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八思巴

八思巴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转写:Hphags-pa;1235年3月6日-1280年12月15日),藏族,又译拔思发、八合思巴等,本名罗卓坚赞,乌斯藏萨斯嘉(今西藏自治区萨迦县)人,元朝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主,元代首任帝师,第一萨迦法王,西藏萨迦政权创始者。家族为款氏,父亲索南坚藏,母亲觉卧公却吉。

八思巴幼时关于问答等方面稍学就通,人们尊称他为八思巴,在藏语中有“圣人”的意思。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十岁的八思巴与恰那多吉随63岁的伯父萨迦派第四任法主萨斯迦班第达公哥监藏(Sa-skya pandita Kun-dgah rgyal-mtshan,1182年-1251年,简称萨迦班智达)萨班前往凉州。南宋淳十一年(1251年)八思巴在萨迦派第四代法主萨班任命下继任萨迦派法主之位。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八思巴与孛儿只斤·忽必烈初次相见于六盘山,为忽必烈施以密续灌顶。南宋宝祐三年(1255年)八思巴前往临夏回族自治州从事宗教活动,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统管全国宗教事宜。建立总督院兼治理吐蕃事宜。中统元年八思巴建立乌斯藏行政体制。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八思巴向孛儿只斤·忽必烈献上受命编的蒙古新字。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开办法会,史称“曲弥法会”。

至元十七年(1280年)冬,八思巴在故乡逝世。孛儿只斤·忽必烈建造佛塔于大都以示追念,赐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八思巴在元朝统治时期,为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在藏区佛教发展上起到领袖的风范,促进蒙汉藏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了元朝中央集权的集中性。

人物生平

早年

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镇守凉州的蒙古王子阔端邀请萨迦派首领萨斯迦班第达公哥监藏(Sa-skya pandita Kun-dgah rgyal-mtshan,1182-1251,简称萨迦班智达)前去商议吐蕃归附蒙古事宜。萨班从大局考虑接受了邀请。八思巴随伯父萨班及其弟恰纳朵儿只(Phyag-nardo-rje,1239-1267)前往凉州于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抵达,史称凉州会谈。那时阔端在和林参与推举孛儿只斤·贵由可汗的忽里台大会,在次年返回凉州。两方商订归附条款,由萨班通告乌斯藏纳里僧侣首领,吐蕃正式归附蒙古国。后来萨班做了阔端供养的上师留居在凉州,八思巴随伯父学习西藏佛学教法,恰纳着蒙古服,学习蒙古语言并娶蒙古王公女为妻。

继承

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八思巴17岁时已学完萨迦班智达教授的所有教法,掌握了担任萨迦派教主具备的知识。当时萨迦班智达在西藏自治区处于思想领袖的地位,孛儿只斤·忽必烈向萨迦班智达发出了邀请,想要其来辅佐自己。萨迦班智达年事已高,已不能前往西藏。萨迦班智达临终前任命八思巴为法位继承人,即萨迦寺主持和萨迦派教主,成为萨迦派第五祖。所以八思巴便代替自己的伯父踏上了前往西藏自治区的征程。此后八思巴成为萨迦派的教主可以代表西藏地方权威,其对西藏和元朝中央关系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次年,孛儿只斤·蒙哥下令在吐蕃括户,八思巴受命派格西朵儿只不鲁克(dge-bshesrDo-rje-hbrug)与格西孙不(dgebshes Sum-bu)率人配合金牌使者行动。同时,孛儿只斤·蒙哥在吐蕃推行分封制,萨斯迦仍为阔端及其后裔封地。

觐见

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夏天,孛儿只斤·忽必烈准备远征大理国,派人到凉州请八思巴到六盘山相会与其相见。两人相见,对彼此的才学和理想抱负所打动,说话间忽必烈被八思巴口中所说的“护国佑民”思想所震撼。八思巴受忽必烈灌顶,尊其为“上师”,归入藏传佛教。同年忽必烈成为孛儿只斤·蒙哥后,青藏高原交通不便,影响政府管理、军队补给及商旅往来,需建设通往西藏自治区的驿站。在八思巴的支持下,孛儿只斤·忽必烈修建了一条青海省通往西藏萨迦地区的通道,包含27个大驿站,使之往来通畅。南宋宝祐三年(1255年)五月,八思巴前往临夏回族自治州,从涅塘巴·扎巴生格、恰巴·却吉生格及雅隆巴·喇嘛曲监藏等人受具足戒。随后便到内地从事宗教活动。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朝拜,写下了《文殊菩萨名号赞》《文殊菩萨坚固法轮赞》等诗及《听法广记》。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佛道争执加剧,孛儿只斤·忽必烈孛儿只斤·蒙哥之命,在开平城主持大辩论,双方围绕《老子化胡经》真伪展开。八思巴参与大会,位次那摩大师而名列第二,八思巴在大会上力辩为佛教派系立下功劳。大会过后道士樊志应等十七人在龙光寺被削发为僧,虚假经书被毁。八思巴在佛教僧侣中愈发得到认可。同年著《道果法明鉴》,阐述本派思想。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南宋景定五年(1264 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迁都大都(今北京),在中央政权内设置总督院,掌管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又命八思巴以国师的身份兼管总制院事(1288年改称宣政院),统辖吐蕃民政和军政,宗教大权于一身。当时吐蕃的各宣慰史司、都元帅府以及万户以上的重要官员,在皇帝任命前都要由帝师选拔,可见八思巴在中央决策西藏自治区政治事务时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藏族居住区,元朝设有宣慰使、安抚使、招讨使、万户、千户等官职,负责管理当地军政事务。万户以下的职官都是任命当地的僧俗上层人物担当,并且可以世袭

行政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八思巴秉承孛儿只斤·忽必烈的意旨,会合各派僧俗领袖,对西藏的行政体系进行了规划。八思巴参照蒙古政府的行政体制,以及西藏地区的惯例,将不包括阿里地区在内的卫藏地区划分为十三个万户,并区分俗人民户和寺属民户,明确了僧俗领主与农奴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八思巴建立了代表中央政府在西藏自治区管理地方政教事务的地方政权--萨迦县政权。八思巴进而使西藏各派靠拢至中央集权,向皇帝推荐西藏“本钦”(意为大官)负责西藏的行政事务等。八思巴让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发展,这样的胸怀世上难得。八思巴这一做法使得藏传佛教各派系的发展得到了维护,使元朝与西藏地区的统治更加坚固。之后,八思巴返回西藏,对萨迦寺进行了翻新,又建造了佛像灵塔,用金汁书写大量大藏经。同时拜多位大师为师,研习修教仪轨,以及藏族传统文化知识。八思巴此次回藏奉孛儿只斤·忽必烈之命编纂「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按照藏文30个字母编纂的由41个字母组成的一种新字,其发音拼读均按蒙古语,后来蒙古新字又称“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完成编纂蒙古新字后,忽必烈为之大悦,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下诏,凡是诏书及各地方公文等统一使用蒙古新字。还用来翻译文言文的经,史等文献,供蒙古贵族子弟学习,加强了蒙,汉,藏等民族的语言文化的交流

帝师

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孛儿只斤·忽必烈施以灌顶。此八思巴为元朝编纂新文字,为元朝皇帝施以神圣灌顶,八思巴深得元朝皇帝器重。孛儿只斤·忽必烈宣八思巴为帝师,并赐玉印,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师亦或专席于坐隅。” 八思巴在帝师的职位上代替孛儿只斤·忽必烈管理佛教事务以及藏区事务,再次加强了元朝对于西藏地区的政权管理。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夏,八思巴离开大都到临洮县,居住生活了4年,修建了藏传佛教大寺,差遣弟子建造卓尼禅定寺,又到甘青地区传布萨迦教法.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在皇太子孛儿只斤·真金护送下,八思巴离临洮回萨迦。八思巴任萨迦法王,开始在西藏自治区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途中八思巴多次写信给孛儿只斤·忽必烈,祝贺元军攻克南宋诸城市,劝戒勿妄屠戮;并向元太子真金讲解佛教教义,后来成书为《彰所知论》。此经有汉译本,收藏在大藏经中。。后由其弟亦邻真监藏传承帝师之位。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八思巴在后藏的曲弥仁摩(今西藏日喀则县)举行盛大法会,参加法会的有藏传佛教各派共7万余僧侣。元太子真金主持法会,为7万余僧侣供应每日饭食僧衣。法会时长半月余,史称“曲弥法会”。此法会证明元朝完全控制了藏区,凸显了八思巴在藏传佛教各派系的“帝师”地位。

圆寂

至元十七年(1280 年)冬,八思巴在故乡的萨迦寺中逝世,终年 46岁。八思巴去世后,由达玛巴拉主持,萨迦派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荐斋醮科仪。消息传到朝廷,孛儿只斤·忽必烈“不胜震悼,追怀旧德,建大窣屠波(即佛塔)于京师。宝藏真身舍利,轮奂金碧无俦”。孛儿只斤·忽必烈又赐封八思巴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元延祐七年(1320年),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为了纪念这位对元朝有着巨大贡献的八思巴,在凉州莲花山建造八思巴帝师殿。至此萨迦班智达和他两代人的努力,萨迦派在元朝的西藏自治区政局中长期拥有影响力的优势。

著作

八思巴的著作大部分是密教类著作,其中最多的是关于道果法相关的瑜伽尼本续之释论和各种修法仪轨,此外还有许多应众蒙古王子、重臣们所请而写的各种仪轨和赞词。

传承

师承

八思巴师承萨迦派第四宗萨班·贡嘎坚赞,后世称其为“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自小跟随叔叔巴坚赞学习佛法,24岁时在克什米尔大师释迦室利处受了比丘戒,并学习法称的《量释论》等因明七论,以及《现观庄严论》等经论。除了佛法知识,他还学习了工艺学、占星术、声律学、医学、修辞学、诗歌、歌舞等印藏文化内容。之后,贡嘎坚赞成长为了一名佛教后弘期博通藏族十名学科的大学者,当时藏族地区这样的学者被称为“班智达”。贡嘎坚赞获得“萨迦班智达”这一称号之后,与六名印度南方的婆罗门学者辩经13天,最后六位学者以削发出家为僧的方式承认自己的失败,并皈依藏传佛教。之后,萨迦班智达在藏族地区变得家喻户晓。

萨迦班智达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关于佛教和文化方面的论著,诸如《三律仪论》《正理藏论》《贤哲入门》《乐器的论典》《修辞学》《声明学》《萨迦格言》等。八思巴是萨迦班智达的弟弟索南坚赞的儿子,在萨迦班智达的教育和影响下,年少时成为了一位精通各种宗教知识的高僧。1251年,萨迦班智达凉州圆寂前,将衣钵和白法螺等法宝传给了八思巴。此后,八思巴便成为了萨迦派第五位教主,开始了他的政教生涯。

弟子

八思巴一直都积极培养佛学人才,孛儿只斤·忽必烈也是他的弟子,其他弟子如胆巴、沙罗巴、阿尼哥、阿鲁浑萨理、刘容等人,都是元朝名僧。尼泊尔弟子阿尼哥曾担任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等职位;维吾尔族弟子迦鲁纳答思是翻译家,官至荣禄大夫;亦摄思连真曾在1286年到1294年期间,担任忽必烈帝师。一些佛教造像的能工巧匠,也都曾师从八思巴,他们以艺术形态的方式推进了藏传佛教的传播。

忽必烈

忽必烈在佛教上最早接触的是汉地高僧,以海云及其弟子为典型。在与汉地高僧接触的过程中,孛儿只斤·忽必烈对佛教产生了认可。在藏传佛教僧人中,对忽必烈影响最大的是八思巴,在1253年察必王妃接受过八思巴的欢喜佛灌顶法会之后,忽必烈先后三次接受了八思巴的喜金刚灌顶。之后,忽必烈将八思巴视为上师,并且遵从八思巴所言:“受灌顶之后,上师坐上座,要以身体礼拜,听从上师之言语,不违上师之心愿。”忽必烈在中统元年(1260年)4月即大汗位后,同年12月“以梵僧八合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

亦摄思连真

亦摄思连真,藏语音译为“益西仁钦”,又叫作亦摄思怜。1286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命其嗣帝师职位,领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鲁番市全境事务。亦摄思连真作为帝师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皇帝的宗教导师,同时是皇室成员的精神领袖;既是全国佛教僧众的领袖,又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首领。

阿尼哥

阿尼哥是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人,为皇室后裔。他从小就有绘画和雕塑方面的天赋,在中统元年(1260年)17岁时,被忽必烈任命为建造黄金塔的工匠。八思巴视其为奇才,黄金塔建成后,八思巴为其剃度招收为弟子,并让他修复了一直无人能够修复的明堂针灸铜像。至元十年(127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赐他银章虎符,统管十八个四品以下的司局。至元十五年(1276年),阿尼哥还俗。阿尼哥不但将尼泊尔的建筑工艺传入了中国,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建筑工艺专门人才,促进了中尼两国的文化交流。

影响贡献

文化影响

元朝以前,蒙古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为蒙古创立新字。八思巴创制了八思巴文,目的是“译写一切文字”。八思巴文的形体基本仿照藏文字母制成,在拼写时遵循回鹘式蒙古文的习惯。八思巴文在拼写汉语时,可以直接转写藏文,还可以按照藏文转写梵语的规则来转写梵文。这种文字很适合佛教典籍的编纂及典籍的翻译,可以使更多民族看懂佛教知识。另外,八思巴文的创建,促进了藏区与蒙汉等民族的交流。

萨迦派的译师雄敦·多吉坚赞等人从1260年开始到1286年的20多年中,在八思巴等萨迦派首领的支持下,将古印度学者目志所著的讲述修辞学理论的著作《诗镜论》译成藏文,并进行了修订,这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影响

八思巴是元代杰出的宗教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八思巴的一生对巩固元朝吐蕃地方的统治,加强蒙、藏、畏兀儿、汉等民族的相互了解与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佛教各派信仰自由,繁荣文化事业等方面,有过积极的贡献。

1253年八思巴在觐见孛儿只斤·忽必烈时,深受忽必烈赏识。至1260年忽必烈称帝,遂定佛教为国教,尊八思巴为国师,大宝法王,成为全国最高佛教首领,统管天下宗教,以西藏自治区十三万户酬庸八思巴为供养(至元十二年八思巴返藏,途径青海省西康省、前后藏,调查各地户口,总计十三万),实际是以藏地视同郡县,设官分职,僧俗并用,由八思巴以宗教领袖而兼掌西藏的政权。于是帝师的命令与元帝的诏敕,在藏土同时并行,这就是政教合一制。

忽必烈晋封八思巴为帝师,以后元朝朝廷中始终设置有帝师一职,多数情况下由萨迦款氏家族的成员担任,在款氏家族无人担任时,则由萨迦派的高僧担任。萨迦政权的领袖在八思巴以后是历任帝师。

八思巴还仿照蒙古宗王的怯薛组织(掌管宿卫的侍从机构)为自己设立拉章组织,由一批侍从官员组成,后来拉章制度为许多宗教首领效仿,成为藏族地区掌管一方政教权力的宗教领袖必需的侍从组织。

宗教影响

八思巴是萨迦班智达的法位继承人,为了给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他积极游说蒙古统治者信仰藏传佛教,保证了藏传佛家的传承与延续。在藏传佛教各派处于激烈的斗争时期,八思巴为了保住萨迦派在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不遗余力传教。后来孛儿只斤·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这件事为萨迦派在蒙藏地区树立了宗教权威。

除此之外,八思巴还收集了各种藏文佛教经论和古籍,在元朝机构里设置专门翻译梵语经书的局所,引进了大量的梵文经书,亲自带领众弟子翻译佛典。部分译成的文言文藏文佛典,被吸收到了佛教汉文经藏中。比如,八思巴为孛儿只斤·真金讲解佛教教义所用的《彰所知论》,翻译成汉文后被收入《清敕修大藏经》。八思巴不仅发展了元代的翻译文学,还推动了汉藏佛教的文化交流,填补了汉藏佛教经、律、论的不足。

孛儿只斤·忽必烈在接受了八思巴的灌顶后,曾准备下诏,在西藏自治区地区杜绝其他教派,只准修习萨迦派教法。八思巴对此表示反对,主张允许其他教派弘扬教法。忽必烈听取了八思巴的建议,使藏传佛教各派都可以得到发展。八思巴对藏传佛教的各教派教法都有研习,积极培养佛学人才。

八思巴还促进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对汉传佛教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比如,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藏文术语,很快被一些汉地的佛教修持者接纳;藏传佛教密教的部分仪轨,也在汉地得到了推行。八思巴为传播藏传佛教所做的这些努力,影响了中国佛教体系的形成,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评价

历史评价

第五世达赖喇嘛赞说:西藏自治区钻研学习各种包涵西藏传佛教文化的风气,确实是八思巴所提出为之所行动的思想

西藏王臣记》记载: 小时候聪颖善悟,长大善思好学,心怀大智慧,八思巴所学各种学问已经在藏区传播。

元代释法洪在《敕建帝师殿碑》中说,从元朝第一任皇帝开始就有帝师八思巴教导,老师的存在是有佛教思想的贯彻,不与皇帝的思想所冲突。

《元史释老传》中说他7岁时,就能诵读经书十万字,大约知道其中的内容,国人称之为圣童。长大开始学习西藏自治区传统佛教各种文化学识,学到了就明白。

现代学者评价

陈得芝主编《中国通史·元时期》:八思巴是元代权威的宗教交涉家和社会交涉家。八思巴的一生加强了元朝统一西藏地区的统一,使民族间宗教文化彼此尊重,共同发展,在元朝有着“护国佑民”的积极贡献。

人物关系

艺术形象

绘画形象

在上都八思巴帝师寺,喀则德钦颇章宫保存八思巴朝见忽必烈的壁画——《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授戒图》,在《八思巴与道教辩论图》《八思巴宣讲佛法图》《各民族僧俗人等礼佛图》中,也可见到八思巴的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纪录片:《一代帝师八思巴》(共5集),上映时间:2015年5月26日—30日,该纪录片重现了元朝初建政教合一的黄金时代,解读了孛儿只斤·忽必烈和大元帝师八思巴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传奇人物的不平凡的故事。

相关教派

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第五祖。萨迦派由昆·昆·贡却杰布(1034——1102)创始于11世纪70年代,其教法源自卓弥译师。贡却杰布和他的家族原先是宁玛派的信徒,修持旧派密咒法。他以在家居士的身份,跟随卓弥学习“道果”后,于1073年在后藏萨迦县地方建造萨迦寺,创建了萨迦派。贡却杰布规定,萨迦派的法位传承只能限在本家族内部。

八思巴是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的侄子,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去世前,将“萨迦五祖”之位传给了他。由于八思巴为孛儿只斤·忽必烈政权所做的贡献,元朝中央十分支持萨迦派的发展,使得萨迦派在当时成为了西藏自治区居领导地位的教派。14世纪上半叶,元朝开始衰落,萨迦派失去了来自中央政权的支持,再加上西藏地方地区新的教派和封建集团的崛起,以及萨迦派内部的纷争,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治影响逐渐减弱,开始向纯宗教的领域复归。

萨迦派的教义以“道果法”为核心,认为只要断除“烦恼”,获得“一切智”后,就达到了涅之果。这一修行方法包含三个次第:其一为“破非福”,指的是在修行的时候,要先把非福抛掉,决心不做恶业,专行好事,以此求得来生三善趣果报;其二为“破我执”,要求修行者证悟一切法皆非实有、一切皆空,由无我之空慧彻底断除我执,从而摆脱轮回之苦;其三为“除一切见”,要求修行者除掉断、常二见,成为智者。

萨迦派处在全盛时期时,在蒙古、汉地、康巴藏区安多西藏地方等地都建有寺院。萨迦派衰落后,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寺院相继破落,保存下来的寺庙有位于四川德格的贡钦寺。该寺原名伦珠顶寺,1550年建成印经院,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位于后藏那塘和夏鲁之间的俄尔寺也很有名,为萨迦派在后藏传播密宗的重要场所。其他的著名萨迦县寺院还有位于山南市的多吉丹寺、位于萨迦以西拉孜以南的图丹根培寺等。

后世纪念

追封名号

第一任帝师八思巴死后,八思巴在萨迦寺圆寂后,孛儿只斤·忽必烈又赐封号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殿与碑

1320年,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下诏,在全国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师殿,以示纪念。

八思巴文的文献数量很多,仅碑刻就有几十通。但这些碑刻多为皇帝颁发的圣旨或皇太后或诸王颁发的令旨,篇幅短小,言语刻板,内容多又重复。其中年代最早的属《龙门建极宫碑》。

相关文物

“管军百户之印”,印背刻“管军百户之印礼部造太平二年月日”。外圆内方铜印,文言文。尺寸直径 9.5 厘米。

参考资料

《太平记》的时代.豆瓣读书.2023-07-18

绝世无双.豆瓣读书.2023-07-18

一代帝师八思巴 (2015).豆瓣电影.2023-06-29

《一代帝师八思巴》.央视网.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