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店文化
夏家店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早期青铜文化的代表。夏家店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夏家店乡夏家店村境内)是中原地区北方青铜时代早期的遗址。其文化内涵包括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角器等遗物,其中以在夏家店下层文化层内发现的青铜器最为重要,其生产技术水平足以与同时代中原地区最发达的文化相媲美。
地理位置
北方青铜时代
历史年代
下层为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上层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300年。
历史意义
夏家店遗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命名地。
上层文化
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因1960年在今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夏家店发掘确认而得名。分布范围和夏家店下层文化大体相同。其年代据所出青铜器及碳—14法测定,大致相当西周公国到春秋早期。陶器多夹砂,质粗松,火候低,皆手制。有些器形有明显特征,如鬲的空足大多为浅而圆的半球形,不分档。房屋有半地穴的,也有地面的,房外有贮藏用窖穴。墓葬为土坑竖穴,有的有木质葬具,有的则以石块围筑。男性墓主有的随葬戈、矛、短剑、镞、饰牌等青铜器,并有随葬成组礼器。夏家店上层文化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显著不同,反映了商、周之间这个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下层文化
当中原地区由新石器时代经过铜石并用时代而进入青铜时代的时候,内蒙古地区的先民们也已开始使用青铜器。由于建国前在内蒙古地区只零星地发现的一些青铜器,使得人们误认为内蒙古地区不可能出土青铜器,而内蒙古地区青铜文化的“北来说”、“西来说”,更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内蒙古地区存在青铜时代文化,从而否定了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存在。50年代以后,在中国北方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青铜文化遗址遗迹,如:辽宁省左县马厂沟发现的一组有侯铭文的青铜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南山根、辽宁省朝阳十二台营子以及辽宁葫芦岛市乌金塘等地发现的春秋时铜戈式墓葬。60年代以来,又发现和分辨出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等青铜文化,从而使人们确定了中原地区北方草原青铜文化的存在。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的“北来说”和“西来说”。
196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发掘出的夏家店下层遗址中分辨出一种具有明显特征的青铜文化,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它的年代晚于中原的龙山文化,并不晚于黄河流域早期青铜文化,属夏商时期北方青铜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制法有泥圈套接法、轮制、模制三种,前一种是本地区制陶的传统工艺,后两种可能是由外边借鉴而来。陶器中一筒形鬲为典型器物,富有特色,是其它文化所没有的。陶器以灰色陶为主。陶质油砂质陶、夹砂陶、泥质陶。器表除素面外,多饰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也占有相当比重,有的尊、豆、筒形鬲等拟制陶器普遍施一层褐色或黄色陶衣。也有一些彩绘陶。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生产工具主要还是石器,主要有打制和磨制的铲、斧、刀、、凿等。另外在夏家店下层遗址中还发现很多的骨器,尤以锥和镞最多。住址中还堆积有猪、狗、羊、牛和鹿科动物的骨骼,以猪骨较多,说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驯养的动物是较多的。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还发现有卜骨,特点是用牛、鹿等动物的肩骨或较厚的长骨做成长条形,钻好圆穴的钻,然后在钻内灼炙,这与同地区时代较早的富河文化及时代较晚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卜骨都不同,它们的卜骨都是有灼而无钻、凿。
许多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都发现有青铜器,但数量不多,而且多为小型工具或装饰品。从遗址中出土的铜刀和镞等,形制与商代的一样,但出土的铜耳环则不见于商文化,应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青铜器。从赤峰市敖汉旗大甸子墓葬中出土的小型铜铸件来看,这里的人们早已脱离使用金属的初级阶段;而从不断发现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型青铜器来看,更能够证明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与黄河流域青铜文化并存的早期北方青铜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房址多在沿河两岸的高地,房址周围常有土墙和壕沟作为防御设施。房址可分为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两种,数量有数十座至百余座。土墙多以石块或夯土制成。英金河两岸石城堡群反映了当时已建立起统辖多个古国、独霸一方的方国,标志着夏家店下层文化已进入国家发展的第二阶段,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出了杰出历史贡献。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墓葬排列密集而有规律,都是长方形竖穴墓,多为单人葬,葬式多为侧身直肢葬。但墓中箱形葬具不同,有木制、石制或以土坯垒砌而成。墓内都有随葬品,从随葬品来看:女性以纺轮随葬,男性以斧、箭等随葬。墓葬中虽保留着氏族社会的传统,但已看出男女分工和贫富差别。赤峰大甸子墓地贵族大墓出土的代表权力的铜手杖、精美玉器、仿中原铜器的软陶泥礼器等都反映出当时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范围很广,北部越过西拉木伦河,南面越过河北省拒马河,西到张家口市、宣化区一带,辽河以西包括京津地区在内的燕山南北,都分布着这种文化遗址、墓葬和遗物。内蒙古地区主要分布在赤峰市、通辽市南部、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夏家店下层文化是西辽河地区独立发展和延续下来的早期青铜文化,它同中原文化相比,不仅不落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为先进,这表明夏家店下层文化不仅保持了自己独有的特点,还与其它文化有很好的交流,从而使得他的文化发展的更为迅速。
文化分布
据了解,赤峰国际联合考古项目是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有关权威学术机构联合组织实施的。通过国际通用的考古挖掘抽样方式和对挖掘出的聚落遗址、聚落面积、陶片数量、软陶泥数量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出曾经生活在赤峰地区的原始和古代聚落的分布及密集情况。据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吉迪博士介绍,经过考古挖掘和相关分析,发现从兴隆洼文化时期赤峰地区就有聚落分布,经过赵宝沟文化时期,聚落分布开始趋于集中,到红山文化时期得到了升华,到了夏家店文化上层、下层时期聚落和人口分布达到了鼎盛,出现了大规模聚落的集中分布,远远超过了战国和两汉时期,与辽代基本持平。
二道井子遗址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赤峰市发现目前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二道井子聚落遗址。
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早期青铜时代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000至前1500年。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位于赤峰市文钟镇二道井子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目前已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
考古勘探和发掘的结果表明,二道井子遗址除了较多的先民房屋遗址外,还有围绕城址四周的防御设施——环壕和城墙。环壕平面大体呈环状椭圆形,南北长约190米、宽约140米。城墙外侧坡度陡峭,与环壕内壁相连形成统一的斜面,城墙顶部至环壕底部落差达12米。
遗址内除2座属半地穴房址外,其余147座房址均属地面式建筑,除少量房址存在祭祀功能外,其余大部分房址均属于具有实用功能的居住建筑。
遗址内单个房址平面形状以圆形为主,少量为圆角方形,外部多附有回廊或侧室,保存高度为0.5至2米之间,部分墙体上设有瞭望孔。
二道井子遗址共发掘窖穴149座,均位于房址周边,以圆形袋状居多,为防潮加固,大多在坑壁抹有草拌泥。考古人员在一些窖穴内发现大量的碳化黍、谷颗粒和呈穗状的碳化粮食作物以及少量毛、草编织物。遗址内出土遗物以陶器、石器和骨器为主,只发现少量玉器及青铜器等。
专家认为,多层叠压的房屋预示这一遗址存在着早晚相互衔接的不同时期聚落,由此可考察同一遗址不同时期聚落形态的变化,进而复原整个遗址始建、修缮、扩建、重建直至最终废弃的过程。
参考资料
文博|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为伍的方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