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作家曲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57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林海雪原》根据曲波的亲身经历写成,主要讲述在20世纪40年代,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小分队跨林海、过雪原,与号称“中央先遣挺进军”的国民党匪徒周旋作战,并最终全歼敌人的故事。

《林海雪原》出版后以各种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播。195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赵起扬、夏淳等人将《林海雪原》改编成话剧《智取威虎山》,由焦菊隐执导。1958年,中国京剧院根据该小说前8章改编成现代京剧《林海雪原》;同年6月,《林海雪原》以《奇袭虎狼窝》为名,被译成俄文。201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动画电影《智取威虎山》。2006年,青山动画开发了同名动作角色游戏《林海雪原》。2014年,导演徐克将《林海雪原》改编成3D电影《智取威虎山》,作为贺岁影片推出,最终票房突破8亿元。

《林海雪原》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社会主义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辉典范。1999年,《林海雪原》入选“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书目”。2019年,《林海雪原》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6年的冬天,东北民主联军的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肩负起了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的艰巨任务。这群匪徒原是国民党的败兵,流窜到解放军的后方,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心头大患。小分队在向威虎山匪巢进发的途中,意外救下了一个受伤的女人,并从她口中得知了神河庙老道士这一关键线索。经过深入调查,他们发现老道士实际上是威虎山匪帮的情报员。于是,小分队巧妙地设下埋伏,成功抓获了座山雕手下的情报副官一撮毛,并从他身上缴获了敌匪的地下先遣军联络图。

经过对一撮毛和小炉匠的反复审讯,小分队初步掌握了威虎山座山雕匪帮的情况。此时,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巧妙的设想:打入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少剑波在仔细权衡利弊后,采纳了杨子荣的提议,并迅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杨子荣化装成已被消灭的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孤身一人来到威虎山。他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巧妙地应对了秃鹫及手下“八大金刚”的盘问,并巧妙地利用座山雕急于扩大势力的心理,献上了缴获的敌匪地下先遣军联络图。座山雕对杨子荣的表现颇为满意,封他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团副。

为了进一步考验杨子荣,座山雕精心策划了一场假战斗。杨子荣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座山雕的试探,于是他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猛,连续打死几个匪徒。座山雕见状,消除了对杨子荣的疑心,并对他更加信任。杨子荣趁机送出所摸索到的情报。与此同时,少剑波率领的小分队进驻与威虎山遥遥相望的夹皮沟。他们一边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和民兵队伍;一边抓紧滑雪练兵,积极备战。百姓们在小分队的组织下,开动火车,用山内的木材换取生活必需品,对消灭土匪的热情空前高涨。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打破了平静。出山的火车遭到土匪袭击,高波不幸牺牲,被押解的俘虏小炉匠栾平趁机逃脱。少剑波意识到,如果小炉匠逃回威虎山,杨子荣将面临极大的危险。正当此时,“长腿”孙达得送来了杨子荣传出的情报。少剑波当机立断,率领小分队和地方武装火速出兵。年三十这天,威虎山准备举办盛大的“百鸡宴”。杨子荣被任命为值日官和司宴官。他巧妙地安排了威虎山的火把和灯火,营造出喜庆的氛围。同时,他说服座山雕将百鸡宴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后一网打尽。然而,就在此时,逃跑的小炉匠突然回到了威虎山。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杨子荣保持镇定,决定先发制人。他当着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面,利用小炉匠的弱点,巧妙地逼得他破绽百出。最终,在无法自圆其说的情况下,小炉匠气急败坏地揭露了杨子荣的真实身份。然而,杨子荣并未慌乱,他继续镇定自若地与小炉匠舌战,最终开枪处决了小炉匠。在“百鸡宴”上,杨子荣巧施安排。匪徒们在他的巧妙诱导下喝得烂醉如泥。此时,小分队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一举全歼了威虎山的顽匪。这场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小分队和百姓们为之欢欣鼓舞。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形成敌我对峙局面,解放军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动人力物力支援全国规模的解放战争,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但一部分被击溃了的蒋军、特务,以及与蒋介石合流的伪满警察官吏,他们有的在城市潜伏下来,组织地下"先遣军",进行秘密破坏活动;有的逃窜深山密林,与当地的惯匪、地主要霸相勾結,组成土匪武装,在农村出没无常,进行疯狂的烧杀抢劫,破坏土地改革。对于这种土匪武装,解放军会用大兵团进行搜山,但由于地区大,地形险恶,以及敌人的狡猾,这种大兵团搜山,"等于用拳头打跳蚤,用榴弹炮打苍蝇,用渔网捕毛蝦,毫无用处。"所以后来解放军改变战术,组成精悍坚强的小分队,既能侦查又能打,边侦查边打,和敌人在山林中周旋,一直到消灭敌人。

创作过程

1955年农历腊月三十,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覆盖了齐齐哈尔市的大街小巷。曲波走在这银装素裹的城市中,目睹着人们欢庆春节的热闹景象,内心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情感。归家的路上,他灵感涌现,随口吟咏出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他对这片雪域的深情厚意,以及希望五谷丰登、中华繁荣的美好愿景。而当他回到家,妻子和孩子们已安睡,但他的思绪却仍在驰骋。那夜的大雪让他不禁回想起近十年前与战友杨子荣告别的那一幕,以及他们并肩作战、共同度过的那些艰难岁月。这些难忘的回忆像潮水般涌上心头,使他决心将这些战斗岁月写成一部书,以此缅怀那些英勇的战友,同时也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教育后人。

于是,曲波开始了他的创作之旅。他利用业余时间,不受任何文艺理论的束缚,自由地书写着他的故事。他习惯先构思好一章的内容,然后一气呵成,有时一天能写12000字,少则也有8000字。这种创作速度之快,连他自己也感到惊讶。他的妻子刘波也积极地参与到他的创作中,担任他的专职誊写员。每当她抄写完一章,就用一段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将文稿装订起来,因此文稿的线都是五颜六色的,为这部小说增添了一份特别的色彩。然而,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当小说初稿完成了前三章,大约15万字时,曲波觉得自己的文字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一气之下将原稿烧了。但他并未放弃,而是重新构思,从头开始。写到杨子荣壮烈牺牲的那一章时,他情感难以自抑,泪流满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改变这段真实的经历,让杨子荣“活”下来,继续与“少剑波”并肩战斗。就这样,曲波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完成了这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林海雪原》以其绚丽多彩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解放军侦察员在林海雪原中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这部作品不仅塑造了一系列英勇无畏、机智过人的人民战士形象,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在突破重重险阻、历经磨难中,以智取胜、战胜敌人的全过程。其中,杨子荣这一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他满腹智谋,浑身是胆,是一位典型的侦察英雄。他的大智大勇不仅源于他的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更体现在他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上。他的一句豪言壮语:“为人民事业生死不怕,对敌人就一定神通广大。”彰显了他为人民事业英勇献身的决心和勇气。

此外,《林海雪原》还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小分队的剿匪战斗,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斗争史。通过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深刻感受到人民英雄为了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同时,作品也揭露了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残酷屠杀人民又负隅顽抗的敌人的丑恶行径,进一步彰显了正义事业的光辉和伟大。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林海雪原》之所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典英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不仅仅是英勇无畏的战士,更是具有独特性格和丰富情感的个体。杨子荣和少剑波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杨子荣,这位满腹智谋、浑身是胆的侦察英雄,以其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在林海雪原中屡建奇功。他深入匪巢,与敌人斗智斗勇,成功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无数读者心目中的英雄楷模。

少剑波则是小分队的灵魂人物,他英勇善战,智慧过人,领导小分队在林海雪原中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的领导才能和坚定信念,使得小分队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除了杨子荣和少剑波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英雄人物。刘勋苍,这位猛擒刁占一、袭击虎狼窝、活捉许大马棒的战士,以其勇猛果敢的战斗风格赢得了读者的赞誉。栾超家善于登攀,有飞越天堑的“绝技”,他的存在为整个小分队增添了一份神秘和传奇色彩。而孙达德则以其超人耐力和日行百里的能力,成为了小分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这些英雄人物以其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富于传奇色彩的战斗事迹,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的形象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是现实生活中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人民战士的象征。同时,小说《林海雪原》始终洋溢着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基调。小分队在人迹罕至的林海雪原中,依靠集体英雄主义的大智大勇,成功消灭数十倍于己的顽匪。这一题材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传奇意味,而曲波在真实反映战斗经历的基础上,又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斗争环境等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夸张和渲染,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基调,不仅体现在小说中的战斗场面上,更体现在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情感表达上。小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刻画,展现了这些英雄人物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情感表达都充满了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

结构模式

《林海雪原》在结构上的设计确实精妙,既巧妙地运用了二元对立的模式,又通过紧张惊险、曲折多变的情节,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曲波在小说中巧妙地设置了“好人极好,坏人极坏”的二元对立模式,通过小分队与国民党残匪、惯匪之间的作战冲突,将正义与非正义、英勇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推向了高潮。这种设置不仅突出了革命力量与正义力量的不可战胜,更深刻地展现了作家强烈的爱憎情怀,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是非善恶,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邪恶的丑陋。

同时,传奇小说本身具有追求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浪漫夸张的传统,而《林海雪原》则充分发挥了这一传统,通过一系列紧张惊险、曲折多变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无论是智取威虎山的惊心动魄,还是奇袭虎狼窝的英勇果敢,每一个情节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震撼。这种二元对立的强烈凸显,不仅增强了作品的传奇色彩和可读性,更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它使得读者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以及革命力量所代表的正义与光明的力量。

艺术风格

《林海雪原》在审视和烛照少帅少剑波革命性和人民性的同时,还借他与小分队护士白茹之间的朦胧爱情,表现出革命军人的侠骨柔情和剿匪英雄身上的人性光彩。这种柔情因素的适度介入和有机融入,一方面以空间化场景降低了叙事上的密度,使紧张惨烈的战争氛围变得和缓和轻松;另一方面尊重和肯定人性的本真和价值,强化了作品的浪漫性与艺术性,使英雄人物性格在叙事中得以立体展现,为剿匪英雄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温馨的诗性因素,成为《林海雪原》比较独到和精彩的地方,也是这部作品与同时期其他红色经典作品的不同之处。

创作局限

小说有许多缺点都与它的民间叙事特点与生俱来,比如过于夸张和煽情的描写,过于陈旧的表现英雄人物的模式,特别是对小分队的指挥员少剑波的描写,家浪漫得过了头,竟按照旧小说的“儒将”形象来刻画:少剑波不仅会指挥打仗,还会写浪漫主义的诗歌,而且在诗歌里自称“少帅”,为了成全“英雄美人”的传统理想模式,作家还特地配置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故事当然很好看,但从“五四”新文学发展而来的现代审美理想来衡量,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作品影响

《林海雪原》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艺术形式的经典之作。1958年,当它以《奇袭虎狼窝》之名被译成俄文,并被中国作家代表团带去苏联塔什干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时,其影响已经开始超越国界,展现出了作品的国际影响力。随后,这部小说更是被译成英文、日文、蒙古文、朝鲜文、越南文、挪威文、阿拉伯文等多种外文,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领略到其中的魅力。这足以证明,《林海雪原》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能够跨越文化障碍,引起广泛共鸣的佳作。

除了文学形式,这部小说还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京剧等上映上演,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特别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更是成为了“文革”中颇受欢迎的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这足以看出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纷呈的剧情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更在于其成功地将小说的精髓和主题以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一形式了解和接受这部作品。而电影《林海雪原》则以其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情感,将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作品荣誉

作品评价

在当时读完后我就想,作者一定很得力于我国的古典小说,因为从其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学习古典小说的写法的痕迹。学习而还有过于明显的痕迹,或许也可以说是缺点,然而我国的古典小说的这种突出的艺术特点,情节和人物给读者的印象非常深,读后就不能忘记,却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发扬的宝贵传统。(现代文学评论家,文学研究家何其芳 评)

50年代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与中国极其丰厚的传奇文学传统有很深的联系,它的文本结构、叙事方式、人物设计明显发生了向中国民间武侠、传奇小说传统审美口味上的倾斜与仿制,是现代革命的逻辑和传统传奇文学逻辑之间达成的妥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 评)

作者把主要英雄人物“都放在重大冲突和惊险的情节中去表现,并且适度地夸大了他们的行动”,“就必然显出了传奇色彩”。真实的“战斗当然不会象书里描写的轻而易举”,但“作者描写的目的不是战斗本身”,而是借助“夸张”“烘托”等手法,来显示杨子荣等英雄身上传奇性的异彩,是读者把他们“当做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革命者的教科书来对待。(现代作家侯金镜 评)

作者简介

曲波(1923年 至 2002年),山东蓬莱区人。15岁高小毕业后参加八路军。1943年进入胶东抗大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任报社记者。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1946年冬,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周旋。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歼灭了这些顽匪。这是作家后来创作《林海雪原》的重要生活基础。1950年曲波因重伤转业到地方工作,1952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写作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956年8月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继《林海雪原》之后,曲波又创作了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山呼海啸》和《桥隆飙》。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14日,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夫人,原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参考资料

“抗严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阳”.光明新闻.2024-02-28

《林海雪原》:讲述革命传奇 唱响英雄颂歌.新华网.2024-02-28

《林海雪原》:英雄故事的代际影响.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02-28

经典导读 |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系列之《林海雪原》.大连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8

曲波秘密写作《林海雪原》.光明网.2024-02-28

珍贵手稿《林海雪原》征集始末.中国作家网.2024-02-28

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书目.光明网.2024-02-28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出版发行.新华网.2024-02-28

林海雪原.起点中文网.2024-04-16

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创作的前前后后.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微书屋】《林海雪原》——" 革命通俗小说" 的典型代表.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好书推荐丨读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品读红色经典,献礼建党百年|《林海雪原》.吉林财经大学.2024-04-16

重读《林海雪原》:让英雄主义重焕光彩.中国作家网.2024-04-16

【合客百科】我喜爱的好书丨《林海雪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 .中国政府网.2024-04-16

中国艺术研究院倾心推荐 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下 百部文艺作品榜单.中国艺术研究院.2022-11-22

【庆祝建党100周年】丨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林海雪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16

“红色书香·引我向党”读书月推书第十期.搜狐网.2024-04-16

曲波 Bo Qu.豆瓣读书.2024-04-16

《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夫人刘波逝世,系小说中“小白鸽”原型.腾讯网.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