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孛儿只斤

孛儿只斤

孛[bó]儿只斤是成吉思汗的氏族名称(成吉思汗姓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该氏族属蒙古尼伦部。孛儿只斤源自成吉思汗十世祖“孛儿只斤·孛端察儿”,到了孛端察儿第八代子嗣孛儿只斤·也速该(即成吉思汗的父亲)时,他将自己的一支从同族中分离,以“孛儿只斤”作为自己一支的姓氏,因此孛儿只斤专指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的子孙;并且明清时期也有专指成吉思汗家族的属性特点。

孛儿只斤意为“蓝眼睛”,是古代蒙古族对狼的称谓,因此成吉思汗家族以孛儿只斤作为自己一支的姓氏是为标榜自己是天狼种。在《史集》记载,到第九代成吉思汗等人时,他们的相貌始出现“蓝眼红发”这一“特殊征象”,也就是“王权征候”,所以孛儿只斤·也速该为适应这一变化了的形势,才以孛儿只斤——“蓝眼睛”作为自己一支的姓氏。

孛儿只斤一直被视作元代“帝姓”,承载着元朝皇帝姓氏的实际功能,但其并非蒙古社会习俗影响下的自然衍生物,而是在统治家族的政治需要下产生的,满足了划定元朝统治家族范围的迫切需求。

起源

孛儿只斤,一说意为“蓝眼睛”。为蒙古尼伦诸部(又作“尼鲁温诸部”)之一。据《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十世祖孛儿只斤·孛端察儿时(约十世纪前半叶)始用此称(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该称始于孛儿只斤·也速该时,但学界多以孛端察儿之说为是)。此后,族支繁衍,其后裔形成许多部落,除成吉思汗祖辈一支外,皆另有姓氏。至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罕时,复冠以奇源“乞颜”部之称,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一支称“乞颜·孛儿只斤氏”。此后,孛儿只斤变成一种姓氏名称,明人所修《元史》取“乞颜”而译作奇渥温姓,清代则多作“博尔济锦”。后来,东北地区孛儿只斤氏多改姓鲍或包,西部孛儿只斤氏多改姓奇。截至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仍有此姓。

包罗特姓孛儿只斤【包尔炽君】氏,出自蒙古乞颜部。关于乞颜的祖源,《帝系姓》《帝系谱》载: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后裔包豕韦【钵室韦】史称蒙国豕韦和北狄融合形成蒙兀室韦,两《唐书》载:包羲后裔蒙国豕韦译为蒙兀(鲁斯)室韦!远古蒙古族人的图腾为“包尔帖驰狼”,意为苍狼,《蒙古秘史》原文和《金册》记载:包端察尔使包尔炽君姓氏传承了。成吉思汗家族包罗特姓,蒙古语意为包家铁血家族,汉译简称包姓;包尔炽君氏蒙古语意为庖牺守灶者氏族即包羲氏后裔,汉译简称包氏,包氏蒙古皇族人口三百八十多万,分布全世界,为蒙古族第一大姓。

孛儿只斤氏的传承始祖是蒙古包端察尔,出自包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概被称为“伲[nì]幄伦(黄金家族)”。发展到合布勒汗的孙子孛儿只斤·也速该巴特尔时,起用孛儿只斤氏。依照血统,成吉思汗是乞颜部包罗特孛儿只斤氏,其祖辈是该氏族的族长。所以自成吉思汗始,就以高贵和伟大而闻名于世,并且凌驾于其他各部之上。史籍《元史》误称为:“奇渥温氏”。孛儿只斤,一说意为“蓝眼睛”。为蒙古尼伦诸部(又作“尼鲁温诸部”)之一。

始祖

乞颜部包端察尔子孙也速该巴特尔,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包端察尔是成吉思汗的上十多代先祖。包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了札[zhá]儿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儿赤兀惕·阿当罕·兀良合真氏,从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隶民、奴婢等。出自包端察尔的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号,概被称为“伲幄伦”。到屯必乃的儿子合布勒汗时,才复用古老的乞颜部称号,其子孙被称为黄金家族。发展到合布勒汗的孙子孛儿只斤·也速该巴特尔时,起用孛儿只斤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

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与丈夫生了两个儿子,《金册》载:她在丈夫死后与包雅兀又生了三个儿子。阿兰说三个小儿子是她与一个阿勒坦腾格里汗(黄金天帝)的后代,是上天的儿子。从此之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的一支孛儿只斤氏,除此之外,还有主儿乞氏、泰赤乌氏等。蒙古部的可汗都出于这个家族,所以被称为“黄金家族”。

地望蒙古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族人的活动中心。从秦朝末年起至清朝统称“漠北”。汉朝时期所称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带,因其大部分位于长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称漠北,比照21世纪初的政区,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今蒙古族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贝加尔湖流域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内蒙古地区:主要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匈奴的发祥地就在漠南的阴山山脉(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家谱

《成吉思汗黄金族谱》一卷,扎木沙撰,初写成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蒙文,以毛笔抄写了五十多册。现被收藏在阜新市图书馆。

《包姓族谱》包姓蒙古族谱为成吉思汗子孙俺答汗后裔包振德初写于乾隆,毛笔抄写本,现被其后人珍藏。

《孛儿只斤氏族谱》初写于清代康熙改革开放后,再版了《黄金史纲》作为孛儿只斤氏族谱的学术本。

名人

铁木真

即元太祖成吉思汗。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出身贵族。少时父孛儿只斤·也速该被仇人毒死,所属人众离散,随寡母度日,屡遭艰险。后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末建立宫帐,称汗。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于斡[wò]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尔族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鄂嫩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此后数年间,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là]鲁等邻部先后降附。即位之四年(1209),大举入侵西夏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地区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开封市)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十二年,以攻金事委付木华黎,返回蒙古草原,准备西征。十四年,率二十万骑远征花剌子模。数年间先后破兀提剌耳(今哈萨克斯坦锡尔河右岸阿雷斯河口附近)、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库尼亚-乌尔根奇(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等城,侵占中亚大片土地。十八年还师。二十一年攻西夏,次年灭夏。病死六盘山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成吉思汗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林丹汗

又作灵丹、民旦、陵丹巴图尔台吉等。明末蒙古可汗。卜言台周孙。万历三十二年(1604)嗣汗位,称库图克图汗,明人译作虎墩兔憨。驻帐于察哈尔省万户。万历末年起,屡犯明朝辽东诸边,并与建州女真争雄。力图统一蒙古,天启五年(1625)北征科尔沁区部未成,旋属下各部或降附后金,或投奔外喀尔喀。崇祯元年(1628)率部西征蒙古右翼地区,击溃哈剌嗔[车姓n]、土默特诸部,同时入犯明宣大、延绥[suí]诸塞。五年重返察哈尔故地,遭后金皇太极亲征,不战而遁。七年病死于西拉他拉大草滩(在今甘肃天祝)。笃信藏传佛教,曾主持将藏文大藏经译成蒙文。

海兰珠

(1609—1641)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后裔,崇德元年,皇太极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雎宫[guān jū gōng]”。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极甚喜,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颁发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后子幼殇[shāng]。1641年病逝,享年33岁。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追封为博尔济吉特·海兰珠,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所有史料均无记载此人26岁之前的任何经历。

慧妃

慧妃(?—1670年5月30日)慧妃科尔沁区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康熙帝最早的妃嫔之一。康熙八年(1669年)被选入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康熙九年五月初九日康熙帝谕礼部,追封宫中待年的孝庄文皇后为慧妃。康熙二十年移葬清东陵清景陵妃园寝。

孟古青

额尔德尼布木巴,博尔济吉特·孟古青,生卒年不祥,名额尔德尼布木巴。顺治帝顺治帝结发妻,废后清代第一位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的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乌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gǔn]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详。

豫妃

豫妃,(1730年2月2日-1774年1月31日)博尔济吉特氏,寨桑根敦女,乾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入宫,封为多贵人,时年二十七岁。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晋封为豫妃。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十日,晋封为豫妃。乾隆二十九年七月初四行册封礼。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年四十五岁。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葬纯惠皇贵妃园寝。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xī]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咸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牌位升太庙。

娜木钟

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第一大妃(?-1674),号多罗大福晋,称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史称囊囊太后,是林丹汗的正室大福晋,八大福晋之首。统管阿纥[hé]阿史那土门万户斡耳朵。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又一名为德勒格德勒,蒙古阿霸垓部后封郡王额齐克诺颜之女。1635年(后金皇太极八年),她生下林丹汗的次子,也是遗腹子阿布奈[nài](亦作阿布奈)。1636年(后金天聪九年)三月,归顺满清,改嫁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元年七月被封为西麟趾宫贵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晋的第三位。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九年十月尊皇考博尔济吉特·娜木钟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葬昭陵贵妃园寝。她又为皇太极生下皇十一子襄昭亲王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皇十一女固伦端顺长公主,嫁蒙古阿霸垓部孝庄文皇后噶[gá]尔玛索诺木。又抚养一蒙古女,名淑济(疑为林丹汗之女),于崇德八年(1643年)七月嫁济旺之子德参济王子噶尔玛德参(噶尔玛)

巴特玛璪

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第四大妃,芭德玛瑙伯奇福晋(?-1669)。统管窦土门万户斡耳朵,故又称窦土门福晋。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亦作芭德玛瑙),蒙古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尔之女。1635年(后金天聪八年)八月,她在其部落的一名叫多尼库鲁克的护送下,到皇太极的军营行幄,表示归顺,并选择了木湖尔伊济牙尔地方暂时驻牧。她是第一位向满清归顺的林丹汗遗孀,改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七月被封为东衍庆宫淑妃,位居崇德五大福晋的第四位。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九年十月尊皇考康惠淑妃。康熙六年薨;葬昭陵贵妃园寝。她抚养一蒙古女(疑为蒙古林丹汗之女,不确),于崇德五年(1640年)正月嫁多尔衮。

布木布泰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又作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历史上著名的孝庄文皇后,俗称孝庄太后,成吉思汗之弟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后裔,蒙古科尔沁区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市)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市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文皇后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乌尔衮

(1670~1721年),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人。著名清朝将领。巴林右翼旗第二世札萨克多罗郡王鄂其尔的次子。弟兄三人,兄那木德格,弟桑利达。乌尔衮勇敢刚强,善骑射,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十岁,就率巴林右翼旗兵丁参加了清朝历史上有名的乌兰布通之战。在打败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乌尔衮及其从战巴林兵丁英勇战斗,表现出色。乌尔衮荣立战功,部下晋爵。康熙对乌尔衮十分赏识,遂于翌年农历6月(公元1691年)将十九岁的次女固伦荣宪公主赐嫁。乌尔衮迎娶公主后,被封为和硕额驸。

巴咱尔济哩弟

(1859~1916年),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旗人。著名清代官吏。系阿鲁科尔沁旗第十二代札萨克。幼年丧父,三岁时袭阿鲁科尔沁旗札萨克职,因年幼,由其母执掌旗政。清同治六年(1867年)正式执政后,尽职尽责,效忠清廷,多次受到清廷奖赏。

拉喜彭斯克

(1755~?),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右旗人。著名清朝史学家。他自幼聪敏、好学,智力过人,学业精深,通晓蒙、满、汉、藏文字。

哈日珠拉

(1608—1641),又作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汉译为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成吉思汗之弟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后裔,蒙古科尔沁区部(在今通辽市)贝勒寨桑之长女。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挚爱,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崇德元年,皇太极妃封海兰珠为“宸妃”。以《诗经》中像征爱情的诗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将宸妃居住的寝宫命名为“关睢宫”。崇德二年,生下皇八子,皇太极甚喜,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颁发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后子幼殇,乃郁郁而终,享年33岁。皇太极为宸妃举行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博尔济吉特·海兰珠,这是清代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宸妃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命归九泉了。所有史料均无记载此人26岁之前的任何资料。

参考资料

成吉思汗.故宫博物院.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