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黄芪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是豆科(Fabaceae)黄芪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其性喜凉爽,耐寒冷、耐干旱,怕高温、水涝。原产于西伯利亚地区到俄罗斯远东和中国西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蒙古黄芪主根粗壮,淡棕黄色至深褐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白色柔毛;托叶离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花两性,雄蕊10,两体(9+1)。种子肾形,黑褐色。蒙古黄芪的根部入药为常用中药,又可作兽药及生物农药使用。
形态特征
根
蒙古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棒状,带木质,淡棕黄色至深褐色。
茎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叶
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托叶离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花
一年生植株基本不开花,第二年生开始开花,花期为6~8月,总状花序腋生;排列较疏松;花序上的小花由基部向上依次开放;苞片线形;花萼钟状;花冠蝶形,黄色至淡黄色;花两性,雄蕊花药朱黄色,随着花蕾展开,暴露出的花药随即开裂;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
果实与种子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有长柄,顶端具刺尖,无毛,果期7~8月;种子肾形,3~8颗,黑褐色。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该物种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原产于西伯利亚地区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西北部,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地也有分布。
中国分布
蒙古黄芪野生资源极为少见,在山西省浑源县、阳高县地区向阳山坡上分布有少量半野生黄芪资源。蒙古黄芪的在中国的人工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相对干旱的地区: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市)、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以及河北省等地,其中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面积最大。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山西省浑源县、陇西县为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
生长习性
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其性喜凉爽,耐寒冷、耐干旱,怕高温、水涝。在萌发期,如果水分充足,在平均气温达10℃时就可以萌发,6~7月可以满足蒙古黄芪生长的气候条件,7~8月蒙古黄芪根入土较深,根部有机化合物积累充足。
蒙古黄芪在幼苗生长中期最易受温度的影响,当叶片增大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逐步增强。
蒙古黄芪对土壤类型的适应性较宽泛,适宜在通透性较好的砂壤土或砂砾土上种植,忌阴湿黏重土壤。在中部半干旱地区,野生蒙古黄芪生长于相对平缓的山坡上,直根系分叉较少,深可达2m以上。
蒙古黄芪一年生植株基本不开花,花序的发育顺序是先主枝后侧枝,单朵花开放顺序由基部向上依次开放,每个花序有花10~29朵。总花梗比叶稍长或近等长,至果期显著伸长,果熟期为棕色。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蒙古黄芪是异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显示出高度的自交不亲和性。主要传粉媒介是昆虫,有许多昆虫出没于田间,以蜜蜂属为主。昆虫会在一株植物上停留或盘旋数分钟左右,胸、腹、足等部位都粘有花粉,而后飞往另一植株继续采食,完成授粉行为。
人工繁殖
蒙古黄芪采用种子繁殖的方式进行,播种期常为春播和秋播两期。春播通常是于3月-5月份土壤解冻后立即播种,宜早不宜迟,通常采用人工沟播法,均匀撒种,种后覆土;秋播常于9~11月进行,南方可适当提早,秋播后当年即能出苗,北方可适当推迟,于土壤结冻前播完,翌年春季出苗。因种子多具不透水性的硬种皮,播种前应加以适当的机械损伤,播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气温在18-20℃时约9天即可发芽。降雨过多时应及时排水。
栽培管理
栽培方式
蒙古黄芪有育苗移栽和种子直播两种栽培方式。中国大多数产区普遍采用育苗移栽的栽培方式,一般育苗一年后,再移栽生长一年即可采收。种子直播方式只在浑源县、陕西子洲及其周边地区采用,直播黄芪一般生长5年或5年以上才可采收。
水肥管理
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取长舍短,缓急相济,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最好同时施用几种肥料作为基肥,尤其是畜禽粪便腐熟堆肥和过磷酸钙,最好在整地时翻入土中或移栽时撒入垄沟。
采收
留种与采种的黄芪播后于第2年开花结籽。当秋季果实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采收,否则果实开裂,种子散失难以收集。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果荚采回后,晒干脱粒。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威胁黄芪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紫纹羽病(红根病)和根腐病。
白粉病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注意田间排水;忌连作,实行轮作倒茬;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越冬病原菌。
紫纹羽病(红根病)防治方法:实行轮作,轮作3~4年后再种植黄芪;发现患病的植株要及时连根拔起,集中焚烧;播种前用石灰氨作基肥施入土壤中,两周后再播种。
根腐病防治方法:选择地势高,排水好且干燥的地块,严格控制十壤水分,防止水分滞留,及时排水防涝;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封闭病穴。
虫害
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蚜虫、黄芪籽蜂、芫菁科。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化学诱控和生物防控。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蒙古黄芪的根部入药为常用中药,又可作兽药及生物农药使用,市场流通量大。此外,黄芪根系发达,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药用价值
蒙古黄芪的根部入药,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直肠脱垂、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偏瘫、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症状。
混淆种分辨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与黄芪(原变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embranaceus及淡紫花黄芪(变型)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 purpurinus 由于形态十分相似,容易混淆。
主要区别如下:
参考资料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蒙古黄芪.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