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荸荠

荸荠

荸荠[bí qi](食虫类:Eleocharis dulcis (N. L. Burman) Trinius ex Henschel),因其形如马蹄,也被称为“马蹄”。荸荠是莎草科(Cyperaceae)荸荠属(Eleocharis)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世界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中国等国家,中国各地均有栽培。荸荠多生长在低洼地,不耐霜冻,花果期5-10月。

荸荠秆圆柱状,地下球茎可加工成多种食品,亦可用于提取淀粉。除了可食用的球茎外,荸荠叶还可用于牛饲料、覆盖物或堆肥。荸荠可群植于园林水景边缘,以供观赏,,又可作为湿地生态修复建设的先锋植物。此外,据《中华本草》记载。荸荠可清热、生津、化痰、消积,主治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等疾病。中国一些以荸荠为原料的产品已成为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止2022年,我国荸荠出口量为5804吨,出口额为6102.91万元。

荸荠始载于《日用本草》中,《尔雅》一书中称荸荠为“茈[cí]”。明代王鸿渐的《野荸荠图》称:“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末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体现了荸荠在中国古代民间的重要价值。

历史研究

历史记载

荸荠原产于中国南部及印度,始载于《日用本草》中,《尔雅》一书中称荸荠为“凫茈”。《纲目》云:“凫茨生浅水田中,其苗三月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肥田栽者,粗近葱蒲,高二三尺,其根曰,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野生者,黑而小,食之多滓。种出者,紫而大,食之多毛。吴人以沃田种之,三月下种,霜后苗枯,冬春掘收为果,生食煮食皆良。”。在公元6世纪贾思勰[jiǎ sī xié]《齐民要术》中已有关于荸荠栽培方式的记述,明代《便民图篡》中更加系统地记载了荸荠的栽培技术。1708年《广群芳谱》中开始出现荸荠的生物学特性描述,表明当时荸荠的栽培和实验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此后,中国南方相继选育出优秀的荸荠品种。

命名由来

荸荠在早期的属名为Heleocharis Lestib.,这是源于希腊语“helodes”,为“生长于湿地”之意,但是现代分类学者多偏爱使用“荸荠属”。

在中国,由于荸荠形如马蹄,人们也称其为“马蹄”。且荸荠在形状、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土中生长,故又有“地栗”之称。凫茨一称来源于《纲目》,因凫这种动物喜欢食用而得名,起初名为“凫茈”,后逐渐被误传为“凫茨”,最后被误传为“荸荠”。

形态特征

秆丛生,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横隔膜,干后有节,灰绿色,平滑;秆基部具2-3叶鞘,无叶片,鞘长2-20厘米,绿黄、紫红或褐色,近膜质,鞘口斜截。

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

小穗圆柱形,长1.5-4厘米,宽6-7毫米,具多花,基部有2鳞片无花,抱小穗轴一周,余鳞片均具1两性花;鳞片松散覆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面灰绿色,近革质,边缘淡黄色干膜质,具淡棕色细点,中脉明显;下位刚毛7,长于小坚果1.5倍,有倒刺;柱头3,花柱基扁,三角形,宽为小坚果1/2。

果实

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长约2.4毫米,顶端不缢缩且具领状环,棕色,具四至六角形网纹。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世界上,荸荠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池沼、滩涂等低洼地带,分布于西方国家的荸荠大约于17世纪引入。

中国分布

荸荠在中国除高寒山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但经济栽培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著名产区有广西桂林、余杭区苏州市、福建福州、孝感市庐江县等。

生长习性

荸荠多生长在低洼地,喜温暖气候和潮湿环境,不耐霜冻,高温及长日照不利于球茎生长。适宜的发芽温度在15℃以上,适宜分株、分蘖[niè]的温度在20℃以上,以微酸至中性土壤较为合适,花果期5-10月。

繁殖方式

荸荠为无性繁殖,采用球茎繁殖法,按一定行株距播种并覆土,土壤需常保持湿润,苗高至一定高度时,按一定株距栽植进大田,每种植一株。

栽培技术

育苗

种荠15℃开始萌芽,25℃开始分蘖,30℃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气温降至20℃以下时种球形成。早春选择顶芽和侧芽健全的种茎育苗,常用无土育苗技术,用塑料钵基质育苗,在中国南方地区最迟于7月之前移栽。

田间管理

移栽前,在田中施厩肥做底肥,生长前期及时追肥,以氮肥为主。秋季低温和光照较强有利于其养分积累。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佳,不宜黏土。定植后要求地温较高,以利于返青分蘖,因此宜灌浅水层稳苗;随着分蘖增多,逐渐增加深水层,以促进竹秆群体形成;封垄后深灌水,以提早接荠,使球茎增多增大。移栽后经过分蘖、匍匐茎向下生长、球茎形成并成熟的过程后即可收获。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荸荠常见的病害中,以秆枯病最为严重。其主要危害叶、花等部位,呈现水渍状的暗绿色斑块。不仅会影响荸荠的产量,还会影响荸荠的效益与品质,严重者则会导致颗粒无收的情况。移栽前可用多菌灵对土壤进行消毒,发现病株时应及时除去并焚烧,切断传播途径,在管理时做到排灌分开,在球茎开始膨大时追施钾肥。

虫害

白螟[míng]是荸荠的主要虫害,主要危害茎秆,导致其由上至下黄化枯死。需对病残体进行及时的清除处理以防蔓延,铲除遗留球茎的抽生苗进行预防,也可喷洒敌丹、杀虫双水剂等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荸荠可群植于园林水景边缘,进行水景营建,以供观赏。

生态价值

荸荠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湿地生态修复建设时,可作为水域先锋植物进行配置和栽植。

药用价值

荸荠可清热生津、化痰、消积。主治温病口渴、咽喉肿痛、痰热咳嗽、目赤、消渴、痢疾、黄疸[dǎn]、热淋伤食、赘疣[yóu]等。

食用价值

荸荠的新鲜球茎中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粗纤维、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成分,味道脆甜,可生食,可作蔬菜或水果,也可加工成多种食品,如削皮清水马蹄、荸荠粉、荸荠果肉饮料、糖荸荠、荸荠脯等产品。

经济价值

中原地区一些地区生产的清水马蹄罐头和马蹄粉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品种对比

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两个大类。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较矮,球茎较小;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较高,球茎较大。栽培类型的荸荠品种之间主要差别表现在地下球茎的外部形态上,球茎底部区别尤为明显,有凹脐和平脐之分,因此又将栽培类型分为平脐荸荠和凹脐荸荠,一般平脐肉质较粗,渣多,淀粉含量高,较耐贮藏;凹脐荸荠水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味甜,渣少。

目前中国具有多种优良品种,广西桂林、高邮市苏州市孝感市余杭区、福建福州、庐江县等地均为荸荠栽培的著名产区。

参考资料

Eleocharis dulcis.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1-25

莎草科.多识植物百科.2023-01-25

Chinese waterchestnut in florida -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roc. Fla. State Hort..2023-09-28

2018-2022年我国荸荠出口量、出口额、出口均价及出口地区分布统计.立鼎产业研究网.2023-09-28

地下佳果说荸荠.温州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9-28

荸荠秆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中国知网.2023-01-25

荸荠主要病虫种类及其防治.中国知网.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