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丹汗

林丹汗

林丹汗(1592年-1634年,蒙古语:ᠯᠢᠭᠳᠡᠨ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Ligden qaγan,西里尔字母:Лигдэн хаан)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库图克图汗,孛儿只斤,也称陵丹汗、灵丹汗等,明人称为“虎墩兔憨”,为蒙古北元朝第35任大汗(在位时间:1604年-1634年),也是蒙古北元朝最后一位大汗。

林丹汗是蒙古大汗布延薛禅汗长孙,因其父早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便继承汗位,年仅十三岁,号“库图克图汗”。林丹汗继位之时蒙古内忧外患,虽名义上是蒙古共主,但是实际上也只是掌控察哈尔省部,且多遭明朝蔑视,但其在任期间,蒙古也逐渐统一,古漠南一度成为察哈尔部的天下。万历四十年(1612年),林丹汗率军攻打明朝边境,大败而归。三年后,林丹汗再次攻打明朝边境,于义州大败明军,洗劫城池,自此明廷不再轻视林丹汗,蒙古各部也逐渐恢复对林丹汗的朝贡。之后,林丹汗因战争胜利,与明廷在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市)一带开启互市。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林丹汗由信仰黄教改为信仰红教,引得其部下不满。同年,因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明朝边境,林丹汗选择驰援明廷,大败,随后林丹汗选择联明抗金,并因此与后金交恶。天启三年(1623年),努尔哈赤改变战略攻打林丹汗部,林丹汗再次大败。因多次战败,林丹汗声势大跌,林丹汗选择更改“攘外”策略,从而转为“安内”,并成功收复喀尔喀部等多个部落。随后,后金采取分化策略以此削弱林丹汗实力,并趁机出兵。林丹汗本欲死战,但因部下人心浮动,无奈选择丢下重粮草等西渡黄河。至甘肃大草滩(现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后,林丹汗因粮食不足,多次侵扰明朝边境以掠夺食物,并欲谋以青海省为根据地与蒙古其他部落组成“反黄教联盟”,借机东山再起。但不久后的崇祯七年(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病死于甘肃大草滩,终年43岁。死后,其残余部下及其妻子、儿女皆归降于后金

林丹汗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加强集权,巩固汗权。在文化上推行黄教与红教,并命人修编翻译了《甘珠尔》。在外交上与明朝达成外交,并选择联明抗金。林丹汗在位期间对蒙古的政治、文化、外交方面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同样,林丹汗的多种举措也加速了北元的灭亡。现代学者杨强也曾评价:“林丹汗的败亡对17世纪中期东亚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年少即位

林丹汗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生在一个蒙古世家的名门家族,是成吉思汗的22世孙,黄金家族的后裔。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其祖父布延薛禅汗卜言台周逝世,本该即可汗位的林丹汗父亲莽古斯也于不久后逝世。于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年仅13岁的林丹汗继承可汗位,尊为“库图克图汗”。

林丹汗继位之时蒙古汗权不振良久,自十六世纪时期蒙古便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三大统治集团,其中漠南蒙古分为科尔沁、察哈尔、乌梁哈、鄂尔多斯等十多部。这些集团与部落,各据一方互不统属,彼此之间保持较大的独立性,对明或者后金都能建立一定形式的外交关系。虽表面尊林丹汗为共主,但实际对其并不理睬,林丹汗只能掌管其手下察哈尔部,处境艰难,曾一度辗转辽河以西,兴安岭以东,长城以北等地。即位后,林丹汗开始积极进行统一蒙古各部,力图重新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在林丹汗的经营下,察哈尔部逐渐强盛,使蒙古漠南一度成为察哈尔部的天下。

声势渐显

林丹汗即位后的几年间,明廷多次表达对林丹汗的不屑。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十月戊申,兵科都给事中宋一韩在上奏给朱翊钧的《边事大略》就提到“现在辽东的情况是:之前的可汗逝世,林丹汗新立,其部下都是表面顺从,背地中却对其逆。”并称林丹汗为“穷饿之虏”。次年七月壬辰,兵部尚书萧大亨也称林丹汗“幼憨嗣立,懦弱未威”。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派兵进犯乌拉部,乌拉部向林丹汗手下科尔沁部求援,在林丹汗的同意之下,科尔沁部与乌拉部共同击溃努尔哈赤军。随后,林丹汗命科尔沁部侵扰努尔哈赤部,甚至深入其境内掠夺资源。时努尔哈赤不敢两线作战,便选择主攻明军,而对于蒙古各军则采取通婚、联姻等政策来安抚蒙古各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甲申,林丹汗边境各部开始与明朝进行交易,辽东巡按熊廷弼称林丹汗“尚不能统众”。但是不久后,林丹汗便开始试图侵入明朝,从而引起了明朝的重视。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八日,林丹汗率部三万从长静堡南北境进军,并分兵攻占穆家堡等地,明军反击,林丹汗大败,丢弃大量武器辎重而归。

林丹汗败逃后,开始团结其部分下属首领,并成立了一个由三万人组成的联合军,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十七日,林丹汗与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联合率军十万攻打广宁县(今辽宁省北镇市)等地,虽未能破其城防,但掠夺大量物品与牲畜而还。二十二日,林丹汗再次率领六千骑兵,分兵二路攻打锦州市等地,因明军有所防备,未有所获而回。三日后,林丹汗率领六万骑兵分五路攻取义州,因明军有所防备,前期战斗艰难,后林丹汗采取假装撤兵之计,大破大安堡内明军,林丹汗军队越过城墙,攻入城内,杀死守军,并将城内洗劫一空而还。此战之后,明朝方面改称林丹汗为“虎墩兔憨”并评价其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而蒙古内鄂尔多斯市、土默特等部也开始恢复了对可汗的朝贡。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林丹汗取得大安堡之战的胜利后停止了军事行动,而是向明朝派遣使节,请求通商,但是明廷拒绝了其请求。次年五月,林丹汗再次派遣使节前往明朝,并且此次林丹汗送回了俘虏,并采用钻刀血的礼节请求通商。此时,努尔哈赤已建立后金国,为避免引起双边压力,明朝同意了通商请求。并且为了与林丹汗一起对抗后金,明朝还扩大了市赏额度。

改变信仰

蒙古地区自从俺答汗引入藏传佛教之后,黄教便在蒙古地区壮大,而之林丹汗时期,黄教已成蒙古地区的至高信仰,不论是平民还是贵族皆信仰黄教。林丹汗早年也信奉黄教。但至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林丹汗为表示自己的敬佛之心及彰显自己蒙古共主的身份,其邀请红教迈达里活佛至察罕浩特,并允许其在察罕浩特进行传教。次年,红教沙尔巴活佛在蒙古地区进行传教,林丹汗见到红教活佛之后被其折服,并封其为国师,从此改信红教,并且极为虔诚,甚至于命人在察罕浩特修建可供奉金佛的金顶白庙。但林丹汗改变信仰的行为引得信仰黄教的各部不满,开始逐渐疏远林丹汗,黄教的僧侣甚至开始支持林丹汗的反对者。

交恶后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明朝,明军迎击,萨尔浒之战爆发,明军大败,随即明军转入防守。次年七月,后金军再次率军攻打明军辽东重镇铁岭市,明军颓势凸显。林丹汗见此决定出兵援助明军,他派遣联军内喀尔喀部大将宰赛率一万军队驰援明军。但明军还未能等到援军到达,铁岭便已丢失,蒙军也随之大败,其主帅宰赛也被后金军俘虏,林丹汗得知后大怒,并派遣使者送信给努尔哈赤,警告其不可攻占与明朝互市的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一地,努尔哈赤没有理睬林丹汗,并派遣使者送信嘲弄了林丹汗及明廷一番,林丹汗得信后杀死了信使,并开始积极备战,但又顾忌后金手中还有俘虏,只得等待时机再次发兵。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秋,明朝派遣监军王猷带上白银四千两出使察罕浩特,以求与蒙古联合。林丹汗为提高商谈价码,先是称病,随后又提出手下无懂汉字之人,来避开联合的问题。随后,再用冷处理的方式来对付明使。最后在指使其叔父脑毛大称,要起兵对付后金军的权利都在林丹汗手中,而自己没有决议之权的说法来搪塞明使。虽然林丹汗不断加码,但最终还是谈成协议,林丹汗与明朝达成盟约,其以每年收取明朝赏银4000两为代价帮助明军守卫广宁县城,而领银之处也被定在了广宁一带。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10月,林丹汗与明朝结盟后开始刻意挑衅后金,他派遣使者出使后金,并递交国书给努尔哈赤。信中林丹汗自称为“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孛儿只斤·铁木真”。并嘲讽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警告其不得进犯广宁。努尔哈赤得到此国书后,群臣皆怒,都要求对信使施以酷刑,但努尔哈赤却没有理睬,只是将信使扣押。而努尔哈赤意图借铁岭之战中俘虏的宰赛为人质,要求蒙古内喀尔喀部不再与林丹汗为盟,而是与自己结盟。不久后,内喀尔喀部无奈答应了其要求。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努尔哈赤正式派遣使者给予林丹汗回复,并且在回信中提起曾经明灭元之时,四十万蒙古族被掳之事。同时还讽刺其不能统一蒙古,不如一起结盟讨伐明朝。林丹汗不予理睬,并扣押了其使者。随后努尔哈赤见信使久不回来,并且听信了内喀尔喀传来的信使已被斩杀的谣言,大怒,并将林丹汗信使斩杀,后金与林丹汗彻底决裂。

联明抗金

天启元年(1621年),努尔哈赤率军攻克明朝辽东重镇沈阳市,并将宰赛安置于此,随后布下少量兵力驻守后再次率军出征,并连克明朝七十余城。林丹汗见后金军后方空虚,随即命部下率两千轻骑奔袭沈阳救回宰赛,但因沈阳守军顽强抵抗,林丹汗军难以攻克,又恐努尔哈赤回援,无奈撤军而去。而内喀尔喀部只能通过献给努尔哈赤几万匹牲畜才得以换回宰赛,此战过后,林丹汗声势大跌。而次年,努尔哈赤进军广宁县,广宁巡抚王化贞花费万两白银以求林丹汗援助,林丹汗答应了其请求,并派遣了一万蒙古军援助广宁,但因王化贞未战先逃,再加上林丹汗的两万蒙古军被风雪所阻,林丹汗与明朝的交易重镇广宁落入努尔哈赤手中。因明朝再次答应给予林丹汗白银,林丹汗随即领军前往山海关区援助明军,但再次战败。因为林丹汗的连续失败再加上其信奉红教,引得多数部下对其不满,其部下陆续归降于努尔哈赤军。

安内之策

广宁之战后,林丹汗改变了攘外的方针,从而开始采取“安内”方针。但是另一方面,天启三年(1623年),努尔哈赤也暂缓了攻明的战略方针,要求内喀尔喀部不再攻明,而是攻打林丹汗,并且努尔哈赤不允许其拒绝,一切拒绝之人都被努尔哈赤所杀,而当时的内喀尔喀部游走于明、后金与林丹汗之间,努尔哈赤为作惩罚,杀死了内喀尔喀部内的部分表示反对的强硬派,引得内喀尔喀部的部分将领不满。随后他们请求与林丹汗结盟一起攻打后金军,但因林丹汗部下损失严重,且人心浮动,多数将领已有叛逃之心,甚至已经叛逃,如天启三年(1623年)正月,内喀尔喀拉巴什希布、索诺木、莽果、达赖台吉等率所属五百户投奔了辽阳城,乌珠穆沁部翁衮都喇尔子多尔济车臣济农与其叔之子塞棱额尔德尼台吉也因与林丹汗不和,率部投奔了漠北外喀尔喀。所以林丹汗拒绝了其邀请,并开始着手整理内部事宜,而林丹汗此举也彻底失去了内喀尔喀部的信任。

林丹汗为求安内,便意图采用杀鸡儆猴的方式处理于天启四年(1624年)归降后金的科尔沁部。十月,林丹汗派遣使者前往科尔沁部,希望其能回心转意,未果。11月,林丹汗开始召集兵马准备东征,并打算于十五日正式出征,同时,还向蒙古部下喀尔喀联盟下达命令,要求其也一起参战,但喀尔喀联盟担心林丹汗征讨科尔沁部之后实力大增,于是其命令部下将林丹汗即将攻袭科尔沁部和行军路线等信息告诉了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奥巴得到消息后自知不敌,遂向后金求援。努尔哈赤得知后亲率大军来救。十一月初五日,林丹汗抵达科尔沁区境内,其境内贵族不战而逃,而科尔沁部首领奥巴得知破城必定身死,于是固守城防,而林丹汗部几日攻城不下。五日后,努尔哈赤率五千骑兵来救,但只是虚张声势,没有力敌。林丹汗担心腹背受敌,遂退军而去。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因明廷内部生变,努尔哈赤开始进军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宁远之战爆发,努尔哈赤军大败。此次战役失败后,努尔哈赤怨恨喀尔喀联盟暗中协助明朝,便开始攻打喀尔喀联盟。4月,努尔哈赤兵分八路军攻打喀尔喀联盟,喀尔喀联盟首领卓里克图洪巴图鲁,决定与努尔哈赤死战,大败。后金军乘胜追击,连续消灭喀尔喀联盟各部,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走投无路之下求助林丹汗,林丹汗不理,并将其杀死,收编了他的残余部队。8月,努尔哈赤逝世,皇太极即位。10月皇太极率军讨伐内喀尔喀部,而林丹汗也趁火打劫,收编势力,而内喀尔喀部在后金军与林丹汗军的夹击下土崩瓦解,在收编各部残兵之后,林丹汗开始对收编的各部采取“达鲁花赤”,即监管政策进行管理。

西迁右翼

天启七年(1627年)初,皇太极为采取分化策略,派遣黄教喇嘛前往敖汉旗奈曼旗两部进行拉拢,但两部首领虽对林丹汗略有不满,但却不愿背叛,但又看到后金如此咄咄逼人,而蒙古各部也处动乱,两部首领便提出双方和解,给予蒙古修养生息之机,而他们也愿意当调解人,向后金讲和。皇太极得知后,命人偷偷将消息告诉给林丹汗,并称其所属敖汉、奈曼两部已暗通后金,要进行反叛。林丹汗大怒,遂派兵攻打敖汉、奈曼两部。6月,敖汉、奈曼两部无奈背叛林丹汗,归附后金,并与皇太极订立盟誓。而因为敖汉、奈曼两部的归降及喀尔喀联盟的败亡,蒙古内部愈发混乱,后金军也逐渐紧逼,明军也因后金军的多次战役选择收缩,林丹汗也逐渐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同时,林丹汗也为兼并蒙古右翼残余诸部,并掠夺明军曾给予其部下的白银。10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旗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自己 率领数万民众开始西迁。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朱由校病逝,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崇祯帝登基后取消了与边境蒙古族互市的法令,引得朝廷哗然,但崇祯帝对其不理。崇祯元年(1628年)6月,林丹汗率军攻打大同市等地,明廷军民损失过万,8月,崇祯帝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在明廷的安排下,以鄂尔多斯部为首的联合军开始对林丹汗征伐,林丹汗大胜,并且击溃了其联军。而后至崇祯二年(1629年)3月,林丹汗连续荡平蒙古西翼多地,且屡战屡胜,但另一方面,林丹汗因同室抄戈,多数蒙古部首领及逃亡的残兵部将开始归降于后金,林丹汗领地及所属兵源也逐渐减少。同年,明廷因后金的攻势愈烈,且还有农民起义爆发,无奈与林丹汗议和。随后,明廷再次与蒙古展开互市。

而林丹汗故土丢失,新土出乱,为拉拢人心,林丹汗于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召集三十三名翻译官开始修编翻译《甘珠尔经》。并且拿出嘛哈噶喇金佛和传国玉玺,以求召集人心。但却没有发挥出较明显的作用。

崇祯四年(1631年)林丹汗再次进犯明朝边境。十一月,林丹汗东征西拉木伦河,侵袭已降金的阿鲁科尔沁旗达楚琥尔牧地,并带走了其部众。皇太极亲率2000名精锐骑兵来救,未果。另外,林丹汗还杀死漠北外喀尔喀诸部派到右派的使者,从而引得漠北各部惊恐。 次年,林丹汗再次率兵攻打明廷边境而归。

败逃西撤

林丹汗西迁之后,虽多取得军事胜利,但其领地不稳,人心浮动,且兵员、粮食、战备损耗严重,皇太极便准备兵发林丹汗部。崇祯五年(1632年)4月,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及已归降的蒙古诸部统军十万远征林丹汗,皇太极手下两个蒙古士兵得知后偷马而逃,并将皇太极大军压境的消息告诉了林丹汗,林丹汗大惊,便决定与皇太极决一死战,但虽林丹汗有决战之心,但是其部下人心已乱,所率各部纷纷解体。一方面林丹汗只能无奈率军渡黄河西撤。但因撤退慌乱,其所部遗弃人马辎重无数。待到渡过黄河之时,林丹汗部离散军队已有十之八九,皇太极尽数收取其部众及辎重粮草。

另一方面,皇太极得知林丹汗西撤之后,兵分三路穷追林丹汗41天,至崇祯五年(1632年)5月末,抵达呼和浩特市,隔黄河与林丹汗所处的鄂尔多斯市相望。林丹汗在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前举行仪式,并宣称自己为全蒙古的“林丹巴图鲁汗”,随后带领剩余部众逃至大草滩(现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而林丹汗经次一役元气大伤,而皇太极见林丹汗渡黄河远去也不再追击,率军而归,在归途中皇太极又收拢林丹汗残部数万,并编入蒙古八旗之内。

西渡黄河之后,林丹汗于大草原永固城(今民乐县永固乡驻地一带)驻扎,但因资源匮乏,粮食所剩无几,林丹汗部众甚至出现了“杀人易食”的情况,其部下逐渐无法忍受该情况,纷纷归属后金崇祯六年(1633年)4月,林丹汗部所属两翼大总管塔什海等归降后金。6月,其部下五个头目率领千余户归降后金,同年,林丹汗再次率军攻打明军边境,掠夺资源。

因病逝世

崇祯七年(1634年)初,蒙古漠北喀尔喀绰克图台吉部率军四万与林丹汗会合。3月至8月期间,林丹汗再多次出兵明朝边境掠夺粮食。不久后,林丹汗与漠北喀尔喀绰克图台吉部通过红教的关系与多个部落建立起来“反黄教联盟”,联盟成立后,林丹汗获得大量物资补给,遂决定向青海省转移,并于青海建立根据地,以求东山再起。但不久后,崇祯七年(1634年)夏秋之际,林丹汗因天花病死于甘肃大草滩,终年43岁。林丹汗病逝后,蒙古抗金阵营失去首领,皇太极也趁机出兵,意图一举剿灭残部。林丹汗部下、妻子、儿女见大势已去,便纷纷归降后金,而传国玉玺也落入皇太极手中。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康熙帝十二年(1673年)12月,三藩之乱爆发,林丹汗子孙举兵反清,未果,林丹汗子孙被康熙屠戮,后世子孙断绝。

施政举措

政治

加强集权

林丹汗即位后,面临汗权衰弱,蒙古各部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应付此局面,林丹汗便开始着手采取各种举措强化中央政权。林丹汗在巴林境内修建了察罕浩特城,以此加强统治,同时林丹汗将察罕浩特分为两翼六土绵,分军六万统治其手下大臣及部下,并加强其地方行政与军事体制的职能。林丹汗修建察罕浩特城有效的控制了蒙古各部与巩固了汗权,此外,林丹汗还会借用《图们汗法典》以此加强权力。在林丹汗执政初期,漠北各部首领便会前往察罕浩特商议政事,并参加相应的社交活动,而其他各部也会向林丹汗供奉物品。

安内政策

天启六年(1626年)4月,努尔哈赤兵分八路攻打喀尔喀联盟,卓里克图洪巴图鲁败退,其走投无路之下求助林丹汗,但林丹汗没有原谅他曾经走漏消息一事,并将其杀死,收编了他的残余部队。随后林丹汗出兵,将喀尔喀其他各部被后金击溃的部众收归自己管辖,并采用“服从者收之,拒敌者被杀”的手段给予喀尔喀联盟最后一击。随后,林丹汗设置“达鲁花赤"一职负责监管民众,避免民众反叛。

采取结盟

崇祯五年(1632年),早年因信奉红教而被排挤出漠北的绰克图台吉控制了青海省全境。崇祯七年(1634年),林丹汗败逃西撤至青海甘肃边境,为求东山再起,经过多方联系与漠北绰克图台吉部组成结盟。随后通过绰克图台吉部与统治西藏自治区的藏巴汗以及控制康巴藏区的白利土司组成“反黄教联盟”,并获得了他们的物资补给。

文化

宗教政策

林丹汗是位藏传佛教信徒,他曾经从不同教派的藏传佛教僧人受戒。其即位后,在察哈尔部修建了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并且早年林丹汗信奉黄教,并在察罕浩特地区大肆宣扬黄教,以求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林丹汗改变信仰,不再信仰黄教,改信仰红教,并尊红教迈达里活佛为国师,而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孛儿只斤·忽必烈时红教八思巴喇嘛用千金所铸的玛哈噶喇金佛,而林丹汗命人在察罕浩特修建供奉金佛的金顶白庙,同时,林丹汗为了恢复元代“正统的”红教帝师制度传统,并依照元代的“前例”实施“政教二规”,试图以此来再度统一蒙古各部,但林丹汗改变信仰的行为引得信仰黄教的各部不满,叛逃林丹汗的部下反而增多。

修译《甘珠尔》

林丹汗西迁后,因人心浮动,便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三十三名翻译官开始修编翻译《甘珠尔》。崇祯元年(1628年)至崇祯二年(1629年)期间共翻译了108卷,并用金字抄写在蓝纸上,但未刻版印行。林丹汗将传国玉玺、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视为三大法宝。《蒙古族通史》一书认为,林丹汗组织翻译《甘珠尔》是对学习蒙古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

外交

明朝

林丹汗对于明朝的外交多以利益出发,林丹汗早年为获得与明朝的交易权,曾多次攻打明朝边境,并成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成功与明朝达成互市。并且明朝以加大赏银为利,使得林丹汗与明朝达成合作,共同抗金。也曾多次出兵帮助明朝抵御后金军。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秋,林丹汗与明朝达成协议,以每年收取明朝赏银4000两为代价帮助明军守卫广宁城,而后又多次收取赏银,再帮明朝出兵。但从与明朝进行互市的广宁落入努尔哈赤手中之后,林丹汗不再与明廷合作,甚至多次劫掠明廷边境。

后金

林丹汗因选择与明联合,对于后金多以交恶为主,且从未与后金有过合作。如,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铁岭之战爆发,林丹汗派兵攻打努尔哈赤军,大败。而后林丹汗派遣使者写信于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因误会杀死了林丹汗使者,林丹汗与后金彻底交恶。天启七年(1627年)初,后金兵发林丹汗部,林丹汗无奈选择西撤渡黄河。

西藏

林丹汗对西藏的外交与明类似,多从利益出发。林丹汗在败逃西撤之时,西藏藏巴汗丹津旺布也成功夺取西藏的实际统治权,为巩固政权,藏巴汗组织建立了“反黄教联盟”,林丹汗也通过漠北绰克图台吉部加入其中,并在其中获得了大量的物资补给,但还未等林丹汗有所施展,便病逝于甘肃。

人物影响

林丹汗在位期间虽加强集权,力图统一蒙古各部,但因自身错误及外部侵扰,一直未能实现。因林丹汗多起战事给蒙古民众带来了苦难,也曾多次侵扰明廷边境,给明朝民众带来了灾难。同时,林丹汗在文化上推行红教与黄教、命人修译《甘珠尔》对当时及现在的蒙古方面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另外,林丹汗连年战争与其改变信仰的行为也加速了北元的灭亡,加快了后金的发展。

人物评价

明代辽总督薛三才评价林丹汗:“虏中名王,尤称桀骜。”

清代文人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评价林丹汗:“年少即嗜好酒色。”而在清代文人汪楫的《崇祯长编》也有相似评价,书中评价其:“沉溺酒色且嗜利好色,无法驾驭其部下。”

清代思想家魏源在其编著的《圣武记》中评价林丹汗:“林丹汗士马强盛,横行内蒙古地区,有宋康、武乙之暴。”

清代蒙古族史学家萨冈彻辰洪台吉在《蒙古源流》中称林丹汗:“心中生嗔,而化六国为乌有。”并将林丹汗与朝克图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月顿多吉贬为毁灭黄教的“四恶汗”。

中国现代学者戴鸿义评价林丹汗:“林丹汗对内实行统一漠南各部、重树宗主大汗的权威,对外实行联明抗金,以挽救危局,竭力维护北元政权和蒙古民族的利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是,林丹汗辜负了北元人民所寄于的期望。”戴鸿义还提出:“林丹汗统辖的北元地区,以单一的游牧经济为基础,缺乏雄厚的实力,没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做后盾,他更无坚实的群众基础,‘诸部各自称雄’‘傲然不理’,在明与后金的进攻面前,其统治区域内毫无任何的防御部署,只能实行消极的逃跑主义,‘君一怒而失国,众一怒而破城’,对内对外政策的错误,树敌过多,必然使他的志向未成而‘报恨终身’。”

现代学者杨强评价:“林丹汗的败亡对17世纪中期东亚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宗教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论证了林丹汗败亡的各种原因。林丹汗的败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蒙古族为清朝所绥服的原因。”

由现代学者孛儿只斤·苏和等人编著的《蒙古历史一百名人》一书中评价林丹汗:“林丹汗为维护蒙古民族的独立与统一,坚持抗清斗争近三十年,可以算得上是蒙古民族杰出的英雄。”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对于林丹汗败亡的原因存在争议。原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戈瓦认为,林丹汗实施了错误的内政外交策略,导致人心不一,蒙古各部首领多生背叛,而且一味用兵孤立了自己,帮助了敌人,才导致了他的败亡。而现代学者杨强认为,林丹汗败亡的原因有很多,而蒙古宗法封建制度是林丹汗败亡的根本原因;采取的“先处里,后处外”的战略方针是其败亡的直接原因;改宗红教是为重要原因;而林丹汗个人能力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多种因素之下,才导致了林丹汗的败亡。

人物轶事

在林丹汗病逝后的后金皇太极八年(1634年)八月,,林丹汗的侧福晋——窦土门福晋,由他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库鲁克卫士的护送下,到皇太极的军营行幄,请求归顺,随后,皇太极同意了他们的归顺,并将窦土门福晋纳入了后宫,在纳入后宫之前,皇太极本欲推脱,但是在大臣的劝谏下皇太极也就答应了,并提到他曾在行军途中,驻于纳里特河时,曾有一只雌雉飞入他的御幄,他认为这就是美女入帐的“吉兆”,窦土门福晋来归嫁看来是 “天作之合”,既然是上天的旨意,那就要接受了。而在次年春三月,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即嫡妻囊囊太后博尔济吉特·娜木钟率领一千五百户部众来归,皇太极又迎娶林丹汗的嫡妻囊囊太后,而后来的窦土门福晋被皇太极封为了次东宫博尔济吉特·巴特玛璪,而囊囊太后被皇太极封为了永福宫孝庄文皇后

相关遗址

察罕浩特古城遗址位于罕庙西北的阿巴嘎罕山南麓,其为元代末代皇帝林丹汗的平安京,其共有3座古城址和两处墓群,以这3座城址为中心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村落遗址。察罕浩特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土城城址,至今城墙和宫殿基址未遭到严重破坏。而察罕浩特古城址已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物

甘珠尔

林丹汗组织修译的《甘珠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其正文半页6行,每行字数不等,上下双栏。版框20.3cm×15.7cm。崇祯二年(1629年)成书后,一直未刻版印行。目前流传于世的蒙文《甘珠尔目录》已很稀少,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部蒙文《甘珠尔目录》写本全书共61页,共收录108函蒙文《甘珠尔》的所有子目录,主要按《甘珠尔》的函数、卷编次为序编排,但所述诸经名称均为简名。

林丹汗碑铭

1893年6月初,俄罗斯蒙古学家A. M. 波兹德涅耶夫(A.M.Pozdneev,1851-1920)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北部的白塔子旧城(辽代庆州)遗址发现了《林丹汗碑铭》,并亲手抄下了该碑文。该碑立于1626年,碑文为蒙藏文合璧,蒙古文碑文译自藏文碑文。碑文正面文字共34 行每行约65字碑石旁侧也刻有6行文字(字数近似正面)共40行字碑文,而该碑纪录了西藏萨迦派高僧夏尔巴胡图克图来到林丹汗身边,成为林丹汗的供养喇嘛,并大力弘扬佛教;林丹汗为其曾祖父图们扎萨克图汗的遗体举行火葬后为他建立了大神变塔,又为实现他母后的愿望,建造了天降塔。其中碑文中还记录了林丹汗妹妹索拉斯瓦蒂(Suvarasvadi)于1626年建造成功两座塔的同时还立起来石碑之事。但该碑至2023年依旧下落不明,现碑文仅为波兹德涅耶夫留下的笔录。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林丹汗.故宫博物院.2023-12-21

..2023-12-24

额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30

..2023-02-17

《甘珠尔目录》.故宫博物院.2023-12-27

皇太极为啥要娶两个寡妇?野鸡飞入帐中来——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2-24

历史 | 察哈尔八旗.今日头条.2023-11-24

查干浩特古城遗址.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政府.2023-12-27

绰克图台吉.猫眼电影.2023-12-21

一代皇后大玉儿 一代皇后大玉儿 (1992).豆瓣电影.2023-12-21

美人无泪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12-21

美人无泪 (2012).豆瓣电影.2023-12-21

“Бага хаадын үе” олон ангит кино бэлэн болжээ.ikon.2023-12-21

群王时代 Бага хаадын үе (2014).豆瓣电影.2023-12-21

大玉儿传奇 (2015).豆瓣电影.2023-12-21

苏茉儿传奇 (2018).豆瓣电影.2023-12-21

苏茉儿传奇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