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绪
天津武备学堂生。为了弥补教官的不足,张鸿绪吸收了一些清末各军事学堂的老教官到军校任教,这些人年龄较大、学术保守、精神萎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至张鸿绪呈请陆军部军学司将刘继光、任本昭等四人撤换(辞退)竟然得到批准后,广大教员产生强烈不满,纷纷向校长递交辞呈。
人物简介
张鸿绪 (1880-1928), 字绍先 , 直隶天津人 ,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生。曾任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教习、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提调、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直隶都督府副官长、卫戍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副南京总统府咨议、大总统侍从武宫、公府军事顾问等 , 陆军上将。
出任校长
1921年10月,保定军校停办一年多再次开学,当时北京政府大权基本操在直系军阀曹锟之手,张鸿绪因与曹既是同乡又是北洋武备校友,便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保定军校第七任校长。
张本系军事长官 , 清末旧的军事教育尚有些研究与积累,但对德国、日本等新型军事教育却无深研和经验。考试只能维持前几任校长打下的基础,军事教育他无新的建树,学习训练情况不好。而且他上台后,有意排挤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教官,使他们纷纷离职而去。学生们很不满。有个兵器教宫 , 上课不讲课 , 专在黑板上写笔记,学生们编顺口溜讽刺他:“兵器教官徐大眼,一上讲堂三不管,彩色粉笔用了七八根,笔记写了几黑板。 ”平时纪律松弛 , 同学间兴起小团体之风 , 成立了“断金会” 、 “十八省大盟” 。由于军费短缺,还酿成教员索薪风潮。
因教职员工长期被欠薪,张又依仗同学曹锟不把教员放在眼里,最终导致校长与教员的矛盾升级。后来,张鸿绪被迫向教员们提出三个和解条件:“(一)已撤之各员设法在陆(军)部谋相当之位置;(二)对于六十四职员,表示办理不当,并道歉忱;(三)欠薪力向当局催索,提前发放。”如此一个个斗争,教员和校长之间已经无法共事,钱大钧、黄琪翔、戴联玺、杨正治、赵、梁济、毛福恩等教员离开了保定军校。这使保定军校元气大伤。1922年10月26日,张鸿绪被孙树林代替。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