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

白条锦蛇(学名:Elaphe dione),别称枕纹锦蛇、黑斑蛇,是游蛇科锦蛇属的一种蛇类。卵生,没有毒性,成体体长1米以上,头略呈椭圆形,体背面呈淡灰,褐灰色或棕黄色,有3条白色的纵向纹路,有的中央一条纵向纹路不明显,背部有许多不规则的、窄的黑色横斑,枕部和背部有两块纵向排列的黑斑,尾较长。

白条锦蛇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大部分温带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北方,喜欢生活在森林、灌木林、草地、湿地、岩石地区(如:内陆悬崖、山峰)、沙漠等环境。白条锦蛇比其他蛇类更加耐饿,曾有耐饿18个月之久的记录,且刚出生时只饮水不进食。

2000年,白条锦蛇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白条锦蛇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无危(LC)。2017年,白条锦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白条锦蛇可以捕食野鼠,保护庄稼。

形态特征

白条锦蛇成体体长1米以上,通身被鳞,皮肤没有呼吸功能,很少有皮肤腺,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鼻间鳞一对,顶鳞2枚,腹鳞175~204片,尾下鳞雄性71~80对,雌性58~71对,尾较长。

白条锦蛇头小,略呈椭圆形,具有网状的褐色纹路、颈部及眼睛后方分别有一对黑色的纵向纹路,眼球大多向内凹陷,上颏片较大,下颏片小,前颏片之间有一窄长的小鳞片把两片前颏片分隔开。其体背面呈淡灰,褐灰色或棕黄色,且有许多不规则的、窄的黑斑,还有3条白色的纵向纹路,有的中央一条纵向纹路不明显,背鳞中央7~19行有微弱起棱,两侧数行平滑。枕部和背部有两块纵向排列的黑斑,半阴茎的萼区为小乳突型,。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白条锦蛇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蛇,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温带地区。如乌克兰东部的黑海北岸、俄罗斯西南部和南部、高加索地区的部分地区、中亚(如哈萨克斯坦、阿富汗、蒙古和中国以及整个朝鲜半岛)。

在中国分布于大部分北方地区,是蛇类组成区系中的优势种。

栖息环境

白条锦蛇常栖息于森林、灌木林、草地、湿地、岩石地区(如:内陆悬崖、山峰)、沙漠等海拔在0~3580米之间的环境,且其有氧代谢对较高温度的耐受性较弱。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白条锦蛇主要以昆虫鸟类、鸟卵及小型哺乳类、两栖纲爬行纲为食。白条锦蛇比其他蛇类更加耐饿,曾有耐饿18个月之久的记录,且刚出生时只饮水不进食。

社群行为

白条锦蛇大都单独生活,仅在繁殖期寻找配偶。交配后,雌雄体又分开独自生活。

节律行为

白条锦蛇大多从十月到次年四月冬眠,眠期半年或更长。白条锦蛇白天常常盘曲身体接受日照,六月是其昼夜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代谢类型为典型的变温动物

生长繁殖

白条锦蛇通过产卵进行繁殖,6~9月为繁殖期,其中8月为交配高峰。7~10月为产卵期,大多都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

白条锦蛇交配时,雌蛇伏在地上不动,雄蛇伏于雌蛇的背上,下颌贴在雌蛇颈部,双尾交缠,雄雌两蛇泄殖孔相对。交配时间持续三十分钟左右,交配后雄蛇尾部向下垂,几分钟后雌雄体分开,雄蛇阴茎尚半露,逐渐缩回泄殖腔。

白条锦蛇产卵环境温度较高,相对湿度小,使卵容易失水,又因为其孵化期短,所以不会像其他卵生物种一样因发霉等原因对孵化造成影响。每次产卵3~15枚,卵呈椭圆形,长50~53毫米。

白条锦蛇卵的孵化期较短,约一个月左右。幼蛇在出壳以前会用它的卵齿在卵上划出裂痕,再将头缓慢地伸出,再缩回,反复来回多次才从壳中脱离出来。幼蛇刚出壳便可以迅速爬动,爬行速度很快,敏捷且非常警觉,片刻之后,身体表面的粘液便干涸,全身呈光滑状态,鳞片细小,活动因缺少粘液而减慢,常常呈卷曲的状态,全长200毫米左右。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截至2022年,白条锦蛇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部分地区最常见的蛇之一。在中国北方、蒙古也是一个常见的品种,但它是乌克兰最稀有的物种之一。

白条锦蛇虽然数量与其他锦蛇相比较多,且分布范围广,但仍有下降趋势。

威胁因素

造成白条锦蛇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其繁复的外表纹路,经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被打死或是被捕捉。除此之外,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例如在西高加索)和水污染也可能存在局部威胁。

保护级别

2000年,白条锦蛇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6年,白条锦蛇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级别为低危(LC)。

2017年,白条锦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保护措施

辽宁省在2020年6月23日颁布的《辽宁省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将白条锦蛇列入其中。

主要价值

白条锦蛇性情比较温顺,行动较迟缓,无毒害又不伤人,能较好地与人共生,故可以捕食野鼠,有效防止鼠类对庄稼造成的损失。

物种对比

同为游蛇科乌梢蛇(Ptyas dhumnades)与白条锦蛇常被混淆,其外观的主要区别为背鳞的列数和眼眶。乌梢蛇眼不凹陷且有光泽,背中央2~4行鳞片有明显的棱状突起,形成两条贯穿全身的黑线;白条锦蛇眼多下陷,且背中央平滑无棱突。

参考资料

Epinephelus awoar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8-29

..2023-03-22

..2023-01-10

..2023-01-10

..2023-03-22

..2023-03-17

..2023-03-22

..2023-03-22

..2023-03-17

住宅巧灭鼠(七):保护天敌——锦蛇[.cas.2023-01-10

..2023-03-22

..2023-03-17

..2023-03-17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辽宁省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通知.gov.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