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
河古称濡水,也称上都河、难河,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河流,全长833千米,流域面积为44900平方千米。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上骆驼沟乡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流经巴彦古尔山北麓、丰宁县北,在沽源县南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称闪电河;在多伦县三道沟复入河北省,称大滦河;经丰宁、承德、宽城、迁安、滦县等县市在郭家屯附近汇入小滦河后称滦河,在乐亭县东注入渤海。
滦河位于河北省平原东北部,经纬度为东经115°40′~119°20′,北纬39°10′~42°35′,是注入渤海仅次于黄河、海河、辽河的第四大河。滦河水资源丰富,平均年径流量40.63亿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小滦河、伊逊河、武烈河、老牛河、瀑河、青龙河等。由于支流较多,上游土壤多为黄土,加上水土流失,含沙量较大,在入海口形成滦河三角洲。
滦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于侵蚀构造山地区,流域多是以变质岩类为主的低山小区和以火成岩为主的丘陵小区。流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半湿润燕山山地气候,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11.5℃,纬度增高1度,平均气温降低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19.2毫米。滦河流域内湿地资源丰富,其中滦河口湿地总面积7657.89公顷,占河北省湿地总面积的2.76%,共有鸟类12目49科241种,被誉为“东亚旅鸟大客栈”;此外,流域内有狐狸、刺猬、黄鼠狼、野兔、獾等100多种哺乳动物,鱼类有12科31种,内有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滦河流域早期在燕山南北的华夏族和塞北若干游牧民族的祖先在这里居住,是孤竹国和契丹民族的文化圣地,也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之地。滦河自古是漕运之河,自明清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滦河一直为国内外运输的重要航道。解放后,县境滦河两岸继续完善水利交通,并在河上修建铁路桥和公路桥。滦河流域支流上有马台子水库、大黑汀水库、潘家口水库等水利工程,更有滦州古城、青龙山景区等旅游景点。由滦河文化衍生出蒙古族长调、承德市清音、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滦州皮影、地秧歌、评剧等相关文化。
命名
滦河最初叫“湪水”“渜水”“湪”“渜”是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意为“汤”或者“温水”,古时这条河上下多有温泉,因得此名。古称濡水,《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肥如县濡水南入海阳。”滦河又难河,在《水经注》中有记载:“濡水为难河。”唐朝时称滦河,在《新唐书地理志》中记载:“渔阳郡下有渡滦河。”濡字也写作滦,是唐朝开始的。元朝称为御河,也称上都河,在隆化县郭家屯小滦河汇入后,称滦河。
位置境域
滦河位于河北省平原东北部,经纬度介于北纬39°10′~42°35′,东经115°40′~119°20′之间。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上骆驼沟乡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流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河北3省、自治区的27个县、旗、区、于河北省乐亭县兜网铺注入渤海。滦河北部、东部以苏克斜鲁山、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及松岭区为界,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洋酒相邻,西南山燕山山脉为界与潮白河、蓟运河相邻,南邻海。
历史变迁
滦河流经燕山山脉的古老变质岩系地层,由于受到东西向燕山山前断裂、昌黎至蓟县断裂,北北东向宁河至唐山断裂,柏各庄至滦县至卢龙断裂,北东向宁河至滦南至昌黎断裂,北西向丰润至唐山断裂,顺滦河断裂等构造以及构造掀斜作用,大陆边缘拗陷作用的控制,河道几经变迁,现代滦河呈折线状,拐角明显,在河道拐点处有多条古河道和数个扇形体。
流域水系和特征
水系组成
滦河水系呈羽状,南北长435千米,东西宽平均100千米,滦县以下至入海口平均宽约20千米。其汇入的支流自上而下有黑风河、叶力根河、小滦河、兴洲河、伊逊河、不澄河、伊马吐河、武烈河、老牛河、柳河、瀑河、横河、长河、清河及青龙河等。滦河是注入渤海内仅次于黄河、海河、辽河的第四大河,流域面积44900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为4394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98.2%;平原面积为81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8%,流域平均宽度51.2千米,河长833千米,涉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辽宁省3个省(自治区)的7市(盟)27县(区)。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西北之巴彦图古尔山麓,上游地处内蒙古高原南侧和河北坝上草原区,中游为燕山山区,下游经燕山丘陵带于滦县出山经过京山铁路进入平原区。
干流概况
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巴彦图古尔山麓骆驼沟乡东部的小梁山(海拔2206米)南麓大古道沟,向西北流经坝上草原沽源县转北称闪电河,经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转向东南,经多伦县南流至外沟门子又进入河北省丰宁县位,于内蒙古境内有黑风河、吐力根河(吐里根河)汇入后称大滦河,至隆化县郭家屯会小滦河后称滦河。河流蜿蜒于峡谷之间,至潘家口越长城,经罗家屯龟口峡谷入冀东平原,流经迁西县、迁安市、卢龙县、滦县、昌黎县、至乐亭县南兜网铺注入渤海。
主要支流
青龙河西汉时称玄水,五代十国时称卢水,明朝开始青龙河,是滦河支流,青龙河发源于平泉县台头山镇曹家梁和喇嘛杖子,另一个源头发自平泉县古山子乡大西山北麓,在辽宁省凌源县境内东营子和下清间会合,南流入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北部大石柱子乡境,流经青龙、卢龙县境,于滦县石梯子村汇入滦河。青龙河全长246千米,流域面积6340平方千米。
伊逊河是滦河一级支流,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发源于围场县哈里哈乡老岭山,在双滦区西地乡下湾村汇入滦河。伊逊河南流经棋盘山、龙头山、围场县城区,至承德市与滦平县之间滦河口,注入滦河干流。伊逊河河长237千米,流域面积6734平方千米,平均径流量3.98亿立方米。
小滦河是滦河一级支流,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发源出围场县北部边界县坝上陡林子,在隆化县郭家屯镇西屯村汇入滦河。小滦河西北流折向南流,经御道口、官地,至郭家屯注入干流。小滦河河长152.1千米,流域面积203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4.38立方米/秒。
老牛河是滦河一级支流,古称五渡水,位于河北省东部。它源出承德县东部、七老图山西南麓,西南流折向南流,经五道河等地,在承德县城郊注入干流。老牛河河长80.94千米,流域面积168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5亿立方米。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平均海拔高程在960米左右。老牛河上游流经中、低山区,下游为丘陵,水系发育。
长河在河北省东部,源出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南部,都山西北麓,海拔1846米。长河由西北流折向西流,在迁西县东荒峪附近汇入滦河干流。长河全长118千米,流域面积69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52立方米/秒。长河中、上游流经低山、丘陵,河道曲折,河槽宽浅,支流较发育,下游地势平缓。
澈河是滦河一级支流,位于河北省东部,发源于兴隆县樟帽山林场,由东南折向南流,在迁西县澈河桥镇附北汇入滦河干流。澈河全长98.3千米,流域面积113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0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47亿立方米。河道弯曲,水量丰沛,河口处为潘家口综合水利枢纽。
瀑河是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平泉县七老图山脉南麓,南流经平泉县城区,至宽城满族自治县西瀑河口村汇入滦河干流。瀑河全长155.77千米,流域面积19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1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立方米。流域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上游多山,河道狭窄,平泉至宽城县河段,两岸为低山、丘陵,落差小,水流平缓。
柳河是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兴隆县南部山丘南双洞八拨子岭,在柳河口村汇入滦河。柳河北源出自雾灵山西南麓,海拔2116米,南流汇合南源后,绕经五指山麓,东流折向南流,在承德县注入干流。柳河全长156.23千米,流域面积119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立方米,自然落差411米。流域地势,南北部高,东、西部低,南有燕山,北有雾灵山东、西部为平缓丘陵。河道弯曲,上游浅窄,下游河口处为潘家口水库尾闾。
武烈河古名武列水,亦名热河,是滦河一级支注,位于河北省东部,发源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东南、七老图山西南麓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至沟,南流经围场县南、隆化县东南、承德市城区在双桥区雹神庙村汇入滦河干流。武烈河河长118.63千米,流域面积260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8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63亿立方米。流域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河道两侧多山,水系较发育。
水文特征
径流量
滦河流域降雨和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夏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滦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9.2毫米,年径流多年变化有上游至下游增大的趋势。滦河平均年径流量40.63亿立方米,每年径流量受降水量的影响,以8月份最高,达14.53亿立方米,以1月份最低,为0.9324亿立方米。全年总径流量居河北省首位,达43.857亿立方米/年,占全省年总径流量的80%。
含沙量
滦河流域土壤多为黄土,由于人类垦殖,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加大。伊逊河围场站,伊逊河支流不澄河边墙山站及伊马吐河下河南站含沙量都在20公斤/立方米以上,成为滦河泥沙主要源地之一,其它支流老牛河、瀑河、潵河等含沙量略小,一般为3-4公斤/立方米,青龙河含沙量只有2-3公斤/立方米。桃林口站为2.88公斤/立方米,是滦河含沙量小的支流之一。滦河流出燕山,至滦县东站含沙量为4.76公斤/立方米。滦州以下流入平原,流缓沙沉,含沙量又有所减小,但因下游河道甚短,很快到达入海口,泥沙在河口处堆积,形成滦河三角洲。
地理特征
气候
滦河流域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南部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北部山区为中温带(高原亚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春季风速大,干旱多风沙,夏季气候湿润,炎热多雨,降水多,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盛行北风和西北风。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较湿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流域内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吹偏北风,天气寒冷、干燥、晴朗而少雨雪。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吹偏南风,天气温热、湿润多雨,山区雷雨、冰雹较多。春秋两季是干冷与温热两种气团的交替时期,春季降雨少,空气干燥、多大风,形成风沙天气,秋天天气睛朗少云,降雨少,风力微弱,秋高气爽。
滦河流域气候类型由寒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过渡到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介于-0.3℃~11℃,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坝上高原最低年平均温度在0℃~4℃,长城以南平均气温10℃~11℃,流域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11.5℃,纬度增高1度,平均气温降低3℃。流域内无霜期北短南长,由北向南递增,西北部坝上的御道口不足80天,而滦河下流平原可达180~200天。
地质特征
滦河流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中朝陆台北缘的内蒙地轴东北部及燕山准地槽区,属标准的阿尔比斯式褶皱构造。在太古时代末期,冀东古陆已经形成,出现稳定的构造区,构成华北地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元古代发生吕梁运动,滦河流域地层变质,使地台的褶皱基底形成,在中晚元古代,该区大规模下降形成沉降带,到晋宁运动时期形成了近万米厚覆盖层,至此华北地台形成。滦河流域经历古生代地台演化之后,在中生代发生燕山运动,形成燕山山地和河北拗陷,进入新生代又经历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北部沿断裂发生玄武岩溢出,形成玄武岩高原唱,南部冀东继续下陷,接受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形成冀东平原。
地形地貌
滦河流域按地表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三大地貌类型,西北高、东南低,处于侵蚀构造山地区,多是以变质岩类为主的低山小区和以火成岩为主的丘陵小区。高原地貌分布于本流域北部,海拔在1400至1600米。山地地貌分布在高原以南,平原以北,坡度一般在20度至40度之间,按平均海拔又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四种类型。平原地貌分布在流域南部,属山前倾斜平原,纵坡1/300至1/1000。滦河流域地貌分为四个一级地貌区12个二级地貌区。
土壤
滦河流域上游坝上高原,海拔多在1400-1500米,土壤类型有灰色森林土、黑土、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沼泽土。滦河中上游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两县的坝下地区和隆化县全部,土壤多为棕壤、褐土、潮土、风沙土。滦河中游滦平县、平泉、承德市的大部分地区和承德市,土壤类型有褐土、棕壤、潮土等,是重要的产粮区。滦河中下游兴隆、宽城满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迁西县、迁安市、滦州、卢龙县等县,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褐土和潮土。滦河下游包括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安等县,土壤类型有淋溶褐土、潮褐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风砂土。滨河区土壤类型有滨海盐土、草甸盐土、沼泽化盐土、沼泽土、水稻土。
生物多样性
滦河流域植被主要因地貌、气候、土壤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区: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原区、燕山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平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栽培作物区。滦河流域野生植物共有58科,246种,包括灌木类植物荆条、紫穗槐、酸枣等;乔木类植物杨、柳、榆、多枝柽柳等;以及草本植物白羊草、虎尾羊、狗尾草、蒿类等。
滦河流域野生动物有100多种,兽类主要有狐属、刺猬亚科、黄鼬、野兔、獾等,鸟类有12目49科241种,被誉为“东亚旅鸟大客栈”,主要有猫头鹰、乌鸦、啄木鸟科、黄雀、鹰、麻雀、喜鹊等,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和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斑嘴鹈鹕、海鸬鹚、白额雁、大天鹅和小天鹅等33种,更有世界珍禽黑嘴鸥在滦河口湿地栖息繁殖。爬行纲有3目4科7种,两栖动物有1目2科4种等。鱼类有12科31种,主要有鲤鱼、鲫鱼、泥鳅、白鲢、草鱼、青鱼、花鲈、棱鱼等。
自然保护区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接坝地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滦河上游的自然生态环境,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是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保护于一身的生态系统类大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植物136科468属1016种,大型真菌24科60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80属317种,昆虫970种,其中包含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白头鹤、大鸨、豹等5种。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距承德市区240千米,距北京460千米。它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公园总经营面积9.4万公顷,其中以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白桦林为主的风景林面积7.1万公顷,草原面积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2%。罕坝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有以东方狍为主的兽类11科、25种,有以黑琴鸡为主的鸟类27科88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有燕山南北的华夏族和塞北若干游牧民族的祖先在滦河流域居住。夏商周以后,滦河上中游,有游牧民族土方,还有游牧民族山戎、东胡和淳维在此居住。滦河下游,有华夏族在商汤时建立的同姓侯国孤竹国,商王武丁时期是孤竹之地。西周以后,在滦河流以西建立了姬姓燕国,孤竹国成为西周的异姓侯国,同时在燕国东北部存在山戎势力。公元前七世纪中叶,山戎抛力达到鼎盛,经常侵犯燕国。四十多年后,山戎侵犯燕国,燕庄公借中原霸主齐桓公之力两次北击山戎,灭令支,亡孤竹,山戎远遁,归服于燕国。
春秋中期,滦河下游又有游牧民族建立的无终子国和肥子国,无终为北狄的一支,早前居住在晋国境内,公元前541年为晋国所败,后便迁至燕以东定居,建立无终子国,以无终城为都邑。肥是北狄的一支,早前活动在太行山以东,建立肥子国,公元前530年为晋所灭,其中一支投奔燕国,战国后肥子国归入燕国。
春秋战国时,东胡强大起来,灭掉山戎,势力扩展到滦河下游,侵扰燕国。战国时燕国强大起来,反击东胡的侵犯,东胡向北退却千余里,燕国由此修筑长城,统治范围扩展到整个滦河流域及其以外地区。秦朝以后,滦河流域有上谷郡、渔阳、右北平、辽西地区四郡。汉代中期以后,滦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幽州地,上游部分地区为乌桓、鲜卑控制。
曹魏和晋朝时,滦河下游为幽州地,中上游属鲜卑宇文部和鲜卑宇文部和鲜卑段氏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滦河流域或部分或全部先后属于后赵,前燕、北燕、北魏、东魏、北齐统治。隋朝滦河流域大部分属北平郡、渔阳郡、柳城郡及涿郡,承德市附近为奚和突厥所辖,契丹民族也居住在此。唐朝滦河流域大部分为河北道所辖,承德北部为松漠都督府,部分地区为奚、契丹和突厥所辖。李世民东征高丽后,将七万高丽民迁至滦河流域。
五代十国时,滦河中下游地区最初属后梁,后为刘守望光所建燕国占据,上游地区属辽朝。至沙陀族所建后时,除滦河下游小部分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为契丹所辖。后来契丹族建立辽朝、女真族建立金朝,蒙古族建立元朝,滦河流域先后归于他们统治,滦河下流地区以汉族为主。元末明初回族入居滦河下游。明朝建立后,滦河流域纳入明朝管辖,承德市地区为蒙古族牧地,有大量中原和江南移民,滦河下游汉族人口增加。
嘉靖以后,明朝以长城一经与蒙古鞑部及朵颜三卫为界。之后,满族建立清朝,滦河流域大部属直隶省,上游内蒙古自治区一带属锡林郭勒盟所辖,满族大量入居滦河流域,清朝初期,回族人口入居承德地区。至晚清时期,滦河流域除汉族外,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
人口与民族
滦河流域以2007年为基准年统计,滦河流域总人口1341.85万,其中城镇人口417.52万,农村人口924.33万,城镇化率31.1%,平均人口密度225人/平方千米。滦河流域聚居有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苗族、朝鲜族、壮族、达斡尔族、藏族、彝族、土家族、瑶族、白族、鄂温克族、高山族、黎族、侗族、俄罗斯族、锡伯族、仫佬族、畲族等20多个民族居住。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大多数县(旗)、市、区均占90%以上,最高达99%。少数民族中,满族、回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承德市及承德地区。蒙古族分布也较普遍。朝鲜族、壮族人口不多,但分布较广,其中朝鲜族集中于承德市和平泉县。苗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正兰旗、太仆寺旗及多伦县,青龙、平泉县也有分布。达斡尔族与苗族分布相同。藏族、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正兰旗。其它少数民族人数很少,呈零星分布。
经济活动
滦河流域2007年生产总值3656.47亿元,占全国的1.48%。人均GDP2.72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6倍。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69.37亿元、2006.08亿元和1181.0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8∶54.9∶32.3。滦河流域经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的正蓝旗、多伦县等、辽宁省的喀喇沁等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处滦河流域上游,社会经济以农牧和旅游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生产总值仅占滦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的1.1%,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均GDP在1.60万元左右,辽宁省人均GDP仅1.12万元。河北省的承德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地处滦河流域中下游,农业资源和工业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生产总值达3615.86亿元,占滦河流域地区生产总值的98.9%,人均GDP2.75万元,其中承德市人均GDP为1.69万元,秦皇岛市人均GDP为1.90万元,唐山市人均GDP为3.50万元,唐山市经济最发达。
滦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工业基地,特别是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地处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区内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电力、建材、机械、化工、陶瓷、纺织、造纸、食品、医药、港口物流为主导的十产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0%以上。
蓄水工程
马台子水库位于滦州油榨镇柏店子村,座落在滦河支流上,1977年建成,流域面积3.8平方千米,总库容167.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4.1万立方米,死库容11.8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长175米,最大坝高15米。水库下游影响范围2个村,2400人,耕地2000亩。
迷谷水库位于滦州市油榨镇迷谷村北,座落在滦河支流上,1975年建成,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总库容101.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7.5万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长58米,最大坝高14米。溢洪道为岸边开敞式,堰顶宽度8米,最大泄量为38立方米/秒。
在河北省迁西县中部偏西、滦河干流河道上。1973年动工兴建,1983年主体工程完工,混凝土坝,坝高52米,坝顶长1354.4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51万平方千米,总库容4.73亿立方米。此库与上游潘家口永库相差30千米.两库可联合运用,对天津市,唐山两市工业及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在河北省迁西县东北部洒河桥镇上游10千米查子村附近、滦河干流河道上。水系1975年动工兴建,1983年基本完工。混凝土坝,最大坝高107.5米.坝顶高程230.5米,坝顶长1040米,最大底宽90米。坝址以上集水面积3.37万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9.3亿立方米。建有坝后水电站,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电源供给北京、天津、唐山电网。为河北省境内建成的坝体最高、库容最大、发电量最多的水库。按75%的保证率,平均每年可向下游调节供应水量19.5亿立方米。
引水工程
引水渠在河北省东部。北起迁西县滦河中游向南流,经大黑汀水库,穿越燕山,至遵化县入澳河,又经于桥水库,南抵天津市。全长234千米。沿途与州河、潮白河等交汇。《燕赵水利春秋》:“大黑汀、潘家口两水库分别于1973年、1975年先后开工,于1983年汛期基本完成蓄水运用。同年9月11日开始通过引滦入津渠道向天津市供水,1984年12月26日通过引滦入唐渠道向唐山市输水。”是中国当前最大、最长的城市引水渠,年引水量21亿立方米。
在河北省唐山市东南,滦河以西,沙河以东一线。渠首起自唐山市滦县城南岩山脚之下滦河右侧,引滦河之水,西经总干渠至柏各庄农场,为滦河下游重要灌区。总干渠、干渠、支渠等骨干工程完好率达到92.5%,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近0.62,渠系水利用系数近0.65。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滦河上流流域全监测区域处于富营养、中营养以及重富营养等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且处于富营养状态区域占比高达78.94%。其中丰水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重富营养化均出现于丰水期。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对水质影响较大。滦河上游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前沿,土壤为沙壤土或草原风沙土,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
保护措施
2020年9月24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针对滦河流域地形地貌地质特点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滦河源头区以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为重点,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中上游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建设等工程为重点,加强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中下游以重要水源地保护和引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增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工程综合调蓄能力;滨海区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海水入侵和土壤盐碱化为重点,实施湿地保护、岸线管控修复、滩涂治理和灌区建设。
风景名胜
滦州古城
滦州古城位于唐山市滦县滦州镇,地处京,紧邻滦河,是通往东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文化滋养的历史名城,同时也是契丹、鲜卑、女真、蒙古、满、汉多民族聚集地,国家4A级景区,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滦州古城整体建筑以盛清建筑风格为主基调,共同展现北方古镇的地域特色;在装饰装修、景观节点等方面,不同区域根据不同的历史节点和民族特色,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和建筑形式,表现不同民族的不同个性。拥有着庙会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韩国女人街等七个主题不一的风情小街。
文峰塔景区
文峰塔景区坐落于滦州古城南侧、滦河西岸。主要包括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等景点和研山胜景度假区项目。研山东西走向,其状势如虎,历来有“研山虎踞”之称,为古“滦州八景”之一。文峰塔和碧霞元君祠便建于研山山顶。山高人为峰,人高文为峰,文峰塔象征京东文化的最高峰,宝塔始建于公元947年辽世宗时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目前景区正在积极创建3A级旅游区。
滦河大铁桥
滦河大铁桥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设计监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铁路大桥。滦河大桥全长670米,共17孔,分为上承式桁架和下承式桁架,2013年,滦河大铁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关文化
民间艺术
滦州皮影,初创于明朝末年,盛行于清代,十九世纪遍布冀东各地并远播东北地区。经过数十年的辗转流传,派生了“边外影”“双城影”“辽南影”各个流派,同时影响了北京的“蒲田影”。滦州影的唱腔丰满,音乐优美,行当齐全,伴奏简练,人物雕刻精巧,操纵表演生动多变,在当时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相当贫乏的城乡,深得广大群众喜爱,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之一,评剧形成于清末民初的滦州境内,是从“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莲花落对口、拆出”“唐山落了”“沈阳市落了”“评剧的繁荣兴旺”“评剧的改革出新”等几个时期。
滦州剪纸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滦州剪纸是多民族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晶。剪纸艺术刻有各民族交融的鲜明印痕。如乐刘氏剪的花盆雕纹能找到较典型的满回文字图形,也能找到和出土的辽代四喜花瓶上相吻合的非常生动的三撇花饰。再如生命树下的动物,大多是各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滦州剪纸里已发现的有象、猴、驴、羊、牛、免、猪等7种动物,留下了民族交汇的痕迹。
红色文化
滦县据滦河之险,乃交通要冲,京津门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激动冀东滦土遂沦陷。滦县港北起义纪念碑,坐落在滦县西南的古马镇港北村东南角。是1988年7月6日为了纪念冀东抗日50周年建立。
滦河石
滦河卵石色彩丰富、质地润泽,既有型、质、色、纹之美,又有瘦、透、漏、皱之奇。随着赏石事业的发展,滦河石也开始引起人们及有关行业的重视,滦河的上游丰宁满族自治县就建立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以滦河石为基础的雕刻石艺术,也成为了唐山迁安的重要名片。
参考资料
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2
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4-02-2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2-22
滦州概况.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2
旅游文化.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2
丰宁潮河、滦河基本情况.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2-22
美丽河北 · 梁勇说|滦河:源远流长 仁厚温润 见证历史兴衰.河北文旅.2024-02-22
2020年滦平县气候公报.滦平县人民政府.2024-02-22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河北新闻网.2024-02-22
滦河上游流域水质特征及污染源解析.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02-22
河北实施滦河流域综合治理保护京津冀“水龙头”.中国政府网.2024-02-22
文峰塔景区.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2
滦州概况.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2
魅力唐山.唐山市人民政府.2024-02-22
中国滦河石.滦州市人民政府.2024-02-22
滦河石雕凿唐山迁安别样名片-地市各频道-河北新闻网.河北新闻网.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