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

《萨迦格言》是萨迦班智达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并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张,成书于13世纪上半叶,是藏族第一部哲理格言诗集,也是西藏自治区贵族世代诵读的智慧珍宝。

《萨迦格言》强调知识、智慧的作用,宣扬“仁慈”“爱民”“忍让”“施舍”“利他”“正直”“诚实”“精进”等佛教的基本教义。《萨迦格言》刊行不久,首先译成八思巴文、蒙古文和文言文,后陆续有英、法、日、捷、匈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它既是藏族学者必读著作,也在群众口头广泛流传。

《萨迦格言》的作者是萨迦班智达,即萨班·贡噶坚参(1182~1251),藏族学者、诗人,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位班智达(意为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为“萨迦五祖”之一。萨迦班智达不仅是一位学识卓越、修证有成的佛教大师,还是一位热爱社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先行者。2014年12月,扎以“吾金体”抄写的《萨迦格言》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长的藏文书法长卷(单部作品)。

正文内容

观察学者品

学者要掌握知识宝库,必须汇集珍贵的格言;大海要成为水的宝库,必须汇集所有的江河。

人们是不是有学问,在于能否明辨是非;与尘土混合的铁粉,只有磁石才能分开。

格言是学者智慧的结晶,愚昧的人则难以理解;当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鸮形目则变成了瞎子。

学者勇于改正过错,愚者怎能做到这点;大鹏鸟能啄死毒蛇,乌鸦则不敢如此。

智者如受挫折,也能更加奋力;雄狮一旦饥饿,也能杀伤大象

智者不经过考问,怎能了解学问的深浅;乐鼓不经过敲击,怎能区别音质的好坏。

即使明晨就要死去,今天仍要坚持学习;虽然今生成不了学者,但知识仍归来世已有。

只要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自然会有人汇集在你周围;只要是香气四溢的鲜花,自然会有成群的蜜蜂属飞来。

学者研究所有的知识,精通后就能造福世界;庸人虽然了解很多,只不过是一丝星光。

即使具有渊博的学问,仍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通晓所有的知识。

学者用智慧保护自己,敌人再多也不能把他伤害;乌仗那婆罗门的儿子,只身一人降服了所有之敌。

当愚人间不和而争吵时,只有学者才能使他们安宁;当河水混浊不清的时候,只有澄水宝才能使它澄清。

学者无论处于什么困境,也不会去走庸人的道路;燕子无论渴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去喝地上的脏水。

学者即使遇到欺骗,也不会上当受蒙蔽;蚂蚁虽然没有眼睛,却比有眼虫走得快。

两个学者一起商量,就会有更好的主张;姜黄和硼砂配合好,会变成更美好的颜色。

英明而福德俱全者,只身也能战胜一切;勇猛之狮和转轮王,均无需别人的帮助。

善于使用智慧和计谋,征服大人物也很容易;鹏鸟飞翔的本领虽大,却成了黄衣仙人坐骑。

欲得今生来世幸福,就要靠自己的智谋;聪明智慧的国王达瓦,救了晨桑的今生来世。

虽有本领有胆量,没有智慧难成就;虽有金银和财物,没有福气难保全。

是非本来就清楚,如果相混只有学者才能明辩;水奶本来就分明,如果相融只有水鸭才能分开。

若经常鞭打和教训,就是牲畜也会听话;不用驱使而能自悟,就是聪明人的标志。

对智者不用多指点,看表情他就能明了;红果的味道怎样,看颜色就能知道。

学者在自己的家乡,不如在外地更受尊敬;珠宝到处被人珍视,在海岛上算得了什么?

求学就得历尽艰辛,贪图安逸成不了学者;迷恋眼前安乐的人,永远得不到长远之福。

有智谋的人哪怕再弱小,强大之敌也无法征服他;勇猛的狮子是兽中之王,却被小兔子送掉了性命。

有德操修养的人,能与众和睦相处;同一种类的牲畜,都能够聚集成群。

即使事情肯定成功,事前也要再三考虑;事后再去左思右想,那就是愚蠢的表现。

通晓智者研究过知识,才能称得上是学者;老牛小牛电动傻瓜也能分辩,那能算得上是学问。

大海不会嫌水多,王库不会嫌宝多,人们不会嫌财富多,学者不嫌知识多。

为了能学到有益的知识,哪怕是小孩子的话也要听;为了能得到奇异的香料,哪怕是野兽的肚脐也要取。

观察贤者品

贤者高尚的品德, 靠贤者替他传颂; 摩罗耶檀香气味, 靠和风替它散布。

委任贤者做官办事, 百姓就能得到安康; 宝贝供在经幢上, 自然会造福迎祥。

被暴君统治的百姓, 特别想念慈祥的法王; 被瘟疫缠身的牲畜, 特别渴望纯净的雪水。

被暴君残害的百姓, 法王就会特别护佑; 被邪魔纠缠的众生, 只有密宗才能解除。

贤者有点过失也会改正, 小人罪孽再大也不在乎; 奶酪沾点灰尘也要去掉, 酿酒还要特意放进曲粉。

正直的人即使贫困, 品德也会显得高尚; 尽管火把朝下低垂, 火舌仍然向上燃烧。

贤者虽然身居远方, 也能关照他的亲友; 雨云虽然飘在高空, 却使庄稼获得丰收。

活在世上名声要好, 死了以后福德要全; 若无两者纵有钱财, 绝不会使贤者欢悦。

对未来要远见卓识, 受阻难要忍让宽心; 如此努力坚持不懈, 仆役也能变成大臣。

乐善好施的美名, 像风一样吹遍四方; 如同乞讨的穷人, 召来了更多的施主。

布施了的东西不再索回, 小人的 轻侮也甘心领受; 别人的好处永记不忘, 这就是高尚人的标志。

贤者若将学问隐藏, 他的名声仍在世上传扬; 把兰花装在净瓶里, 它的香气还是飘往四方。

国王只能在本地显示威风,贤者却到处受到尊敬; 鲜花只是当天的装饰, 顶饰珠宝却永远都是珍品。

低垂的果树总是果实累累, 温驯的孔雀总有漂亮尾; 只有贤者才具谦逊美德, 只有骏马才能行走如飞。

贤者与常人作为虽然相同, 得到的结果则大不一样; 撒在地里的种子虽然相同, 得到的收成则大有差异。

为贤者办事哪怕再小, 也能得到优厚的报答; 仅仅献上了一颗酸楂, 就获得太子般的赏赐。

高贵的身份靠德行保持, 行为堕落就失去了高贵; 芬芳的老山檀香人人喜爱, 烧成了灰还有谁稀罕。

贤者暂时遇到困难, 人们不必为他担忧; 月亮若被天狗吃了, 很快就会得到解脱。

贤者对敌仁慈, 敌人也会被他征服; 谁对众人施恩, 众人就会立他为王。

高尚的人再艰难, 也决不取违义之财; 兽王狮子再饥饿, 也决不吃肮脏食物。

贤者即使在生死关头, 也不会失去高贵的品德; 纯金无论怎样烧炼, 也不会改变本来的颜色。

小人向贤者大发雷霆, 贤者决不会计较; 狐狼发出傲慢的叫声, 狮子可怜它无知。

显赫者常常受到挑剔, 卑贱者有谁会去注意? 红玛瑙总是被人鉴赏, 拔火棍有谁会去评议?

对赞扬不表示高兴, 对轻蔑不表示愤怒; 专心致志追求学问, 才是学者应有风度。

用卑劣手段得来的财富, 谁能说它是真正的财富; 猫和狗吃饱了肚子, 还会做出丢丑之事。

使自己的百姓得到幸福, 难道不是首领的荣耀? 将骏马装饰得光彩夺目, 难道不是主人的骄傲?

君王对自己的臣民, 施以仁慈和护佑; 臣民对自己的君王, 也必定尽忠效力。

圣人所在的地方, 有谁重视其它学者? 天空太阳升起的时候, 有谁会看见星星的光芒?

作品影响

《萨迦格言》对后世藏族格言诗的创作起了推动作用,如16世纪的《格丹格言》,18世纪的《水树格言》,19世纪的《国王修身论》以及《火的格言》、《天空格言》、《宝贝格言》等,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写作方法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萨迦格言》的影响。《萨迦格言》重在说理,善于运用比喻。语言简洁,形象鲜明,准确有力;用词雅俗兼蓄,既有佛教经典掌故,又有民俗民谚,深入浅出,别开生面。它成为藏族学者必读著作,也在群众口头广泛流传。

《萨迦格言》成书于13世纪上半叶,作者声明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世人有规可循,我把圣法加以弘扬。”他以宗教家的身份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张,内容涉及区分智愚、扬善贬恶、皈依佛法等各个方面,全部格言以每首七言四句的诗歌形式写成,从此书中除了可以窥见藏族格言的写作艺术以外,还可以考察西藏农奴社会的社会思潮、道德标准、宗教意识、风土人情等等。

《萨迦格言》涉藏各印经院均有木刻版本,刊行不久,首先译成八思巴文、蒙古文和文言文,后陆续有英、法、日、捷、匈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作者简介

藏族学者、诗人萨班‧贡噶坚参(1182~1251)。幼年学佛典与梵语。青年时代精通五明之学(五明是藏族对一切学问的总称,包括大五明和小五明,共十科。大五明指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和佛学;小五明指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占星术),被尊称为“萨迦班智达”(班智达系印地语,意为学者)。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萨迦格言.豆瓣读书.2024-03-31

《萨迦格言》被基尼斯认定“最长藏文书法长卷”.新浪网.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