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
条目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生动的刻画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社会不同阶层人民生活的场景。画面细致入微、选材精巧,用笔用色丰富,立意恢宏,描写生动。精彩的描述出了宋朝都城经济、政治中心的全景。
《清明上河图》曾于1945年8月被溥仪携带出逃时散落民间,几经辗转后收藏于东北博物馆,最终于1953年调拨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画面内容
《清明上河图》分别采用三个段落,生动具体的描述了清明时节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各个行业三教九流的社会生活风貌。画卷右端首先是清新的农村风光,随着上坟的人群逐渐增多,逐步增加了画面的氛围感。中段则是通过横跨汴河的“虹桥”为中心,将桥两端街市纷繁热闹的人群以及桥下紧张有序的水运衔接在一起。后段则是描述城门内外纵横交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以及络绎不绝的行人。
创作背景
内容原型
《清明上河图》取材自北宋年间清明时节汴河上交通运输繁忙热闹的场景。北宋赵顼元丰年间,汴河每到冬季储水量减少,河面还会结冰无法通航,因此,每年就会在清明节前后大规模通航,北宋东京城遗址老百姓借着上坟踏青的机会到汴河欣赏壮观的风光。而画家选择描述东河以及新城外的虹桥生活风貌,则是因为这座桥为大桥式样,能够方便运送粮食、宝物进京的大型船只通过,对于东京城老百姓的生活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
创作过程
赵佶在位时期,权臣当道,政治腐败。而当时供职于翰林图画院的画师张择端,见到此情此景心中不免对国家的未来充满淡淡的忧伤,但是自己人微言轻,即使对于社会的现状以及朝廷的不作为内心愤懑,自己又无力改变,于是选择以画《清明上河图》长卷的方式向宋徽宗进谏。
当时的汴京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居全国之首,虽然此地商业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表面上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殊不知内部早已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画家以汴京城清明时节人民上河为绘画背景,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以曲谏的方式提醒赵佶,委婉的告诉皇帝国家的隐患,希望皇帝能够及时醒悟。可是徽宗已经被权臣蔡京、童贯深深的迷惑,享受在“丰亨豫大”的物质之中,并没有对画中的思想内涵加以领悟。
而本画以“清明”命名,并不只是单纯的描述一个时节,而是表面上称颂徽宗“政治清明”,有取悦徽宗的意思。
艺术鉴赏
《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极高,虽然经历几个世纪的洗礼,但整体仍然保存完好,在每年北京紫禁城中国古画展览中,依旧超凡脱俗,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清明上河图》画卷内容丰富,不仅描述了京都阳春三月风清气爽的自然风光,还有各行各业的人物充斥其中,男女老少、三教九流皆具,人物形象生动细致,真实的反映了画家对市民生活的观察入微与深刻理解,发扬了其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和认真细致的写实精神,进一步开拓了人物画的选材范围。
《清明上河图》以虹桥为中心进行构图,虹桥局部最为精彩。虹桥之右,河流树木充斥其中,疏密有间,意为前奏。虹桥之左为热闹的街市,楼宇纷繁,百业兴旺,为通篇的主题。虹桥左右两侧围绕中心前后呼应,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清明上河图》的绘画过程中,画师并未对画中不同对象运用相同的手法,而是因人而异各具特色。采用“远上近下”的画理,逐步构成城市的立体景观,组织出丰富的人物活动,使阅读者观景赏情,达到“以步观景、步换景移”的效果。
《清明上河图》所表现出来的题材内容在后世对宋朝文化生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是中国绘画艺术现实主义不可多得的佳作,谓为传世名品。而画师张择端在创作过程中坚韧不拔的毅力,认真求实的创作态度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版本
宋代画家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举世闻名,声名显赫,古往今来深受书画爱好者青睐,因此有众多的模仿者争相临摹和伪造。截止目前,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多种版本,比较出名的有宋本、明本、清院本三个版本。
宋本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生动的记录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劳苦大众的生活情况,对历史上北宋民间城市民俗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实属北宋风俗画的突出代表。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从此画作中了解宋代风俗画超凡脱俗的风格。
明本
又称为“仇英本”,为“明四家”之一的仇英所作,目前收藏于辽宁故宫博物院。此版本是在宋代画家张泽端《清明上河图》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主要描绘的是画家当时所在的苏州市繁华热闹的景象。由于画家不擅长于当时流行的文人画,因此,在本品的创作上选择以重彩工笔进行大胆创作,从画作的结构、内容、笔法各个方面做出明显的改进和发扬。“仇英本”对于后人了解明代苏州市经济、政治、人文特色、城市建筑等信息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清院本
由清朝宫廷画师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等五人共同创作而成。清院版以仇英版为底本,进行了模仿再创作,目前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都是通过手卷的形式来呈现整个画面,但清院本是三个版本中画卷篇幅最长的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在人物情节方面构思更加巧妙。由于当时已有外国传教士在清庭内担任画师,清院本创作者受到其影响,在作画过程中采用了焦点透视的方法,缩小人物比例,使画面更为生动具体。由于清朝时期画面审美与宋明时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画师在设色方面也进行了很大的改进。较之前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清院版是为了展示明君统治下的盛世生活由皇帝亲下诏令绘制的。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后,即将此画作入藏《石渠宝笈》,并收于养心殿。此画作同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谓为清宫纪实性绘画的艺术先驱。
重要展览
参考资料
揭秘《清明上河图》三大版本超详细对比,到底有何不同?.今日头条.2023-02-02
首次公展《清明上河图》 故宫请出“看家宝”祝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2-01
“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在香港举办.故宫博物院.2023-02-01
我国《清明上河图》海外首展 日本皇太子德仁参观.环球网.2023-02-01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重要展品高清图欣赏.今日头条.2023-02-01
紫禁城600岁诞辰贺礼,《清明上河图》2020年9月故宫再展.今日头条.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