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称
法称(Dharmakirtti,约600-680),音译“达玛诘”,是古印度的大乘佛教僧人,也是印度新因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学说是瑜伽行派。法称出生于南印度,后来在那烂陀寺出家,并在那里接受了自在军(Isvarasena)的教导,后者是陈那的弟子。法称继承和发展了陈那的后期因明学说,尤其是量论方面的内容。他的重要著作《释量论》详细注释了陈那的《集量论》,并对陈那的学说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法称的学说及其著作在11世纪传入西藏自治区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因明七论”。
人物生平
法称被认为是陈那的再传弟子。他在南印度出生,年轻时曾受到叔父Kumārila Bhaṭṭa的启发,最终选择了佛教的道路。法称最初在Isvarasena门下学习,随后前往那烂陀寺深造,并与当时的著名学者Dharmapala有过交流。尽管有一些历史记录表明法称可能生活在更早的时代,但大多数学者将其生活年代定位在600年至660年间。法称曾在那烂陀寺担任住持,并以其在因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闻名。他的担忧自己的工作会被遗忘,但实际上,他的学说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
学术贡献
法称的学说在印度逻辑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理论不仅影响了佛教内部的不同学派,还渗透到了其他宗教哲学体系中,如Mīmāṃsā、Nyaya和Shaivism学校以及Jainism。法称的著作在中国藏传佛教中有广泛的传播,尤其是在解释因明的领域,他的作品占据了显著的地位。此外,法称的《正理滴论》因其早期的梵语本发现而成为了国际学术界研究因明的主要文本之一,已有多种语言的翻译版本。
主要著作
法称的著作丰富,其中包括《因明七论》、《观相属论》、《定量论》、《释量论》(对陈那的《集量论》的解释)、《正理滴论》、《因滴论》、《成他相续论》和《诤正理论》等。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重视,也在现代继续发挥着影响力。
哲学思想
法称的哲学思想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他认为唯有那些具有因果效力的事物才是真实的。他的理论体系旨在确立一种可靠的理论基础,以便有效地应对各种哲学挑战。法称的学说不仅涉及逻辑学,还包括对宇宙本质的理解,如他提出的原子论观点。他的理论不仅在佛教内部引起了关注,也为其他宗教哲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素材。
影响
法称的学说在印度逻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之后,所有印度逻辑学派和逻辑论著大都受其影响。佛教学派、耆那教逻辑都吸收了一大部分法称的思想;新正理派接受法称的批判,放弃了许多旧的论点。法称的学说对中国藏传佛教有较大影响,藏传佛教有解释因明的著作约17万颂的藏语译文,其中解释法称作品的约有13.7万颂,而《释量论》的注解独占10.5万颂。近世各国印度学家大多根据法称的著作,特别是《正理滴论》来研究因明,此论的梵本发现较早,故研究者多从此入手。此论除了有梵本、藏译本刊行外,还有汉、俄、德、英、法、日等文字译本,流传于各国。
参考资料
法称.中华典藏.2024-08-21
法稱.中文百科.2024-08-21
【法称(Dharmakirti 约6~7世纪) 】.佛教词典.2024-08-21
浅谈与法称论试有关历史的几个疑点.佛教导航.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