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会谈
公元13世纪中期,藏族和蒙古族两位代表性的杰出人物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武威郡(今甘肃武威市)进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后世称为“凉州会谈”。凉州会谈在中原地区的民族关系史和藏、蒙民族史上都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它奠定了西藏自治区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
主要内容
萨迦班智达不仅仅是一位学识卓越、修证有成的佛教大师,而且对西藏有特殊贡献。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孛儿只斤·窝阔台窝阔台执政期间,阔端驻守凉州,有意进攻西藏,后来派大将达尔汗台吉带兵,曾经进兵至藏北热振寺附近。西藏地区各教派的领袖人物看到这种形势,就协商如何应付强大的蒙古国武装部队,最后大家共同推举萨迦班智达同蒙古谈判。大约在公元1244年,萨迦班智达已六十三岁,带着十岁的八思巴和六岁的恰那多吉两个侄子,从萨迦寺动身前往武威郡,千辛万苦,经过两年跋涉,终于在1246年8月抵达凉州。1247年,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首次会谈。这次会谈,阔端代表蒙古汗廷,萨班作为西藏地方代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凉州会谈”。
会谈结果产生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关于西藏自治区归附问题,大致包括几点:西藏地方的僧俗官员和百姓属民,都要承认自己是孛儿只斤·蒙哥的臣民;各地僧俗官员及百姓有关行政方面的事务,须由蒙古指派的官员来管理;有关宗教和寺庙僧众的事务,由蒙古委托萨迦派首领管理。《致蕃人书》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当时西藏人民及绝大多数教派势力、地方势力的愿望。《致蕃人书》传至西藏,“僧人、弟子和施主等众生阅读此信件后,无不欢欣鼓舞,受到西藏人民普遍欢迎,得到各界人士拥护”。“凉州会谈”的最深远影响,就是西藏自治区成为中原地区不可分割的领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后来元朝政府将西藏同中原内地各行省一样进行管辖和治理。
社会评价
2015年3月13日,4集历史纪录片《凉州会谈》在京开机。该片聚焦“凉州会谈”这一史实,力图用故事形式让世人广泛了解“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由来。
中国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表示,《凉州会谈》以纪录片的方式对该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入解读,对于加强爱国教育,维护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与领土完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甘肃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表示,凉州会谈的成功举行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充分证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任何时候都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文化部常务副部长杨志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凉州会谈》总顾问洛桑·灵智多杰,国家宗教事务局常务副局长蒋坚永,《凉州会谈》学术本总撰稿、著名藏学研究专家陈庆英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机仪式,为该片把关。
《凉州会谈》制片人李东珅表示,3月底,创作团队将赴西藏自治区正式开始拍摄工作,力争拍出中国元素、世界表达,彰显民族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品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