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

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沙地。“科尔沁”蒙古语意为“弓箭手”,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科尔沁草原位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经纬度范围为北纬42°43′~45°41′,东经117°49′~123°37′,面积约4.23万平方千米,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汉旗与哲里木盟的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辖区。

科尔沁草原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省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地貌为半封团式环形盆地,南北隆起,西高东低,南和北是燕山北部和大兴安岭南端的丘陵地带,两山地于西部沙地的克什克腾旗会接,形成高原区,西辽河水系从西向东穿越沙地中部,形成了冲积平原。科尔沁草原受到蒙古高压气流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5.8~6.4℃,年均降水量340~450mm。河流主要为西辽河水系,土壤类型主要为风沙土、栗钙土、草甸土和盐碱土。

科尔沁草原有达尔罕亲王府、大青沟、珠日河草原旅游区等景点,是孝庄文皇后的出生地,也是中国古代草原游牧文化、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商、周以前,科尔沁草原所在地是传说中的女魃部落的领地,春秋战国以后是东胡的领地,15世纪初,向南迁徙的嫩科尔沁部形成了科尔沁部落,在科尔沁草原游牧。

嘎达梅林反垦起义后,科尔沁大部分草原都逐渐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2014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工程实施。同年,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通辽市启动一项将科尔沁草原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可持续性修复的工程。

名称起源

科尔沁草原又称科尔沁沙地,沿用古代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商、周以前,科尔沁是传说中的女魃部落的领地,商周史籍中称作“鬼方”。当时地分五方,即中为人方、南为水方、西为土方、东为夷方、北为鬼方。春秋战国以后称为胡地,是东胡的领地。秦汉时,东胡人被匈奴人击破后,残余东胡人分裂成为乌桓人和鲜卑族

科尔沁一词在《蒙古秘史》中第一次出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带弓箭的人”或“弓箭手”。成吉思汗称帝前,将其帐殿护卫(弓箭手)编为科尔沁,由其胞弟术赤合撒尔亲自指挥,成吉思汗的胞弟在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成吉思汗分封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为其世袭领地,以他的后裔和领地为核心,逐渐形成了科尔沁部。

元朝末年时,科尔沁区部仍在呼伦贝尔市游牧,15世纪初,一部分科尔沁人越过大兴安岭,向东南迁徙到嫩江流域游牧,这部分科尔沁在历史上以“嫩科尔沁部”著称,留居呼伦贝尔的科尔沁人,以“阿鲁科尔沁旗”著称,后来“嫩科尔沁”继续往南迁徙,控制了今沈阳以北、长春和哈尔滨市以西地区,形成了能力更强的科尔沁部落,他们游牧的草场称为“科尔沁草原”。

位置境域

科尔沁区草原位于西拉木伦河西岸和老哈河之间的三角地带,经纬度为北纬42°43′~45°41′,东经117°49′~123°37′。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南坡,东北平原西端。北部和西北部与大兴安岭南端东部的山地丘陵相连,东北部与松嫩平原相接,东部和东南部与辽河平原接壤,在南部和西南部有燕山的末端努鲁儿虎山七老图山,西部与锡林郭勒盟高原相邻。其宽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东半部,其长为内蒙古、辽宁省吉林市黑龙江省四个省区交汇的狭长结合部,它包括大兴安岭南段东侧的西辽河霍林河洮儿河流域。西高东低,绵亘400余千米,面积约4.23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区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敖汉旗通辽市开鲁县、通辽市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奈曼旗库伦旗境内。

成因

古代科尔沁地区植被状况远较好,生长有茂密森林和物种,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在细石器、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遗址中,有不少石制农具,说明很早就有了原始农业。同时还发现不少汉代鲜卑族辽朝人墓葬被埋在沙丘之下,当时的地面是黑土层,沙丘是后代出现的。公元10世纪前,长期为游牧民族活动的场所。10世纪时契丹将从战争中俘虎来的汉人和迫迁来的渤海人约数十万人,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建立州县,进行屯垦,开辟农田。

部分地区因植被覆盖面减少,表土裸露,风吹即起沙。当时农作物都种在垄上,即为防止为“吹沙所壅”。金灭辽之战后,为了防止契丹贵族势力集结反叛,撤销大部分辽代州县,使其变成废城,大片耕地撂荒沙化。又为防御蒙古族袭扰,修筑金界壕遗址,造成沿线山林草场大片破坏,以至“沙雪塞,不足为御”。以后蒙古贵族统治时期,没有更大规模的开垦,草原植被有所恢复。清代在此广设牧场,孳息大批马驼牛羊。19世纪以后,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源,招民开垦大片草原,关内大量流民蜂拥而至,以至大量草地被垦。因土地贫瘠,开垦后二三年即因沙害而放弃,继而开垦新草地。在无植被覆盖的撂荒地上,干旱风季时沙层被吹扬而起,形成了流动沙丘。这些沙丘先以点状出现,以后连成一片,使草原退化为沙漠化土地。

地理特征

气候

科尔沁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干冷。科尔沁草原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年均降水量为300mm~450mm,并呈现出南多北少,东部多于西部的现象。年蒸发量为1700mm~2400mm,干燥度为1.2~2,相对湿度为50%~60%,尤其在夏秋高温多雨,有利于乔灌草的生长发育,使农林牧业生产具有较好的生长条件。年日照时数为2900h~3200h,年平均与温为4℃~7℃,无霜期为130d~150d。年均风速为3m/s~4m/s,大风日数为20d~40d。

地质

科尔沁区草原地质构造上属于松辽台向斜吉林市准褶皱带和内蒙古自治区褶皱带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第四纪以来,草原西部缓慢上升,东部轻微下沉,由下更新世到全新世相继沉积了厚达200余米的松散岩系,组成了坨、甸的物质基础。

西辽河下游干、支流沿岸砂质冲积平原上,由于风力的吹蚀搬运形成大面积的沙地,其上生长沙生植被。

地形地貌

科尔沁草原地势是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西辽河水系贯其中,全区地势平坦,坡降10%左右。由于长期以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辽河流域的草原受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严重沙化。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沙层有广泛的覆盖,丘间平地开阔,形成了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当地人称它为"坨甸地"。沙丘多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垄岗状,在沙岗上广泛分布着沙地榆树疏林。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相结合,坨甸相间分布是其主要的地貌特征。

科尔沁沙地地貌由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丘间低地和冲积平原相间排列组成。以固定沙地为主,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占比很小。其中固定沙地在沙地东部和西部均有大面积分布,在西部固定沙地呈斑点状,分布在流动和半固定沙地群之间,东部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奈曼旗等,约占固定沙地面积的62%、沙丘形态以沙和沙堆为主,波状沙丘地也有出现,沙地比较平缓,形成沙地与坨甸相间的地貌。沙丘高度一般在5m以下。半固定沙地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奈曼旗等,占半固定沙地81%。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和沙堆为主,沙丘高度5 m以下约占半固定沙地丘)的82%。流动沙地主要分布在翁牛特旗、库伦旗和奈曼旗,3个旗县流动沙地面积约占流动沙地面积的96%,沙丘形态以梁窝状沙丘、新月形沙丘和沙垅为主,偶尔会出现新月形沙丘链,沙丘高度5m以上约占流动沙地(丘)的79%。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河流两侧。

土壤

科尔沁区草原位于欧亚草原的最东端,地带性的土壤为黑钙土和栗钙土,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受沙漠化影响,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风沙土。风沙土是土壤沙化最明易的指标,约占科尔洲沙地土壤总面积的75%。风沙土质地可分为沙壤土、壤砂士和秘土,分别占风沙土面积的2%、59%和39%。

水文

科尔沁草原水文条件是全国沙地中较好的地区之一,降雨较多且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由于地域广阔,东西狭长,受地形地势、纬度及大气环流等的交错影响,使沙区及其周围的气候产生了区域性差异。科尔沁草原境内河流几乎全属辽河,全长880千米,流域面积约8666.7平方千米。地下水丰富,埋藏较浅,大多在1m~5m;沙丘上的干沙层约3cm~5cm,湿沙层含水量约3.4%~4%。

主要河流

科尔沁草原河流主要为西辽河水系,包括大兴安岭南段东侧的西辽河、霍林河、洮儿河流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大小湖泊有37个,其中有阿林湖、巴林湖、墨林湖等。

西辽河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西辽河是辽河正源。西辽河是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汇合处至东辽河汇合处之间的河流,上游有两大支流,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也是西辽河的两大源头,两河汇合后,形成干流始称西辽河。西辽河从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点为西辽河干流,由西向东流经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在科左中旗小瓦房村出境,转为由北向南穿过吉林省双辽市,经三江口镇再入通辽市境,在科左后旗二道河出境至辽宁省昌图县长发乡福德店与东辽河汇合为辽河干流,以下河段始称辽河。西辽河干流全长403公里,其中在通辽境内河流长度367.7公里。习惯上将吉林省双辽市以上河段称为辽河上游西辽河流域。西辽河干流由西向东贯穿通辽全境,境内河道长度占西辽河河流长度91.2%,在地理位置上通辽是西辽河的核心区域。

洮尔河

洮儿河嫩江支流,洮儿河是蒙古语,“洮儿”是“桃”的意思,因其发源地有着桃状的小山而得名。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索岳尔洛山和老头山等地,向东南流经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于吉林省的月亮泡内注入嫩江。河长约600公里,流域面积约2.9万平方公里,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流域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归流河、交流河、乌兰河等河流。其中支流归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西麓宝格达山,长约220公里。

霍林河

霍林河发源于通辽市扎鲁特旗特格音罕山西北麓,向北流至霍林郭勒市珠斯化以下,折向东南流,经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通榆县,流入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淖尔之后注入嫩江,属于季节季节河,全长590公里。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147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9000万立方米。

霍林河上游河宽10~20米,中游河宽20~30米,下游河宽40~50米。10公里以上支流,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有23条,总流程522.5公里,流域面积7179平方公里。上游植被较好,河道基本稳定。中下游属丘陵平原区,多荒漠沙坨,河道宽浅,河床不稳,河床由细沙组成。主要支流有敦杜乌苏河、界生图河、坤都冷河、杜尔基河、准哲里木河、巴彦哈拉河。坤都冷河是霍林河最大支流,发源于扎鲁特旗特格音罕山南麓,流经扎鲁特旗乌兰哈达、杜日本格日流入科尔沁右翼中旗境,横穿坤都冷苏木吐列毛都镇南1公里处与霍林河汇合,旗境内长4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

生物多样性

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位于农牧交错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群众养殖的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猪、驴等,庭院种植蔬菜、瓜果、粮食等,耕地内种植的是谷类、豆类以及油料等;苜蓿、燕麦也在可耕地内广泛种植。当地蒙古族常用的药用植物有30余种,牧草植物则有近300种。系统内动物种类丰富,有鸟类14目37科151种,野生哺乳动物6目13科30种,鱼类3目5科13种,其中有例如丹顶鹤大鸨遗鸥等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

2021年9月,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监测到候鸟7目10科30种近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白鹤、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灰鹤白琵鹭小天鹅鸿雁。其中白鹤35只,东方白鹳42只,丹顶鹤5只,白枕鹤14只。白鹤和东方白鹳的个体数量均达到了该种群全球个体数量的1%。

科尔沁区野生植物117种,分属38科,禾本科豆科菊科占多数。主要野生植物有甘草、麻黄草等20余种药用植物和马莲、香蒲、芦苇等1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5000多年以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出现了基本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早期的城邦制国家,这个古王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原夏朝以前。从上古到春秋前期,科尔沁草原上居住的是来自蒙古高原蒙古利亚种系的部族和来自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内外兴安岭之间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和狩猎民族等多个部落群体。科尔沁草原出现了多个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并、交往、融合,到战国至秦汉时期,各氏族和部落逐渐汇集成较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之为“东胡人”。

战国和先秦时期,科尔沁草原已形成了以“东胡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体的部落联盟国家,并创造了辉煌的“东胡文化”。继之以后的则是乌桓和鲜卑活跃在科尔沁草原之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柔然铁勒,隋唐以后有突厥、辽朝、女真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13世纪以后,蒙古族彻底控制了科尔沁草原。这些民族相继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并由此内迁入驻中原。

成吉思汗称帝后,扩编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科尔沁护卫军,他以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为指挥者,负责大汗营帐的警卫和警戒。由此,“科尔沁”由军事机构的名称逐渐演变成哈萨尔后裔所属各部的泛称,形成了著名的科尔沁部。

17世纪初,嫩科尔沁蒙古族归顺清朝统治。

1931年春,嘎达梅林起义军反垦起义,以失败告终。由于短视和无知,人们对草原的放垦并未因嘎达梅林的起义而停止。光是科尔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科尔沁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为科尔沁沙地。

人口和语言

清代,朝廷对外藩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清廷实施的“移民实边”政策,加快科尔沁区蒙古族从游牧转向农耕生活的过程,逐步形成以定居和半农半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近百年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在科尔沁地区已形成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及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经济结构,以外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形成将科尔沁蒙古族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并承载汉族满族锡伯族等民族语言文化多元一体的地域文化。

至清末民初,科尔沁蒙古族过着游牧生活,蒙古族传统文化深根于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当中。但随着喀喇沁、土默特等外来新型农耕化的蒙古族和汉族的流入,在科尔沁区地区开始形成定居村落。

交通运输

科尔沁草原自驾游路线攻略——集安—阿巴嘎旗公路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G303行驶1.9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通辽东环。沿通辽东环行驶5.1公里,直行进入通赤高速公路。沿通赤高速公路行驶16.9公里,右前方转弯部分路段收费。行驶160米,过通辽南收费站约150米后,朝甘旗卡镇方向,稍向右转。行驶270米,直行进入G304。沿G304行驶70.0公里,右转进入S305。沿S305行驶3.6公里,左前方转弯。行驶10米,直行进入S305。沿S305行驶17.1公里,左前方转弯。行驶2.4公里,到达终点。

经济发展

肉牛产业

位于科尔沁草原的通辽市是“中国黄牛之乡”,历经70年发展历程,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科尔沁肉牛产业集群核心区,荣获“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的美誉。截至2022年,全市牛饲养量达到493万头,其中:存栏367.3万头、出栏125.7万头,能繁母牛存栏180万头,奶牛存栏30万头,牛肉产量24.7万吨,牛奶产量52.1万吨。目前,肉牛产业已成为通辽市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中药材产业

2015年,奈曼旗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蒙中药材种植。2016年,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蒙中药材品种选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在通辽市奈曼旗实施。实施期内,项目在奈曼旗种植了15种蒙中药材并做了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优质品种选定和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辐射15.13万亩,不仅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蒙中药材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数据支撑,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奈曼旗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着力扭转玉米种植“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蒙中药材产业作为种植业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路径,加大种植面积。项目实施期间,对奈曼旗种植的15种蒙中药材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优质品种选定和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其中筛选出内蒙黄芪、甘草、桔梗苦香树、防风、牛膝菘蓝膜荚黄芪、土木香、红花等10种优质蒙中药材适宜品种。2019年,奈曼旗蒙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蒙中药材面积较大的旗县之一。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草原沙漠化

科尔沁沙地面积大约5.0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沙地,是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草原开垦不当和超载过牧,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导致草原下层沙土逐渐活化,草原以每年1.9%的速度风蚀沙化,沙地不断侵吞草原和湖泊。作为科尔沁沙地主体所在的通辽市,沙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7%,沙地覆盖了通辽市近1/3的土地面积,蜿蜒伸展如同一条巨大的沙龙,素称“八百里瀚海”。

干旱少雨、植被稀疏、风大沙多、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是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土地荒漠化导致生产潜力迅速衰退,风蚀导致土壤肥力逐渐流失,大大降低了土地生产力水平,限制了土地对物质能量的转化效率和产出能力,使作物单产长期处于低产状态。科尔沁沙地环境退化严重影响到当地生态脆弱区的资源开发和农牧业生产,大大削弱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保持和修复能力,导致生态功能恶化。

科尔沁草原除北部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西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山前洪积冲击平原,在冲积平原上堆积的松散沙质沉积物,是草原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的干旱化,大面积地表植被难以短期内恢复,地表反照率增大,促使了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发展。公元10世纪的辽朝发展屯垦和农耕,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至公元12世纪末,居民增多,樵柴和过度放牧破坏了部分地区的植被,下覆沙质沉积随风而起。至13世纪,西辽河流域政治经济学活动如前代活跃,使草原植被得以复苏生长。19世纪后,加速开垦荒地,后又被废弃,撩荒地经过干旱风季沙层被吹扬而起,形成流动沙丘,从而使草原退化为沙漠化土地。

沙尘暴

科尔沁沙地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有名的沙尘暴起源地,每年形成沙尘暴天气多达20多次,对周围很多邻近地区造成了影响。2002年11月11日,受蒙古气旋东移影响,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等省大部分地区首次出现大规模扬尘浮沙天气。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东移,把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地区的沙尘卷起,从西向东,一路经内蒙古、到达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到达山东省

湿地面积减少

科尔沁湿地靠霍林河补给水源,它上游的生态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非常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在解放后曾经掀起过3次农业开垦的高潮,科尔沁地区闻风而动,霍林河流域自然也积极响应。现在科尔沁湿地曾经有的40多个水泡子一个也不剩了。

环境保护

沙漠化及沙尘暴治理

2013年,扎鲁特旗阿日昆都楞镇北部80万亩草原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阿日昆都楞镇北部11个嘎查(村)789户2116名原住民进行了搬迁,所有牲畜出售或转场,房屋和牧铺拆迁灭迹,并全面禁牧禁垦,建成了80万亩天然草原封禁保护区。

2014年,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工程实施,采取造林种草、封禁保护、自然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截至2014年年底,科尔沁沙地分布区内植被率提高,沙地的扩展势头初步得到了遏制,沙漠化现状呈现整体逆转的良好态势。

2020年,中央财政通过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专项支持内蒙古自治区防沙治沙。内蒙古自治区可以统筹中央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用于开展境内科尔沁沙地保护和修复工作。

2021年,科尔沁左翼后旗实施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5.6万亩,对努古斯台、阿古拉、茂道吐项目区进行巩固提升,在稳定青贮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建设以小叶锦鸡儿、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料基地20万亩,缓解草牧场承载压力,深入实施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治理工作,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和自主验收执法检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22年,通辽市启动一项将科尔沁草原从抢救性保护转变为可持续性修复的工程。该工程是全国首批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之一,也是目前通辽市单体投入最大的生态工程,聚焦“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及地下水水位下降”三大关键问题,系统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土地沙化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三大任务,实施退耕还草与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植被修复工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林地防风固沙功能提升等十类工程。

湿地治理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政策、法律、科学等综合措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多样性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开展宣传活动,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增强人民群众对湿地重要作用的认识。同时实行网格化管理,在重点区域安装现代化的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原有湿地面貌不受人为因素破坏。

风景名胜

科尔沁草原水草丰美,是蒙古族的天然牧场,地貌特征既有浅山丘陵、疏林草地,又有冲积平原和山地平台,同时容纳了无数条小河。科尔沁草原有着达尔罕亲王府、大青沟、珠日河草原旅游区等多处风光景点。

达尔罕亲王府

达尔罕亲王府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出生之地,也是中国现今最大的亲王府。王府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约十万平方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距通辽市区约三十公里,有九十多座古建筑,全部采用传统木结构,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达尔罕亲王府初为蒙古科尔沁部首领、孝庄文皇后之父宰桑府邸,后于顺治年间因宰桑之子满珠习礼晋封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而得名,至明末共世袭罔替12代,且有多位清皇室公主、格格下嫁府内。爱新觉罗·弘历曾在达尔罕亲王府留宿,并在此举办33岁生日庆典。1929年,嘎达梅林反垦起义也发生于达尔罕亲王府。

大青沟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25公里,总面积8183公顷。保护区境内分布着成“丫”形交汇的两条沟谷,即大青沟和小青沟,沟长24公里,宽300—400米,深50—100米。在两条沟谷内由泉水汇集成两条溪流,常年不结冻,两条溪流汇合后进入柳河流域。

大青沟保护区是科尔沁草原中仅存的一块原始森林植物群落,它包括三大植物群落:大果榆植物群落、蒙古栎植物群落、水曲柳植物群落,依次分布在大青沟的沟上、沟坡和沟底。

珠日河草原旅游区

珠日河草原旅游区是一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整体设计突出民族特色,鸟瞰旅游区呈雄鹰展翅型。每年8月18日的赛马节是蒙古族人一项大型骑马、射箭、摔跤的民族活动,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们向这里涌来。这里还有射箭、打布鲁、骑马漫游、骑骆驼、垂钓、篝火晚会及民俗表演等。

相关文化

游牧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游牧系统核心区,游牧核心区总面积500万亩,涉及23个嘎查,9000多名牧民。2014年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国内仅存的原汁原味地保留着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块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科尔沁草原是中国著名的“中国马王”之乡,竞技赛马、马术表演在全国、全区赛事活动中成绩骄人,乘挽兼用型的科尔沁马享誉全国,2022年全市马存栏4.88万左右匹。

蒙古萨满文化

由乐器、神歌及仪式内容诸因素所构成的科尔沁蒙古萨满音乐文化,是蒙古音乐文化中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类型。一方面,在神歌的旋律上它保持了浓郁的蒙古音乐风格;另方面, 在乐器的使用上又融合了周边满汉民族萨满乐器的配置方法;此外,在祭祀内容上又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 它是一种游牧—农耕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 “复合型” 的文化形态。

科尔沁草原是中国著名的“中国马王”之乡,竞技赛马、马术表演在全国、全区赛事活动中成绩骄人,乘挽兼用型的科尔沁马享誉全国,2022年全市马存栏4.88万左右匹。草原上的牧民以骑马为生,骑马文化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上,骑马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人们常常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享受草原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叙事民歌文化

科尔沁区叙事民歌的特点是情节复杂,有众多人物,且篇幅浩大,曲调简短,结构方整,节奏规范,音域适中,同语言紧密结合,带有鲜明的说唱性。通过音色、音域、速度、强弱的变化,创作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科尔沁叙事民歌善于反映重大社会题材、叙述传奇故事、唱出民众的呐喊、表现人民的情感,富有感染力、感召力,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说书文化

说书也叫“本子故事”、“胡仁乌力格尔”。科尔沁说书文化是蒙古族古老“朝尔”故事文化和汉族历史演义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说书文化的曲调、唱法、表演、乐器等是来源于蒙古族文化艺术传统,而说书故事的题材内容除蒙古族历史以外,绝大多数来源于汉族的历史演义文化。它的取材一般来源于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朝尔故事”,二是蒙译汉族历史演义吧v的“胡仁乌力格尔”,三是取材于蒙古族历史故事的“胡仁乌力格尔”。

服饰文化

科尔沁服饰包括蒙古族科尔沁部落传统的服饰式样和着装习俗。起源并流行于成吉思汗大弟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后裔所属的科尔沁部落。科尔沁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和场合的不同,款式和色彩略有区别,而总体上依旧沿袭着蒙古袍的基本形制以及配戴帽子和饰物的着装习惯。科尔沁服装包括白茬皮袍、羊皮袍、吊面皮袍等,服饰品有皮毛帽、毡帽、绸缎头巾等。

科尔沁蒙古袍款式较合身,长袍下摆窄且开衩。格外注重刺绣装饰、穿偏开襟长坎肩、工艺精湛的尖头靴和已婚妇女发髻式珊瑚头饰等是科尔沁服饰最显著的特征。科尔沁服饰的文化象征主要表现在刺绣方面。科尔沁服饰刺绣纹样粗犷、线条明快,色彩对比强烈,都有潜在的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空中俯瞰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内蒙古晨网.2023-07-14

我国最大亲王府建成文化旅游区正式开放.央广网旅游.2023-07-14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青沟.北方网.2023-07-14

旅游打卡新地标 来内蒙古赏秋!.澎湃新闻.2023-07-14

科尔沁沙地低缓沙丘主要植被根系层土壤水分特性分析.中国知网.2023-07-14

通辽市科尔沁“治沙用沙”双管齐下.内蒙古新闻网.2023-07-14

背景资料:我国西北部和北方的沙漠及沙地.新浪网.2023-07-14

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概况.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3-07-28

地理知识 | 科尔沁的故事.搜狐网.2023-07-13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变化原因及治理建议.中国知网.2023-07-18

科尔沁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科尔沁区人民政府.2023-07-19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蒙古族游牧文化的摇篮.央广网.2023-07-15

多彩内蒙古.内蒙古文化信息网.2023-07-15

探究草原名称的历史和由来,春天来了,来草原狂欢!.搜狐网.2023-07-12

非遗中国:嘎达梅林.新浪新闻.2023-07-14

新时代科尔沁沙地生态恢复路径探究.中国知网.2023-07-28

内蒙古科左后旗:基层党组织引领治沙,筑牢科尔沁生态屏障.呼伦贝尔新闻.2023-07-14

阿鲁科尔沁草原.今日头条.2023-07-13

为全面推进现代化通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人民网.2023-07-29

科尔沁风景.内蒙古新闻网.2023-07-14

我国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和变迁.OSGeo中国中心.2023-07-29

科尔沁草原:一年四季皆风景|林草辉煌70年•内蒙古大草原.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4

【内蒙古之最】全国最大的沙地.内蒙古新闻网.2023-07-15

科尔沁宜耕沙地多功能规划研究.中国知网.2023-07-15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湿地美景.澎湃新闻.2023-08-08

全国湿地展播|内蒙古:祖国北疆大美湿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08

概说西辽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9

桃子河——洮儿河.内蒙在线.2023-07-19

霍林河.内蒙古区情网.2023-07-19

阿鲁科尔沁保护区有鸟类151种.中国林业新闻网.2023-07-28

【保护生物多样性】候鸟迁徙季—白鹤、东方白鹳等珍稀候鸟现身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浪网.2023-07-15

自然资源.科尔沁区人民政府.2023-07-28

蒙古族人口迁徙与科尔沁文化的形成.中国知网.2023-07-28

【红色记忆】嘎达梅林领导的武装抗垦斗争.内蒙古新闻网.2023-07-15

科尔沁草原地图+特色美食推荐+自驾游路线攻略.闽南网.2023-07-28

培育富民产业 科尔沁牛很牛!.网易.2023-08-08

科尔沁草原科技“种药”话致富:高质量蒙中药材辟脱贫新路径.网易.2023-08-08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新闻网.2023-07-28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区情网.2023-07-28

罕见沙尘席卷北方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是源头.搜狐网.2023-08-08

中国湿地消退状况不容乐观 科尔沁湿地已消失.网易新闻.2023-08-08

通辽构筑草原绿色生态屏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7-29

从“一沙之治”到“生态之治”.人民网.2023-07-15

生态脆弱区也有发展之道——来自科尔沁地区的经验与启示.光明新闻.2023-07-15

“关于将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列入国家专项工程支持的建议”复文(2021年第7179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7-14

我旗抓治理重修复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科尔沁左翼后旗人民政府.2023-07-29

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将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总面积2449万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2023-07-29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湿地美景.搜狐网.2023-08-08

精品自驾路书 | 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穿越之旅.澎湃新闻.2023-07-29

探访“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故居—达尔罕亲王府.中国新闻网.2023-07-14

通辽复建孝庄故居达尔罕亲王府明年6月有望开放.内蒙古新闻网.2023-07-14

推介|开发区文体和旅游局 在通辽·济南“万人互游”启动仪式暨文旅招商推介会上做招商推介.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4

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的基本特征.中国知网.2023-07-28

科尔沁(探寻内蒙古独特的草原文化).海角旅游网.2023-07-13

浅析民族文化之科尔沁的文化.网易.2023-07-15

科尔沁服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