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黄文弼

黄文弼

黄文弼(1893年4月23日-1966年12月18日),字仲良,原名黄芬,湖北人,是中原地区考古学家、西北史地学者,是最早从事吐鲁番市考古研究且取得突出成就的中国人,是中国吐鲁番学奠基者之一。:前言

黄文弼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职。黄文弼从事考古工作近40年,先后四次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考察,总行程超过380000公里,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多处文物遗址。因对西北史地、新疆考古研究时间之早、之长,研究领域之广、之深,所获成果之丰,均无人比拟,故被誉为“新疆考古第一人”。黄文弼还是首位前往罗布泊地区考察的中国考古学家、首位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国考古学家、首位对伊犁地区进行全面文物考察的中国考古学家。:前言

黄文弼学术代表作《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高昌陶集》《高昌专集》亦成为学术里程碑,他的研究对西域历史、语言、民族等方面研究都有卓越的贡献。:前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清光绪十九年三月初八(1893年4月23日),黄文弼出生于汉川黄家咀(今中国湖北省汉川市马鞍乡喻集村黄家咀)。黄文弼的父亲从木匠转行经商,家境开始富裕,这让黄文弼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他先后就读于湖北存古学校、汉阳府中学堂(今武汉市第三中学)。:1-8

1915年,黄文弼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哲学门(后改系)。进入北京大学后,黄文弼于1917年将自己的名字从黄芬改为黄文弼。在读书期间,黄文弼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革除旧习,倡导新风而创建的进德会最早会员之一。另外,黄文弼等人成立北京大学哲学会,还曾担任北京大学国史编处名誉征集员。黄文弼于1918年6月毕业,毕业后留校。:1-8

早期学术生涯

留校的黄文弼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助教、讲师、副教授。在北京大学任职期间,黄文弼开始目录学有所研究,北京大学首部古籍书目《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贵重书目》便是由其编撰。此时的黄文弼还和他人一起校勘与研究中国首部系统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并完成《整理文心雕龙方法略说》。:9-20

1922年,黄文弼协助设立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室及陈列室和之后成立的古迹古物调查会。1924年,黄文弼加入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即古迹古物调查会)。1926年,黄文弼在新创刊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一卷一期的“考古学专号”上发表考证山西兴化寺南壁壁画的《山西兴化寺壁画名相考》,完成了他首篇考古学论文。:9-20

第一次西北考察

瑞典冒险家斯文·赫定收到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的资助,准备从1926年10月开始对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考察,然而他的计划遭到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力反对。1927年3月,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等12家科研单位组成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反对斯文·赫定单独考察计划。经过谈判后,中瑞双方决定合作组建“西北科学考查团”,斯文·赫定为外方团长,北京大学教授徐旭生为中方团长。:21-46

黄文弼以北京大学考古学会的名义加入西北科学考查团,成为团队中唯一的中国考古学者,也就此开始了他历时3年4个月的第一次西北考察。1927年4月,考察团以骆驼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离开北平市,经包头市一路向西,于1928年1月抵达哈密市。沿途考察贝勒庙北之古城(即敖伦苏木古城遗址)、黑柳图古兵营、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居延海等古代遗址,发现《王傅德风堂碑记》残碑、居延汉简等文物。:3-7:21-46

1928年2月初,考察团离开哈密,历时大概1个月抵达乌鲁木齐市(今乌鲁木齐市),驻于华俄道胜银行迪化分行内。4月中旬从迪化出发向东南抵达吐鲁番市,5月中旬从吐鲁番出发向西南,分别在焉耆、库车市拜城县作停留后,于12月底抵达阿克苏市。这期间发生了期间考察、发掘了包括胜金口千佛洞、焉耆明屋(即七个星佛寺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千佛洞、通古斯巴西城址在内的石窟、古城等遗址。:3-7:47-56

1928年末,黄文弼返回库车,并于次年4月开始向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由沙雅县出发,沿和田河到达于田县,成为中国首位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考古学家。黄文弼一行人继续向西经过和田、叶城县莎车县,于8月抵达喀什噶尔,之后从大道沿阿克苏、轮台县、库尔勒市、焉耆返回乌鲁木齐市。此一路黄文弼先后考察、发掘了喀拉墩遗址热瓦克佛寺遗址等多个故城、佛寺等遗址,也游览了阿巴和加麻札等古迹。:3-7:72-117

1930年2月,黄文弼再次从迪化出发向东抵达雅尔湖,对雅尔湖故城(即交河故城)进行发掘、考察超过一个月,发掘出超过800件陶器、100多方墓碑,少量木简、带字残纸等文物。之后向东前往鲁克沁、鄯善县视察,又从鲁克沁向南经过库鲁克塔格抵达尉犁县(即罗布泊地区),成为首位考察罗布泊的中原地区考古学家。黄文弼抵达时,遇到罕见的罗布淖尔水回流,亲眼见证了罗布淖尔的移动。开始寻找楼兰的黄文弼却率先找到了土垠遗址,在此发掘汉代早期木简超过70支。1930年5月底,黄文弼返回乌鲁木齐市,他的第一次西北考察正式结束,考察结束后黄文弼带着超过80箱采集品借道苏联西伯利亚回到北平市(今北京),开始研究工作。:3-7:47-56; 118-127

黄文弼和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新疆考察期间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来自严酷的自然环境。1928年5月,汉莎航空停止了考察团的经费,外方团长斯文·赫定被迫返回瑞典筹款。新疆当局也带来一定地困扰。在迪化,黄文弼与湖北老乡,新疆交涉员兼军事厅长樊耀南交好。1928年7月7日,樊耀南刺杀新疆省政府主席杨增新,发生新疆七七政变。政变导致金树仁上台。金树仁对于包括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内的多个探险队的动机、行为持怀疑态度。金树仁通过派员监视、阻止黄文弼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命其返回乌鲁木齐市等行为限制考察团活动,不过黄文弼最终还是完成了考察。:28

返回北平

1930年9月21日,黄文弼抵达北平。整理研究工作开始后,黄文弼负责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整理研究小组乙组,考察团理事会为其申请中英文化基金会作为研究经费,北京大学将原做植物实验的院落分给他们小组当作研究场所。黄文弼当年即发表《居延海考》《拜城博者克拉格沟摩崖》等一系列论文。同时黄文弼开始整理吐鲁番市出土文物,并发表关于高昌研究的专著《高昌》(第一分本)《高昌专集》《高昌陶集》等。:146-148第一次西北考察的经过以《蒙新旅行之经过及发现》等著述发表。

1931年,黄文弼开始兼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是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教授,第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国文系副教授。:146-148

第二次西北考察

1933年10月起,国民政府出资组建由斯文·赫定领队的“绥新公路查勘队”以巩固边陲、开发边疆。黄文弼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作为教育部考察新疆教育文化专员参加勘察队。由于有福特汽车公司的赞助,此次勘察队的装备远好于第一次西北考察。但新疆的局势则比第一次西北考察复杂很多,金树仁由于新疆四一二政变倒台,盛世才开始主政新疆,而马仲英的部队也进入新疆,新疆多地战火不断。:152-162

1933年10月中旬,勘察队出发,沿路寻找西夏佛寺遗迹,并在居延海附近发现古城和古道的遗迹。勘察队直到次年2月才抵达哈密市。公路勘察队逐渐分开,一部分人经吐鲁番市前往南疆斯文·赫定等人前往阿克苏市、喀什噶尔考察,黄文弼在库尔勒与勘察队分开后仅在焉耆、尉犁县等处考进行。土垠遗址是黄文弼第二次西北考察主要发掘地点之一,发现包括西汉论语》残简及记居卢訾仓事简在内的木简数支。另外,在土垠遗址以北,发现有古道和古渠、屯垦区遗址。第二次西北考察相关著述有《蒙古、新疆两地考古经过》等。除了考古、发掘外,由于黄文弼还有教育部考察新疆教育文化专员的身份,对新疆部分地区的教育情况进行过考察。1934年10月,黄文弼启程离开新疆。:152-162

任教西北大学和第三次西北考察

1934年开始,黄文弼被国民政府行政院聘请为中央古物保管会委员,参与了多次考古调查工作,其中包括1934年12月,调查安阳市洛阳市西安市等地文物古迹的遗存情况;1935年3月,发掘、研究南京一带的万安陵、建安敏侯萧公墓等遗址等。1935年4月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成立,黄文弼被调往西安任办事处主任。在西安,黄文弼先后完成《赴华阴县调查磁县报告》等调查报告,并历时三年完成西安碑林的整理与重修工作。:163-166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古物保管会被撤销、西安办事处停止工作。同时,国立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西迁至西安市成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校址设在城固县。在完成西安碑林博物馆整理工作后,黄文弼离开西安,前往西北联合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兼任学校考古委员会委员。:168

1939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拆分为多个院校,黄文弼在其中的西北大学任教,同时兼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开始辗转在川陕之间。黄文弼此后又任西北大学历史系主任、西北大学边政系主任,并成为教育部边疆教育委员会委员。期间,黄文弼依然在整理、研究西北考察的采样品,完成《由考古上所见到新疆在文化上之地位》等论文,黄文弼还继续西北史地研究,发表《两汉通西域路线之变迁》等论文。:168-171

1943年“国父实业计划考察团”组建,西北大学委托黄文弼作为团员前往新疆等地考察教育、民族、文物古迹的情况,黄文弼第三次西北考察开始。黄文弼从重庆市出发到西安市,沿酒泉市敦煌市,走河西走廊进入新疆,1943年8月,黄文弼抵达乌鲁木齐市。这次入疆初期,黄文弼的调查范围以布尔津县昌吉回族自治州北疆地区为主。9月底以后,黄文弼的调查范围转为托克逊县乌什县南疆地区。第三次西北考察以调查为主,没有进行发掘工作,亦未留有日记和发掘报告。1944年黄文弼经吐鲁番市哈密市离疆,回到西北大学。抗日战争结束后,黄文弼于1947年返回北平市,在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依然以研究罗布淖尔为主,此时出版有《罗布淖尔考古记》等专著。:175-178

第四次西北考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文弼转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出版了《高昌砖集》《吐鲁番考古记》等专著。1957年,已经64岁的黄文弼开始了他的第四次西北考察。他率领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从1957年9月到1958年8月,踏遍5个专区,2个自治州,2个市,24个县,调查127处古城以及各类遗址。:8-15这次西北考察为研究古代焉耆、喀什噶尔、金玉国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历史文化、宗教发展提供了新证据,并对前人记载的部分古城地址位置予以纠正。:188-211:8-15

1957年9月21日,黄文弼开始对焉耆进行考察,调查包括开都河沿岸的曲惠古城、四十里堡古城,博斯腾湖西岸平原的唐王城等11座古城遗址,以及9处土墩、寺庙、古坟遗址。黄文弼率队分别对唐王城和明屋进行发掘,对唐王城的发掘中采集到铁斧、陶器等工具文物以及小麦、高粱、面粉等食物文物。第二次发掘了明屋时,采集到包括佛头、佛饰、泥塑、回鹘文木简等文物。对焉耆的考察持续到12月。:188-211:8-15

离开焉耆后,黄文弼率领考古队经铁门关抵达库尔勒、尉犁县若羌县,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的米兰遗址等遗址进行考察发掘,至此,黄文弼对塔里木盆地周缘所有地区都进行了考察。1957年12月21日,黄文弼和部分考古队成员出发前往库车市沙雅县新和县,对4处古城和12处其他遗址进行考察。对龟兹古城等几处库车龟兹遗迹展开调查和发掘,得到陶片、石器、骨器等文物。并对苏巴什佛寺遗址(即苏巴什佛寺遗址)进行发掘,采集到铜器、壁画、记录于田调兵数量的文书等文物。西行至喀什、和田,又发现霍纳古城等5处古城遗址和5处其他遗址。:188-211:8-15

1958年,黄文弼对东天山北路的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进行了调查,对焉不拉克古墓群、石人子沟遗址群等遗址进行考察和发掘,获得陶器与铜器等文物。1958年7月8日,黄文弼开始了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遗址的考察工作,这次考察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对伊犁地区的全面考察,也是20世纪以后,首批考察位于伊犁的吐鲁番圩子旧城、吐虎鲁克·铁木尔汗麻扎、海努克古城、阿力麻里古城(即阿力玛力废城)的科考人员。其中在阿力麻里古城发现带有十字架和叙利亚文的石刻及阿拉伯语钱币,为丝绸之路文化和宗教交流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除了遗址,黄文弼对包括草原石人、乌孙古墓等伊犁地区草原游牧文化遗存也进行了广泛调查。:188-2111958年9月,黄文弼返回北京开始整理《新疆考古发掘报告》,并于这一年出版《塔里木盆地考古记》。

晚年与逝世

1965年,黄文弼代表社会科学界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黄文弼受到冲击,被指认为“反动学术权威”。1966年12月18日,黄文弼于北京逝世,终年73岁。粉碎四人帮后,黄文弼得到平反。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黄文弼举行追悼会,黄文弼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著作及影响

黄文弼学术成就最高专著是“两集”“三记”,即《高昌砖集》《高昌陶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其中《高昌砖集》是《高昌》(第一分本)和《高昌专集》两部著作的合集,于1951年出版。《高昌砖集》收录了第一次西北考察时期,在吐鲁番市搜集的124方墓志录文,附录70方墓志的图版。为后世研究麴氏高昌国的世系、官制等提供了证据。:217-229

《高昌陶集》于1933年出版,是以吐鲁番考古发掘报告、所获文物介绍和研究的上篇以及收录超过100件陶器图录的下篇。《高昌陶集》的发布,推翻了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提出的中国彩陶来自西方的判断。记录罗布淖尔考古情况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于1940年完稿,但直到1948年才出版。记录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周缘遗迹考古情况的《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则在20世纪50年代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17-229

黄文弼去世后,其子黄烈将黄文弼生前发布的论文整理编辑为《西北史地论丛》,于1981年出版。黄烈又在1989年,精选出黄文弼考古报告中的论述与《西北史地论丛》的部分论文结合,出版了《黄文弼历史考古论集》。此后《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黄文弼蒙新考察日记(1927—1930)》《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等著作陆续出版。:217-229

全球范围内也有不少学者研究、翻译黄文弼的西域考古著作。1930年代开始,日本的西域史专家水野清一、藤枝晃等在黄文弼的著作出版后,在日本发布书评。1988年和1994年,分别由田川纯三、土居淑子等人翻译的两册《黄文弼著作集1·ロプノール考古記》(罗布淖尔考古记)与《黄文弼著作集2·トルファン考古記》(吐鲁番考古记)在日本出版发行。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也对其第一次西北考察成果进行了评述。:150德国东方学家恩斯特·瓦尔德施米特在1950年代介绍了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等著作的出版。

纪念

学术会议及纪念出版物

为纪念黄文弼,一些院校和单位曾举办相关研讨会,并出版包括论文集在内的出版物。2013年10月,为纪念包括黄文弼在内的西域研究先驱们,新疆师范大学召开“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超过50篇参会论文,并在201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 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1年10月,西北大学召开“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百年考古与丝路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为纪念黄文弼在中国丝路考古和人才培养的贡献,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合编撰的《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出版发行。

为纪念黄文弼诞辰120周年,由北京大学教授朱玉麒王新春博士编辑的《黄文弼研究论集》,于2013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发行。

纪念设施

为纪念黄文弼,后人修建了纪念设施。2012年,新疆师范大学接受黄文弼后人捐赠的黄文弼使用、珍藏的图书文献,所获捐赠包括超过3400册图书文献,近500份地图照片,以及黄文弼手稿若干。以此捐赠活动为契机,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正式成立,设有黄文弼特藏馆。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温泉校区的12层黄文弼图书馆开馆,保存黄文弼藏书的黄文弼特藏馆也得以新建。2022年,黄文弼全身塑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落成。

纪念展览

关于黄文弼考古贡献也通过展览的形式展出。2013年在黄文弼诞辰120周年之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大漠·古道·西风——纪念黄文弼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及新疆考古成就展”。该展览以新疆博物馆馆藏的第四次赴疆考察所获文物为核心,展示了黄文弼四次赴疆考察所获得的文物。

2022年,由西北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师范大学主办,在西北大学博物馆举办的“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开展。该展展出了包括照片、档案在内的大量历史资料,黄文弼采集的文物,黄文弼使用的考察物品等文物。

2023年3月4日,由西北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协办)的“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市召开。2023年6月,黄文弼的《罗布淖尔考古记》在市面上基本出于空缺状态,时隔75年后,经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崭新再版。

评价

北京大学国学门主任、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沈兼士在黄文弼第一次西北考察结束后评价:“我国科学的考古事业,今尚在幼稚时代,人才经济及环境,均有种种困难。黄先生当时勇往直前,今果战胜一切,成功而归。现在国内学术机关渐注意考古及民俗学之研究,但在六七年前,只有北大同注意于此,不但开通风气而已,今果有伟大成功。”在第一次西北考察的报告会上,北京大学代理校长陈大齐在致辞中称:“黄先生此行前后三年余,经历许多艰难困苦,成功而归,外人在新疆考古者甚多,我国人今以黄先生为第一,而其所得材料之丰富,亦不亚于外人。”:142

参考资料

众望同归 | 朱玉麒:丝绸之路考古的奠基者——黄文弼.中国丝绸博物馆.2022-12-05

黄文弼所获西域文献论集.中国考古网.2022-12-07

..2022-12-05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的再发现”专题讲座顺利举办.敦煌研究院.2022-12-05

“新疆考古第一人”黄文弼特藏馆在新疆师范大学揭牌.新浪网.2022-12-05

黄文弼先生全身塑像在我校揭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2-12-05

我校举办2021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分论坛.西北大学.2022-12-05

致敬西北考古第一人:“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西北大学开展!.西北大学.2022-12-05

“黄文弼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西北大学官网.2023-12-20

75年后,新疆考古第一人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崭新再版.百家号.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