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一作努尔哈齐,弩儿哈奇,即清太祖,号淑勒贝勒(聪睿王),女真族,东北地区民间称之为“老罕王”,后金政权的第一位大汗,清王朝的奠基者。
努尔哈赤出身于关外建州,先祖为原女真族的遗部。青年时努尔哈赤采松子、挖人参到抚顺马市售卖,后投明辽东守将李成梁,由于屡立战功而受到李成梁的赏识,同时他对辽东汉区有较深了解,也接受了文言文化的熏陶。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都指挥使,同年以祖、父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并采取“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方针,历时十年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努尔哈赤受封为都督事、龙虎将军,经过二十余年统一关外诸部女真,期间将女真各部迁至浑河流域,同时为适应客观需要而建立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并设议政王大臣与八旗旗主共议朝政;文化上努尔哈赤命人以蒙古文字与女真语音结合而创制满文。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故城(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南)建立“大金”国(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设官建署。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诏书并率军反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他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原则大败明军,之后在相继攻克沈阳市、辽阳市和辽河以东七十余城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1621年)迁都辽阳。次年他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一万余明朝宁远守军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守城不降,努尔哈赤命令全军奋力攻城却被明军炮火击伤,之后他在撤围败退沈阳途中,患痛病死于叆鸡堡(今于洪区翟家街道埃金乡大挨金村),终年68岁。卒后初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后累次加谥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天聪三年(1629年)葬于清福陵。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为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清史学家阎崇年评价:“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奠基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诸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太祖努尔哈赤于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虽有四过,却有十功,斯过斯功,瑕不掩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嘉靖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于明代建州左卫苏克苏浒河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他是其父爱新觉罗·塔克世和其母喜塔拉·额穆齐的长子。努尔哈赤的先祖是原金朝女真族的遗部,其先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相传是母亲佛库伦感朱果而孕,布库里雍顺成年后被部族中人推举为贝勒并将其部族命名为满洲。努尔哈赤的直系六世祖爱新觉罗·孟特穆(孟特穆)担任元朝的万户,后又被朱棣授予建州卫都指挥使、建州左卫指挥使,直到努尔哈赤的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这一代,建州女真已经比较强大。
努尔哈赤少年时代便精于骑射,十岁时生母喜塔拉·额穆齐病逝,塔克世所娶的继室那拉氏对努尔哈赤寡恩。努尔哈赤的父亲爱新觉罗·塔克世听信纳喇氏的话让努尔哈赤离家分居,而其所分家产非常稀少,他让努尔哈赤和小于自己五岁的弟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以外孙的身份寄养在王杲家中,在王家努尔哈赤初步接受了汉文化教育。隆庆四年(1570年),李成梁升任辽东总兵官后,塔克世为结好李成梁而将努尔哈赤留居在李成梁家中,如童奴一般,努尔哈赤同李成梁的诸子相处友善,李成梁也对待努尔哈赤如亲子一般。
十六岁时,努尔哈赤回到建州后自食其力,连同伙伴上山挖人参、采松子并赶抚顺马市贸易,以此维持或贴补生活。努尔哈赤在抚顺关贸易期间和汉族、蒙古族等广泛接触,开始逐渐了解汉族文化,并通晓蒙古语和少许汉语。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因明朝断绝其贡市而率军发难,于是明朝廷派遣辽东总兵李成梁率军将其击败,努尔哈赤恰在古勒城王杲家中,城破后与其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一起被明军俘虏,但李成梁将他二人收入帐下。次年王杲投奔海西女真,爱新觉罗·塔克世侦知王杲下落后暗报李成梁,随后王杲被哈达部王台绑缚交给明军并被处以刑。
父祖被杀
万历十年(1582年),李成梁由于怀疑努尔哈赤与自己的爱妾有染,而下令追查此事,李成梁的小妾对努尔哈赤的外貌感到惊奇,于是私下将他放走,努尔哈赤投奔叶赫那拉氏并受到叶赫贝勒的青睐。同年王杲之子阿台(阿太)为报父仇约叶赫部清佳努和扬佳努共攻哈达部,李成梁率军至曹子谷将其击败,次年二月他听信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建议,率军攻打阿台驻地古勒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古楼村)。尼堪外兰至城下劝降阿台,阿台部下听信尼堪外兰的戏言而诛杀阿台投诚,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在明军进城后被误杀。此时努尔哈赤正在叶赫部停留,听闻父祖蒙难后返回建州,途中偶遇嘉木瑚寨的女真青年额亦都、觉尔察·安费扬古等人。五城族人龙敦等对努尔哈赤感到忌惮,以畏惧明军为借口多次谋划对其侵害,后龙敦遣人中夜狙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侍卫帕海被刺杀,额亦都、安费扬古谨慎防范并在夜里捕获一人,努尔哈赤不想结怨而下令将刺客释放。回到建州后,努尔哈赤因父祖被害一事诘责明朝边吏,但明朝遣使表示非有意为之,并将其父祖遗体归还,同时给予其“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明朝政府一面抚慰努尔哈赤,一面又扶持尼堪外兰作“建州主”,努尔哈赤对明朝政府的做法感到不满,他要求明朝将尼堪外兰交出但被拒绝。
遗甲起兵
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今新宾满族自治县境)都指挥使,后他联合苏克苏浒河部萨尔浒寨主卦喇、卦喇之弟诺米纳、嘉木湖寨主噶哈善·哈斯虎、沾河城主常书及其弟扬书,与他们对天盟誓共同反抗尼堪外兰,并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们做妻子。同年五月,努尔哈赤以报父祖之仇为名,凭借父亲爱新觉罗·塔克世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并率兵百余人进攻尼堪外兰的驻地图伦城,但约定出兵会攻图伦城的诺米纳却背约不来,努尔哈赤的妹夫噶哈善哈思虎也在出兵途中被其异母弟萨木占等人诛杀,同时尼堪外兰又提前获悉攻城,于是携带妻子逃至甲版城。
努尔哈赤攻下图伦城后对诺米纳怀恨在心,于是暗中计划将其除掉,不久诺米纳约定努尔哈赤会攻浑河部巴尔达城,努尔哈赤要诺米纳先攻未果,于是他让诺米纳将兵器上缴并亲自带兵出战,诺米纳及其弟奈喀达交付完兵械后被努尔哈赤诛杀,努尔哈赤趁机夺取萨尔浒城并修整营寨。努尔哈赤兵克图伦城后,尼堪外兰逃到靠近明朝的河口台,尔后尼堪外兰为逃避明军而逃至鹅尔浑。五城族人康嘉、李岱等召集哈达兵来劫瑚济寨,努尔哈赤派遣安费扬古、巴逊率领十二人追击,将他们所掠夺的物资抢回。
统一建州
连克三城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军在雪天攻打兆佳城(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下营子乡赵家村),但李岱已预知消息并严守以待,努尔哈赤不许部下退兵并下令猛攻,最终攻克城池并捕获李岱。同年六月,努尔哈赤为给噶哈善·哈斯虎复仇而率四百士兵攻打马尔墩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乡马尔墩村)。攻战期间努尔哈赤设置木牌抵御矢石,并将士兵分三组并列前进,努尔哈赤本人冒着矢石,发矢射中寨中头目纳申等四人,连攻四日后他趁敌不备率兵缘崖而上攻克马尔墩。九月,位于董鄂河(今桓仁县浑江)流域的董鄂部发生内乱,努尔哈赤不听部将劝阻而决定趁机讨伐,他率兵五百人并携带蟒血毒箭,前往讨伐董鄂部主阿海巴颜的驻地齐吉答城,在城陷之际因天降大雪而班师。途中努尔哈赤率军两次攻打翁科洛城,但攻城时被城中的鄂尔果尼、洛科射穿甲胄和颈部,攻下翁科洛城后努尔哈赤没有杀掉二人,并将他们授为牛录额真。
浑河之战
万历十三年(1585年) 二月,努尔哈赤率军攻打浑河上游流域的哲陈部界凡寨,但由于对方有所防备而此战毫无所获,回师至界凡南的太兰岗时,努尔哈赤遭到萨尔浒、界凡、东佳和巴尔达城四百多联军的追袭,界凡城主讷申、巴穆尼疾驰逼近,努尔哈赤单骑拨马迎敌,讷申猛扑并砍断努尔哈赤马鞭,努尔哈赤拨转马头并挥刀将讷申后背砍为两段,又转身射中巴穆尼致其落马毙命。之后努尔哈赤指挥步骑撤退,同时率七人假装做埋伏状将身体隐蔽,联军唯恐有诈而纷纷溃逃。同年四月,努尔哈赤率马步兵五百人再征哲陈部,因途中遇大水,他令步骑回军,只留绵甲五十人、铁甲三十人,共八十人继进。努尔哈赤到浑河畔时,漠河、章甲、巴尔达、萨尔浒、界凡五城主集兵八百余人驻兵以待,他的部属、五叔祖包朗阿之孙扎亲和桑古里因畏惧而意欲潜逃,努尔哈赤怒斥二人后亲自执,并率领二弟爱新觉罗·穆尔哈齐和近侍颜布禄、兀凌噶冲锋,四人杀敌二十余人,联军阵脚大乱而争相渡河逃窜,努尔哈赤等人至界凡险隘吉林崖时,击败追击的十五名联军士兵后班师。同年九月,努尔哈赤率兵攻破安图瓜尔佳寨(此寨亦为苏克苏浒河部所属),杀寨主诺谟理而归。
建城自立
万历十四年(1586年)七月,努尔哈赤率兵征讨尼堪外兰驻地鹅尔浑城,城攻陷后因尼堪外兰外出而没有将其抓获,努尔哈赤登城观望,见城外逃遁的四十余人中为首一人疑为尼堪外兰,于是他出城单骑直入而身陷重围中,被乱矢中胸贯肩并受创三十余处,但努尔哈赤亦射死八人,斩杀一人,余敌溃散后返回鹅尔浑城。努尔哈赤获悉明军将尼堪外兰保护起来后,杀死城内十九名汉人,将箭簇重新插入六名中箭汉人的伤口,让他们带箭去向明朝边吏传信索要尼堪外兰。明朝见努尔哈赤日益坐大而决定抛弃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派斋萨率四十人索要尼堪外兰,斋萨斩杀尼堪外兰并向努尔哈赤跪献其首级。万历十五年(1587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苏克苏浒河部虎拦哈达下东南与硕里隘口间的南岗上筑城,即后来的费阿拉城。同年六月,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城“自中称王”,开始修建宫室并在部族中布施教令,同时订立法制严禁暴乱和缉拿盗窃,建立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定规模的礼仪。
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努尔哈赤派额亦都率兵再征哲陈部巴尔达城,并捕获斩杀城主阿尔泰,努尔哈赤攻洞城并收降城主紥海。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又攻克完颜(王甲)城,斩城主戴度墨主尔根,至此消灭完颜部。同年六月,努尔哈赤正式颁定国政,自称“淑勒贝勒”(意为“聪睿王”)。努尔哈赤经过五年的征战,先后攻并苏克苏浒河部、董鄂部、浑河部、哲陈部和完颜部,统一建州女真。不久苏完部首领索尔果率本部军民来归降,其子费英东被努尔哈赤任命为大臣;同时董鄂部首领克辙的孙子何和礼率本部军民来降,努尔哈赤将长女嫩哲许配给何和礼,并授予其大臣一职;雅尔古部首领扈拉虎诛杀兄弟族众并率军民来归,其子扈尔汉被努尔哈赤赐姓觉罗,并收为养子也授予大臣之职。万历十七年(1589年)五月,努尔哈赤二次攻克兆佳城,并斩城主宁古亲,后被明朝廷封为建州都督佥事。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努尔哈赤遣兵攻占长白山鸭绿江部。
统一女真
古勒山之战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遣李如松等人率军援助,努尔哈赤也禀报兵部尚书石星请求率军驰援,但遭到明廷和朝鲜两方的拒绝,于是努尔哈赤趁明朝辽东势力空虚之际,展开统一海西女真即扈伦四部的战争。为遏制努尔哈赤势力的扩张,叶赫那拉氏纳林布禄向努尔哈赤提出割让建州部的额勒敏、扎库木领土的要求,但遭到努尔哈赤的拒绝,之后叶赫部联合辉发、哈达二部派使者来到费阿拉城,但在招待使者的酒席间努尔哈赤被来使的发难激怒,努尔哈赤遣使致信叶赫部严厉斥责,由此建州女真和海西各部关系逐渐紧张。不久长白山部珠舍里、讷殷两部与叶赫部暗中勾结,并偷袭建州女真东部的屯寨。次年六月,叶赫部联合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兵马偷袭建州户布察寨,努尔哈赤获悉后率兵抵御,两军在哈达部富尔佳齐寨相遇,努尔哈赤在觉尔察·安费扬古的保护下获胜。
在海西女真四部首领的串通下,叶赫部联络乌拉、哈达、辉发、锡伯、蒙古科尔沁、朱舍里、讷殷、卦尔察部形成九部军事联盟,集兵三万余众分三路进逼后金意图消灭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遣探骑武里堪侦察敌情,获悉海西军队已至浑河北岸,准备夜渡沙济岭向古勒山而来。次日努尔哈赤祭拜完天地之后率军出征,此时九部联军已包围扎喀城并分兵攻打黑济格城,于是努尔哈赤采用采取守险待战、诱敌深入、分路进击的战略开赴古勒山,之后他派巴图鲁额亦都率精骑百人冲向海西军阵。叶赫贝勒布斋和纳林布禄求胜心切,见建州兵至放弃攻城而专攻额亦都,并追击额亦都于古勒山下隘口,两军展开小规模的激战。叶赫贝勒布斋厮杀之际战马摔倒,被后金兵士武谈趁机扑上格杀,纳林布禄贝勒见其兄被杀而昏倒,叶赫部士兵至此慌乱逃窜,而科尔沁贝勒明安马陷淖中而换嘛逃走,努尔哈赤见此情形便率领古勒山上的伏兵一路冲杀,俘虏乌拉贝勒满泰之弟布占泰,缴获三千匹战马和一千副铠甲。
吞并哈达
直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十一月,努尔哈赤相继征服鸭绿江部、朱舍里部、讷殷部佛多和山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努尔哈赤派瓜尔佳·费英东率兵征讨野人女真的瓦尔喀部,两年后派其五弟爱新觉罗·巴雅喇、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和将领噶盖、费英东等领兵一千征讨安褚拉库路(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同时攻占内河路(今松花江上游一带),不久他称自己为“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之主”,自称“女真国”又署“建州左卫”之印,后又自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野人渥集部虎尔哈路路长王格、张格归附努尔哈赤,同年海西女真哈达部贝勒孟格布禄为抵御叶赫部而向建州女真求援,努尔哈赤派费英东和噶盖领兵二千驻防哈达,但孟格布禄收到叶赫部的离间信后改变主意,并准备前往开原秘密商议对策,但努尔哈赤提前获得消息并于同年九月征讨哈达部。努尔哈赤亲自率军攻城,建州军经过六昼夜的激战攻陷哈达城,扬古利生擒哈达贝勒孟格布禄,哈达部所属城寨完全招服。孟格布禄后因私事被努尔哈赤射杀,万历宣谕建州责问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表示遵从宣谕,愿意归还孟格布禄次子革把库及其部民一百二十户,并愿意以女莽古济给孟格布禄之子武尔古代为妻,且于抚顺关外刑白马盟誓,抚保武尔古代之寨,同年努尔哈赤根据蒙古文字为满文配上字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 努尔哈赤将武尔古代送回哈达部并将女儿嫁给他,同时趁机将哈达部吞并,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他将都城迁往赫图阿拉,三年后又接受蒙古使臣“尊太祖昆都仓汗”的称号,为自称后金汗做舆论准备。
消灭辉发乌拉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努尔哈赤派三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长子爱新觉罗·褚英、次子爱新觉罗·代善、大臣瓜尔佳·费英东、侍卫佟佳·扈尔汉和将领扬古利等率兵三千,到东海女真的瓦尔喀部蜚悠城护送新归附的部众回后金,途中乌拉部贝勒乌喇那拉·布占泰派遣一万士兵拦截,同年三月乌拉军和建州军在图们江畔钟城附近的乌碣岩展开大战,舒尔哈齐顾及与布占泰的翁婿关系而不敢进攻, 但扈尔汉、扬古利统二百人同乌拉军前锋格斗,褚英与代善各率兵五百分两翼夹击,最终将乌拉部大军一举击溃。后努尔哈赤派长子褚英、侄爱新觉罗·阿敏率军五千,在宜罕阿麟城之役再次大败乌拉军。同年九月,努尔哈赤以辉发部首领拜音达里两次“兵助叶赫那拉氏”和“背约不娶”为借口,亲自统兵进攻辉发山城(扈尔奇山城),拜音达里为防御后金军队进攻而下令筑城三重以固守,努尔哈赤事前暗中派遣精兵数十骑扮作客商以为内应,攻城之际建州军里应外合攻破扈尔奇山城,俘获辉发贝勒拜音达里父子而杀之。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努尔哈赤借口乌喇那拉·布占泰屡背盟约和以鸣镝穿射自己的侄女娥恩哲,亲率第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第八子皇太极征讨乌拉部,沿乌拉尔河而下连克河西六城,布占泰乘舟到乌拉中亚河中地区流叩请撤兵,于是努尔哈赤命他送人质至建州后而撤军。次年正月,努尔哈赤趁利用乌拉内部动乱且孤立无援之际,以布占泰背盟、送人质与叶赫那拉氏等为借口,率领部将、子侄及三万人攻打乌拉城,布占泰亲率三万兵马在伏尔哈城列阵迎击,而后努尔哈赤采纳爱新觉罗·代善的建议同乌拉军在郊原野战,努尔哈赤率先乘骑突阵,后金军经过苦战越过伏尔哈城,乘胜进夺乌拉城门,代善和觉尔察·安费扬古率军攻占乌拉城。乌喇那拉·布占泰回师见城已失陷,于是转而回奔但被代善阻击,只能单骑向叶赫部逃亡,至此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灭。
交战叶赫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乌拉部灭亡后布占泰逃往叶赫,努尔哈赤三次向叶赫索要布占泰均遭拒绝。同年九月,努尔哈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叶赫那拉氏,建州军接连攻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东西二城。于是叶赫贝勒金台石和叶赫那拉·布扬古向明朝求援,明朝政府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见叶赫有备,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返回后金。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贝勒布扬古将已许努尔哈赤的女子(叶赫那拉氏)改嫁给蒙古巴哈达尔汉贝勒的长子莽古尔岱台吉,并捕捉建州女真六人。同年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老女与蒙古成婚之机,率军三千屯驻南关旧地,准备一举荡平叶赫那拉氏,由于明廷出面的再次干涉,努尔哈赤只好暂时退兵息战。
征服东海
努尔哈赤征服东海女真和讨伐海西女真的行动几乎同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五月,努尔哈赤派爱新觉罗·巴雅喇、额亦都、瓜尔佳·费英东、佟佳·扈尔汉等统兵一千,征讨东海渥集部,攻取赫席黑、俄漠和苏鲁和佛讷赫拖克索三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努尔哈赤征服瓦尔喀部之后,命侍卫扈尔汉统兵千人向东北深入,攻打渥集部所属源野路,最终俘虏两千人而回,次年十一月,努尔哈赤命额亦都率兵千人到图们江北岸、绥芬河和牡丹江市一带,招抚渥集部的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其首领康果礼(康武理)、喀克都里、昂古、明噶图等降附,并举家迁至后金归顺努尔哈赤,额亦都又乘胜率兵击取雅揽路,获人畜万余而回。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七月,努尔哈赤派其第七子阿巴泰和费英东、觉尔察·安费扬古带兵千人,征讨渥集部之乌尔古宸、木伦二路,同年十二月,再派董鄂·何和礼、额亦都、佟佳·扈尔汉率兵二千,征伐东海虎尔哈部扎库塔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十一月,努尔哈赤派兵五百人先后袭击锡林路、雅揽路,次年十一月,努尔哈赤派兵二千人征讨东海渥集部额赫库伦路。
立国称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的势力和领土逐渐扩大,其名号逐渐从“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变为“建州等处地方国王”,最后再由喀尔喀蒙古尊称其为“昆都伦汗”(恭敬汗),同年努尔哈赤釐定兵制,在起初设置黄、红、白、黑四旗的基础上,又增加四镶旗并将黑改为蓝,同时设置五位理政听讼大臣,以紥尔固齐十人作为辅助。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初一),努尔哈赤在诸贝勒大臣的再三劝进下于赫图阿拉即位,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取年号为天命,群臣集殿前分八旗序立,八大臣出班跪进表章,近侍侍卫阿敦、巴克什额尔德尼接表,诸贝勒大臣上尊号为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同时努尔哈赤任命次子爱新觉罗·代善为大贝勒、三弟舒尔哈齐之子爱新觉罗·阿敏为二贝勒、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又任命额亦都、瓜尔佳·费英东、董鄂·何和礼、佟佳·扈尔汉、觉尔察·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同年扈尔汉、安费扬古二人受努尔哈赤之命,统兵两千前往黑龙江中游征服萨哈连部,后金军水陆并进取萨哈连部十一个寨屯,努尔哈赤又令二人率军征讨使犬路、诺洛路、石拉奇路再次取胜。
誓师伐明
计取抚顺
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之后与明朝决裂,他颁布“七大恨”诏书并率军誓师伐明,事前他暗中收到抚顺等三城的军事部署情况,又派其子到广宁城送礼麻痹辽东总兵张承荫,同时暗中派精锐军士扮作客商入城以为内应。四月十四日,努尔哈赤自率镶黄旗军士在斡理谟之野驻营,在临近抚顺、东州、马根丹三城时,努尔哈赤命各旗在百里宽的地域分头齐进,按命令包围各自攻击目标。抚顺城游击李永芳假意投降,努尔哈赤发觉李永芳并无投降意图后立即下令攻城,后金军士将攻城云梯搭在城上强行攻城,埋伏在城内的后金士兵立刻配合作战,李永芳见大事已去只好出城投降。抚顺市失守后总兵张承荫率明军往救抚顺,但在抚顺城外遭到大贝勒爱新觉罗·代善与四贝勒皇太极的阻击,明军右营游击刘遇节先临阵逃跑,明军大败,张承荫等50余官员被杀。
攻占清河
明朝在抚顺失陷后加强清河城的守备,并加固城墙和配备火器,努尔哈赤为攻取清河城,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以转移明军的注意力,另外后金继续与蒙古各部结盟,使蒙古宰赛贝勒再次出兵援助后金军。努尔哈赤派兵三千攻击铁岭东南的抚安堡以麻痹明军,又发兵五千攻取三岔地区的十一座堡寨,蒙古部宰赛贝勒亲率三千骑兵配合后金军作战。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七月二十日,努尔哈赤趁明军不备率军直逼清河城,八旗军迅速占领鸦鹘关,但在攻打清河城时被明军火炮雷石滚木重创,努尔哈赤见攻城不利而派遣李永芳劝降清河守将邹储贤,但邹储贤拒绝投降。努尔哈赤只得命令军队强攻清河城,后金军先后八次攻城均失败,经过两日苦战之后,后金军终于攻下清河城并诛杀邹储贤,努尔哈赤为防止明军南下而下令将清河城全部拆毁。
萨尔浒之战
明朝政府获悉后金军连克辽东重镇抚顺市和清河后,开始重视对后金的军事行动,并力图剿杀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万历派兵部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周永春为辽东巡抚,起用山海关区总兵杜松和还乡老将刘綎,并从福建省、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征集士兵共八万余人驰援辽东,加上李氏朝鲜及北关叶赫部兵马共计十万余众,兵分四路攻打后金。明万历皇帝在军队出征前订下十四项严明军令,并将抚顺城失守时临阵逃脱的指挥白云龙斩首示众,此外经略杨镐特意派一名女真人持战书前往赫图阿拉故城威胁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二月十一日,明军在辽阳市誓师后分头进军:山海关总兵官杜松率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由沈阳市出抚顺关,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辽东总兵官李如柏统南路军,由清河出鸦鹘关进军赫图阿拉;开原市总兵官马林统北路军出开原、铁岭,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宽甸满族自治县总兵官刘綎会同朝鲜魂明军姜弘立,由东路出宽甸、桓仁满族自治县,杀奔赫图阿拉。
面对明军的四路大军,努尔哈赤决定利用明军各路统兵主将之间的矛盾,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溃”的作战方针。同年二月二十九日,杜松的西路大军在抚顺市安营扎寨后,杜松不听部将劝阻、急于立功而下令全军夜渡浑河,但行至河中间时被后金军决堤放水,明军因此阵脚大乱且淹死众多,杜松军渡过浑河后与哈都率领的后金军在吉林崖交战,后金军在大贝勒爱新觉罗·代善等人的增援下战胜明军,杜松几次突围未成而中箭落马而死,同时退据萨尔浒山的明军很快被后金军全歼,至此西路军全部被歼;三月二日清晨,马林获悉西路军被努尔哈赤击败、杜松战亡后,立即率部集结于抚顺县哈达乡富勒哈山的尚间崖,努尔哈赤派次子代善率兵攻尚间崖马林部,八子皇太极率兵攻龚念燧部,很快龚念燧部被歼而马林率后队逃至张家楼;三月四日,努尔哈赤设诱兵之计,将刘綎所率的东路军逐渐诱至距赫图阿拉故城约30余公里的阿布达里岗(位于今新宾红庙子乡大青沟与桓仁锌尖子镇洼子沟村的交界山岭),刘挺在前锋部队兵败后准备迎敌,降顺的明军假扮杜松军卒并燃放杜松军的大炮,刘挺误以为西路军已到就火速进军,但被埋伏在阿布达里岗的后金军击败,刘綎面中一刀,截去半颊力战而死;南路李如柏军出师晚,未及与后金军交战就接到杨镐的退师檄文,至此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在萨尔浒之战中完胜。
进军辽沈
萨尔浒大战以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受损,努尔哈赤加紧备战并进军辽沈,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为防止努尔哈赤继续进军,集结明军十三万余人以严防死守。袁应泰经略辽沈之后,努尔哈赤为试探辽沈明军的虚实,而出兵数万袭击奉集堡,但被明军击退。后金天命六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进攻沈阳城,沈阳城总兵贺世贤及参将张纲等人不敌八旗军而战死,后金军进而占领全城。攻克沈阳市城后,努尔哈赤在浑河一线迎击救援沈阳的明朝川军,后努尔哈赤命人收买明军火炮手将沈阳城中的火炮运至阵地,向明援军开炮的同时八旗骑兵左右夹击,明朝的川援军被后金击溃,之后努尔哈赤率军先后击溃虎皮驿总兵朱万良、奉集堡总兵李秉诚、王世科等率领的援军,进入沈阳城休整之后努尔哈赤乘胜进取辽阳。明经略袁应泰得知后金军逼进辽阳市后,在辽阳城西两公里处扎下三处大营,并命令奉调而来的青州军迎击后金军,努尔哈赤命令爱新觉罗·代善率军迎击青州军,自己率军攻打三大营,两路合击最终将辽阳城攻下。攻克辽阳后,后金军乘胜攻取海州、盖州市等七十余座城堡,后努尔哈赤下令营建辽阳东京城,并将统治中心由赫图阿拉故城迁至辽阳,同年他发布“计丁授田”令,次年三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发布“汗王命”实行八大贝勒共治国政。
晚年与逝世
后金天命七年、明天启二年(1622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击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朝的辽西地区重镇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之后不久相继连陷义县、锦州市、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次年明朝登莱巡抚袁可立率领水陆师袭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策反其将刘兴祚。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市,并将沈阳改名为盛京,但努尔哈赤在统治辽东期间大肆屠杀汉人,致使出现辽人大规模反抗后金的冲突事件。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战,在攻打宁远城时遭到明朝守将的拼死抵御,袁崇焕凭借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击退努尔哈赤,后金军兵退盛京。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后于七月中旬身患毒疽,不久后前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努尔哈赤由于病情加重而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返回沈阳。同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68岁,卒后初谥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刘彻。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后累次加谥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努尔哈赤在政治上厚待功臣、任用贤才,他要求群臣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荐能人,同时奖惩分明且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此外将瓜尔佳·费英东、额亦都、董鄂·何和礼、佟佳·扈尔汉和觉尔察·安费扬古封为“五大臣”,以示对他们忠诚勇敢的厚待。天命六年(1621年)七月初八,努尔哈赤按照明朝制度设置礼仪制度,规定“诸贝勒服四爪蟒缎补服,都堂、总兵官、副将服麒麟补服,参将、游击服狮子补服,备御、千总服绣彪补服”,加速了后金政权封建化进程。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初三日, 努尔哈赤谕示诸贝勒,规定以后要实行八和硕贝勒即八旗旗主共治国政的制度,也即议政王大臣会议,八和硕贝勒(简称八贝勒)拥有任命新汗和罢免新汗的大权,可以和“新汗”共商国是,军政要务皆由汗和八贝勒共议裁处,而且八贝勒有更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同时刑事诉讼案件、官员军将的任免升降等事务都由八贝勒商议决定,八贝勒与新汗并肩齐坐,并同受八旗官将和诸申的朝拜。
经济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后改革币制,发行满文“天命汗钱”与汉文“天命通宝”两种铜制钱,天命通宝在后金的全辖区通行,使得辖区的金融机制得以稳定;努尔哈赤在国内颁布谕令,禁止无印凭而独自贸易的商人经商,使商人聚集一处且互通有无,丰富民众购买货物的种类并稳定物价;努尔哈赤规定“没有用的仆役小厮放归家中种田”,使有家业者成为自由民,增多劳动人口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此外努尔哈赤还在境内实施店主实名制,规定开设店肆之人将本人姓名刻于石上或木上,并树立于店肆前,同时任命官员征收商业税。后金迁都辽阳市后努尔哈赤颁布“计丁授田”政策,收取的海州、辽阳地方的三十万日田,分给进入辽东边内的女真人耕种,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再分给辽东汉人,不足部分由他处弥补,每丁授粮田五、棉田一垧共计六垧(日)三十亩田,另外男丁二十人中出兵一人,出劳役一人。对外贸易方面,努尔哈赤不仅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还积极与周边国家、部族的开展贸易活动,比如与朝鲜、萨哈连等部及蒙古诸部交换生产资料与生活用品,将从朝鲜及周边诸部贸易来的商品转卖蒙古一购置马匹等。
军事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为适应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以女真狩猎制度的生产组织牛录额真为雏形,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原有军事组织的作战组织基础上正式建立“八旗制”,规定每300人编成一牛录,每牛录设一名额真,也称牛录章京(汉译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首领为甲喇额真(汉译为“参领”);每五个甲喇为一固山,首领为固山额真(汉译为“都统”),一固山就是一旗总共建立四旗,起初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为各旗的标志。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相继征服海西女真哈达、辉发和乌拉三部,为容纳更多的部众努尔哈赤便将原有的四旗增为八旗,原有四旗的颜色仍用黄、红、白、蓝四种颜色作本旗的标志,而新增添的四旗则在原来四旗颜色的各边,镶上一条不同颜色的边,即在黄、白、蓝三种颜色旗帜上镶红边,在红色颜色旗帜上镶白边,变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合起来称为八旗。
努尔哈赤是八旗军的最高统帅,同时他亲自领两黄旗。其次子代善领两红旗;第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领正蓝旗;第八子皇太极领镶白旗;长孙杜度领正白旗;其侄爱新觉罗·阿敏领镶蓝旗。八旗同时还是统管行政、经济和宗族的组织,实行军政、耕战、兵民结合。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他又仿明制将八旗下的各官分为总兵官、副将、参将、游击、备御五个等次。
文化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建州女真与朝鲜、明朝的公文由汉人龚正陆用汉字书写,随着势力逐渐发展,努尔哈赤倡议并主持创制满文。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命巴克什·额尔德尼和扎尔固齐·噶盖,用蒙古字母拼写满语创制满文,这就是无圈点满文(老满文),满文有6个元音字母、22个辅音字母、10个特定字母,字母不分大小写,在构成音节出现于词首、词中和词尾时均有不同的形式,书写形式是自上而下,行款自左至右,满文后来成为后金和清朝的官方语言和文字。除创制满文之外,努尔哈赤还授予知识分子为巴克什,主要是在都城中汗、各旗贝勒衙门负责文职工作,努尔哈赤占据辽沈不久于天命六年(1621年)七月开始兴办八旗教育,任命八个满族巴克什充任八旗的专职师傅以教育八旗子弟,开展后金政权官方的“旗学”教育。
外交
努尔哈赤除了与明朝开展朝贡贸易、军事斗争等活动外,还与东边的邻国朝鲜进行过外交活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开始与朝鲜进行外交,日本丰臣秀吉命日军进攻朝鲜后,时任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努尔哈赤意图率军抵御,由于对努尔哈赤势力的恐惧和明朝所谓“天朝法禁”的制约,朝鲜拒绝努尔哈赤出兵援助朝鲜的请求,而努尔哈赤则不断致书朝鲜要求与其通好,但朝鲜方面始终未予以正面的回应。
后金政权建立后,努尔哈赤首次向朝鲜致国书仍然遭拒,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将朝鲜降帅姜宏立遣返回国,同时致书朝鲜国王李珲,除对萨尔浒之役朝鲜出兵表示谅解外,还挑拨离间朝鲜与明朝的关系。光海君目睹明朝、后金双方在辽东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他为维护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仅正视与后金的外交事务,还派遣朴烨部下武官梁谏亲持书前往后金报聘,这是两个政权正式建交的开始。直到天命七年(1622年),朝鲜正式遣文希贤奉国书使后金,两国正式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民族
在对待汉族的政策上努尔哈赤存在较大的变化,他于起兵初期在民族复仇心理促使下屠杀汉人,随着势力的不断发展,努尔哈赤将俘虏的汉人留下并使他们充当奴役,同时还实行对汉族的“恩养”政策。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下令将攻打抚顺市时投降的一千户汉民予以“恩养”,将汉民放归家中并发放马、牛、奴仆、衣服、被褥、粮食等生活用品,还按照明朝原制设大小官员,由其原主抚顺游击李永芳管辖。
此外努尔哈赤还将辽东大片土地分给汉民居住耕种,严禁八旗官兵欺凌汉民,但他对待汉人的政策中也有野蛮粗暴的方面,比如强迫汉人剃发、强迫汉人与女真人合食同住,努尔哈赤为防止南部沿海一带接近明朝边境的州县汉民逃回明朝,下令将这些地方的居民进行大规模迁移,对不愿意接受迁移的汉人予以强烈镇压。对待蒙古族的问题上,努尔哈赤主要采取联姻和笼络的政策,同时设置理政听讼大臣和札尔固齐负责对蒙古族的司法事务,严格要求归附的蒙古部众,天命的满蒙关系尚处于肇始初期,双方实力相当,虽有周邻部分蒙古部众归附金国,但双方大体处于平等地位。
法律
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刑法较为残酷,且常常因为缺乏裁决标准,会出现同案不同罚的现象;努尔哈赤规定如果违命私载财物,会处以没收财物或加上罚银,有时人身和财产同时受罚;黯、割耳鼻、打脸等肉刑为常用刑;对贵族采取的刑罚类似于徒刑即缚铁索囚于牢中;对犯错误的官员主要采取监禁的手段,以限制自由和实施羞辱。此外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之后,规定诸多刑法罪名,比如危害皇族安全、名誉类犯罪,包括危害大汗人身安全、羞辱和轻谩皇族贵族;还有危害政权类犯罪,比如违悖贵族决议、挑拨离间、不认真执行行政职务、贿赂、反逆等;危害人身和财产类犯罪包括杀人、抢劫、斗殴、通奸、盗窃、主人虐待奴婢、私匿财物等。
人物评价
明朝兵部尚书李化龙评价:“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努尔哈赤)也!”
明朝大臣熊廷弼评价:“奴酋(努尔哈赤)能强能弱,诡谲而难驭也。”
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评价:“奴(努尔哈赤)夙知兵,今又屡战屡胜,熟于用兵。”
明末学者徐光启评价:“(努尔哈赤)厉志四十年,尊礼谋士,厚养健卒,博咨密议,简练训齐。”
清朝初年修撰的《清太祖实录》评价:“(努尔哈赤)其心性忠实刚果,任贤不二,去邪无疑,武艺超群,英勇盖世,深谋远略,用兵如神,因此号为明汗。”
赵尔巽的《清史稿》评价:“太祖(努尔哈赤)天锡智勇,神武绝伦……率军征战三十几年,终于建立国并登基为汗,萨尔浒第一次世界大战剿灭无道,建立王业,后又迁都沈阳市,国家的规模逐渐壮大,和岐、丰相比也差不太多。”
清末民初学者蔡东藩评价:“智深勇沈,信不愧为开国主,然皆由激厉而成。古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者,于此可见矣。”
近现代历史文化学者金庸评价:“努尔哈赤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
历史学者滕绍箴评价:“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历史功绩在于,他适应女真社会要求统一的历史潮流,乘明朝末世,朝政腐败,边政废弛,边官堕落、贪贿,率领父子兵揭竿而起,统一了原来明朝的建州三卫各部,逐步建立了强大的民族武装及各族人民参加的武装队伍。先后将海西和东海女真各部二百多年分散的局面,推向了空前的统一。”
清史学家阎崇年评价:“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他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诸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太祖努尔哈赤于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虽有四过,却有十功,斯过斯功,瑕不掩瑜。”
历史学者韩亚楠评价:“努尔哈赤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清前期发展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著名明清史学者顾诚评价:“清廷统治者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爱新觉罗·多尔衮,都以凶悍残忍著称于史册。”
现代学者周远廉评价:“努尔哈赤是一个意志坚强、不畏险阻的勇士,是一个叱咤风云、威名远扬的常胜君汗, 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很有作为的开国之主。他虽然作了某些蠢事,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毕竟是瑕不掩瑜,功大于过。”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七颗红痣
明朝末年天下大灾各处反乱,努尔哈赤下山后投到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李总兵见努尔哈赤长得标致可爱,聪明伶俐,于是就将他留在帐下当书童伺候自己。有一天晚上,李成梁洗脚并对他的爱妾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当总兵,正是因为脚上长了这七个黑痣,其爱妾无意间向李成梁透露书童努尔哈赤的脚下却长了七个红痣。李成梁闻听不免大吃一惊,因为七个红痣正是是天子的象征,日前他才接到圣旨说是紫微星下降,东北有天子象,命令其严密缉捕可疑之人,现在看来要捉拿的人就在眼前。李成梁暗中下令做囚车,准备解送努尔哈赤进京问罪斩首,他的爱妾平常最喜欢努尔哈赤,她看到李成梁要这般处理,心里十分懊悔,有心要救努尔哈赤却又无可奈何。于是爱妾与掌门的侍从商量这件事,侍从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便急忙把努尔哈赤唤来,说给他事情的原委,让他赶快逃跑。努尔哈赤听了之后出一身冷汗,拜谢李成梁的爱妾后盗了一匹大青马,出了后门骑上就朝长白山跑去。
能善机变
万历二十年四月初一日半夜,努尔哈赤听到窗外有脚步声,便起身佩刀执弓,将子女藏在僻静处,让他的妻子装作上厕所的样子,他紧跟在后面,用妻子的身体荫蔽自己,潜伏在烟囱的侧后。努尔哈赤借闪电见一人逼近,以刀背将其击倒,喝令近侍洛汉把他捆起来。洛汉要把那人杀掉,努尔哈赤暗想如果要是杀了他,其主人会以我杀人为名,派兵攻我,而我兵少难敌,于是佯言那人必是来偷牛的,那人却回答说只是偷牛并无他意。近侍洛汉打断对话,他表示偷牛贼诈言偷牛,而实际上是要谋害努尔哈赤,可杀之以戒后人,但努尔哈赤断然认为此贼实系偷牛,谅他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将那人释放。
人物争议
姓氏争议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并定国姓为爱新觉罗氏,但史学界对努尔哈赤定国姓之前的姓氏有所争议,近代一些学者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却无史料支撑,比如孟森在《满洲开国史讲义》提出努尔哈赤及其祖先姓“童”,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提出努尔哈赤自称姓“佟”,而且童氏与董氏都是“佟”的转音,但二人的观点都没有史料依据;当今学者也没有提出更新的观点,李鸿彬、阎崇年、周远廉等人都认为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根本不提其之前的姓氏,而滕绍箴等人只提其名而不提其姓;但许多流落民间的明朝人所修的私家史书却有涉及努尔哈赤的姓氏问题,明朝人傅国在《辽广实录》中记载“龙虎将军建酋佟奴儿哈赤”、茅瑞征撰写的史书《东夷考略》中记载“奴儿哈赤佟姓”,朝鲜人李肯在《燃室记述》中也记载“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
名字争议
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汉译名,当下的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说法。目前公开出版的中国通史或清史著作中,几乎都将清太祖的汉译名写为“努尔哈赤”,根据学者张杰的考证,“努尔哈赤”一说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日本学者稻叶君山之作《清朝全史》的影响,比如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十卷本《清代全史》、阎崇年《努尔哈赤传》、李治亭《努尔哈赤》等都是写作“努尔哈赤”;但在民族史和满文翻译领域中都将其汉译名写为“努尔哈齐”,比如中央民族大学王钟翰教授于1957年出版的《清史杂考》论文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译编的《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译编说明》;清朝在关外时期编纂的第一部清太祖实录《太祖武皇帝实录》将清太祖的名字译为“弩儿哈奇”,而乾隆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以及伪满时期的《爱新觉罗宗谱》将其汉译名改为“弩尔哈齐”;而《明实录》《万历武功录·奴儿哈赤列传》《东夷事略》《辽广实录》等都写作“奴儿哈赤”,意在表示汉族统治者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歧视。
此外关于努尔哈赤名字的具体意义,也有不同的说法。清太祖满文名的罗马注音转写为“nurhaci”或“nurgaci”,学者金启孮认为该名字的意思是“野猪皮”,并称其胞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为“小野猪皮”、爱新觉罗·雅尔哈齐为“豹皮”,当时的满族习惯用幼年所穿兽皮衣的种类给孩子命名,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主任吴元丰也认为满文“ci”的本意是“皮子”;学者阎崇年的著作中提出有学者主张努尔哈赤的名字来源于回鹘文,nur是光明的意思,haji是朝圣的意思;学者王文郁认为努尔哈赤的名字意思是“从奴儿干(来)”或“奴儿干人”。
死因争议
关于努尔哈赤的死因,至今史学界仍争论不休,争论的观点主要包括被袁崇焕的炮火所伤、郁愤而死、因为身患毒疽而不治身亡。病死的说法主要见于《清太祖实录》《清史稿》《满洲实录》《崇谟阁本《满文老档》——清朝开国历史见证》,上面记载努尔哈赤因病崩于叆鸡堡;重伤致死的说法见于朝鲜人李星龄所著的《春坡堂日月录》,其中有努尔哈赤受伤的记载: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不仅身受“重伤”,而且精神上也因失败受到很大的创伤,整日闷闷不乐,在肉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创伤的情况下“懑而毙”,同时清代史籍对努尔哈赤的死因也含糊其词,仿佛是有意回避,而且《明熹宗实录》中记载明朝兵部尚书王永光的奏章和辽经略高第的奏报,分别谈到火炮击伤后金“酋子”“大头目”的情况。
但清史专家李鸿彬在其著作中对《春坡堂日月录》的记载提出两点怀疑:《春坡堂日月录》的说法来自袁崇焕身边的朝鲜翻译官韩瑗,袁崇焕本人在报功的折奏里并没有提到努尔哈赤受伤之事,因此其翻译官也不可能知道努尔哈赤是否受伤;其次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活动频繁,没有受伤的迹象。李鸿彬还列出朝鲜官方史籍《李朝仁祖大王》的记载,上面记载努尔哈赤“七月间得肉毒病,沐浴于辽东温井,而病势渐重,回沈阳市之际,中路而毙,立其第四子。”他认为肉毒病与“恶疮”“毒疽”相同,但与“旧伤复发”完全不是一回事,综合上述证据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相关作品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陵墓
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是清福陵,修建于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具体的地址是在辽宁省沈阳市东二十里的浑河北岸石嘴头山上,初称“先汗陵”“太祖陵”,又因福陵在沈阳的东面,故此当地人俗称之为“东陵”。皇太极称皇帝建立清朝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十二日尊之为“福陵”,寓意大清今后福运连绵;顺治帝八年(1651年)十月二十一日,福陵基本建成,石嘴头山被敕封为“天柱山”。福陵范围占地557.3公顷,陵寝部分占地16公顷,整座陵寝呈前低后高、南北狭长、东西偏窄形势,为不规范矩形,最初的主体建筑只有享殿、陵门、围墙等,顺治增加石像生并扩建享殿,同时增建方城的四个角楼,康熙建福陵定陵地下宫殿、宝顶、明楼、神功圣德碑及建碑亭,雍正、乾隆和爱新觉罗·颙琰年间都曾有过修缮。1949年沈阳市政府接管清福陵;1963年,沈阳市政府宣布清福陵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清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了中国的沈阳福陵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圣像
清代乾隆时期的满洲镶黄旗大臣马希哈拉·阿兰泰对努尔哈赤顶礼膜拜,因而为努尔哈赤雕刻了一尊木雕圣像,此圣像一直保存在满族镶黄旗马希哈拉家族中,努尔哈赤圣像身高三十六公分、宽三十二公分、厚十七公分,该圣像选用清代东北长白山地区罕见的百年野生胡枝子(又名扫条)根瘤作为素材,质地坚硬如铁,造型天然精巧,雕刻艺术水平相当高。雕像呈立体柱状,努尔哈赤身披斗篷,端坐山石上,头部较为具体,五官刻画生动,富有感情,面目慈祥,平视远方,左手抚膝,右手握空心拳,似乎握过一件兵器或一面令旗,圣像背后有木雕握环。该圣像具有典型北方萨满神偶(像)特点,因年代久远木质呈棕红色,人物造型与努尔哈赤宫廷御画像极为传神相似。
参考资料
努尔哈赤(1616—1626年).故宫博物院.2023-11-17
代善.故宫博物院.2024-05-13
朝鲜王朝五百年 조선왕조 500년(1983).豆瓣电影.2023-11-16
努尔哈赤 (1986).豆瓣电影.2023-11-16
满清十三皇朝1 滿清十三皇朝Ⅰ(1987).豆瓣电影.2023-11-16
袁崇焕(1987).豆瓣电影.2023-11-16
一代皇后大玉儿 一代皇后大玉兒(1992).豆瓣电影.2023-11-16
叶赫那拉公主(1996).豆瓣电影.2023-11-16
孝庄秘史(2002).豆瓣电影.2023-11-16
太祖秘史(2005).豆瓣电影.2023-11-16
横行天下 袁崇焕传(2005).豆瓣电影.2023-11-16
征战清朝(2007).豆瓣电影.2023-11-16
努尔哈赤(2010).豆瓣电影.2023-11-16
群王时代 Бага хаадын үе(2014).豆瓣电影.2023-11-16
王者之相 왕의 얼굴(2014).豆瓣电影.2023-11-16
袁崇焕(2018).豆瓣电影.2023-11-16
武当一剑(2021).豆瓣电影.2023-11-16
清福陵.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