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唇鱼
黄唇鱼(学名:Bahaba taipingensis),别名尖头白花、金钱鮸、金钱猛鱼,是中国的特有石首鱼科黄唇鱼属鱼类。成鱼一般重15~30千克,体长100~150厘米。体呈长纺锤形,头被圆鳞,眼上侧位,吻突出,口前位,上下颌有齿,尖细。其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腹侧灰白,胸鳍基部有圆黑斑。体躯干被银元般栉鳞。尾柄细长,背部隆起。
黄唇鱼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北部,常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也可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区。成鱼常栖息于近海水深25~60米的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黄唇鱼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极危(CR)。
黄唇鱼鳃、鳞、心、肝均可入药,还是中国十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虽然黄唇鱼鳔较名贵,但其是保护动物,禁止商业捕捞。
形态特征
外形
黄唇鱼成鱼一般个体的体重为15~30千克,体长为100~150厘米,大者重达100千克、长180厘米。其体型呈长纺锤形,尾柄细长,背部隆起,腹部从胸鳍至肛门较平直,臀鳍至尾柄向上收窄;头背部呈八字形,中等大,体侧扁;头被圆鳞,体躯干被银元般栉鳞,尾部被鳞;侧线完整,前半部呈向上弧形,后半部较平直,尾鳍处另有17~18个不明显的侧线鳞,直至尾鳍末端。
头部
黄唇鱼眼似铜铃,上侧位;吻突出,略尖,吻长大于眼径,眼径大于眼间距;口前位,口裂从吻端向下侧倾斜,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有齿,尖细。
鳍式
黄唇鱼的胸鳍尖长,背鳍连续,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腹鳍外侧鳍条略延长成丝状,腹鳍胸位,在胸鳍的下方,第一鳍条延伸突出,呈线状;臀鳍第二鳍棘粗长;尾鳍楔形,幼体尾鳍尖圆。
体色
黄唇鱼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圆型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腹鳍和臀鳍浅色,尾鳍灰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在广东省珠江口海域到长江口之间的近海海域有分布,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福建省闽江口泉州湾海域及江河出口海域、浙江省杭州湾舟山海域。
栖息环境
黄唇鱼是一种近海水域暖温性底层鱼类,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盐度范围为0.5‰~18.0‰,也可以生活在江河下游淡水区。喜欢栖息于水深、水流较缓、有鱼礁的海域。成鱼常生活近海水深25~60米的海区,幼鱼栖息于河口及其附近沿岸。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黄唇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角质垫较硬,具有对硬质食物的碾磨能力。成鱼以虾、蟹等大型甲壳亚门以及小型鱼类为食,幼鱼则以虾的无节幼体为食。生活在东莞市海域的黄唇鱼,12月至翌年5月以捕食虾类为主,6~8月主要捕食弹涂鱼,9~11月以捕食鲻鱼为主。
社群行为
黄唇鱼在水清时集群,水浊时分散。黄唇鱼苗在平流水、最低潮、吹东风时,会成群浮上水面,当水流动、开始涨潮、不吹东风时,便会散群下沉。
节律行为
黄唇鱼喜逆流浑水,厌强光;每年3月初,水温达到10℃以上会进行洄游,沿岸游到咸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河口海域摄食生长及产卵繁殖。产卵后,成年个体则会游到更深的地方,把幼鱼留在河口和沿岸地区。
在其分布范围内,产卵群体常出现在四个主要河口:上海市附近的长江口、浙江省舟山岛附近的钱塘江河口、福建省闽江河口以及太平和香港附近的珠江口。
发声行为
在黄唇鱼的产卵期,其雄鳔内空气振动可在水下传出声响,时强时弱,人将耳朵贴在船弦上,在100米周围的海区均可听到。在其发声行为中,类鼓声是最重要的一种,便于传递种群内的信息。
生长繁殖
黄唇鱼6~8龄时性腺开始发育成熟,人工驯养的雄鱼性成熟后吻部有明显珠星,用手触摸有粗糙感、刺感,腹部侧扁不膨大,轻压其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后易散开。性成熟后的雌鱼吻部前端有黄色小珠星,用手触摸无粗糙感,腹部膨大,卵巢轮廓较明显,腹部柔软有弹性,生殖孔稍外突,肛门略红肿。
在东莞海域,天然生长的黄唇鱼,体重达到15千克以上时,才会有完全成熟的卵,卵巢重可达鱼体重的20%,卵粒大小像鲤鱼卵,吸水后比原来大30%~50%,可能为黏性卵。在清明节至谷雨前后产卵,产卵后的雌性个体腹部鳞片粗糙,可能是由于产卵时摩擦硬物所致。而在人工养殖条件下,7~8龄亲鱼体重可达18~22千克,8龄鱼怀卵量为380万粒。随体重增长怀卵量也会增加,通常22~23千克体重怀卵量为280万~300万粒,27~30千克体重亲鱼为350万~380万粒。
黄唇鱼是一种生长较快的大型鱼,7龄鱼达到性腺成熟后其生长速度稍有下降。平均年龄约为17岁。2021年,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南方特种水产研究所的学者们在研究50尾黄唇鱼后得出1~7龄是其生长最快的阶段。各生长阶段数值如下表:
人工养殖
饲养管理
黄唇鱼人工繁育较难,其对人工养殖的生态环境繁要求较为苛刻且亲鱼一般需要6~8年左右才可以进入繁育期。
养殖黄唇鱼池塘要有遮阴、避光处、暗流,以满足其对水压、光线的要求以及逆流习性等。池塘底质可用泥沙质,池底有坡度。放养前应对池塘进行清淤、暴晒以及消毒。水质保持清新、无污染。放养时应分级、分规格放养。其头部有耳石,对声音敏感,池塘应远离噪音。越冬期间,应搭建越冬大棚、适当补充活的饵料鱼虾、及时巡塘,天气好时,可适当打开大棚让空气流通。
病害防治
东方鱼虱病
症状:患病鱼的头部鳃盖、鳞片、腹部、尾部、尾鳍上肉眼可见大量灰白色寄生昆虫爬动,虫体的前半部呈盾形。
防治:此病可能由往池塘加海水时带来寄生虫而引起。在引海水入池塘时,应先做过滤、净化、消毒处理。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黄唇鱼经历了生产期、衰退期,直至濒临灭绝。20世纪30年代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年渔获量约为50吨;50和60年代下降了80%;90年代,渔获量继续下降到接近零。上世纪50~60年代,在珠江口,黄唇鱼的渔获量明显较高,约180至210吨;到90年代,可捕捞到的只有零星小鱼;2000年左右,其渔获量约为2.5吨。在中国其他地方,上世纪60年代后也出现下降趋势。在80年代以前,除香港外,中国的总渔获量每年不超过10~20吨,产卵鱼群几乎没有。
致危因素
影响黄唇鱼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过度捕捞以及河口栖息地退化。另外,其固有的生物学特征是体型大,地理范围有限,聚集时候还会发出声音,使其易被捕猎者发现。黄唇鱼还常被渔民误捕,易被流刺网缠住或者被底拖网捕获。
保护级别
1989年,黄唇鱼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等级为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又于2021年升级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2004年,黄唇鱼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2019年,黄唇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极危(CR)。
保护措施
中国广东省东莞市于2005年成立了面积663公顷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从事野生黄唇鱼的救护、驯养等保护工作。2015年,广东省又建立黄唇鱼人工孵化繁殖中心,以成功孵化黄唇鱼为目标,进行人工驯养、孵化、繁殖以及学术研究。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黄唇鱼鳃可入药,其味甘、咸,性平,有活血调经、滋补肝肾的作用,主治崩漏、肾虚腰痛;其鳞入药有生肌敛疮的功效,可主治伤口溃烂;其心入药可主治胸痛;其肝有补虚功效,主治神经衰弱、视力减退、肺结核。
经济价值
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部遴选出十大水产优异种质资源,黄唇鱼位列其中。其养殖种的鱼鳔较为名贵,但黄唇鱼是保护动物,禁止商业捕捞。
参考资料
Bahaba taipingensis.COL.2024-08-26
黄唇鱼.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1-29
Chinese Bahaba.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4-09-1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11-29
Bahaba taipingensis .Fish Base.2024-08-26
农业农村部 遴选发布10大农业优异种质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2-11-29
Bahaba taipingensis.FishBase.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