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Genghis Khan Mausoleum),位于中原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距离东胜区65千米,距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20千米。它是祭祀成吉思汗的地方,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战役去世,然后设立成吉思汗灵宫。这是成吉思汗陵的最初的形态。1266年(至元三年),忽必烈在元大都建太庙“八室”,并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祭奉祖宗。从此,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为“乃蛮查干斡耳朵”,即“八白宫”。十五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汗宫帐的鄂尔多斯部从蒙古高原南移,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宫帐)随之也从漠北迁至鄂尔多斯,与这里的成吉思汗祭灵白宫汇合,形成八白宫。1649年(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市济农、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从黄河南岸的伊克召迁移至郡王旗中部,安奉在巴音昌呼格河畔的草地上。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院落)。成吉思汗八白宫进驻伊金霍洛之后,清廷统治者称八白宫为成吉思汗陵寝。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肃省兴隆山。1949年,成吉思汗陵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派迎陵团将成吉思汗陵请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纪念性两周王陵(今天的成吉思汗陵)。1956年,成吉思汗陵园建成,总占地面积1.55平方千米,陵宫占地56176平方米,主要景点有牌楼、成吉思汗铜像、阿勒腾甘德尔敖包、陵宫大殿、苏勒德祭坛。
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成吉思汗陵园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成吉思汗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成吉思汗陵园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1年,成吉思汗陵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包括成吉思汗陵园的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大蒙古国时期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战役去世,遗体采用密葬的方式,并且按萨满教传统习俗,他的两个儿子孛儿只斤·窝阔台和孛儿只斤·拖雷及其他将领将一绺白骆驼头顶上的绒毛放在成吉思汗嘴上,与他的画像和部分遗物一同供奉在宫帐内,成为成吉思汗灵宫。这是成吉思汗陵的最初的形态。1229年窝阔台即大汗位,规定成吉思汗灵宫一些祭祀习俗。从此,成吉思汗祭祀具有了政治意义,每位蒙古族的可汗即位时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都要举行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窝阔台可汗之后,在贵由可汗(1206~1248年)、蒙哥可汗(1208~1259年)时期,同样继续着成吉思汗的祭祀。
元朝
1260年(中统元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即汗位建立元朝。当时,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视成吉思汗祭祀。1266年(至元三年),由于受汉族儒家和佛教文化影响,忽必烈在元大都建太庙“八室”,并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制度,祭奉祖宗。从此,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为“乃蛮查干斡耳朵”,即“八白宫”。
北元(明朝)
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军进攻大都,元顺帝北逃,在大都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迁往元上都遗址。1370年,北元汗廷从上都退至漠北的哈剌和林,在上都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迁往漠北。1380年,明军占领、毁坏哈剌和林,在此处的祭灵之神迁至哈剌和林以北的鄂尔浑一带,明军退兵后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等又迁回哈剌和林。北元蒙古可汗从哈剌和林撤退后,率蒙古国武装部队与明军征战三十年。在此期间,在漠北的成吉思汗白宫无固定地点。随着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部落逐渐扩大,到十五世纪初,成为在蒙古诸部之中具有一定影响的群体,被称为“鄂尔多斯部”。鄂尔多斯市部族于1460年(明天顺年间)开始进入宝日陶亥地区,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斡耳朵也随之逐渐迁至该地区,形成诸多白色宫帐。从此,宝日陶亥地区也被称之为“鄂尔多斯”。1632年(皇太极六年),北元末代可汗林丹被清朝重兵追击,率十万察哈尔省部向青海省退却途中,林丹汗路经鄂尔多斯,将左派三万户之一察哈尔万户供奉的额希哈屯白宫、阿拉格苏勒德等祭祀圣物留在了鄂尔多斯。1634年(天聪八年)林丹汗去世后,部分察哈尔部民众将元朝的查干苏勒德(九游白旗)带到鄂尔多斯市。从此,成吉思汗八白宫及旗徽等奉祀之神,全部集中在鄂尔多斯。
清朝
林丹汗去世后,1635年(天聪九年),鄂尔多斯万户济农额磷臣归顺满清。1649年(顺治六年),清政府在蒙古地区实行新的盟旗制度,划分鄂尔多斯万户为六旗。六旗组成一盟,盟的名称定为“伊克昭盟”。额磷臣为伊克昭盟首任盟长,并保留鄂尔多斯济农职位,继续管理成吉思汗八白宫事务。作为鄂尔多斯济农的额磷臣,为了便于对成吉思汗八白宫的管理和祭祀,就将八白宫由黄河南岸的广惠寺迁往额磷臣的封地—鄂尔多斯左翼中旗,并将成吉思汗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奉祀之神,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为“伊金霍洛”。成吉思汗八白宫进驻伊金霍洛之后,清廷统治者称八白宫为成吉思汗陵寝。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清光绪元年(1875年)开始,相继有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士到伊金霍洛考察,向世界介绍成吉思汗陵。从此,在国内外,对成吉思汗八白宫普遍称呼为“成吉思汗陵”。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成吉思汗陵为国民党政府管辖。民国28年(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为粉碎日本侵略者及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企图迁走成吉思汗陵的阴谋,保护成吉思汗陵寝,国民党政府经过周密策划,将成吉思汗陵西迁。成吉思汗陵寝于1938年迁至榆中县兴隆山,供奉在兴隆山东山大佛殿。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再次迁至青海省塔尔寺。
新中国成立后
1954年4月7日,成吉思汗陵寝迁回了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寝重返故地后,国家拨款88万元由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奠基动工兴建新殿。1956年5月5日新殿落成时,将分布在鄂尔多斯市各地的奉祀之神全部集中于新殿中供奉。至此,成吉思汗陵寝从游动式的宫帐转变为固定的祭祀陵园。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成吉思汗陵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之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成吉思汗陵园的保护和管理都十分重视,对陵园进行兴建和维修。1985年,成吉思汗陵园对外开放。
文物价值
成吉思汗陵起初作为纪念成吉思汗这位伟人。随着历史变迁,它变成新上位的可汗的政治资源,用来证明其继承的正统性。并且,它还充当着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的角色。另外,成吉思汗陵保留着十三世纪蒙古王朝的宫廷文化、帝王祭祀文化。守护成吉思汗陵的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把蒙古族古老、原始、神秘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成吉思汗陵丰厚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传统文化之结晶,成为蒙古民族历史文化摇篮和祖国民族优秀文化宝库。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成吉思汗陵位于海拔1300米以上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的甘德尔梁上,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东经109度,距离东胜区65千米,距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20千米。
地形地貌
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属半干旱向干旱区过渡地带,海拔1100米~1300米,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部与黄土高原接壤,总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生态系统脆弱,土地贫瘠,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区景观包括湖泊、农田、森林、草原、荒漠和流沙,主要以荒漠为主,缺乏繁茂的森林和湿润的草原。
地质
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一部分。鄂尔多斯盆地是以太古代变质岩及古元古代海相沉积岩为基底,上覆古生代、中生代盖层的大型陆相沉积盆地。根据一些特征分类,盆地分为六个单元:伊盟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伊陕斜坡、晋西挠摺带和渭北隆起。并且,盆地东部有紫金山碱性侵入岩,东北部有变质核杂岩,北部白垩系内有黑石头玄武岩,西部及西南部有黑石头山玄武岩、安口侵入岩、铜城侵入岩及龙门隐伏侵入岩,东南部有华山岩体等(详见图1)。
水文
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主要有都思兔河、海流兔河和纳林河。都思兔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察汗淖嘎查,属黄河一级支流,自东向西汇入黄河,全长166千米,流域面积约10700千米。海流兔河是无定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陶营盘壕,至陕西省红石桥乡汇入无定河。纳林河发源于乌审旗陶利呼和芒哈,流经无定河镇,在河口村进入无定河,为黄河二级支流(详见图2)。另外,该区域还有丰富的地下水分布(详见图3)。
气候
成吉思汗陵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6.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1.4℃,降水集中在6~8月,年降水量大约340~4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无霜期较短,大约80~150天。该区域属于内陆地区,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为2563毫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成吉思汗陵周边野生种子植物共计73科、260属、529种,分别占内蒙古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62.39%、39.82%、23.96%。其中裸子植物6种,隶属于3科4属;被子植物门523种,隶属于70科256属。被子植物较多,所占比例为98.86%。该区域野生种子植物进一步可以分为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分别有10种、58种、457种、4种(详见下表)。
动物
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陆生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有花背蟾蜍、草原沙蜥、变色沙蜥、丽斑麻蜥、密点麻蜥、黄脊游蛇;鸟类主要有池鹭、长耳鸮、云雀、灰背隼、斑翅山鹑等;兽类主要有黄羊、刺猬亚科、赤狐、沙狐、羽尾跳鼠等。
陵园布局
1956年,成吉思汗陵园建成,总占地面积1.55平方千米,陵宫占地56176平方米,陵宫院墙四周长840米,以三座蒙古包式的宫殿相连而成的陵宫为主体,包括牌楼、成吉思汗铜像、阿勒腾甘德尔敖包、陵宫大殿、苏勒德祭坛等建筑景点。走进陵园,便是牌楼,向前走一段距离便是成吉思汗铜像,然后通过九十九级台阶式步道,右前方是阿勒腾甘德尔敖包,正前方是陵宫大殿,陵宫大殿左前方是苏勒德祭坛(详见陵园全景图1、2)。
主要景点
牌楼
1984年牌楼建成,为传统的六柱五楼建筑风格,占地600平方米,东西长17米,高8.2米,上方正中挂着原中国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于1985年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牌匾。牌楼建筑风格仿造了忽必烈于1266年在元大都建立的供奉成吉思汗等先祖的太庙牌坊,成为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典型建筑之一。
成吉思汗铜像
成吉思汗铜像,位于陵园正前方一座广场,是根据成吉思汗西征时途径鄂尔多斯留下的一段永恒的故事铸造的。它总高12.06米,跨马雕像高9米,基座由三块岩石组成,基座内壁上刻有蒙古族三大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中记载的成吉思汗治政草原、教育子孙的句子。
阿勒腾甘德尔敖包
阿勒腾甘德尔敖包,是为纪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而设立的。敖包,通常包括祭祀腾格里的祭天敖包,象征山水神灵的神灵敖包,祭祀祖先的氏族部族敖包,纪念英雄人物的纪念敖包等。阿拉坦甘德尔敖包,以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实心塔式主敖包和十二个小敖包组成,十三敖包象征十三重天。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查干苏鲁克大祭中,洒牛奶、祭长生天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陵宫大殿
陵宫大殿分为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正殿高24.18米,外面屋檐正中悬挂着原中国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于1985年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牌匾。殿内由八根雕有金色盘龙的大柱支撑,正中央有一尊高4.3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刻画出成吉思汗魁伟的身材和顽强的体格,雕像背后是辽阔无比、横跨亚欧的元朝时期疆域图。寝宫,位于正殿后面,安放着黄缎罩着的三顶灵包,包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和大皇后孛儿帖及其另二位皇后的灵柩,还摆放着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另外,寝宫内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描绘着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东殿内安放着成吉思汗四子孛儿只斤·拖雷及夫人的灵柩,供奉着成吉思汗当年征战时的一匹白色战马、部分遗物。西殿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宫组成部分的吉劳白宫、胡日萨德格白宫和宝日温都尔白宫。吉劳白宫内供奉着成吉思汗金马鞍;胡日萨德格白宫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弓箭;宝日温都尔白宫里供奉着圣奶桶。另外,西殿还有“民族的希望—成吉思汗成长”大幅壁画,展现成吉思汗的诞辰及艰难的少年时代。
苏勒德祭坛
苏勒德祭坛于1956年从苏勒德霍洛迁至成吉思汗陵,1997年建立直径10米的两层平台青石祭坛,2005年重建汉白玉苏勒德祭坛。祭坛分为四层,高15.4米,直径54米,全部由汉白玉的雕花围栏装饰,每一层还有龙首型出水口,中部供奉成吉思汗的苏勒德长神矛。苏勒德长神矛的缨子用99匹公马鬃装饰制成,象征着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的精神。
其他看点
成吉思汗文化主题公园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由以成吉思汗陵和以成吉思汗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公园所组成。文化主题公园由气壮山河门景、铁马金帐雕塑群、亚欧版图等组成。
气壮山河门景
气壮山河门景建于被垫高的平台上,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左右分别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3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连接的丘陵式墙壁等组成,是成吉思汗震撼世界之英雄气魄的缩影。
铁马金帐群雕
气壮山河门景后面是铁马金帐群雕,包括385尊雕像、5座金帐,以恢宏的气势再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的情景。每尊雕像高4米,主要造型有大将、军士、驿使、驮运、牧者等。
亚欧版图广场
铁马金帐群雕后面是亚欧版图广场。广场占地一万多平方米,以高低错落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石块表现元朝至元朝时期的疆域版图,包括中国本土以及横跨亚欧的四大汗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图。
特色美食
成吉思汗陵园的饮食,不仅具有鄂尔多斯市蒙古族特有的特点,而且受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影响形成的风味特点更加明显。饮食,主要有奶食、肉食、茶食和米面食等。奶食,也称白食,饮用的包括牛奶、酸奶、奶酒、奶茶,食用的包括奶皮、奶酪、奶油。肉食,也称红食,主要有手扒肉、乌查、烤全羊、血灌肠等。茶食,主要指砖茶。它是由以茶叶、茎等压制而成,类似秦砖大小。米面食,主要指炒米、羊油馓子、蒙古馅儿饼。
相关文化
成吉思汗祭祀
成吉思汗祭祀是孛儿只斤·窝阔台为了让毡帐百姓纪念父汗并根据萨满教的教规习俗创建的成吉思汗祭奠活动,是蒙古贵族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近800年的延续,该活动形成了包括四季大宴、八白宫祭奠、祭天、苏勒德祭祀等内容的蒙古族传统的固定祭祀文化,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四季祭祀以及弥俩祭、公羊羔祭、诸台吉祭等。祭典每季、每月都有一定的讲究和不同规格的形式,在所有祭典中最隆重的是春季大典。它保留了13世纪的蒙古族帝王祭祀仪式,在内容上表达对腾格里、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在祭典形式上再现了蒙古民族古老的火祭、奶祭、酒祭、牲祭、歌祭等礼俗。
苏勒德祭祀
苏勒德,意为“徽”,根据它的形状,汉语称“神矛”,是蒙古民族的旗帜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苏勒德祭祀,体现了蒙古族战胜邪恶、渴望平安幸福的心理,体现了民族不畏艰险,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据《蒙古源流》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时,“遂即于斡难河源,竖其九足之白旗,遣人至德里衮布勒塔黑之地,竖其四足威灵之旗”。成吉思汗苏勒德祭祀,与八白宫的祭典一样,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整套祭祀礼仪、祭祀制度和祭祀程序,代代相传。
四时大典
成吉思汗四时大典,是成吉思汗时期形成的一项重大庆典活动要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岁月中,成吉思汗祭典主要内容渗透于四时大典之中,原有的祭天、祭祖仪式也保留下来。因此,四时大典,亦称之为“四季大祭”。据元朝典籍《十善福经白史》记载,“举行四时宴礼,即春末辰月二十一,原为成吉思汗系九十九匹马,用牛奶祭洒苍天而形成的查干苏鲁克宴礼于这一天举行;夏中午月十六,因挤九十九匹白骒马之乳而夏季淖尔宴礼于这一天举行;秋末戌月十二,因解除马驹之笼套而笼套斯日格宴礼于这一天举行;冬中子月初三,因成吉思汗举行祝福祭而冬季达斯玛宴礼于这一天举行”。四时大典,成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世代延续、相传至今。
达尔扈特守灵人
成吉思汗守灵人达尔扈特,来自守护成吉思汗宫殿的亲军“万名贺希格腾”,是守护成吉思汗宫廷的鄂尔多斯部的组成部分。成吉思汗死后,这些人被蒙古帝国赐予了特权,可以免除一切劳役,保护成吉思汗的祭坛,所以他们被称为“达尔扈特”,即“担负神圣使命者”。鄂尔多斯部原为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宫殿)的守护者,而达尔扈特人的祖先主要是守护成吉思汗大鄂尔多(宫殿)的群体。达尔扈特人,从成吉思汗祭灵白宫建成起,就一直守护、祭祀、管理着成吉思汗八白宫(室)、成吉思汗苏勒德等奉祀之神。因此,通常分圣主达尔扈特和苏勒德达尔扈特。达尔扈特人过去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完整地保留了十三世纪蒙古族古老的祭祀文化和宫廷礼仪文化。据2003年统计,在鄂尔多斯市地区的圣主达尔扈特和苏勒德达尔扈特约1700户、近6000人。
相关人物
成吉思汗(1162~1227年),名铁木真,蒙古乞颜氏孛儿只斤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中华民族古代历史上杰出的英雄,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一代天骄”。公元1162年,铁木真出生于蒙古高原斡难河畔草原一个贵族世家。公元1171年,9岁的铁木真因父亲被害开始过着艰苦的生活。公元1186年,铁木真建立自己的鄂尔多(宫帐)。公元1189年,蒙古各氏族共立铁木真为全蒙古汗,尊号“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王朝—元朝。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先后征服了叶尼塞河流域、贝加尔湖东西部的“林木中百姓”和天山南北的畏兀儿等部,收复西辽、高丽、西夏,动摇了金朝政权,使四分五裂的各民族走向统一。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派去花刺子模的蒙古使臣和商队被谋害之后,亲率蒙古大军进行震惊世界的西征,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大汗国。公元1227年,铁木真征讨西夏时病故,终年66岁。公元1265年,元朝忽必烈汗追谥成吉思汗为孛儿只斤·忽必烈。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01年,鄂尔多斯市东联集团投资4.3亿元修建以成吉思汗陵为中心的旅游景区,并且通过深挖成吉思汗文化和蒙元文化内涵,先后建成了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成吉思汗博物馆、天骄蒙古大营、成吉思汗陵演艺广场、鄂尔多斯那达慕会场、铁马金帐群雕等一大批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景点。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整理出版成吉思汗古籍文献丛书30多部,进一步规范传统非遗活动的内容和仪式,举办成吉思汗四时大典、鄂尔多斯婚礼等民俗文化活动,编排《牧民歌唱共产党》《心爱的党》等民族团结文艺作品,组织策划红色主题晚会《草原儿女心向党》展演。另外,旅游区还依托传统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非遗文化资源,推出适合大众消费的学习用品、服饰等20多种以非遗活动为主的文创产品。
保护
1966年成吉思汗陵寝因“文化大革命”遭到破坏,1977年陵寝得到修复。1987年,370万元专款用于陵园大规模的修缮。1997年,330万元用于建设成吉思汗铜像。
2004年,成吉思汗两周王陵进行大规模修缮建设,陵园的红墙外宾馆、商店、机关,以及民居已经拆迁,包括成陵管理局、伊金霍洛苏木政府均迁往距陵园3千米的新区。
2012年11月,长达7个月的成吉思汗陵陵宫修缮已全部完工。此次修缮在陵宫原面积400平方米基础上扩建360平方米,陵宫上方扩建了有蒙古族元素的蒙古包。
2017年5月,成吉思汗陵圣道(连接成吉思汗历史文化景区和成吉思汗陵园景区的主要景观组成部分)维修工程正式开工,2017年6月底完工。工程维修道路长1.6千米,宽18米。施工队对现有道路结构层全部挖除,在道路两侧增加建设各3米宽人行道,中间铺设12米宽双向车行道。车行道采用土黄色彩色沥青混凝土铺设,人行道采用灰色天然石材铺设。维修工程不仅改变了原有道路的破损情况,而且消除了原有路面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
2017年5月,成吉思汗陵宫修缮工程正式动工。该工程总投资900万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527万元,成陵管委会自筹资金373万元,包括成吉思汗陵宫琉璃瓦更换、陵宫墙体维修、陵宫周边汉白玉围栏打磨、苏勒德祭坛维修等工程,2019年5月正式完工。
所获荣誉
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将成吉思汗陵园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成吉思汗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成吉思汗陵园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001年,成吉思汗陵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包括成吉思汗陵园的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8年7月,成吉思汗陵被批准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参考资料
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3-05-31
观史 | 神圣、神秘、神奇的成吉思汗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7
【旅游】壮观!可汗的草原,成吉思汗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31
陵寝形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5-31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成为内蒙古首家国家5A级景区.中国政府网.2023-09-07
成吉思汗陵变迁概要.微信公众平台.2023-09-17
视觉空间与文化记忆‒‒ 成吉思汗陵研究.中国知网.2023-09-17
鄂尔多斯高原.中国国家地理.2023-09-07
鄂尔多斯高原生态水文指数与地下水的关系研究.中国知网.2023-09-08
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5-31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鸟类区系组成及其特征.中国知网.2023-09-08
鄂尔多斯高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管理.中国知网.2023-09-08
观史 | 神圣、神秘、神奇的成吉思汗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门牌楼.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网.2023-09-09
成吉思汗铜像.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网.2023-09-09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9-09
震撼,成吉思汗陵.株洲晚报数字报.2023-09-09
成吉思汗陵:蒙古族精神图腾.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拜谒一代天娇——成吉思汗陵.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导游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9-10
苏勒德祭坛.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网.2023-09-09
景区导览.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网.2023-09-09
铁马金帐群雕.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网.2023-09-09
行走圣地成吉思汗陵 一场不愿醒来的梦.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成吉思汗祭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31
成吉思汗祭典.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9-08
成陵非遗_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5-31
成陵非遗_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5-31
达尔扈特守灵人.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5-31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陵旅游区.2023-05-31
《鄂尔多斯日报》再次聚焦→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文化旅游发展“双提升”.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内蒙古日报》聚焦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让非遗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光彩→.微信公众平台.2023-09-09
成吉思汗陵园进行大规模修缮建设.央视网.2023-09-07
成吉思汗陵宫修缮竣工 迎来龙年大祭.人民网.2023-09-07
成吉思汗陵圣道修建工程开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3-09-07
成吉思汗陵宫修缮工程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检查评估.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3-09-07
成吉思汗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举行.突泉县人民政府.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