酸钠、琼脂稳定剂、白砂糖,制得复合饮料。用开水冲泡,味道清香可口,能消暑除热,是一种功能性保健饮料。其在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常用于制作蔬菜沙拉和天麸罗等供食用。
药用价值
红凤菜的性味功能为甘、辛,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可治咳血、血崩、经痛、血气痛、支气管炎、骨盆腔发炎、中暑、阿米巴肠病。外用治创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疔疮肿、甲沟炎。
参考资料
红凤菜物种详细信息.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2022-10-29
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植物志.2022-10-29
红凤菜 Gynura bicolor. 植物百科.2022-10-29
Gynura bicolor.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1-12
东莞:红凤菜受市民青昧.广东省农业农村厅.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