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西拉木伦河

西拉木伦河

西拉木伦河是西辽河上流的一条支流,属辽河流域,也写作“西拉沐沦河”。席慕容诗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中所描绘的“母亲的河”即为西拉木伦河,历史上也曾称“潢河”。该河流主源头位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红山北麓海拔1420米的白槽沟,称萨岭河。另一源头起源于沙地,为后期溯源侵蚀而成,名湟源。全长397千米(以萨岭河始计),流域面积32629平方千米。西拉木伦河自西向东分别流经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老哈河汇合成为西辽河。主要支流有百岔河、碧流河、萨岭河、苇塘河、查干木伦河、少冷河(少郎河)等。

西拉木伦河的总落差达1515米,且集中在上、中游地区,两岸峡谷环绕,河道弯曲,水流较快,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河水含沙量大,洪水期、枯水期水量变化显著,容易发生水旱灾害。由于西拉木伦河处于东亚季风的边缘区、中国北方干旱区与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因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西拉木伦河以其河水哺育了其流域内的各族人民,几千年来,两岸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码,孕育了多样的文化,代表如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及青铜时代夏家店文化。最早可追溯的发祥于这一流域的是东胡人,参与中原地区历史进程的北方民族多半属东胡。

西拉木伦河养育了无数人民的“母亲的河”却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一方面,西拉木伦河早期防洪体系不完整,因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堤在河道转弯处冲刷严重,严重影响沿河居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水利工程的兴建及能源开采对西拉木伦河径流造成削减。2018年,西拉木伦河上游赤峰市境内大小水库共28个,造成下游通辽市一年大部分时间处于断流状态。近年,为保护河流生态环境,西拉木伦河流域城镇也大力发展绿色农业。2022年,西拉木伦河流域麦新镇已达到25%森林覆盖率,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西拉沐沦的走势,大致由西向东,一路流经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等旗县,最后在翁牛特旗东部大兴乡附近注入西辽河,全长387公里(以潢源为正源)。

西拉木伦河,系蒙古语,因河水混浊色黄而得名。秦汉称饶乐水,三国、晋朝称作乐水,南北朝弱落水,隋、唐称弱水、满水,辽称满河(契丹语称枭罗没里),元称失列门林。至清代汉字书写上有:锡刺木伦、失烈母林、什拉磨楞、什刺木兰、西拉木伦等,都是黄江之意。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克旗西南部,有两源:其一,是源出乌苏图杜尔宾山西麓的萨岭河(萨仁河、萨里克河);其二,是浑善达克沙地源水头。两源在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乡汇合后,始称西拉木伦河。干流流经龙口、醋铺、金桥、巴林桥、胡日哈、海日苏、台河口至翁旗大兴乡海力吐东敖包出境到开鲁县与老哈河汇流成西辽河干流。整个流域上游宽阔,下游狭窄,为羽状水系。河流全长397公里(以萨岭河始计),赤峰市境内355公里。总落差1515米,河道平均比降2.4‰。总流域面积32629.13平方公里,赤峰市境内32539.13平方公里。

西拉木伦河,最后经阿鲁科尔沁旗进入通辽市,在开鲁县台河口入境。在台河口,西拉木伦河分为两支:一支,由部分水流纳入兴开河,自西向东穿过西辽河平原北部,汇入西辽河干流。新开河河道全长376公里,流域面积0.79万平方公里。另一支,西拉木伦河入通辽市境27公里后,老哈河入通辽市境55公里,两河在开鲁县苏家堡西辽河水利工程枢纽上游4.4公里处相汇,汇合后的河段与东辽河对称为西辽河,是辽河主流。

河道特征

以地貌与延流特征划全河为三段:

源头至白岔河口为上游段,河长174公里(河源以萨岭河计),流域面积1512平方公里。河流穿行山谷之间,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坡度较大,平均比降4.4‰,河宽30-50米,水面一般宽20米左右,水深约1米,植被良好,河床稳定。河水水源主要来自泉水及地下水,水流清澈。

从白岔河口至海日苏为中游段,河长120公里,平均比降1.9‰,河宽100-500米,巴林桥以下最宽处达1000米,水深0.5-1.0米,流水分散,主流摇摆不定,多处出现河心沙洲。本段除木希嘎河、巴尔汰河查干木伦河河源有部分天然次生林外,农业比重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本河流泥沙和洪水的主要来源段。

海日苏至西辽河干流为下游段,河长103公里,河道比较平缓,平均比降1.6‰,河面宽,水浅,无支流汇入。西拉木伦河巴林桥以下,干流两岸经科尔沁草原

河道变迁

新开河,原称新辽河、北老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西拉木伦(河)发生大水,在扎鲁特右翼旗(今开鲁县苏家堡村南)横决分支东北流,到炬兴村后汇入台布根郭勒,后转东流、东南流,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小瓦房村入西辽河,与西辽河形成弓弦状。1940年伪满为供下游稻田用水,将新开河口堵死,1945年7月日本侵略者为阻止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地区下令把新开河口扒开,导致河水漫流成灾。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辽北省派人进行苏家堡复堤堵口,至此苏家堡至炬兴村新开河段成为干河。1950年8月台河口分流工程竣工,将西拉木伦(河)水流导入台布根河,195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新开河,全长383.6公里,平均比降1/1460,流域面积6943平方公里。

新开河属于一条重要的人工渠型河流,上、中、下游差异较大。台河口至他拉干枢纽段,左岸多沙丘,右岸为土质肥沃的农业区。河床宽浅,主流左右摆动,为沙质河床,台河口站年均径流量5.6亿立方米,年平均水中含沙量每立方米达18.9公斤。他拉干枢纽纽至科左中旗三合堂枢纽段,右岸为土质肥沃的农业区,左岸为沙丘、草地和零星农田,河道由宽浅逐渐收缩成100米左右,岸边丛生灌柳,河床中淤塞程度变小。三河堂枢纽至小瓦房段多流平原区,河道深窄弯曲,河床稳定。

水文特征

上游龙口站年平均流量9-10立米/秒。最小流量6立米/秒,年际变化不大,各月分配差别较小。春汛期流量7-11立米/秒,夏季洪峰最大流量约18.7米/秒,历史最大洪水(1939年)27.5立米/秒。河水含沙量很小,龙口站年平均含沙量0.58公斤/立米,最大含沙量4公斤/立米,最小含沙量0.004}公斤/立米。年输沙量1419万吨,侵蚀模数仅57.9吨/平方公里。

下游海拉苏镇平均流量为30立米/秒,夏秋季(8-10月)流量可达90立米/秒。因蒸发、入渗较大,在海日苏年平均径流量为10.5亿立米,而台河口(区间74公里)减少到9.07亿立米,区间损失1.43亿立米。全河总落差1044米。

主要支流

全河有大小支流125条,其中:最大支流查干木伦河,还有少冷河(少郎河、少朗河,辽朝是中京道与上京道界河)、嘎斯台河、古力古台河、苇塘河(辽称麝香河)、巴尔太河、碧流河、白岔河(百岔河、白查河)、必如河、萨仁河、大浩来河、塔日其沟河等,全系河流总长4150公里,河网密度0.13公里/平方公里。

萨岭河(萨仁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子乡乌兰布统苏木旅游开发区内蒙古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有多条山间溪流汇集在一起,然后自南向北流经合盛源,在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乡布敦山汇合沙里漠河(源水头)注入西拉沐沦河。从河流长度计算,应为正源。

源水头,又叫潢水源,源头,在今克什克腾旗浩来呼热乡的白槽沟(小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古称平地松林(蒙古语称为百尔贺赫尔洪)。近代学者康清元在所著《热河经棚县志》中说:“西拉沐沦源出克旗百尔贺赫尔洪,是塞外之巨川,早散见于诸家方志……潢源今称源水头。”。它是一处凹陷的、形近葫芦的低洼盆地,谷底地势平坦,林木葱笼,有几十孔泉眼涌出清流。泉水在半圆形沙湾的出口汇流形成了沙里漠河,沙里漠河在浩来呼热乡沟门村附近与萨仁河汇流后,被正式称为西拉沐沦(在克什克腾旗169公里的河段内,共有50多条大小河流汇入西拉沐沦)。

西樱桃沟河,发源于林西县双井店乡石棚村的正岔、东岔及西岔,三源于石棚汇流后流入西拉沐沦河。

苇塘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日都浑地川,主要流经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及阜新市,北流至清水口注入西拉沐沦河。苇塘河上游苇子沟,沟长1公里多,深30米,宽50米,两壁陡立。苇塘河是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与翁牛特旗,以及彰武县平安乡与双庙乡的界河。

查干木伦河(查干沐沦河),又称黑水河,隋唐称奥支水,辽称黑河、元明称哈刺母林、清称察汗木伦。上源出于大兴安岭支脉巴林右旗罕山南麓,于胡日哈庙同西拉沐沦河汇流,由北向南流经巴林右旗西南部汇入西拉木伦河。。该河由林西县五十家子镇石门子村东南入境,流经兴隆庄乡官地镇、隆平乡,到平顶庙村东侧出境。境内流长60公里,流域面积1046.9平方公里,河床宽为20-100米。23年(1956-1979年)平均流量为3693万立方米。河两岸多为丘陵、沙丘,河床较宽且弯曲,河底多为流沙,下陷力较弱023年(1956-1979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5万吨。自龙头山到平顶庙一段,长20余公里,河床比较宽,河水流速漫,淤积较严重,河床逐年增高,致使两岸大片耕地盐碱化。夏季洪水期(6-8月)水深可达2米,流速4米/秒,并携带沙石,冲击力较强,两岸农田和公路常被洪水淹没、冲毁。每年11月一翌年2月和3-4月为河水结冻期和解冻期。

查干沐沦河本境主要支流有:

乌牛台河:发源于林西县老房身乡墨家沟西北1公里处,流经大冷山林场、响水沟村、西边墙村、老房身村、东敖包村、太平庄村,于大马金村流入查干沐沦河,全长约30公里。

朝阳沟河:发源于西乌珠穆沁旗,流经林西县五十家子镇的朝阳沟村、水泉沟村、东边墙村、石门子村,于五十家子村汇入查干沐沦河,境内流长约25公里。

西南沟河:发源于林西县老房身乡的偏坡道西沟,流经三道营子、西南沟,汇人乌牛台河后,流入查干沐沦河,全长9公里。

嘎斯台河,又称嘎斯汰河、色布敦庙河,发源于克什克腾旗同兴乡,从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入境,流经冬不冷乡、大川乡,于隆平乡平顶庙村南汇入查干沐沦河。林西县境内流长46公里,流域面积1125.4平方公里,23年(1956-1979年)平均年迳流量4789万立方米。沿岸地形平坦,多为耕地、牧场,河道弯曲,两岸冲刷严重,河底多为砾沙,下陷力小,23年(1956-1979年)平均年输沙量为85.49万吨。该河为本县中部农区灌溉的主要河流,利用率较高。洪水期(6-8月)水深可达3米,流速3.5米/秒,携带沙石,冲击力较强,两岸农田常被洪水冲毁。每年11月一翌年2月和3-4月为河水结冻期和解冻期。嘎斯汰河本境主要支流有:玻璃沟河:发源于林西县繁荣乡吉林坝村东南1公里处,流经永利村、幸福村、繁荣村、东升村、赵家营子村、孙家营子、大川村,于文武村蛤蟆石汇入嘎斯汰河。羊肠子河:发源于林西县冬不冷乡东兴村,流经龙王庙子村、冬不冷村、黄河子村,于黑山头村流入嘎斯汰河,流长约18公里。黑水河:发源于林西县大营子乡土庙子村,流经冬不冷乡黑水村,于西门外村同嘎斯汰河汇流,流长8公里。瓜皮子河:一源于本县十二吐乡七间房村;一源于十二吐乡巴吉沟村,汇流后由大川乡黑山头村流入嘎斯汰河,全长18公里。十二吐河:发源于林西县十二吐乡边家大院村北,于冬不冷乡河沿村流入嘎斯汰河。

巴尔汰河,查干沐沦河支流,又称沙巴汰河。发源于克什克腾旗白音高勒苏木,由板石房子乡敖包河村小营盘入林西县境,流经板石房子乡、统部乡、新林镇,于兴隆庄乡九连庄村汇入查干沐沦河。境内流长46公里,流域面积为992:2平方公里,23年(1956-1979年)平均年迳流量2976万立方米。河两岸多为地势平坦的耕地,河床较宽,河道弯曲,部分河岸较陡,河底为砾沙,下陷力较小,23年(1956-1979年)平均年输沙量为38.6万吨。该河为本县北部农区的主要灌溉河流。洪水期(6-8月)水深1.8米,流速1米/秒,每年11月一翌年2月和3-4月为河水结冻期和解冻期。巴尔汰河本境主要支流有:冯家营子河:一源于西乌珠穆沁旗军马场;一源于林西县毡铺乡房框子后沟;一源于毡铺乡冯家营子。三源汇流后,流经毡铺乡大坝村、毡铺村、前进村、八一村,流入巴尔汰河,全长约28公里。大坝河:发源于林西县毡铺乡上西沟,流经西沟营子,于上大院北1公里处同冯家营子河汇流,为巴尔汰河二级支流,长3公里。

白岔河(百岔河、白查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交界的七老图山脉。在白岔河流域发现岩画多处。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文物普查首次发现白岔河流域岩画群以来又一次重要发现。

少冷河,全长约204公里,发源于翁牛特旗西部三岔裆山东麓。蒙古语原名为“纯都布高勒”,意思是“水流深陷处之河”,汉语原名为响水河,皆因其一处河床沉陷,形成飞瀑,响声如雷而得名。少郎河(少冷河、少朗河),西拉木伦河右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翁牛特旗境内杨树沟门西南三岔裆山东麓,下游称响水河,另外还有少冷河、桑树川河、尖山子河等分段的河名。1983年正式定名少郎河。少郎河从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南流过。在海拉苏镇在海金山注入西拉木伦河。

水利工程

防洪工程

台河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通辽市与赤峰市交界处、西拉木伦河和新开河分流处。以防洪为主,是辽河流域防洪体系中的关键工程。该工程为三等3级,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流量为2025立方米每秒。按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流量为2638立方米每秒。拦河闸共26孔,堰顶高程32.4米,闸孔净宽10米,闸门为3.5米×10米的钢质弧型门,配备双吊点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启门力2×15T。工程总投资为4761万元。该工程于1987年9月2日开工,1993年10月30日竣工。

西拉木伦河大兴防洪堤,最初是1964年民办公助兴建的一处防洪堤,因工程标准低,1966年国家投资66万元维修加固,提高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流量2550立方米/每秒。堤长47公里,高2米,顶宽2.5米。1983-1984年对险工险段又进行加固补修,经受了1985-1986年的洪水袭击。其中1986年9月3日台河口最大洪峰达11447立方米/每秒,防洪堤安然无损。有效地保护了翁旗新苏莫、大兴等乡、苏木和农场的3.5万人口,7万亩农田,1万亩草场和10万头(只)牲畜的安全。

水库工程

草原水库,位于右旗查干木伦河支流敖尔盖河下游。是一座旁侧水库。1975年5月动工,1976年7月竣工。水库引水渠首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98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219万立方米,由主坝、副坝、输水洞、引水渠、进水拦河枢纽组成。主坝最大坝高8米,坝长950米。副坝最大坝高3.5米。坝长775米。输水洞最大泄量16 . 4立方米/每秒。引水渠长3公里,引水流量50立方米/每秒。引水拦河枢纽坝高1米。长98米,进水闸5孔,每孔净宽2.5米。设计灌溉面积6. 6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草场及饲料基地)。养鱼水面4 000亩。该工程由昭盟水利局设计,右旗组织施工。共完成土方28.1万立方米,石方1. 94万立方米,混凝土250立方米。用工37万工日,车工2.7万辆日,投资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0万元。

东台子水库(设计中),建于林西县、翁旗、克旗三旗县交会处,具体地点:左岸林西县新城子镇下场村,右岸翁旗毛山东乡和克旗土城子镇,西拉沐沦河上游。该工程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水库库容3.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7亿立方米,是以防洪和灌溉为主,兼有供水、发电、养殖、旅游和改善生态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德日苏宝冷水库,是自治区水利重点项目,位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沐沦河支流查干沐沦河下游,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坝址距上游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1公里。由主坝、泄洪冲沙闸、副坝等建筑物组成,总库容9882万立方米。主要任务是以生态保护、工业供水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水库建成后供水保证率97%的工业供水量为3028万立方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3.2万亩,供水量3268.23万立方米,灌溉保证率50%;水库为下游河道环境生态用水供水流量0.047立方米/s,水量148万立方米。该工程建设对为生态移民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可满足拟建电厂的用水要求,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德日苏宝冷水库批复概算总投资为39521.09万元。工程于2007年8月6日开工建设,2010年6月27日全部完工。

大石门水电站(筹建),位于克什克腾旗由沙里漠河与萨岭河汇合形成的西拉沐伦河干流上游,上距两河口汇合处下游13公里,是西拉木伦河水电梯级开发中调节能力最强、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龙头电站,其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606平方公里,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2.24亿立方米,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1460万千瓦时。

引水灌溉

海日苏水利枢纽工程(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在西拉木伦河下游翁旗海拉苏镇。控制流域面积26,576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81.4%,多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枢纽工程是以灌溉为主,兼有交通、发电、引洪治沙等综合效益的工程。翁旗、巴林右旗直接受益。是全市最大的草原灌溉工程。海日苏枢纽工程由拦河闸、左右岸进水闸、公路桥、水电站、堤坝组成,拦河闸长2607米,闸墩高6米,24孔,每孔净宽10米,安装10*4.2米、重11吨的平卧式钢闸门,设计泄洪流量412。立方米/每秒。公路桥长365.2米,宽8.6米,载重15吨。拦河闸及右岸进水闸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结构,左岸进水闸段为单跨30米,矢高比1/9双曲拱桥组成。水电站在左岸进水闸,3台机组,总装机375千瓦,设计水头4米,流量1}立方米/秒,年发电量为120万千瓦时。堤坝工程由右岸进水闸引堤连接西拉木伦河右岸,长1013米,高6米,堤顶宽10米,堤路两用,铺沙石路面。

与海拉苏水利枢纽配合,西拉沐伦河下游幸福河灌区也进行了重新整治。西拉沐伦河多年平均径流量9.32亿立方米,海拉苏水利枢纽每年供水量在4.87亿立方米以上,占西拉沐伦河平均流量的一半以上。由于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具有较大引水能力,这条被名之为“幸福河”的灌溉系统内灌域总土地面积386万亩,可自流灌溉面积118万亩。

1958年在牧区兴建一座草原灌渠,位于翁旗海拉苏镇公社巴彦花,引西拉木伦河水,建3孔浆砌石进水闸1座。由昭盟水利队设计,翁牛特旗组织民工,以工代娠施工。干渠长10公里,半年竣工通水。1959年浇草场4.6万亩,使干早沙地草场变成水草丰茂的牧场,牧民称这条渠为“幸福河”。

海日苏草原灌区幸福河灌域,是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的自流引水灌域之一。灌域内总土地面积386万亩,可自流灌溉面积118万亩。西拉沐沦河多年平均径流量9.32亿立方米。幸福河灌域有干渠84.8公里,支渠182公里,渠系建筑物108座。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东部4个苏木、镇、场受益,总人口4.28万人。有效灌溉面积16.5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3.2万亩,经济作物1.19万亩,饲料地(含玉米)4.85万亩,草场3.23万亩,林地4.11万亩。幸福河灌域2001年列入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范围内,到2015年,幸福河灌域灌排体系己经形成。有效灌溉面积较实施项目前新增4.98万亩,效益显著。

此外还有少冷河流域的白音汉灌区、查干木伦河灌区等。

水电工程

龙口水电站,位于赤峰市北部西拉木沦河上游克什克腾旗红山子乡境内,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水利部门勘测。1971年由辽宁省批准列项,总投资829万元。安装3 000千瓦水轮发机组两台,年发电量1800万度。1974年建成试运,1976年正式交付生产。

响水电站,位于西拉木伦河上游狭谷地带,距经棚镇76公里,站区山高林密,植被良好,河水飞流直下,落差3-10米,蓄水后形成6 000亩水面,为发电养殖综合工程。装水轮发电机组2 500千瓦两台,年发电量1 060万度,国家总投资622.83万元,1978年动工建设,于1981年建成投运,同时并入东北电网有限公司

海日苏拦河闸北干渠水电站,装水轮发电机组3台,合计容量375干瓦,年发电量115万度,1978年建成并入翁旗电网。

流域概况

西拉木伦河流域属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生态环境失调,沙化严重,人地关系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在8000~3000年前期间的全新世大暖期,该流域曾是我国史前人类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

地理气候

西拉木伦河流域地处蒙古高原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西北是大兴安岭南麓,西南被七老图山脉环绕,东南由努鲁尔虎山脉形成天然屏障,东北紧靠辽河平原,腹地多丘陵台地。赤峰市地跨华北地台与天山兴蒙地槽,处于阴山山脉东西向构造带和大兴安岭构造带交汇处。大约7000万年以前发生的剧烈地壳运动--燕山造山运动后,近代山系雏形基本形成。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及气候变迁造就了赤峰雄奇俊美、千姿百态的地理奇观。

西拉木伦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在温暖湿润的华北平原的北端,又在干燥草原地带的南端,形成了有过渡性质的中间地带。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90毫米。

流域内的草原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87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境内。著名的草原有乌兰布统草原、贡格尔草原、巴林草原等,其中克什克腾旗境内的乌兰布统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流域沙地面积较大。兼有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总面积2850万亩,分布在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翁牛特旗、松山区、元宝山区8个旗县区境内,其中翁牛特旗东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

历史文化

西拉木伦河流域是塞外古代文明的滥觞圣土,沿岸分别有红山文化遗存、白岔河岩画、砧子山岩画、乌兰布统古战场、普渡桥、潢水石桥等胜迹,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在人文元上都遗址举足轻重。据科考成果显示,以玉龙为标志的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巅峰,它使中华文明史向前提了近千年,从而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而非仅有“黄河一篮”。

赫赫有名的契丹族就发祥于这一流域,他们建立的辽朝的国都临潢府就在西拉木伦河河畔,临潢府就是因为城市临近当时的“潢河”而得名。契丹祖庭,位于翁牛特旗海拉苏镇一带海金山。《赤峰市地名志》记载:哈拉金山,此山顶不长植物,故名哈拉金山,系蒙古语,意为秃顶山,别称海金山。根据《辽史》记载的地理位置,木叶山应该在永州城附近,距两河交汇处不远,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海金山南坡曾采集到许多典型的辽代文物,证明契丹人确实曾在这一代活动过。地理位置史料记载再加上考古的搜集到的辽代文物,可以确定,这里就是辽朝祖庭所在木叶山。

西拉木伦河流域历史上也是沟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通道,军事意义十分显著。在河源地曾发生过乌兰布通之战苏联红军1945年出兵东北地区、打击日军时,曾有渡河的坦克陷入西拉沐沦巴林石桥附近的河道。

社会经济

西拉木伦河流域,绝大部分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秦、汉时期分属燕、东胡、鲜卑,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明朝时先后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和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民国时属热河特别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热河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设赤峰市。

其中:

克什克腾旗历史悠久,出土文物多属“红山文化”与“夏家店文化”;“克什克腾”系蒙古语,汉译为“亲兵”、“卫队”,这里曾是元朝皇帝遴选护卫之地和蒙古黄金家族弘吉剌部的属地,是中国历史上北方著名的游牧经济文化中心,历史遗存应昌路是元末和北元的首都。克什克腾旗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正式建置,迄今已有363年的历史。克什克腾旗是农牧业资源富集区。全旗耕地总面积135万亩,粮豆总产量连续3年突破5.5亿斤;天然草牧场面积2656万亩,森林面积954万亩,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9.43%和34.18%。是矿产资源富集区。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铁锡多金属共生矿——黄岗铁矿和国内已探明的第二大银多金属矿——拜仁达坝银矿,黄岗矿业、银都矿业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克什克腾旗能源资源富集。是西辽河滦河、锡林河的发源地,已建成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2.42万千瓦;可利用风场总面积4425平方公里,可开发装机规模788万千瓦,风电开发规模已达206.2万千瓦,是全国风电装机规模较大的县级地区,其中赛罕坝风场是全国6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年日照市2600—2900小时,属光伏发电三类地区,光伏发电规模达到2万千瓦。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是自治区首个世界地质公园,由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等9个园区组成;境内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旗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区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旗县;是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摄影创作基地、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中国温泉之乡、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国飞行大会永久举办地,被誉为“内蒙古自治区缩影”和“北京御花园”。

林西县,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有5000余年,锅撑子山保存有中国古代著名的细石器文化遗址,大井古铜矿遗址是草原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形成了以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轻工制造为主的“一园四区”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初步构建了铜、锡、采选冶关联配套的工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肉牛肉羊养殖、甜菜、林果业等农畜产品深加工和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的农牧业产业化体系。

翁牛特旗,自然资源丰富。全旗现有在册耕地314万亩,草牧场755万亩,林地522万亩。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粮食总产达到21.2亿斤,六月末家畜存栏256万头只。境内已发现矿种35个,矿点、矿化点337处,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铅锌铜等金属矿产储量9500多万吨,金银等贵金属矿产储量196万吨,萤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储量550万吨,泥炭储量1.9亿吨,陶土储量7亿立方米。风电装机总量达到85万千瓦,位居赤峰市首位。是红山文化、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境内出土了“碧玉龙”和“黄玉龙”,被誉为“玉龙之乡”。全旗现有上窑古人类穴居遗址、辽朝永州城遗址、元代国公张英瑞墓地、蒙东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梵宗寺等各类各时期文物遗址413处。境内集草原、沙漠、湖泊、奇山、怪石、松林、响沙于一体,素有“内蒙古高原明珠”、“塞外水乡”之称,是距北京、天津市沈阳市大连市等地区最近的草原、沙湖、响沙观光旅游区。以马铃薯、甜菜、育肥牛、肉羊、生猪为主的农牧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全旗有8万农牧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领域。蒙都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翁牛特牛肉、羊肉、大米地理标识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并公示。玉龙沙湖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启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工作。翁旗获得“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

阿鲁科尔沁旗,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就有5000余年。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湖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昆都岱青率部迁居至此,始名阿鲁科尔沁,意为“北方弓箭手”。清代开始设旗,用“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部落名称。全旗境内现存察罕浩特古城等400余处古遗址,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自治区级5处、市级10处,其中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宝山壁画墓群,分别于1992年、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境内庙宇众多,根培庙、罕庙、宝善寺香火鼎盛。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个、自治区级10个、市级24个,1984年在阿鲁科尔沁旗发现的“蒙古族汗廷音乐”被誉为“文化活化石”,成功复原传承,并于2014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高格斯台罕乌拉、阿鲁科尔沁湿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巴彦花水库、根培庙、达拉哈湖等多处旅游区,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是全国优质绿豆三大主产区之一,自治区重要的肉牛羊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牧草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紫苜蓿50万吨以上,是全国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面积最大的地区。

巴林右旗,历史文化悠久。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辽代的故土,契丹族的发祥地,是红山文化和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于此,清代顺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先后有康熙姑母固伦淑慧长公主、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亲自巡猎于此。近几年巴林右旗先后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格斯尔文化之乡”和“中国好来宝之乡”。巴林右旗资源丰富。现已发现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藏27种,矿点、矿化点110余处。全旗有色金属矿石日采选能力达到3100吨。巴林石已经成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华天宝”之称。巴林石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有“世界鸡血石在中国,中国鸡血石在巴林”的美誉。全旗共有水库13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9座,总库容19417万立方米。大小河流26条,其中主要河流4条,即西拉沐沦河、查干沐沦河、古日古勒台河和嘎拉达斯台河。巴林草原是科尔沁草原组成部分。全旗林地面积7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59%。有西拉沐沦河流域百万亩杨属防护用材林基地66万亩,规划建设面积100万亩。旅游资源有巴彦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游景区、海日其格沟(荣生)十八景旅游景区,以辽朝庆陵、庆州白塔为中心的人文旅游景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的赛罕罕乌拉为中心的辽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沦河)自然旅游景区,以荟福寺康熙行宫和巴林郡王府为代表的清代古建筑景区。以巴林石矿山公园、巴林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主的巴林石文化旅游景区。规划了德日苏宝冷水库旅游度假区。现有国家2A级旅游景点3处,国家3A级旅游景点2处。有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国家级4处、自治区级9处、市级4处、旗级4处。

参考资料

水质逐年恶化,水库拦蓄截断,辽河只剩“半条命”.澎湃新闻.2024-01-25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活”水来.澎湃新闻.2024-01-26

吉祥的长狼河——乌力吉木伦河.内蒙在线.2016-01-22

水资源.林西县.2016-01-21

内蒙古白岔河岩画群新发现5处11个画面.东北新闻网.2016-01-21

黄色的河流——西拉木伦河.内蒙在线.2016-01-22

内蒙古德日苏宝冷水库通过自治区竣工验收.中国水利报社.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