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
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6月20日出生,男,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他的代表作是曾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并且其作品已被译成10多种文字。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古华本名罗鸿玉,1942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二象村,村里只有四五十户人家,有树林、小溪,风景优美。流行于当地的民间风俗、民俗音乐和老一辈的“讲古”,都对他产生熏陶。古华上小学后,又接触到《小五义》《剑侠奇中奇》之类小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古华10多岁时父亲去世,家境变得困难。1958年夏,他初中毕业后,被迫停学一年,在一个乡下个学当了民办教师。1959年考入郴州市农业技术学校,1961年学校奉命撤销,他转到郴州地区桥口农科所当了农工,在一个小镇子旁干了14年。
创作生涯
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
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
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通过湖南山村普通劳动妇女胡玉音劳动发家,屡遭不幸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也着力批判极“左”路线,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到北京市,入文学讲习所学习。
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他的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情见长。已出版作品30余部,获得过11种文学奖励。主要著作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余种文字,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或歌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
古华1962年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遥远的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犬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
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构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基础,也是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古华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1980年3月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现旅居加拿大。
主要作品
人物名言
文学就是作者对自己所体验的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所认识的人生的一种“自我回答”形式。当然这种认识,思考和探索是在不断地前进、发展着的。——古华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芙蓉镇.豆瓣阅读.2024-02-02
古华《芙蓉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www.vrrw.net.2024-02-02
古华.中国作家网.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