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芭蕉

芭蕉

芭蕉(Musa basjoo Siebold),别名芭蕉头、牙蕉、板蕉、天苴等,芭蕉科芭蕉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四川、湖北、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等省也有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芭蕉喜温暖、潮湿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栽培于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

芭蕉植株高2.5~4米,叶片长圆形,叶面鲜绿色,叶柄粗壮;花序顶生,花苞红褐色或紫色;浆果三棱状长圆形,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

芭蕉植株可作园林观赏植物,据中药典籍《中药大辞典》记载,芭蕉果实生食可止渴润肺,蒸熟晒裂后取仁食能通血脉填骨髓,根、叶、花及芭蕉汁均可入药,主治胸隔饱胀,风湿疼痛、疮,热病等等,工业上也可用于织布造纸。另外,芭蕉出现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如诗词、画作、典故等。

历史发展

芭蕉,古代又称甘蕉,自汉以来就是岭南地区的主要水果,在西汉刘彻时就被作为“奇草”引入陕西省种植。“芭蕉”名称的由来,据《二如亭群芳谱》所述:“菊不落花,蕉不落叶,一叶生一叶焦,故谓之芭蕉。”,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中有记载:“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乐则有蕙圃:兰芷若,浦,江蓠属芜,诸巴苴。”,巴苴即芭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中也记载“种芭蕉欲其长茂,以染泥沃之”,而到了唐宋时期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已普遍栽培。

形态特征

芭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4米。

芭蕉植株具根状茎,伸长达1米以上,亦具短茎,通常被叶鞘包围形成高大的假茎。

芭蕉植株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叶长圆形,长2~3米,宽25~30厘米,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先端钝,叶表面鲜绿色,有光泽,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平行,叶鞘上部及叶下面无蜡粉或微被蜡粉。

芭蕉花序顶生,下垂,苞片红褐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苞片内约10-16,排成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厘米,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

果实和种子

芭蕉果实为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厘米,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黑色,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毫米。

生长分布

芭蕉在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芭蕉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等气候湿润地区种植可自然越冬,在中国江苏、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均有分布。芭蕉也在琉球群岛,在印度东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区有栽种。

生长习性

芭蕉植株茎、叶肥大,根系发达,性喜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力弱,耐半阴,忌严寒,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如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堤塘埂、溪岸河滩等土质肥沃的地方,沙质土中芭蕉易分生囊芽,全日照生长,生长适温为16-28℃,对生长湿度的要求在70-80%之间;芭蕉的花期在夏季,易栽易活、繁殖力强、病虫害少、产量高。

繁殖

自然繁殖:芭蕉植株经过开花结果、果实脱落后,种子萌发并长出幼苗,生长发育为新植株。

吸芽繁殖:吸芽指在假茎基部根际或茎叶腋间自然发生的极度缩短的球状短枝,吸芽分化为新幼株后下部可自然生根,再生长育,母株分离长成新植株。

栽培

选土栽培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进行栽培,采用分株繁殖时,从母体上将匍匐茎根一起切下,切下的小芭蕉头就是分株繁殖的种苗,将小芭蕉头全部埋入沙土中,深度以盖过蕉头约7厘米为宜,浇透水分,嫩芽长出土壤表面将其挖出栽培于庭院或花盆中,宜春季进行。另外,芭蕉地下球茎萌发的吸芽作为做种的芽,选择胖的粗壮的蕉芽,同时取用的芽要保持球茎的完整,芭蕉定植后进行灌溉。

浇水施肥

旱地种芭蕉需要在定植前挖深排水沟,避免淹死蕉根,芭蕉生长过程中加强培土,避免地下球茎的裸露;施肥可用人粪尿、堆肥、垃圾、钙肥落花生埔或大豆埔、草木灰、河泥和硫酸铵生石灰等,接近花蕾期和越冬前,施用以草木灰为主的土杂肥。

养护管理

中耕除草时不要深耕,避免蕉部受损,播下豆科绿肥作物,防止禾本科杂草生长;当果穗有2~3梳不能完全地发育成幼果时,在晴天中午切断顶蕾,以利剩下果穗上的果实发育良好;当果穗上的果实接近成熟需砍蕉,砍蕉后去掉假茎上的鲜叶;芭蕉的茎秆被称为“假干”,植株相对脆弱,容易被大风吹折或者刮倒,可用干枯的蕉叶包裹茎秆以防寒,《汝南圃史》中记载:“芭蕉。将至霜降。即用稻草密裹。不致冻萎。来年方能长茂。”

用途

观赏价值

芭蕉是很典型的观叶植物,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省等地方均有园林观赏性种植,以赏叶为主,其叶片宽大厚实,叶表浅绿色,叶背附有白粉,呈淡绿色;花朵呈穗状,下垂生长,气味芳香。

园林中芭蕉常与建筑、山水、植物等搭配,装饰园林,组合成景,产生了诸如“蕉石小品”“蕉窗听雨”“墙角丛蕉”等景观。

食用价值

芭蕉果肉、花、叶、根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氨基酸、纤维素、微量元素及多种化合物,《齐民要术》卷十引东汉杨孚异物志》中曾就芭蕉食用价值有描述:“芭蕉······剥其皮,食其肉,如饴蜜,甚美。”,三国东吴丹《南州异物志》也记载芭蕉“甘蕉,草类,有三种,羊角蕉味最甘好,似牛乳者,味微减羊角蕉,方蕉形正,少甘,味最弱”。以芭蕉作原料,经脱涩、糖化、切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芭蕉干。芭蕉花可用来制作各种菜肴,如蕉花炖猪肺、蕉花炒蛤蜊干、蕉花拌带丝等。以甘蔗和芭蕉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备甘蔗芭蕉复合果酒。芭蕉叶可用作天然炊具,如用芭蕉叶包烧菜肴、煮青苔汤、作碗、包粽子等。

药用价值

彝族称芭蕉为聂则、聂得鱼,在苗族中为都就、斗修、巴椒花等,药用部位为果实、根、花、茎汁等,芭蕉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晒裂后舂取仁食,能通血脉填骨髓,《食疗本草》也记载芭蕉果实“子生食大寒;蒸熟暴之令口开,舂取仁性寒”。《本草再新》记载芭蕉叶“味甘苦,性大寒,无毒。入心、肝二经”,可清热,利尿,解毒,主治热病中暑,水肿脚气,痛肿和烫伤。《贵州草药》记载芭蕉花“性寒,味甘,微辛”,可化痰,散,止痛。主治胸隔饱胀,吞酸反胃,头目昏眩,胸痹心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夏秋季将近基根部刺破可收集芭蕉汁,可治疗惊风,癫痫,高血压头痛,疔疮痈疽中耳炎,烫伤等,芭蕉根也可清血毒,利尿,治水肿。

工业价值

芭蕉的假茎纤维可供纺织,织出的布称为蕉葛,芭蕉也可用于造纸。

相关研究

芭蕉主要含有芳香油类、酚类、phenalenone类、生物碱类、的衍生物等成分,具有抗炎药、抑菌、抗肿瘤、促进骨形成、降血糖、降血压等药理学作用。

可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芭蕉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以芭蕉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等为指标进行质量标准分析。

可运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并结合HPLC-DAD-MS技术,对芭蕉花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测定芭蕉花中的化学成分。

芭蕉汁配合十滴水可治疗猪亚硝酸盐中毒,快速缓解和消除病猪的中毒症状,配合健胃消食片也能治疗猪热病不食便秘症。

文化

诗词

芭蕉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有大量的佳句名篇呈现在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唐朝诗人李商隐作《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芭蕉喻情人,表达了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宋代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更是借写芭蕉抒发了流落异怀念故土的情怀。中唐以来,雨打芭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诗人杜牧所作的《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是第一首描写雨打芭蕉的作品,宋代万俟咏所作《长相思·雨》:“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元朝张可久所作《清江引·秋怀》:“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清代纳兰性德的《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等等,都描述了雨打芭蕉的景象。

芭蕉叶青翠浓绿自有特色,也有诗作展现出蕉叶色如翠玉的特征,如唐朝钱珝所作《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法春寒”,描述了含荷待放的芭蕉就像是没有烟尘的绿色蜡烛,色泽光润;宋代吕陶《和红蕉》、柳宗元《红蕉》、惠洪《芭蕉》分别用“青琳”“绿润”“玉芽”来形容蕉叶,词人蒋捷有芭蕉诗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中国樱桃,绿了芭蕉”,齐整的樱桃和参差的芭蕉强烈的色彩和形态对比,把初夏风光点染得充满诗情画意。

画作

唐代“诗佛”、大画家王维所画的《袁安卧雪图》中有一景——“雪中芭蕉”。

明代中晚期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徐渭水墨写意画代表作《牡丹蕉石图》,描绘的是雪里的芭蕉与牡丹,湖石虽浑然一体而神完气足。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画有《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

艺术巨匠齐白石作《芭蕉书屋图》并题字:“芒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余曾游安南,由东兴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

音乐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在其早期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传统曲目,它起源于粤语地区,属于广东音乐派别,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由丘鹤铸编著的《弦歌必读》。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了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其作者是岭南地区具代表性的作曲家郭和初。

典故

蕉叶覆鹿

蕉叶覆鹿的典故出自《列子》,有个郑国人砍柴时意外猎取了一头鹿,藏在蕉叶下,后来他找不到藏鹿的地方了,以为自己是做了个梦,回家后夜里做梦,梦见鹿被路人拾去,天亮后按梦中线索真的找到了路人和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

怀素书蕉

怀素,字藏直,长沙僧人,唐朝大书法家。生平学书精勤好埋笔成冢,买不起纸张,寺内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练字。唐代陆羽《僧怀素传》中有最早关于“怀素书蕉”的记载:“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馀株,以供挥洒。”,北宋陶谷在《清异录》中描述:“怀素居零陵庵东郊,治芭蕉亘带几数万,取叶代纸而书,号其所曰‘绿天庵’、曰‘种纸’”,以蕉叶代纸而书,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绿天庵”“种纸”。

本图来自《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 袁武卷》。

物种对比

芭蕉与香蕉同科同属。

以上图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著《中国植物志》。

参考资料

芭蕉 (bā jiāo).植物智.2023-11-23

王维的白雪(四):雪中芭蕉.中国青年报.2023-11-29

古建园林里的芭蕉树.上海市林业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3-11-29

子虚赋.古诗词鉴赏.2023-11-28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中国日报网.2023-11-29

国图空间.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11-29

齐白石与广东:四游岭海,独开艺境;襄助革命,广获知音.广东政协网.2023-11-29

芭蕉 (bā jiāo).植物智.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