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圈湾纸
马圈湾纸是在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发掘出的西汉麻纸残片,共计5件8片。通过与同时出土的纪年简对比,确定这些纸张属于西汉汉宣帝元康至甘露年间。
物品特点
马圈湾纸的制作年代早于蔡伦所发明的“蔡侯纸”,尽管其品质不及后者精细。这批纸张的数量较多,且保存状况良好,残存面积较大,其中最大一片尺寸达到32厘米长、20厘米宽。马圈湾纸分为粗细两种质地,颜色则有黄色和白色之分。其中白色的纸张质地均匀细致,已经具备了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条件和性能。
历史背景
自1949年以来,在马圈湾纸被发现之前,曾有过三次重要的纸张考古发现。分别是1957年在西安灞桥汉墓葬区灞桥砖瓦厂工地出土的“灞桥纸”;1973年在甘肃额济纳旗河东岸汉金关烽燧遗址出土的“金关纸”;以及1978年在扶风县中颜村汉代建筑遗址出土的带有帘纹的“中颜纸”。
价值意义
马圈湾纸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原地区古代造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不仅提供了早期造纸工艺的实物证据,还展示了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的纸张生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