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菘蓝

菘蓝

蓝(学名:Isatis tinctoria L.),又名欧洲菘蓝、板蓝根、大、大蓝、大青等,是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菘蓝属(Isatis)二年生草本植物。菘蓝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西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河北省、新疆、安徽、甘肃省等大部分省份,常生长于干旱地带。

菘蓝高40-100厘米。主根深长,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顶部多分枝。叶互生,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茎生叶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阔总状花序,花瓣黄白。短角果近长圆形,无毛,边缘有翅。种子长圆形,淡褐色。胚弯曲,黄色,含油分,胚根圆柱状,子叶2枚,背于胚根。花期4-5月,果期5-6月。

菘蓝以根(板蓝根)及地上部叶(大青叶)入药,均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等功效。主治流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症,现已研制出各种丸剂、散剂、冲剂、糖浆、片剂及注射液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历史

历史记载

菘蓝为中药板蓝根的基源植物,“蓝”之名始载于中国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菘蓝”取自“五蓝"-蓼蓝、蓝、马蓝、吴蓝、木蓝之一。有不同基原的植物被用作板蓝根的代用品,如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爵床科植物日本马蓝(Strobilanthes japonica)的根,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曰:“蓝有数种,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为马蓝。”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版均只将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收载作为正品板蓝根。

传播历史

菘蓝在史前时期被人类传播到欧亚大陆,并广泛应用于印染行业,随着欧洲殖民进入美洲。Mouri等人发现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伊朗西北部盐矿事故中埋葬的工人的衣服中含有用菘蓝制作的染料,猜测该种之后向东传播到中国和日本,又因其药用价值再次受到东亚等国的广泛重视。

形态特征

菘蓝为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40-100厘米。

根与茎

主根深长,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

叶互生,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茎生叶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

总状花序,花小,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白,宽楔形,顶端近平截,具短爪;雄蕊6,4强;雌1,长形。

果实与种子

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种子长圆形,淡褐色。胚弯曲,黄色,含油分,胚根圆柱状,子叶2枚,背于胚根

物种分布

菘蓝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西南亚、中亚欧洲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河北省、新疆、安徽、甘肃省等大部分省份。

生长习性

菘蓝喜温暖环境,耐寒、怕涝。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时,叶片生长肥大。宜选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根部顺直,光滑,产品质量好。生长在低洼积水的土壤容易烂根。种子容易萌发,在15~30℃条件下萌发良好,但以20℃发芽最快,发芽率最高。

繁殖

种子繁殖是菘蓝生产的主要方式。菘蓝株内具有异向无限开花习性,菘蓝属于典型的异花授粉类型,并具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菘蓝在花蕾期访花昆虫数量多,活动频繁,在花序间穿梭,这些昆虫在菘蓝植株上往返访花采食花粉,初步鉴定访花昆虫主要是食蚜蝇科。当微风吹过时,开放花朵的花冠中散落大量花粉粒,但遇大风天气时,花瓣几乎处于闭合状态,不利于风力向外散布花粉,说明昆虫是菘蓝实现有性繁殖的主要传粉媒介,风媒只起到辅助传粉的媒介作用。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菘蓝宜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生长。秋季或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垄,深耕30cm以上,使土层疏松,便于根部生长顺直、光滑、不分叉。撒肥、草木灰均匀后,浅耕耙平,雨水少的地区作平,雨水多的地区作高畦。

人工繁殖

田间管理

菘蓝具有较强的自交不亲和性,依赖种子繁殖,生产栽培多春季(谷雨前后)播种,也可夏播(芒种前后),以条播为宜,播种后5天便可出苗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结合间苗和定苗同时进行。出苗后长至一定高度,去弱留强,间密留稀,然后定苗除草,确保出苗整齐。

水肥管理

菘蓝生长前期一般宜干不宜湿,以促使根部下扎,生长后期适当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养分吸收。应根据土壤营养追施磷肥

病虫害防治

病害

根腐病核盘菌和霜霉病为菘蓝常见病害。当植株染上根腐病时,先在植株根部发病,主根变成黑褐色、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壳,然后病势向上蔓延,直至最后整个植株死亡,可通过选择排水性较好的砂壤土种植或合理密植的方式防治,发病时可采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灌根。当植株染上菌核病时,叶片感染初期为水浸状青褐色病斑,发病后期叶片全部腐烂,发病时可采用代森锌石灰硫黄合剂进行灌根。当植株染上霜霉病时,先是叶边缘出现黄白色斑点,叶背有霉斑,而后叶片逐步变黄,最终导致植株凋亡,可采用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虫害

菜粉蝶灰地种蝇、蚜虫等为菘蓝常见虫害。当植株染上菜粉蝶时,会啃咬其叶片,甚至吃光,只留下网状脉,建议安装太阳能灭虫灯或喷BT乳剂氰戊菊酯乳油等防治。当植株染上灰地种蝇时,会引起根状茎腐烂或全株枯死,可利用太阳能灭虫灯、诱虫剂和粘蝇贴等杀灭成虫或用杀虫畏辛硫磷乳油灌根。当植株染上蚜虫时,可引入蚜虫天敌,如瓢虫草蛉虫等或使用辛硫磷乳油、戊菊乳油等防治。

采收

菘蓝叶每年可采收2~3次,多在生长旺盛季节采收,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8月下旬,应尽可能避开高温季节进行,以免引起成片死亡。采割时从离地面2~3cm处采割,不宜过高或过低。采回后晒干或烘干即可。根在播种后当年初冬,地上部枯萎时采挖,刨收根部,深挖避免挖断或挖伤根部,影响品质。

用途

医学药用

菘蓝以根(板蓝根)及地上部叶(大青叶)入药,均味苦,性寒。归肝;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等功效。主治流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等,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症,现已研制出各种丸剂、散剂、冲剂、果葡糖浆、片剂及注射液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食用营养

菘蓝茎叶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总糖量、纤维素谷氨酸含量、钙和钾含量较高,也因此被做成各种食谱。

经济用途

菘蓝是中国重要的色素植物,其叶含靛青素,可提取蓝色色素,主要用于染棉纱、布料、丝绸等。其种子可榨油供工业用途。

危害

菘蓝是一种草本染料植物,常通过人为干预从中亚俄罗斯东南部的原产地广泛传播。它对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边界上发现的濒危生物产生威胁,是美国西部11个州宣布的有害杂草。此外,该植物可能会产生改变土壤微生物特性的葡萄糖苷,进而损失牧场所需植物。

物种对比

全世界菘蓝属同属植物有30种,分布在中欧、西亚、中亚以及地中海地区。中国有6个种及1个变种,仅菘蓝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为板蓝根与大青叶的原植物。欧洲菘蓝(I. tinctoria L.)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并在中国南方进行大面积种植,经过长时间栽培现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与菘蓝(原学名:I. indigotica Fortune)混种严重,区分不明,现两者被归并为一种I. tinctoria L.。

菘蓝下原变种欧洲菘蓝与毛果菘蓝依据短角果形状及被毛状况进行区分,欧洲菘蓝短角果宽楔形,无毛;植株具白色柔毛,叶耳锐形或钝,半抱茎,而毛果菘蓝是短角果倒卵状椭圆形,有毛。

相关研究

生物学特性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菘蓝的产地分布、生境特点、物候期、生长发育动态、生殖特性、以及环境营养对其生长的影响等研究,全面系统地掌握菘蓝的生物学特性,为给板蓝根和大青叶生产规范化操作规程(SOP)编制提供科研数据支持。

生理研究

不同学者对菘蓝地上地下药用部位进行栽培、选种、抗性等相关研究。等相关研究,提高了其采收率。此外,其成分、不同成分(生物碱类、硫代葡萄糖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等)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中起到关键酶的功能及相关转录调控机制等也正逐渐为人所了解,为菘蓝由理论转入实践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Isatis tinctoria.自然标本馆.2023-06-03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03

Isatis tinctoria.植物智.2023-06-03

Isatis indigotica.植物智.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7-06

Isatis tinctoria.CABI.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

..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