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
宁远之战是明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进行的一场战役。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618年)努尔哈赤自征明开始,先后降抚顺市、克清河、败三路,之后又攻克开原市、铁岭市。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占领沈阳市、辽阳市。至此辽河以东,都被努尔哈赤掌控。至攻下广宁后,突破了辽河防线,迫使明军败退到了山海关区。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六万大军进攻宁远城。守将袁崇焕得知后采用坚壁清野的方略,将防守器具运往城内,除内奸,保军粮率领军民誓死保卫城池。并在作战中重用西洋火炮,最终赢得战役胜利。
这场战役后金方面,努尔哈赤起兵以来首次未能攻下明朝城池。;明朝方面这是自抚清之战后第一次重创后金进攻。时任辽东经略高第评 : 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战前背景
后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开始对明征战,先后攻下抚顺市、清河区。次年,经萨尔浒一战击败明军三路,重创明军。同年六月攻占开原市,同年七月攻下铁岭市。
天启元年(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攻克沈阳市、辽阳市。辽阳攻下后又有大小七十余城,全部投降。至此,辽河以东,都被努尔哈赤掌控。
辽沈失陷后,明廷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任命王化贞为辽东巡抚。当时王化贞主战,熊廷弼主守,两人意见不合,矛盾很大。此时明廷对是战是守也无定论。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广宁县,王化贞弃城逃走,游击孙得功开城投降。努尔哈赤攻下广宁后,突破了辽河防线,迫使明军败退到了山海关区。广宁失陷后,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努尔哈赤因顾忌孙承宗和其所筑防线 ,在四年之中没有对明进行大的军事行动。
明朝
辽东局势
广宁兵败后,明廷派王在晋为辽东经略。王在晋主张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兵部主事袁崇焕遂即单骑出关巡视归朝,并言明关外形势,只要给他足够兵马钱粮,一个人就可以守关外。朝中大臣夸赞袁崇焕的才能,提拔袁崇焕为兵备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王在晋弃守关外并在八里铺修筑重关的主张袁崇焕并不认可,但力争不过随即上书。时任礼部右侍郎孙承宗前去决议也不认可王在晋的方案,认为关外可守并与王在晋据理力争。回朝后,上疏十余封。朱由校采纳孙承宗的主张,罢免了王在晋的辽东经略。王在晋被免后,孙承宗自请前去督师。熹宗同意。
经营辽东
孙承宗到达边关后命令制定军制、修筑炮台、训练火器骑兵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决定守宁远。以宁远及觉华岛以为犄角,并派袁崇焕、满桂前往。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的修筑竣工。次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商定,占据锦州市、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
孙承宗在关四年里,前后修复大城九座、堡垒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建立十二个车营、五个水营、二个火营、八个前锋后劲营,造军事器具等装备设施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重用火器
自萨尔浒之败后,时任左赞善徐光启就力谏朝廷重用西洋火器。辽沈失守后,明廷重新启用了徐光启。徐光启还朝后,力请朱由校多制造西洋大炮来防御城池。熹宗采纳其言。天启元年 (1621年 ) 七月, 明廷派张焘和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聘请炮师购买到22门英制红夷大炮。天启三年(1623年)四月 ,红夷炮被运抵北京 ,随后11门被转运到山海关区和宁远县 。
战争起因
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因为柳河战役失败,加之阉党魏忠贤当时本就怀疑孙承宗拥兵数万想清君侧,其党羽便乘机攻击孙承宗。
同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为辽东经略。高第认为关外一定守不住,上任后便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市等地。袁崇焕极力争辩无果,只表示宁死不撤离宁远。高第没办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
努尔哈赤得知明廷更换辽东经略,率大军六万征明。
战争过程
战前准备
宁远只有一万多守军。袁崇焕得知敌军来攻,召集将士誓死守卫城池。将城外的民房全部焚毁,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并将守城器具全部运至城内。命令同知程维抓捕城内奸细,命通判金启倧守卫军粮,清空街道行人。命满桂守东门 , 左辅守西门 , 祖大寿守南门 , 朱梅守北门,并在四面城墙上都架设有西洋大炮 。并向山海关发檄文,如有将士逃至,全部斩首,人心才安定下来。
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努尔哈赤率六万大军渡过辽河。星夜倍道疾驰,一路长驱直入于二十三日到达宁远。士马疲罢,恐袁兵出战。努尔哈赤派一俘虏去给袁崇焕送信,劝其投降,袁崇焕决议死守不降。
宁远之战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用铁裹车撞城,城池震动开始破碎。袁崇焕率领总兵满桂、参将祖大寿利用枪炮、土石阻挡后金军攻城。城内架西洋大炮十一门,从城上攻击,周而不停。炮弹打中的地方可出现数里的大坑。
努尔哈赤又搭建云梯,上面用板车厚盾遮蔽,士兵藏在下面到城下继续攻城。在明军火炮火力不及的地方后金兵用斧凿城数处。 袁崇焕在这危急关头 , 身先士卒 , 亲自担土搬石堵塞缺口 , 不幸负伤。看到后金 兵仍不退 却 , 城上炮火、弓箭、飞石都不能及 。袁崇焕便以细柴浇油 , 井搀火导 , 用铁绳系下烧。至二更将后金军打退。
二十五日,努尔哈赤不甘心失败 , 再次组织猛烈进攻 , 他亲临前线督战 , 从早到晚双方激战了一整天 , 后金兵完全暴露在明军的火力之下 , 多次遭到城上西洋火炮的轰击 , 伤亡很大。努尔哈赤被迫撤军,撤退到离城五里的九龙宫扎营 。
战役后续
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得知明军粮草在宁远南十六里的觉华岛(菊花岛,今辽宁省兴城东南10余千米一岛屿),遂命蒙古八旗前去攻打。见大明守粮参将姚抚民、胡一宁、金冠、游击李善、张国青、吴游击,在冰上安营,凿冰十五里,以战车护卫。后金从没有凿冰处杀入,明军覆没。又发现二营兵立于岛山之上,又将其打败,焚毁船只及粮草,返回大营。二十七日,努尔哈赤率军帝回右屯卫(锦州城东南七十里),将粮草全部烧毁。二十九日率大军返回沈阳市。
伤亡情况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载:后金军两天攻城,共损失2名游击、2名备御,士兵500人。
《明熹宗实录》实录记载:后金二十四、五两日前后击毙敌人数千,头目数人 , 酋子一人。
《明熹宗实录》实录记载:辽东经略高第塘报:奴贼攻宁远县,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放声大哭。宁远捷功奴夷首级二百六十九颗,活夷一名,降夷十七名。
明军在二十六日,后金攻觉华岛中岛上四营官兵全军覆没,并且损失2000只船和若干粮食。
战争影响
明朝
明朝取得宁远大捷,改变了以往认为后金不可战胜的看法。袁崇焕也乘胜收复了锦州市等城,重新建立了宁锦防线。明廷依靠宁锦,东联朝鲜,西结蒙古,对后金政权形成半月形包围圈,时刻威胁后金的统治。
此役后,明军感受到了火炮的威力,明廷自澳门购募西炮西兵的想法再度兴起。崇祯皇帝继位后,于崇祯元年(1628年),向澳门葡人提出,请求派遣十名炮手和二十名教官到北京帮助教炮和造炮。并购得大铜三门、大铁铳七 门,鹰嘴铳三十支。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崇祯帝再次派人前往澳门置办火器,并聘请善炮西洋人赴京应用。
后金
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愤恨而回,同年八月就驾崩了。
皇太极继位后,政权不稳无力攻明,明军也无力进攻辽东。后金因战争失利促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皇太极为了解决内部问题不得不与明廷议和,双方随后处于对峙状态。
由于明朝与朝鲜、蒙古互为犄角,皇太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了后金政权“四境逼处” 的危险外部环境 。在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 ,命爱新觉罗·阿敏(努尔哈赤侄子)统大军征朝鲜 。又在后金天聪二年 (1628年 )二月、九月和天聪六年 (1632年 )三月 ,3次远征察哈尔林丹汗最终统一漠南蒙古 。
并且后金开始重视制造西洋大炮。天聪三年 (1629年 ),皇太极在涿州缴获了明军的红夷大炮 ,马上命后金汉官仿制。天聪五年(1631年)造成第一门新式火炮。在仿制过程 中,后金的汉族工匠还发明了“失蜡法”铸炮技术 ,使后金的铸炮技术领先于明朝 。
战争评价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岔恨而回。
时任辽东经略高第塘报 : 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时任兵部尚书王永光评: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明史》评: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清史专家李鸿彬评:宁远之战是以明的胜利,后金的失败而告终,它对关外辽东的形势产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从此明金双方对各自的战略、策略都进行了反思调整,由战争状态转向议和阶段。
事件争议
努尔哈赤死因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在许多明清史的论文和专著中,都认为是在攻打宁远 时,为明军炮火所击;身负重伤,不治而死。这一论断的史料依据仅见于朝鲜使臣李星龄撰写的《春坡堂日月录》。
清史专家李鸿彬认为该说法可信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三条:
①据上述史料《春坡堂日月录》记载韩瑗时宁远大战前随同朝鲜赴明使团中的一名译官。但其他史料未见韩,也不能证明韩瑗到过宁远,亲眼观战过。
②既然韩瑗知道努尔哈赤受重伤,当时最高将领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不可能不上奏,但所有报捷的奏疏中均未提及。
③努尔哈赤自宁远败退回到沈阳市直到死去的八个月期间,并没去寻医治伤。四月率军征喀尔喀五部;五月上旬,得知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市,则又回师沈阳;六月,接待蒙古叩见。不像受重伤的人。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据清朝《满文老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清太祖实录》的记载: 天启六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因病前往清河温泉,八月病情加重,期间还派人向神明祈祷,八月十一日驾崩于位于沈阳四十里的叆鸡堡。
据辽东巡抚袁崇焕天启六年九月向明廷报告努尔哈赤死因时说,是因宁远县之败,心中恼怒发病而死。又如朝鲜抓到一名后金俘虏则说:努尔哈赤七月得了肉毒病,后来越来越严重,死于回沈阳市的途中。
根据上述内容,清史专家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是病死,并非宁远之战炮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