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1865年2月19日-1952年11月26日),英文名Sven Hedin,瑞典人,瑞典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在他的祖国享有和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齐名的美誉,备受人们崇敬。从16岁开始从事探险,并为之奋斗一生,因为探险的原因,终生未婚,与她的姐姐相依为命。
斯文·赫定一生共五次来到中国,1890年斯文·赫定第一次来到中国。在1896年1月23日塔瓦库勒穿越沙海发现古国金玉国的重镇丹丹乌里克,后来斯文·赫定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发现了罗布荒原。1899年,第二次来到中国,次年,发现了楼兰故城遗址。1907年,斯文·赫定第三次来到中国,主要目标是西藏自治区。第四次来到中国是在1927至1933年5月期间斯文·赫定带领中瑞联合组建的团队考察西北。1933年10月至1935年2月第五次来到中国,作为中国政府的顾问,勘察中国内地到西北的公路建设。
斯文·赫定这一生中创作了近二十篇经典著作。是瑞典最后一位被国王封为贵族的平民,曾获得瑞典地质学会的菲加勋章、中国政府授予的翠玉勋章等众多奖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65年2月19日,斯文·赫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中诞生。1880年,15岁的赫定极地探险家诺登舍尔德从北冰洋航行中凯旋得到启发,立志要成为一名探险家。
1884年,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投资了俄罗斯帝国中亚巴库油田,中学刚毕业的斯文·赫定踏上了离乡之路,去为当地一位工程师的儿子当家教,1886年春天,结束了家教工作的斯文·赫定南下做纵贯波斯的旅行,参观了两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时期的遗址,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
1886年,斯文·赫定进入大学学习,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这段求学生涯唤起了他对中原地区的热爱,并且促使他下决心到中亚探险,将亚洲地图上那片无人走过的未知区域了解清楚。
探险经历
1886年4月-8月,斯文·赫定游历波斯、伊拉克,为广袤的亚洲腹地深深吸引,终生事业方向由此确定。
首次来到中国
1890年4月,作为瑞典国王外交使团的翻译斯文·赫定再次踏上远赴中东的征途,在此期间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国王支持下,开始了它在亚洲的第二次探险。1890年12月他经由俄罗斯进入中国新疆省,抵达中亚名城喀什,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离开中国,返回瑞典。
第一次考察中国
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第三次前往亚洲,他于1894年2月进入帕米尔高原,因试图攀登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而在其山脚下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并未成功攀登。1894年5月1日,抵达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4月10日,开始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由于经验不足、条件恶劣,斯文·赫定遇到生命危险,经过苦苦支撑才被正巧路过的一支骆驼队搭救。
1896年1月,斯文·赫定在塔瓦库勒装备了驼队,由南向北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在1月23日黄昏,驼队来到一片久无生机,死树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废墟,这片废墟就是沙漠古城丹丹乌里克——象牙房子,整个遗址气势恢宏,建筑规格不同寻常。这座古城曾是古国于阗的重镇,它的存在证实了在千年之前塔里木的沙漠绿洲格局与现今的沙漠绿洲格局截然不同。丹丹乌里克对再现中国古代西域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塔里木河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义,之后赫定还探访了通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纵穿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证实了野骆驼乐园的存在,抵达了罗布荒原,为界定罗布泊的位置迈出了一大步。1896年7月至11月,斯文·赫定前往青藏高原,穿越可可西里和柴达木盆地。
第二次考察中国
1899年1月,在瑞典国王和诺贝尔的资助下,斯文·赫定的第二次中亚考察到达了塔里木盆地、西藏自治区和克什米尔等地区。他重点考察了塔里木河下游一带,并再次来到了罗布泊,这一次他的最大收获是在1901年3月挖掘出了楼兰故城遗址,位于罗布泊西部的楼兰故城遗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1900年3月,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进入罗布沙漠,在罗布泊旧河床附近发现了几间木屋残迹和几枚中国古钱、几把铁斧和几块木雕。这些发现让斯文·赫定兴奋不已,但由于储水已告罄,赫定不敢逗留,只能启程返回。行不多久,他们才发现唯一的铲子竟然忘在木屋里了。斯文·赫定的向导——奥尔得克马上回去寻找,谁知竟彻夜未归。直到第二天入夜,奥尔得克才回来,他不仅带回了铁铲,还带回来一个重大发现。
原来奥尔得克找到铁铲后不久就遇上风暴,狂风裹着他偏离了原路,结果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一处废墟。那里有长长的城墙、宽阔的街道、重重叠叠的屋舍和佛塔,奥尔得克还捡到了一些木雕和古钱。当斯文·赫定接过木雕时,立即被上面无比精美的旋涡花饰和树叶所吸引。多年的探险经验告诉斯文·赫定,这是一处重要的古城遗址。奈何依然没有找到水源,他不得不暂时放弃,等到下次再来寻宝。
1901年3月3日,经过充分准备的斯文·赫定回到了这个古城遗址。古城亦是沿河而建,几乎全为流沙掩埋。经过一个星期的挖掘,他们找到了毛布、丝织品、动物骨头、耳环、陶片、头发、靴子、家具残件等物件。在佛寺,他们挖出一尊高1.15米的佛像,还有许多精美的木雕。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找到了大量有文字的纸和木简。赫定将这些文物全部带回了瑞典。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希姆莱在研究了他带回的文书和木简后发现,这座古城就是湮没千年的西域古国楼兰的国都、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城。
此后,世界各地的探险家纷纷扑向楼兰,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楼兰热”。
第三次考察中国
斯文·赫定第三次中亚考察始于1905年。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北面辽阔的无人区。赫定原打算从印度进入西藏自治区,但当1906年5月,赫定一行人到达印度的西姆拉后,才发现支持他的印度总督已经离任,外国人不被允许从印度进藏。所以他由印度入藏的计划受阻,于是改道从克什米尔进入西藏自治区西部,此时已经是1907年了。他这次考察途经羌塘高原抵达西藏自治区腹地,虽然考察途中一再受阻,但他仍然查清了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此外还绘制了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的地图,收集了大量地质标本。
第四次和第五次考察中国
1927年5月至1933年5月是斯文·赫定第四次中亚考察,此次考察为中瑞联合组建的,由斯文·赫定和徐炳昶共同领导的“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察中国西北。1933年10月-1935年2月,斯文·赫定作为中国政府的顾问,勘察中国内地到西北的公路建设,这是赫定第五次考察中国。两次考察中,斯文·赫定均十分重视中国丝绸之路的再次利用,第二阶段的考察,更是为了践行这一理想,并最终使丝绸之路广为人知。
晚年生活
从1937年开始,考察汇总的科学材料由斯文·赫定和其他考察成员发布,总共超过50本书。这使得世界各地都可以研究东亚地区。当他为印刷成本用尽所有资金之后,他典当了自己颇有价值的好几件房屋那么多的藏书,将剩下的材料出版了。
从1931年到1952年逝世,斯文·赫定居住在斯德哥尔摩一处地理位置极佳的现代化高层建筑中。在楼梯间的入口,可以看到装饰性的水泥浮雕地图,展示了他在中亚的研究领域。墙上绘制的巨型中国地图,以及中国特色的喇嘛寺庙的浮雕,能让因为眼疾而无法再次探险的斯文·赫定,在孤身一人时不再感到孤单,他闭上眼睛就回到记忆深处的中国。
1952年10月25日,斯文·赫定在遗嘱中表示,他的书籍版权和大量私人财产归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有,后来成立的斯文·赫定基金会接管了所有权利。
1952年11月26日,斯文·赫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逝世。12月1日,举行了斯文·赫定哀悼仪式,参加者包括瑞典王室的代表,瑞典政府,瑞典的学术机构。他的墓碑放置在斯德哥尔摩AdolfFredrik教堂的墓地。
个人生活
斯文·赫定说过:“一个男孩在童年的时候就已明了他这一生的志向所在,是何等的开心,而这恰恰是我的福气。”
斯文·赫定由于常年在中亚探险的原因,以至于无暇娶妻,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但他自己说,他已经和中国结婚了。因为没有子嗣,所以他立遗嘱在他死后,他的书籍版权和大量私人财产归瑞典皇家科学院所有,后来由成立的斯文·赫定基金会接管了所有权利。
斯文·赫定探险年表
参考资料: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他是楼兰的发现者 也是中国文物的掠夺者——人民政协网
斯文·赫定发现了楼兰古城,还填补了地图上西藏自治区地区的大片空白,对地理学界和考古界的贡献不可否认,这两项成绩也使得他在西方名声大噪。但他同时期的其他西方考古者在将大量宝贵文物运回他们的国家,造成了我国科学和文化上的惨重损失,是我国考古史上的耻辱记忆。
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瑞典、法、日、英诸国曾考察我国西北66次,每次考察结束,此国的中国文物就会增添一笔。瑞典国内的中国文物大多为斯文赫定数次游历我国西北边陲所得。1901年,斯文赫定用8头骆驼载运楼兰出土的文物,派人取道印度送回瑞典。
所以在中国学界,斯文·赫定除了地理学家外,还有一个不太光彩的身份——“文化掠夺者”。
参考资料
斯文·赫定著作.豆瓣读书.2023-07-31
张九辰:斯文·赫定与丝绸之路.搜狐网.2023-07-31
人物志丨斯文·赫定.人民网.2023-07-31
古楼兰发现者的中国历险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腾讯网.2023-08-01
斯文·赫定著作.读秀.2023-07-31
他是楼兰古城的发现者 也是中国文物的掠夺者.人民政协网.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