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文忠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汉族,男,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县人,明朝初年的开国元勋和将领。明太祖朱元璋次姐朱佛女之子,朱元璋的亲外甥。

少年丧母,14岁时于滁州市(今滁州市)投靠舅父朱元璋,朱元璋收其为养子,令其改姓朱。19岁时以舍人身份领兵于池州市击破徐寿辉的天完军,之后转战浙江省各地,被朱元璋拜为浙东行省左丞相,总制浙江诸州军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李文忠跟从右副将军常遇春攻下元上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石别苏木),之后代替常遇春率军北征北元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和大将军徐达率领十万大军于应昌(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东南)战胜元军,加封为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军国事兼领国子监事,爵位曹国公。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为岐阳王,谥号“武靖”,赐葬钟山之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文忠出生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父亲李贞,母亲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姐朱佛女明朝的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祖籍安徽明光市,后迁移到临近淮河的州东乡区境内,因家中常接济幼年贫困的朱元璋,双方关系较为亲密。

李文忠12岁时,家乡濠州东乡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李文忠的母亲朱佛女等人相继病死,之后家乡被起义军占领。李文忠随父亲避难,中途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到了李贞父子非常高兴,安排他们的起居,给他们提供非常丰厚的衣服和食物。李贞非常庆幸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庇护,告诫李文忠要知恩图报。当时李文忠16岁,有勇有谋,沉稳刚毅,朱元璋特别欣赏这个外甥。

朱元璋的护佑下,李文忠开始习文识字,拜当时著名的儒生范祖乾和胡翰为老师,并改姓朱。李文忠天资聪慧,悟性极好,少年时期已经通晓经书,能歌善诗。

军事生涯

讨伐苗兵

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卫队跟从大军支援池州市,击败驻守池州的徐宋将领赵普胜,又攻下青阳县石台县、太平县和金德四个县。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李文忠跟随邓愈胡大海浙江省的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夜袭淳安县苗兵的洪元帅并招降其部众,被朱元璋封为前左副指挥兼领元帅府事。之后会同邓愈、胡大海攻下建德市城,平定在建德附近聚众叛乱的苗兵统帅杨完者,招降其旧部和士兵三万余人。同年,李文忠攻克浦江县(今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严明军纪,秋毫无犯,并在浦江城中招待和保护躲避元兵的义门郑氏家族,赢得民心。之后李文忠联合胡大海攻下诸暨县城。

讨伐张士诚

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盘踞江浙的吴王张士诚率领军队侵犯严州,李文忠先后两次大破张士诚的军队,并且率军乘胜追击攻克分水县城,之后在三溪县第三次击败张士诚,李文忠因功被朱元璋晋封为同行枢密院事。

同年,李文忠释放陈友谅的部下李明道和王汉二,派遣他们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归降之后,李文忠派遣副将击败杀害胡大海的苗兵将领蒋英刘震,安抚余部,并派遣将领驻扎在缙云县以应对楚州苗兵的攻击,李文忠之后被朱元璋封为浙东行省左丞相,总至严州、衢州、信州、处州、诸全军事。

同年张士诚派遣十万部队进攻诸全,李文忠派遣同佥胡德济前往支援守将龚春台。李文忠假称徐右丞、邵平章派遣大军将至,吓退吴军士兵,并与胡德济和谢再兴等人夹击大破吴军。第二年,谢再兴投降张士诚并率军进犯冬阳县城。李文忠与胡深义乌市大败吴军,并在诸全县的50里外建筑新城。李文忠率领朱亮祖等人前往救援,在新城十里之外驻扎,抵抗二十万张士诚的吴军。

胡德济劝说李文忠等待大军到来,李文忠主张先发制人夺取敌军粮草重,并通过占卜鼓舞士气。第二天李文忠聚将誓师,率领元帅徐大兴、汤克明、严德、王德等人,联合处州的援兵冲锋陷阵,杀散敌军主力,李文忠乘胜追击几十里,斩首俘获士兵数千,缴获丰厚的粮食和装备,因此受到朱元璋的设宴嘉奖和赏赐。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秋天,李文忠奉命进攻杭州市牵制张士诚的军队,相继攻克桐庐县新城富阳区,并成功劝降余杭区的守将谢五和杭州的守将潘元明,整顿军队,严明军纪。之后李文忠被朱元璋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

征讨北元

朱元璋率领大军征讨福建省地区,李文忠驻军浦城县,生擒敌军残余部队金子隆等人,之后相继平定盐州长汀古城建州,沿途收养无数被遗弃的孤儿。

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春,偏将军李文忠跟随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征边塞,攻进了元上都,赶走了元朝的皇帝。同年李文忠奉命代替常遇春率军进攻庆阳市,出雁门大败元军并擒拿平章刘铁木。次日清晨于敌人疲惫之际,李文忠出兵大破元兵,擒住将领脱列伯,俘虏斩首上万人。第二年,李文忠被拜为征虏左副将军,和大将军徐达兵分两路征讨北元,率领十万士兵穿过野狐岭之战拿下兴和。在察罕脑儿俘虏敌军守将平章竹真,在骆驼山击败平章沙不丁并降服平章上都。同年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驾崩,太子爱遒识里达腊登基。李文忠连夜兼程赶赴应昌击败北元新君,俘获其皇室成员和文武百官。班师回朝时朱元璋亲自驾临奉天门接受朝贺,授予李文忠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3000石,给予世代铁券。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大将军傅友德平定了蜀地的乱军,朱元璋命令李文忠前往安抚协助。李文忠又建造了成都新城,派遣士兵驻守各个城池要害之处。第二年担任左副将军北征出居庸关,在河林道口击败元朝的残余部队。之后率领大军赶到土剌河,于元朝太师蛮子哈剌章的军队对峙。

在阿鲁浑河战役中,李文忠的战马不幸被敌箭射中,他下马挥剑与元军战斗,大破敌军,俘虏上万名元军士兵。李文忠继续向北追到称海,元朝军队再一次聚集来攻。李文忠马上聚集士兵占据险要之地,椎杀耕牛将牛肉分给士兵食用,然后把之前俘获的马匹牲畜全部放到原野之上,诱使元兵撤退。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李文忠率军在三角村大败元军,第二年又在三不剌川俘虏元朝的平章陈安礼,在顺宁、杨门斩杀真珠驴,俘虏元朝太尉不花,在大宁和高州斩杀宗王朵朵失里,俘虏承旨百家奴。之后在展宝山斩杀鲁王,俘获其妃子和司徒答海等人。李文忠又进军风中(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擒获元朝旧官吏12人以及许多马牛羊骆驼,又一路追击到百干儿才返还。

晚年参政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朱元璋任命他和韩国公李善长参与商议军国大事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李文忠在朝参政期间得知洮州十八番将叛乱后,带兵平叛,并在东龙山南川筑城,设洮州卫。此外,李文忠得知西安市城中多不可饮用的碱卤水后,向朱元璋建议挖掘地下水引龙首渠进入城中。班师回朝之后,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去世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三月,李文忠去世,享年46岁,葬于南京蒋王街。朱元璋为其亲自写文祭奠并追封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和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此外,朱元璋怀疑在李文忠得病期间为其护送医药的淮安侯华中地区下毒谋害,降低华中爵位,并流放其家属。同时为李文忠诊治的医生及妻儿皆被诛杀。

人物评价

李文忠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编撰《明史》的清朝大臣张廷玉曾评价李文忠为人性格沉稳,气量宽宏,宅心仁厚,英勇善战,且通晓经义,能歌善赋。清代的谷应泰也称赞岐阳王李文忠好学饬行。美国史学家崔瑞德在《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功臣和至亲中唯一有点学识的人,受到舅父朱元璋的重用。不仅如此,他是个极有才干的行政官员,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人物轶事

三谏明太祖

公元1380年,曹国公李文忠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做法深感不安。他上奏劝谏朱元璋不要发兵征讨日本、处理重要政治事务时不要过于依赖宦官,但没有引起朱元璋的重视。一天夜,李文忠决心第二天上朝冒死第三次苦谏,临行之前安顿好家人。李文忠上朝,递上奏章。朱元璋打开奏章,当他读到:“叛臣贼子,定诛无宥,惟锻炼攀诬,滥杀无辜,人不自安,伤国元气。”怒斥李文忠胆大包天,一派胡言,李文忠面不改色,据理力争。朱元璋喝令武士将李文忠押下大牢监候。马皇后听说李文忠劝谏被谴责的事,请求朱元璋赦免了李文忠的死罪,但削去官职,幽闭在家。

家族成员

人物关系

子嗣

李文忠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景隆,次子李增枝,幼子李芳英,这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所赐。

李景隆,小字九江,博览群书,器宇轩昂。洪武十九年,承袭父亲李文忠的爵位,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之后,李景隆奉诏捉拿周王朱橚,之后担任大将军代替耿炳文耿炳文讨伐朱棣,获赐通天犀带和便宜行事的权力。李景隆出身纨绔,不识军事且自高自大,多次被燕王明成祖的军队战败。皇帝召李景隆回师南京,之后黄子澄方孝孺等人请求诛杀李景隆以谢天下,建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派李景隆和尚书茹瑺都督王佐迎接燕军进京,割地求和。燕王军队屯驻在金川门,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迎降。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封李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后成国公朱能与文武群臣弹劾李景隆和其弟李增枝有谋反迹象,朱棣于是夺走了李景隆的爵位,和李增枝及妻子数十人的屋第,没收财产。李景隆绝食半月不死,到永乐末年去世。

二子李增枝刚开始被授予勋卫,后官至前军左都督。三子李芳英官至中都正留守。

墓葬

李文忠墓位于江苏省玄武区太平门外蒋王街6号,墓地现存有神道碑、石望柱、石马、石羊、石虎、石武将、石文臣等。其中神道碑高8.6米,额雕云龙纹,碑文32行,满行96字。石兽最长者达3米,高1.7米,石雕武将、文臣均高2.65米。雕刻工艺精湛,保存尚好。

影视形象

列表来源:豆瓣电影

参考资料

明朝历史人物档案:开国功臣李文忠.百家号.2024-07-21

倚天屠龙记.豆瓣电影.2023-02-10

朱元璋.豆瓣电影.2023-02-10

朱元璋还乡.豆瓣电影.2023-02-10

山河月明.豆瓣电影.2023-02-10